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六百四十四章 綁架天子
,海上升明帝

 其實大臣私底下一樣聯姻,甚至是以此暗裡結盟,比如王之仁跟張名振以前關系好,後來還結了兒女親家,張名振又跟黃斌卿、鄭芝龍做了兒女親家。

 吳凱跟王相聯姻。

 沈文忠和楊伯興當年一同跳水殉國,後來成皇帝心腹,一文一武,也定了娃娃親。

 武將們跟武將聯姻,文臣又跟文臣聯姻。

 再加上族親兄弟,連襟、親家等關系,結各種關系網。

 比如說之前被朱以海罷撤的原兩廣總督丁魁楚,他的侄子丁啟睿原是崇禎朝大學士,後來降清,然後丁魁楚暗裡聯絡,把丁啟睿丁啟光兄弟倆又拉過來了,他們還在河南起義反清,朱以海後來也授了丁啟光一個團練總兵之銜。

 再比如說呂大器,原也任過大學士,他兄弟、兒子、女婿、親家,兩家就出了七個進士,還沒算兩家的族人親戚。

 次輔祁彪佳,聯姻更了得,兒子女婿親家全是進士。

 紹天朝,現在有不少新興的貴族出現了。

 比如說張名振,他封爵楚國公,官至大都督。他還有三個兄弟,一個現在是文職的禮部侍郎,另兩個都是提督。三個兄弟都有世封爵位,兩侯一伯。

 一家四兄弟,就一公兩侯一伯。

 再加上他們四兄弟的兒子,也都已經開始在軍中擔任了遊擊、參將甚至總兵這樣的軍職,甚至還有兩個也已經憑軍功封伯了。

 一家就是六個世封爵位,妥妥的一個新興的功勳家族。

 朝中很多人都是親戚關系了,朱以海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啊。

 對於皇帝來說,其實做任何事情,一言一行,其實都已經是政治。

 朱以海現在很喜歡學習天策上將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個非常喜歡聯姻的,誰要當李世民朝的宰相,那逃不過把女兒送進宮,或做兒女親家。

 這種事情其實想明白了也沒什麽不好,反正據他所知,現在不說朝中這些高級的文武大將,就是禦營底下的士兵們,現在都開始搞相互聯姻了。

 很有幾分圈子排外的感覺。

 禦營待遇好,肥水不流外人田,甚至結親互相照顧,這都很現實的考慮。

 現在紹天朝,有好幾個很得勢的武將家族,越國公王之仁、楚國公張名振、吳國公吳凱、靖國公王相,此外蜀國公秦良玉、興國李赤心、平國公鄭芝龍等。

 另外皇帝的這五位義子,也代表著五個新興將門。

 其它諸如楊伯興、劉穆、鄭遵謙、劉光世、張鵬翼、盧象觀、金攻玉、劉世勳這些人,都也已經是一杆旗幟。

 “陛下,臣近日來足疾複發,腿腳疼痛難耐,行走不便,臣請求辭去軍職,專心在家養病。”

 挺好的氣氛裡,王之仁收下皇帝還的銀票後,居然提出了辭職。

 朱以海端著酒杯望著他。

 “可是因為侯方域等的彈章?”

 王之仁沉默。

 “侯方域等人的彈章朕看過,但並不認可,全都留中不發。王卿何必掛懷,卿是大將,他是言官,言官挑刺,也很正常,是非黑白,朕心中有數。”

 侯方域是複社四大公子,當初來投朱以海,朱以海讓他們辦複興報,後來四人成了言官,一路做到了六科掌印都給事中,官職改製後,也成了三品紫袍大臣了。

 諫院還新辦諫報,也是交由他們主編。

 這四人這幾年掌六科,倒也是不錯的監察好手,奉旨辦報,也是不錯的喉舌,他們也在朝野贏得很大的名聲。

 上次王之仁圍兗州,趕在新年前攻破城池,殺進城後屠了頑抗的城中守軍,足兩萬余人。不僅殺了城中的滿韃子蒙韃子,還把他們的家眷老弱全殺了,甚至漢軍旗、漢人包衣、奴隸,連他們家眷也一並殺了。

 這堪稱是明軍北伐以來,頭一次這般屠城。

 雖然王之仁向朝廷上奏,殺的都是清軍和其頑抗的家眷,但這個解釋朝中有許多人不認可。

 侯方域就帶頭彈劾,歷數王之仁屠城、濫殺、縱兵搶掠等好多項罪名。

 說來侯如此攻擊王,其實也有些歷史原因,王之仁大哥王之心是崇禎朝大太監,掌管東廠,正是東林和複社最恨的閹黨,王之心這人史載貪、暴,所以對東林確實是下過狠手的,雙方有過舊怨。

