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海上升明帝》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帶子
清晨。

 青島港鍾塔的鍾聲響起,早上六點。

 天微微亮,朱慈安起床。

 “今日不是旬休麽,你怎起來這麽早,多睡會。”王氏一邊查看小兒子一邊輕聲道。

 “你睡吧,今天初一,我去宗祠祭拜上香。”

 “又初一了,日子過的都不知數了,那你叫上他們兄弟三個一起去,初一十五拜祖宗不能忘了。”王氏趕緊道。

 朱慈安起來,先去東廂叫醒了老大和紳以及老二和經老三和綸,爺四個蹲在院裡打水刷牙洗臉。

 那邊管家過來詢問,“老爺今天去宗祠,要準備哪些東西,有特別交待的嗎?”

 “祭祀籃準備好了吧,一壺酒,一隻雞一條魚還有一大塊豬肉,還有一碗米飯四個饅頭,一把香。”

 “這些都已經備好了的,雞魚肉和飯都是一早就弄好了的。”

 “嗯,那把馬車備好,另外給少爺們準備好衣服,記得把帽子和帶子備好,今天初一,宗祠祭祀完,還要參加宗親會。”

 “知道了老爺。”管事記下,然後退下。

 爺四個洗漱好,也用吃早飯,直接換好了衣服出門,朱慈安還特意給三個兒子都檢查了下他們腰間的紅帶子,給他們又系緊了一些。

 門外,管家和車夫站在門口等候,車夫也把馬車備好了。

 “先去恆興號錢莊,再去隆升號飯店。”

 車夫一抖韁繩,馬便邁開蹄子小跑起來。

 坐在四輪馬車廂裡,透過簾子,可以看到十月金秋的早上,青島港裡早已經熱鬧起來。

 船隻裝貨卸貨,力工們更是早早開始賣力氣。

 碼頭上各個鋪子也都開門營業,那些做小本買賣擺攤的更是賣力氣吆喝著。

 看著他們,朱慈安再看了看身上的綢緞衣衫,看著這輛馬車,他心裡很複雜,看看嬉戲玩鬧,一身體面的三個兒子,他又萬分自豪,更加感激聖人之恩德。

 青島是一個新興的港城,雖然皇帝已經遷回舊都北京,但登州仍保留了東京陪都的地位,跟南京應天地位相當,青島港做為優良的北方不凍港,而且這裡還有一條膠來運河,在遷都北京後,膠來運河反而比之前更興旺了。

 雖說海運發達,但青島港通過運河直抵來州,卻可以不用繞山東半島,還是刺激的青島進一步提升。

 不僅青島港的運輸很繁忙,而且膠來運河也很繁忙,另外這裡的造船等一些新興產業也都很不錯,人口大增,工商興盛。

 朱慈安也充分的享受到了這些紅利。

 他這個德藩的旁枝窮宗,在之前幾代都混的沒名沒爵沒糧,差點餓死,後來紹天帝宗室改革,既救助也解放了他們,他到青島落戶,被宗人府安排在恆興號錢莊做夥計。

 這個皇家少府監和宗人府合夥的產業,這幾年業務也是做的非常好,在老掌櫃朱琳坤的帶領下,買賣做的風聲水起,他在老掌櫃的親自提點教導下,也是進步飛快,幾年時間,從夥計都成了三掌櫃了。

 早就開始獲得了不錯的身股分紅,因為業務好利潤高,所以都不用四年一個帳期分紅,都是年年先分一半。

 做為恆興號的三掌櫃,又是錢莊這樣的帶皇字的金融行業,那收入也不是一般的高。

 短短幾年,他就買了地蓋了大宅院,郊外鄉下的田莊甚至在原來的那塊分來的地邊,又買下幾塊地,如今莊子有一百畝地了。

 家裡甚至還請了仆役車夫,還有一輛四輪馬車。

 那大宅子買地、建築,加上家具裝飾等等,花了一百多塊銀元,而他的這輛四輪馬車,馬車加上草料錢、車夫工錢等,一年下來起碼也要三十塊了。

 曾經的他餓到剛出生死掉的孩子都被迫換糧。

 “老爺,錢莊到了。”

