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海上升明帝》第七百五十五章 禦駕親征
“父皇為何不徐徐緩圖之?”

 香山寺原大雄寶殿中,金身大佛已經不再,只剩下幾副佛像圖懸掛在那,皇帝與太子坐在殿中休息。

 太子向皇帝提出疑惑,對新月教,為何不能跟對佛、道甚至是洋教那樣,為何不能緩圖之,而是直接要一棒子打死?

 “因為不論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又或道教、還是西方傳來的耶穌會等洋教,他們都還僅僅是教,但現在關隴的回教,卻是族教一體,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許多關隴的漢人,信奉回教後,也成了回回,而不再是漢民。”

 族教一體,也往往意味著政教一體。

 朱以海是絕不容許在關隴地區,出現一個回回國的,這根本不是個人信什麽的問題,而是危及統治,危及國家根基的事,關隴可是傳統的漢地,河西走廊更是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拚命打下來的,後來的漢唐歷朝,都為了這片土裡流了無數血。

 到了朱以海的手裡,怎麽能還要把隴東關內也給丟了?

 他還要恢復漢唐舊疆,要收復西域,如何能反把關隴給丟了?

 丟不得,不敢丟。

 這事情沒有一點妥協余地。

 米喇印都已經聯合葉爾羌人,高舉新月旗,喊著要對大明發動聖戰了,這事可就只能一硬到底。

 歷史上葉爾羌汗國,本是察合台汗國後裔,而察合台汗國原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原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但這些蒙古人,跟許多突厥人一樣,最終卻還是被新月化了,綠色還不斷向中原蔓延,最關鍵的就是他們的這套東西,跟一般的佛道教都不一樣,本身就有極強的侵略性,在唐朝的時候,隨著大食的崛起,他們北上東征,多少中亞民族,那些曾經信基督教的信波斯教的信拜火教的,甚至信佛教的,在被他們聖戰征服後,都很快就被同化了。

 wucuoxs/108556/《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大食當年對外征討,對被征服的地區,不信他們教的,就要多征什一稅,而改信後,雖不用多繳這什一稅,但他們的教義,對百姓的約束極多極嚴。

 三武滅佛的時候,佛教都達不到綠教這種控制影響力。而三位武帝都已經無法容忍,悍然的滅佛。

 “有些事情必須得做,那就不用猶豫,挑明了反而還方便,免的束手束腳了。”

 朱以海早有準備。

 已經有數鎮兵馬向陝甘集結,這一戰早就準備好了。

 不打無準備之戰。

 “朕打算親征西北,留你坐鎮北京,監國留守,你可願意,有信心擔此重任嗎?”

 太子驚訝,“用不著陛下親征,擇一大將即可,就算米喇印丁國棟佔據蘭州叛亂,也掀不起什麽浪來的。”

 “你錯了,這不是小事,這事關我大明的根基,此事處理的有半點瑕疵,都會後患無窮的。

 軍事上擊敗米丁並不難,隨便派一位上將即可,但最難的還是如何處理好那些回回,數量龐大,在陝甘可是僅次漢人的龐大族群,處理不好,後患無窮,甚至可能會有無休止的叛亂,所以必須得有大智慧。

 特別需要一位能夠掌握好尺度,清楚底線的統帥親自處置。

 當年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是個大英雄,他的一些政策還是不錯的。

 “手持軍械者斬,余均不問,大軍所至,嚴禁殺掠。”

 左宗棠殺了不少回回,但僅持軍械者斬余皆不問這條,就已經比較克制了,整個同治陝甘回亂,從回回殺漢民,再到漢人組成團練反抗,再到左率軍平亂,前後雙方死了上千萬人,血流成河屍骨成堆,也徹底的終結了一個回國的建立可能,也為後來漢回一家親建立了基礎。

 這種回漢亂鬥,跟當時嶺南的土客械鬥是一樣的,規模巨大,傷亡慘重。

 “知道信新月教的葉爾羌每次對外戰爭叫什麽嗎?聖戰!”

 “本來朕是想讓你掛帥西征,也在軍中好好歷練一下,但思來想去,朕打算親征西北,等平定以後,你再過去安撫善後。”

 “朕殺人立威,你安撫授恩!”

 “韃虜還沒掃滅!”太子提醒皇帝,皇帝一直都說滅虜第一要務。

 朱以海卻直言,“韃子現在喪膽,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只知道不斷的北逃,現在追擊他們也不易,倒不如先讓他們跑一跑,咱們先理清內部,對長城外的漠南蒙古諸部恩威並濟,先處理他們。

 朕不相信韃子能夠一路跑到大鮮卑山裡去,他們這般遷移,根本維持不了。到時科爾沁等又豈願意把自己的草場相讓,甚至拿自己的牲口去供養這些韃子?