 王之仁以前也是個浪蕩子,全靠他哥的關系在明末步步青雲,一路成為統軍大將,又因為較早投朱以海,所以在紹天朝地位一直很高。

 不過王之仁一直都是統領京營部隊,屬於禦營外的另一紹天主力,王之仁統兵打仗,還遺留不少舊軍中習氣,什麽搶掠擾民是有的,甚至會有些虛報軍功之類的事情。

 以前侯方域等東林複社出身的官員,就沒少彈劾,但都是些底下士兵的個別問題,不是很嚴重,雖也會處罰王之仁,但畢竟不會太嚴歷。

 但王之仁這人向來也比較跋扈的,哪裡能受這氣?

 所以不僅一次公然罵這些人還想搞黨爭,甚至也在自己的防區內,抓過一些東林黨人家族的不法行為,並嚴厲處置。

 雙方矛盾就越搞越大。

 皇帝調節都不好使。

 這次侯方域抓住機會,就一定要置王之仁於死地。

 畢竟一次屠了兩萬多人,雖然沒把兗州城裡的百姓都屠了,但也確實有些驚人,而且兗州還是皇帝朱以海家呆了快三百年的舊封地。

 朱以海對這事也有幾分不滿,王之仁不該這般殺,他在濟南時,也只是殺些軍官,其余的也是分別對待,滿韃子下礦場為奴,蒙韃子流放改造,清軍裡的漢人則全移民台灣墾荒,漢軍旗裡的軍官,也處死。

 可王之仁全殺了,甚至因為殺的過火,最後還發生了兗州城裡搶掠的事情。

 不過他畢竟是大將,朱以海也恨韃子,殺就殺了,總不能因為一群韃子而要怎麽深究朝廷功勳大將吧。

 這也就是在紹天朝,若放在以前,這都不是事。

 可侯方域揪著不放,不顧皇帝的意思,反而借著他掌握幾大報刊的主編權,甚至是利用在朝中影響力,把事情越挑越大,甚至宣揚到民間,煽動對王之仁不好的輿論,有幾分要讓全民審判王之仁,綁架皇帝的意思。

 這事其實已經觸及朱以海的紅線了,比王之仁的行為更惹他不滿。

 如今輿論紛紛,已經把王之仁說成了一個大軍閥,囂張跋扈無人可製等等,弄的人人聲討。

 王之仁今日主動請辭,還選在這個特意與元勳們聚會的時候,倒不是其它意思,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沒有辦法了。

 他家現在父子並封公侯,另外兄弟子侄、義子等也多在軍中擔任要職,女兒還入宮中,又聯姻多家將門。

 這般輿論洶洶,他也不得不避鋒芒,隻得請求辭職,希望以此平息輿論,這火不要再燒下去了。

 “今日不是談這些的時候,而且朕也不會同意你辭職,你還正當壯年,朕軍中大將,如今北伐尚未成功,豈能摞挑子?

 這個事情,朕這兩日就會正式做出處置的,朕會就事論事,有錯就罰,有功則賞,你確實有錯,但也沒那麽大的錯。”