 車夫穩穩的停下馬車,出聲提醒他。

 朱慈安收回心思,整理了衣帽,帶著三個兒子下馬車。

 “叔公,早。”

 老掌櫃朱琳坤是唐藩一系的,論輩份是他叔祖輩,這幾年多虧他教導提攜,老掌櫃在院裡舞太極劍,看到他來了,笑道,“你來的也早,幾個小子沒瞌睡呢。”

 朱慈安讓兒子叫曾叔公。

 “走吧,”朱琳坤回去換衣服,今天是初一,對他們這些皇族子弟來說,初一十五是重要的日子,不拜神仙不拜菩薩,但必須要去拜拜祖宗,也要一起朝北京拜謝皇帝。

 不管做多大買賣,有多忙,都要早起恭敬的去宗祠。

 現在大明各地都有朱氏宗祠,雖然宗祠地位遠不及天子太廟、藩王宗廟,以及宗室家廟,但對於他們這些出了五服的皇族子弟來說,他們雖沒建廟的資格,但皇帝卻也特旨給所有皇族朱氏遠支,許各地建立宗祠,朱家子孫都可以拜祭,比起天子太廟、宗藩宗廟祭祀五廟,宗藩公侯伯子男祭祀四廟三廟。

 各地朱氏宗祠卻可以直接祭祀太祖朱元章。

 這可本只有天子太廟才許祭祀的,各宗廟家廟,都是只能祭祀自己的開支祖先,

 禮,支子不祭。

 比如朱以海以前是太祖朱元章之子魯王一系的,所以魯王府有宗廟,但不能祭祀朱元章,只能以朱檀為祖,始封者開始祭。

 而魯藩郡王府,也不能祭魯王朱檀,得從首封郡王開始為祖。

 宗子設廟,支子從祀的原則下,天子太廟、宗王宗廟和將軍家廟三者,組成了一個互不干擾,又環環相扣的宗室宗廟體系。

 不過朱以海進行宗氏大改革後,皇帝出五服的宗氏,改叫皇親,或皇族,不算宗室,也不能封爵、授祿,他們自然也就不再享有立廟的資格。

 而五服內的,因為爵位現在不是世襲罔替,所以他們立廟就按品官勳貴一樣,是宗廟或家廟,郡王以上爵者可立宗廟,郡王以下爵者立家廟。

 宗廟供奉五廟,家廟裡公侯爵者供四廟,伯子男爵者供三廟。

 拜天祭祖,對於華夏民族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誰能祭誰不能祭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宗室嫡庶的區分。

 一個家族一支一支的分出去,只有宗子才能設廟,支子只能從祀。

 朱慈安他們這些人以前也都是各藩宗室旁支,但如今全都成了皇親族人,所以現在都是直接在各地的朱氏宗祀祭祀,直接祭祀太祖朱元祖,假如以後朱慈安去世了,他兒子朱和紳是可以把他的牌位供進去的,並不要求隻供五廟,不需要進一個撤一個。

 老爺子換好衣服,也系上了紅帶子。

 這是大明皇族的標志,紅帶著意味著是皇帝五服以外的皇親族人,都是太祖子孫,而五服以內的叫皇家宗室,系黃帶子以示區分。

 兩輛馬車先去了隆升號飯店,這是楚藩朱輔機的飯店,早幾年在碼頭擺攤煎海蠣子,憑著勤勞忠厚手藝好料又足還新鮮,贏得好名聲,後來朱慈安和朱琳坤便勸他開家店,一番考慮後,他接受了建議,並邀請兩位族人入了股,飯店開張,果然生意很好。

 青島的皇族很多,如今散居各業,但都非常齊心,能捧場幫忙的絕對會支持。

 馬車到了隆升號門口,朱輔機也已經換好正式的禮服,帶著兒子在等他們了。

 “給你們準備了熱乎的海蠣子煎,趕緊吃。”