 只要我們這邊對科爾沁等示之以利,再陳兵以威,然後坐等建虜與這些蒙古韃子們起矛盾便是,到時輕則離心離德,重則反戈相向,我們不急,數千裡深入草原大漠追擊,太不容易,還是先把身邊清理乾淨。”

 韃子佔據中原時,自然他們是第一目標。

 如今中原盡複,甚至把遼沉都攻佔,那麽一味北逃的韃子也就用不著那麽窮追不舍。

 “陛下打算如何處置關隴的回教和回民?”太子詢問。

 “若是你,你打算如何處置?”朱以海反問。

 太子思慮了一會,面對著父親,答道,“兒臣剛才聽父皇所言,回回最大問題是族教一體,所以首先要政教分離,族教分離,要禁止阿訇干涉地方事務,尤其是剝奪他們私設公堂,私自審判的權力,增設鄉鎮,在回地完善保甲制度,增加駐軍,扶持一些心向朝廷的阿訇,以教治教·······”

 “太軟了。”朱以海直言。

 不過他對太子的回答也並不失望,反而很欣慰,能夠想到這些,已經非常不錯了。

 朱以海對太子道,“漢武帝時,博士狄山曾認為在和匈奴的關系時,以和親最為有利,主張對匈奴人施以仁義,應當去教化匈奴人。他認為匈奴的殘暴源於不識禮儀,因此應當用儒家的那套仁義禮智信教化他們。

 漢武帝問張湯,張湯則說這是儒生的愚蠢無知。狄山說我雖愚蠢,但卻愚忠,張湯則是偽忠。

 你知道漢武帝如何面對兩個臣子的爭執嗎?”

 太子每天都要讀書,關於這一段的歷史,倒是知曉的,於是趕緊答道,“漢武帝問狄山,讓你管理一個郡,能保證無盜賊否,狄山答不能。漢武帝又問,管理一個縣呢,狄山仍答不能。

 漢武帝追問,管理一個山頭若何,狄山自稱能。

 於是漢武帝派狄山去一座山上防禦匈奴,結果不出一個月,狄山就被匈奴殺了。”

 “嗯,看來你書讀的很認真,那這件事裡,你學到了什麽呢?”

 太子想了想,“以暴才能止暴,必須一手刀劍,然後再談其它。”

 “哈哈哈,說的好,能悟到這個,你沒讓朕失望。記住,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拳頭硬才是硬道理。人輕言微,沒有實力,就別想讓別人聽你的,不管你說的是真理還是歪理。”

 面對著太子,朱以海也沒在意他才十四歲,或許是因為歷史上的朱以海十幾年後病死,所以現在的他雖然一年也僅多換季的時候,會有時孝喘發作,且都不算嚴重。但他心裡總有個陰影,他總想讓太子能夠早點成長起來。

 將來有個長君即位,也不至於這天下二世而崩。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話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金科玉律。夏族是我們中原幾千年來能夠始終傳承不倒的核心,是基本盤,所以任何時候,都必須維護。”

 而何為夏族,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華夏的根本,是華夏文化,華夷之辨首先是一種民族身份認同,然後才是文明野蠻之辨,而文明的標準就是“禮樂”。

 內中國外夷狄,貴中國賤夷狄。體系的中心是炎黃血統的華夏民族,體系的基礎是強大的物質與軍事力量,對周邊族群用華夏禮義來實現“用夏變夷”,使四夷臣服,事中華以忠。

 新月教其實也是與這套體系類似,只是他們是用教義來把其它民族給綠化。

 漢人信綠成回回,這本身正是一種中國入夷狄則夷狄的證明。

 “朕會在新年後正式禦駕親征西北。 ”

 現在才秋十月,米喇印他們已經佔據蘭州叛亂,甘肅等河西各州也都在反,基本上河西走廊這次都會反,但朱以海卻並不急。

 早就密令了數鎮禦營移駐陝甘地區,先清理關中、漢中,然後陝北、寧夏,最後再甘南,然後河湟河西。

 一路推進,一路清理。

 他甚至都不急著派兵直接去攻蘭州。

 葉爾羌出兵,朱以海打算聯合衛拉特諸汗國,這次把他滅了。原本他想保全葉爾羌,以平衡西域,牽製下準噶爾。可葉爾羌太作死了,居然還敢出兵河西,還敢對明發動聖戰。

 這樣找死,朱以海也只能聯合衛拉特把他給瓜分先。

 “所有參與叛亂的回回和其支持者,都將被全家充軍流放東北和西南邊地······”

 皇帝提前宣布了結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