 侯方域這次挑起的這個事情,簡單的話可能是閹黨和東林的舊怨,但如果細論,則有可能是軍方和文官之間的一次大較量。

 紹天朝的武將,地位已經十分高,再不複過去一個知府都能壓著總兵,一個兵備道,都能讓一鎮總兵跪拜的場面。

 雖然朝廷也還設了總督、巡撫,甚至是經略,也有各道分巡,可在取消了太監統兵監軍後,對文臣監軍這塊,其實也加了許多限制。

 軍隊自成體系,如現在軍中負責監督的主要是長史,而長史不再是都察院派出的禦史,或是說加禦史銜的文臣,而是由兵部派出的,甚至許多本就是武將。

 糧餉確實仍由文臣負責,但也是自成系統的。

 總之,如今武將地位高,甚至有幾分壓製文臣的感覺,這讓自土木堡之變後,已經徹底主掌朝政的文官們,自然心裡有些不滿。

 借著這次的事情,也算是一個爆發。

 只是這種來勢洶洶,在皇帝這裡恰得其反。

 他最容不得裹脅綁架,不論是武將還是文臣,都不得強迫他的意志。

 侯方域綁架民意,壓迫皇帝,這是最不該的。

 就算今天王之仁不被迫請辭,朱以海也已經決定在正旦朝會後要狠狠收拾一下侯方域,以及打幾個出頭鳥,震懾一下他們。

 朱以海向來不會簡單的分什麽忠臣、奸臣,不會用黨派身份來區分事物。

 上次顧鹹受等東林黨針對阮大铖馬士英等發起彈劾案,最終就是朱以海親自處置的,把他們全都貶出去了。

 現在侯方域又掀起王之仁彈劾大案。

 這次不收拾狠一些是不行了。

 雖然中間出了這個小插曲,不過有皇帝的保證,王之仁最後還是謝恩收回了請辭,接下來皇帝繼續跟大家回憶起兵之初的事情,也感謝大家這一路來的支持。

 劉穆、鄭遵謙以及沈文忠、嚴我公等元從都喝的微熏,最後還一起到船外冰上,一起放煙花。

 直到挺晚才散去。

 “陛下真要處置侯方域?”回宮時,劉朝忍不住問。

 “難道你覺得不該處罰?”

 劉朝提醒皇帝,侯方域四公子這幾年在朝野聲望極高,甚至不輸劉宗周黃道宗等,甚至被稱為忠臣諍臣,還有人稱他們是紹天朝的魏征馬周。

 如果皇帝處罰他們,可能會引起一些非議。

 朱以海卻僅是笑了笑,他伸手接過幾片灑落的雪花,看著雪花融化在掌心成水,“其實侯方域等都是朕一手捧起來的,雖然能在這天地間紛紛飄灑,可其實,什麽也不是。”

 當初讓四人辦報也好,後來讓他們六科常印也罷,那都是皇帝之需,也利用他們的才能和名聲。

 可如果他們想挑戰皇帝,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他們也非奸臣。”劉朝忍不住替他們說話。

 朱以海哈哈一笑,回頭看了眼這個忠誠的太監一眼,“朕知道,若他們真是亂臣賊子,朕又豈會留他們到如今,不過有錯就得罰,尤其是這種錯,必須得罰,否則下次就會得寸進尺了,

 你也不用擔心他們,朕也不是昏君,給予處罰,也是懲前毖後,讓他們能夠悔過改正。”

 朱以海望著雪花,“四公子這幾年確實有好大名頭了,他們還年輕,可能因此有些迷失自我了,等年後,朕送他們去台灣當三年知府,正好台灣設台東台南台北台中四府,他們做了幾年科道官,又當了幾年主編,不是耍筆杆子就是耍嘴皮子,還沒踏實乾過點實事,以後他們若想能為宰輔,又豈能少的了地方州縣經歷?

 就借這次機會,讓他們去最偏遠的台灣,好好當一回親民官,理一理庶務,搞一搞墾荒開發,若是能夠擺平心態,踏實做事,還能做出番成績來,那說明他們還值得更加重用。

 若是因此心懷抱怨,或者說也就是嘴皮子筆杆子厲害,辦不了實事,那麽他們的上限也不過如此了。”

 劉朝有些驚訝,想不到皇帝要把他們貶去台灣。

 三品的諫院六科掌印啊,人稱儲相,前途無量,尤其朝野名望又高,現在卻要貶為四品知府,還是台灣這種新開墾移民之地?

 那裡現在有多少移民?全加起來,估計也就幾十萬,一片蠻荒,比海南島甚至是雲南貴州都還可怕的地方。

 這幾位政治新貴,能經受的住這種打擊嗎?

 “劉朝啊,你不用替他們考慮那些,朕知道你為人忠厚,但有些事情不該你插手的。”

 劉朝跪下,“奴婢該死,不該干涉朝政。”

 “起來吧, 朕也知道你非私心,更不是收了誰的銀子,你是為朕操心,但你放心,有些事情,你我站的位置不同,你看不到朕能看到的東西。”

 複社四公子這幾年確實過於一帆風順了,有皇帝的全力支持,站在那緊要的位置上,一時名聲四起,便有幾分覺得全是自己的能力了。

 他們錯把平台當成了個人能力。

 複興報也好,諫報也好,甚至六科的掌印都給事中,那都只是皇帝給他們安排的,也是皇帝支持的結果,可他們卻利用這平台,夾帶私貨,甚至不聽皇帝的警告,這就必須要管一管,收拾一下了。

 韃子皇帝今年還在北京過年呢,甚至安徽河南都還有潁州、南陽未收復,湖北也還未複,有些人就開始要內鬥起來了,這種不顧大局的行為,朱以海哪能縱容?

 流放台灣做知府,都已經是朱以海對他們能力的認可,甚至是對他們這幾年成績的表彰,否則直接就給他們貶為知縣甚至是縣丞了。

 希望他們能夠珍惜這次機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