 簡單寒喧幾句,大家各自上車,朱慈安和孩子一起吃了起來,又香又脆還鮮,幾年了,總吃不膩這個。

 隆升號飯店這幾年生意很好,還在來州和奉天都開了分號,如今一年也能給朱慈安帶來不少分紅。

 青島城南,青島朱氏宗祠,所有朱元章後人都可以來祭祀,這宗祠修的很氣派,皇帝內庫和宗人府都拔了錢,然後各地宗親會也捐了錢。

 本地的紅帶子們更不用說,不管有錢沒錢,都會力所能及的捐一些,不管是捐了一千塊還是捐了一百文錢,都刻在了宗祠落成的那塊大碑上。

 當他們馬車抵達時,宗祠前寬闊的廣場上,已經停著許多馬車,另一邊系馬樁上也系著許多馬、驢、騾子,廣場上到處是人。

 所有人都穿上了紅黑色禮服,很莊重,個個腰間系上了紅帶子,附近的朱氏男丁幾乎都來了。

 大家一邊打著招呼一邊自覺的排起了隊。

 待到七點整,宗祠大門打開,這裡有宗親會專門負責日常管理維護等,大家提著自己的祭籃帶著祭品魚貫入內。

 上香,祭祀。

 大人鞠躬,小孩磕頭。

 整個儀式莊重而又嚴肅,不管平時什麽身份,但在這裡都是宗親家人。

 祭祀過後,朱慈安帶著三個兒子上前,捐獻。

 “朱慈安十塊銀元,朱和紳朱和經朱和綸還有沒來的朱和綱,各兩塊。”

 負責記帳的是宗親會的理事,也是帳房,對他也是很熟悉,恆興號的三掌櫃,在青島也是有身份的體面人,都說他一年起碼進帳幾千塊。更重要的是恆興號可是青島數的上的大錢莊,還是皇家字號的,多少做買賣的要仰仗著,三掌櫃的人脈關系等自然不低。

 “叔真大方,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捐十八塊,逢清明端午重陽冬至新年等還要多捐。”

 朱慈安笑了笑,“咱們朱氏一家親,都是紅帶子的皇家人,早些年受苦的多,現在聖人洪恩,給咱們這好政策,我也是托聖人洪福才能過上好日子,自然也不能忘記其它宗親。”

 帳房登記好,一旁的保管把錢收了,他們還出了收條給他作憑證。

 朱琳坤和朱輔機也都過來排隊捐錢。

 捐贈全憑心意自願。

 宗親會收到的錢有專人保管,理事會也會定期查帳並公示,這些錢的用處,也都是宗親會大會上早定下的章程,比如救濟孤寡殘疾,新出生的孩子到六歲,年滿六十的老人等,都是會有一筆補貼的。

 而其它諸如讀書進學,當兵打仗,都也有一定的獎勵補貼。

 收到的捐款有余,還會用來購買一些田地做為祠產,也會買一些地做為族墳,甚至還會建宗倉,用以購買儲存一些糧食,以備饑荒,甚至還會建立一個宗親金,就是如果有宗室族人要用錢,不論是娶親嫁女還是蓋房做生意,都可以申請,通過後就能獲得一筆宗親會的貸款,利息相比外面的要低一些。

 《我的冰山美女老婆》

 至於說如果有大病,甚至還能申請宗親大病幫扶。

 而本錢,就主要來自宗親的捐贈,宗親會帳上的錢多,那給宗親提供的保障也多,如果錢少,則除一些基本的老弱病殘的幫扶,其它的一些項目就只能先暫停。

 朱慈安每次祭祀,都要捐十八塊,家裡五個男丁,他成年人捐十塊,四個小的一人兩塊,沒規定,但他一直如此。

 這邊捐錢,那邊就有人登記,還有人負責唱報,某某捐了多少,都要感謝的,最後還要抄一張大報,張貼在宗祠大門口。

 捐贈完,大家把帶來祭祀的祭品,雞、肉、魚還有飯饅頭等,都拿出來擺在宗祠前,宗親理事會的當值者,則會把這些分好打包,分送給青島朱氏宗親裡生活還比較困難的,以及老人、小孩子都能得一份。

 “開會了,”

 本月輪值的理事們請大家開個例會。

 “拜聖皇,謝洪恩!”

