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海上升明帝》第六百九十五章 君臨洛陽
皇帝騎馬由迎恩門進入洛陽城。

 這座十三朝古都,據統計出過一百零四個帝王。

 在大明朝,這裡是河南府和洛陽縣治所,也曾是福王、尹王的封邑,洪武年間在元舊址上所築洛陽城周圍八裡,城高四丈,壕深五丈。

 到崇禎年間,城外築一道牆,高一丈三,周長三十三裡。

 崇禎十四年,這座中原古都被闖王李自成攻破,老福王被點了天燈。李自成當年兵出商洛,用河南府陝州牛金星建議,行仁義收人心,據河洛取天下。

 李自成帶著闖軍一路攻破外圍諸城,殺到洛陽城下,闖王來了不納糧,饑民來投,城下還架起大鍋燉起豬肉燉粉條,蒸上大白饃,闖軍饑民如蝗蟲一樣圍城攻打。

 可城裡的福王卻只要求官兵和民壯守城,連銀子都舍不得拿來激賞。

 闖軍集中火炮攻城,又招降策反,最終城中守軍打開城北大門引闖軍入城,洛陽遂破,福王也被點了天燈。

 此時距離那場大戰,其實也不過七年時間。

 朱以海騎著高頭大馬由東門入城,路邊無數百姓跪迎。

 當年李自成入城後,闖軍在城中到處劫掠,並清算官吏士紳,前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知府、河南參政等一眾城中被俘官員皆被殺。

 福王以及河南府四百多名大地主士紳俱被處死。

 周公廟外血流成河,屍首把周公廟前的大坑都填平了。

 此戰後,崇禎下旨處死了河南總兵王紹禹,逮捕河南巡撫李鳳仙,負責追剿李自成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也畏罪自殺。

 打著義軍旗號的李自成攻破洛陽城,城中軍民死傷萬余,生靈塗炭,城池半焚。

 雖然李自成打出免糧安民旗號,可事實上義軍全靠打大戶支持,李自成破洛陽後,大肆招兵買馬,為了供應軍需,也四處拷掠大戶。

 此後阿濟格率清軍前來,再到許定國李際遇等反正。

 中原大地,十三朝古都,已經幾乎在戰火中被毀掉。

 總督陳潛夫知曉皇帝要來,提前開始清理洛陽城,但現在這裡依然很殘破。

 之前李際遇許定國朱忠義等聯兵攻打洛陽清軍,圍城許久,最後破城,這些各路義軍,城破後也是順勢洗劫了一波。

 崇禎末時,中原連年大旱,又經地震、蝗災,洛陽鬥米五千,饑殍遍地,人相殘食。

 也為李自成趁機卷土重來提供了機會。

 可這些年,洛陽百姓日子沒好過,反而是越過越慘,過的都快沒人煙了。

 李際遇本來也只是個農民,崇禎十一年時登封縣衙役到他們村逼糧,態度凶蠻,李際隅義憤所激,毆打了衙役,率眾進城請免糧稅,結果反被知縣抓起來,帶枷示眾。

 晚上村民救出他,逃回家中,扯下紅巾被面,跑上尖山,樹起義旗,招兵造反。一日內,就來了數百人,很快就聚起數萬人。

 朝廷十五年,已經攻下登封城。十六年,受朝廷招安,任河南總兵,鎮守洛陽。

 十七年,接受清軍招降,將自稱所據一府二州十二縣,大小土寨千余,兵二十七萬賚書來降。

 李際遇是在李自成還沒席卷河南時就已經舉兵造反的,後來李自成席卷河南時,他也曾短暫依附過李自成,但後來李自成大軍北上後,他與劉洪起等人依然在河南爭鬥,各自割據一方。

 等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他又投降清廷,但清廷並不重用這個土賊,還曾打算將他召入北京控制

 李際遇一直拖著,後來便跟許定國等又反了清投大明。

 朱以海也就委他團練總兵之職,暫時安撫。

 但現在僅看這洛陽的情況,就知道這李際遇仍不脫賊匪習氣,割據控制豫西一帶,卻也根本沒有什麽安民治理,就是個土皇帝。

 當朱以海平定山東,開始要收河南治權時,李際遇直接就著他的兵跑河北去了,說是北伐,其實就是不願意被朝廷整編遣散,可在河南又對抗不了,所以帶兵跑了。

 跑之前,還又派兵把豫西搜刮洗劫了一遍。

 進了洛陽城裡,總督陳潛夫與巡按、布、按、分巡、知府等一起來拜見。

 聽他們做了個簡單的匯報,豫西情況現在很糟糕,南陽還沒收復,而三面都還是韃子控制區,清軍、盜匪經常來劫掠。

 之前李際遇身為總兵,也僅是佔據著洛陽、陝州等幾座大城,其它的地方並不怎麽管,除了征糧收稅派兵下去,其它的時候很少下縣。

 所以在豫西,土寨仍然林立,還有那些流竄的老湯、刀客、馬賊也很多。

 這裡人口大量流失,田地仍然普遍荒蕪著,糧食、鹽價格依然極高,完全就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李際遇還巧立名目,私征稅賦,甚至還壟斷鹽糧買賣,暗裡還私鑄錢幣,都是鑄的劣幣,甚至還把朝廷賞的銀,給的餉,以及流通過來的銀元銅錢等銷了,再降低成色鑄造流通。

 李際遇根本就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他也僅是控制著一些大城,是豫西這邊的大軍頭,底下還有許多實力很強,割據一地的土塞,甚至是土寨聯盟,以及一些流賊盜匪勢力,亂的很。

 別看李際遇主動反正歸明,可實際上那是以前朝廷也伸手不到這邊來,朱以海北伐勢對又猛,河南山東都亂起來,他被韃子招降後覺得被騙了,所以借機造反奪回權力地盤。但他可不想真正的受朝廷管控。

 朝廷的旨意命令,他反正都是陽奉陰違,根本不當回事,朝廷來真格的,真過來了,他立馬跑路。

 地盤可以讓,但兵馬不能交,卷著錢糧財寶,到了河北,佔塊地盤繼續當土皇帝。

 他還不是個例。

 開封的許定國也是這樣的,還有曹州的李化鯨,原濟寧一帶的鄭隆芳,衛輝的丁啟光等,都是一樣的。

 平時上表,倒是說的好聽,忠心大明,結果朝廷要真整編他們人馬,他們立馬就不幹了。

 省營、外鎮、還是團練這些名號他們無所謂,但是他們的人馬地盤,是絕不會輕易的交出的。

 扛不過就跑。

 這就是軍閥們的底線。

 地盤和兵馬,而在這兩個裡面,兵馬是最後的底線。

 李際遇許定國等人跑離的河南山東,現在留下的是越發殘破的中原。

 也就原許忠義、趙洪升他們控制的歸許一帶情況稍好些。

 “跑就跑吧,既然他們願意北伐,那就成全他們的一片忠心和勇猛,擬道旨意,把他們改編為北伐團練六鎮,許定國、李際遇、李化鯨、丁啟光、丁維嶽、梁敏各領一鎮,分為左右兩翼,分受直隸總督土國寶和山西總督馬國柱統領,馬、土二人他們原來統領的各部,就整編為山西省鎮和直隸省鎮。”

 把那些亂七八糟的義軍,編八個鎮,名義上是重整北伐,實際上就是借這機會,正式把他們踢出山東河南。

 河北山西兩地,現在還是敵佔區,先由著他們去打前鋒,任他們去跟韃子對線。

 朱以海先收拾這後方。

 陳潛夫是朱以海的心腹,還是連襟,在禦前幾年,他看到皇帝的那表情,就知道皇帝對那些軍頭不滿,卻也對那些人很不屑。

 “陛下,潁州大捷後,那邊還在善後,現在禦營兵馬正往南陽去,我們現在也都在忙著協調糧草器械等,做好後勤輔助。”

 “支前供軍不能疏忽,得保證供給。但是現在河南重建,也不能松懈耽誤。”

 身為按察使的朱洪升老夫子官職不算高,但是他是第一次北伐時就留在河南的禦營官吏,只是當初品級低微,如今卻已是一省臬台。

 他先前在歸德陳許道為分巡,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朱以海詢問他應對策略,他給出的回復也很中規中矩,不外乎是先清理田產,同時招聚饑民百姓,以工代賑,恢復生產。

 同時是完善保甲,建立地方官府能夠指揮的團練鄉營,一邊剿匪捕賊,恢復秩序,一邊賑災複耕等等。

 epzw/html/105/105397/《高天之上》

 “我們還需要朝廷能夠調拔更多官吏前來,同時還需要朝廷從山東、江北運糧過來賑濟支援,甚至現在市面上各種私錢泛濫,錢幣混亂,也希望戶部銀行能夠盡快在這邊建立起分行、支行,提供優質精良的銅製錢、銅元、銀元。”

 陳潛夫加了一句,希望皇帝調廠衛過來專項打擊私鑄、私銷錢幣的各種問題。

 “朕聽明白了,你們跟朕要人要糧要錢,什麽都要。”朱以海笑了笑,“朕能理解,百廢待興嘛。

 不過如今禦營也一鎮鎮的開過來了,洛陽、開封、南陽、潁州、駐馬店、陝州都各將各駐禦營精銳,接著也還會有稅警團、驛卒、屯鎮等進駐,當然,錢、糧、鹽這些都會源源不斷的運過來。

 中原現在雖然是個大坑,但朝廷會全力來填。”

 朱以海倒是很澹定,他調著數鎮禦營精銳進入中原,有這王牌在手,一切都不是問題。就如許定國李際遇這些中原軍閥都紛紛跑路去河北一樣,他們都有自知之明。

 這大軍頭都跑了,剩下的這些土塞、賊匪,還能螳臂當車不成?

 太陽一照,這地上的雪便將紛紛融化。

 需要的不過是些時間罷了。

 禦營各鎮來了,挨村挨寨的去拜訪,誰敢不老實,朱以海便也不客氣。

 “朕的隊伍裡帶了不少糧食,一會就可以拿出一些放粥賑濟,另一些也可以上市出售,先限量供應,價格便按米麥每石一塊銀元,以平抑市場糧價。

 我們現在不缺糧食,只是還需要時間把糧運過來而已,只要糧食開始上市平價售賣,百姓也就能安心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