 輪值理事們帶頭向北京方向跪拜磕頭,高聲感謝皇帝洪恩,然後請一位宗親上前念大明皇家宗室法,念皇明祖訓。

 “接下來,咱們議幾件事,首先一個,是慈安要去海參崴了,恆興號調他去那邊開分號,當大掌櫃,高升了。馬上就要走了,慈安呢大家都熟,是個大善人,平時捐獻宗親會也多,這次去海參崴呢,打算在咱們青島宗親會裡,挑選一批年輕、吃的下苦的族人同去,到那邊去建立恆興分號,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年輕人要抓住,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咱們自家子弟過去,也是有個信的過的好幫手。”

 朱慈安還被請上去說話。

 接下來又說了些事,有宗親的商鋪或莊園招人的,優先招自家子弟。也有宗親想要做買賣想要從會裡借筆錢的。

 還有族裡有子弟考上北京的學院的,有參加公務員考試考中吏的,還有報名參軍通過了的。

 族裡不僅要通報表揚,還要送上一筆獎金。

 “咱們是紅帶子,是大明宗親皇族,如今政策好,大家要擼起袖子努力乾,更要互幫互助,先富帶動後富,先進帶動後進。

 還有,大家出門在外,遇到其它地方的宗親,也要友善團練,互幫互助。

 再一個,我們是皇族,要忠君愛國,不能乾違法犯罪的事,不能偷盜搶劫也不能偷稅漏稅,另一個在家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

 最後,祝願咱們所有宗親族人都健康順利。”

 隨著輪值理事長話落下,這月初一的祭祀和宗親會也結束了,大家自由活動,各自隨意打招呼聊天,然後各回各家。

 宗親會一般也就年節時才會聚餐,平時並不會招待,以免浪費錢財和時間。

 老爺子朱琳坤對朱慈安道,“海參崴條件較差,你這次辛苦了。”

 “叔公讓我去那邊建號掌舵是對我的信任,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朱輔機笑道,“你先去,我過段時間也過來,到那邊也開個隆升號,聽說那邊的海參可是非常品質好,你到那邊替我留意些,有空的話給我收一些回來。”

 “我走了,家裡還要勞煩你們幫我照看些。”

 “放心吧,你四兒兩女我們都會看好的。”

 幾人回首看著那朱氏宗祠,都有種恍然隔世般的感覺,曾經他們是連名字都沒有飯都吃不飽的皇族宗室,而如今雖然不再是宗室了,日子卻已經好過了。他們青島宗親不少,有上千人。

 但現在沒有一家說吃不飽飯的,哪怕條件再差,也還會有宗親會幫扶著,大家以前來自各個宗藩,但現在卻親如一家。

 “你先去,到時乾的好,也多帶些宗親去闖蕩發展,到時那邊也蓋一個朱氏宗祠,選你當海參崴宗親會長。”

 朱慈安笑笑,“我覺得咱們宗親會還是要多鼓勵族中子弟當兵、讀書,現在不少人願意讀書,但不能隻讀書,咱們是皇族,得承擔起更多責任,得去讀軍校,參軍保家衛國。

 宗親會應當加幾條規矩,去當兵的咱們要多獎勵,還要幫他們照顧好家人,萬一要是為國傷殘或是犧牲,還要給他們一筆撫恤,免他們後顧之憂。”

 朱琳坤點頭,雖然他們現在都只是一群商人,但條件好一些後,也會考慮一些長遠的問題。

 大家心裡都覺得,現在條件好,那是皇帝好和政策好,但萬一以後換皇帝了政策有變呢?

 所以最好還是得跟那些名門望族一樣, 得舍得掏錢供養族中優秀的子弟,讓他們科舉或是當兵,然後為官為將,這樣才能更加保證未來的地位。

 “慈安看的遠,救濟老弱是本份,但眼光也確實得長遠,咱們這些人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多培養一些有天賦的出來,也是我們以後的保障。”

 朱輔機則道,“我覺得不僅要自己多培養,婚姻嫁娶這塊也要注意,娶妻要娶德,嫁人也要嫁人品,好的姻親也是對家族的幫助。”

 “嗯,回頭我找理事們開個會,把這些商議下,擬個章程出來。”

 都是曾經最底層的宗藩,經歷過那最難忘的悲慘,現在翻身了,仍然很有危機感,他們希望能夠做的更好些,也為子孫爭取些更好的未來。

 誰也不希望,幾代以後,他們的子孫,又將重複他們曾經的苦難。

 “當今聖君在世,咱們都要抓住這好機會。”老掌櫃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