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我敗成最強猛將》第213章 告徐州0姓書
潘鳳誅滅了陳氏,徐州那些世家豪族無不震驚,內心裡無不對潘鳳懷著深深的恐懼。

 先殺徐州最富的麋氏,現在又殺徐州最有名勢的陳氏,而且是族誅,不得不令他們膽顫心寒。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潘鳳已經將矛頭對準了他們。

 徐州的百姓雖有惋惜悲閔者,但更多的人是感到欣喜和充滿希望。

 因為陳氏之田全部分給了百姓耕種,並且說了最高只能收取什比一之稅,以後還有可能會降,降到三十比一之稅。

 很多租種世家豪族之田的百姓,都希望自己也能得到這樣的待遇。

 但他們只是心裡想想而已,他們不敢去抗爭。

 他們以為,自己租種別人的田地,交出一半田租是天經地義之事,他們沒有想過,要去奪取別人的田地,或者是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田地。

 上一次潘鳳抄麋氏時,已經讓他們幻想過一次,這一次,又讓他們陷入幻想,幻想自己也能得到隻交什稅一的田地,這樣自己一家人或許就能吃飽飯了。

 潘鳳了解這些人的想法,他們不是不想抗爭,也不是不敢抗爭,而是沒有英雄人物站出來統領,他們知道自己的抗爭不會成功,因而放棄了抗爭。

 現在,潘鳳要為他們消除恐懼,掃清障礙,釋放出他們積蓄的力量,讓他們敢於去抗爭,為了自己該得的基本田地。

 李響許褚等人回到下邳,將陳氏的錢糧和書簡布帛全部帶回,向潘鳳稟報了淮浦所行之事。

 誅滅陳氏族人,潘鳳本來心有不忍,自己並不是好殺之人。

 可是如果不殺,後面的事情就會比較難辦。

 陳氏,只能來當猴,讓潘鳳殺給那些雞看。

 其他想要與潘鳳作對的世家豪族,得要好好想一想,這徐州,就沒有潘鳳不敢殺的人。

 別人或許會顧及名聲,不敢對他們動刀,可是潘鳳根本就不在乎名聲,並且已經將刀懸在他們頭頂之上,隨時都有可能落下。

 潘鳳聽說了許褚佯敗變成實勝之事,對其讚賞一番,因其斬殺陳瑀之功,賞了十斤黃金。

 李響和張遼,還有此行之士皆各自有賞。

 但是潘鳳對李響的統兵能力卻心有疑慮,覺得他還是難以獨擋一面。

 為將帥者,最主要的是知人善任。

 許褚勇而少智,讓他去佯敗誘敵根本就難以完成,要不是他夠勇,對方也夠弱,或許此次他們就要全軍覆沒了。

 張遼所獻佯敗誘敵之策本是良策,此次若是由他去誘敵,或許就可將對方一網打盡,而自己的兵馬損失更少了。

 當然,潘鳳並沒有責怪李響之意,這只是他心裡的想法,了解了李響的能力,以後才可以更好的用他。

 畢竟擁有一個忠心的屬下並不容易。

 陳氏已誅,潘鳳之威已立,接下來將是重頭戲,全州開始驅豪族,分田地。

 潘鳳先寫了一封告徐州百姓書。

 書中說了每個人都應該有田可耕,世家豪族通過各種霸凌手段強佔兼並田地,將百姓淪為奴役,種其田卻須交出一半糧食,使百姓日日不得飽食,甚至無數之人因餓而死。

 潘鳳出身貧寒農家,兩個哥哥都因無糧可食而亡,父母最終也都餓死,深知百姓求生之艱難。

 為使徐州百姓不再餓死一人,人人皆有田可耕,人人皆可兩餐飽食,決定收回所有田地,分給種田農人耕種,每畝稅收什比一,以後還會再降。

 每個編戶人口最高可分得二十畝田,所有田地屬官府所有,一律禁止買賣,違令者,買賣雙方皆斬。但若自身無力耕種,可將名下之田租給別人耕種,田租最高只能按五比一收取。

 免除徐州所有人口賦和更賦,算賦由一百二十錢降為一百錢。

 潘鳳之所以要免除百姓口賦和更賦,是為了讓所有百姓都能感受到實惠。

 這個時候,雖然租種世家豪族田地的百姓很多,但也有不少百姓是自耕農,有自己家的田地。

 只是分田,並沒有讓這些人感受到好處,所以免除口賦和更賦,又減少算賦,讓他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樣才能和其他百姓團結到一起,

 雖然免除這些賦錢會少收許多錢,但潘鳳現在並不需要向朝廷貢錢納糧,這些田稅和算賦完全可以養得起一個徐州。

 尤其是分田之後,會有許多原來依附世家豪族避賦之民進行編戶,編戶則必須交納算賦。

 口賦,也就是口錢,西漢武帝時,從三歲起征,即三歲到十四歲之人,每年須交二十三錢。

 這二十三錢,其中二十錢以食天子,另外三錢以補車馬騎,其實就是給天子的私房錢。

 因為口錢起征太低,導致許多百姓生子即殺,就是因為交不起口錢。

 到元帝時才改成七歲到十四歲征收口賦,仍然是二十三錢。

 不過在漢末這個時代,口賦甚至從一歲開始征收。

 《零陵先賢傳》曾有記載:鄭產,字景載,泉陵人也,為白土嗇夫。漢末多事,國用不足,產子一歲,輒出口錢,民多不舉子。產乃敕民勿得殺子,口錢當自代出。產言其郡、縣,為表上言,錢得除,更名白土為更生鄉也。

 從一歲就開始征收口錢,許多百姓交不起口錢,只能殺子以避。幸好這個鄭產自願為百姓出這個錢,但他只是一個鄉嗇夫,所能救者不多。

 雖然後來讓郡縣上表免除了一歲口錢,但仍然是從七歲開始征收。

 算賦是從十五歲到五十六歲征收,每算一百二十錢,商賈和奴婢則須交倍算,就是兩百四十錢。

 因為商賈有錢,而能養奴婢者也是富有之家,因此倍收算錢。

 女子十五歲至三十歲不嫁,則須交五算,就是六百錢,為的是鼓勵成年女子及時婚嫁,以利增加戶口。

 算賦一百二十錢也並不是規定不變,文帝時曾經僅收四十錢一算,武帝改回一百二十錢,到宣帝時又曾改為九十錢一算,成帝時又曾改為四十錢一算,但大多數時候,仍然是一百二十錢一算。

 現在潘鳳降為一百錢,少了二十錢,可以讓百姓感受到實惠,有時候小惠勝大恩,或許就因為少了這二十錢,百姓都會念潘鳳的好。

 潘鳳命人將此書散發於徐州各郡縣。

 像這樣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徐州,各地百姓都在等著潘鳳。

 潘鳳不來,他們也不敢動。

 實際上,潘鳳發出告徐州百姓書之後,即命各郡縣開始驅趕世家豪族。

 凡家有三千畝田地以上者,皆焚家毀屋,沒收所有錢糧和書簡,田地收為官有,準備分給百姓,其家中之人則全部趕離徐州。按潘鳳吩咐,會留下一些錢糧給他們上路食用,不使他們餓死路上。

 一千畝田地以上, www.uukanshu.net 三千畝田地以下者,則除每個人口可留二十畝田外,其余之田全部收為官有,家中錢糧沒收,隻留下一些口糧使他們暫時可食,但沒有焚家毀屋,其仍可繼續在此生活和種田。這些人家不太富,但基本都讀得起書,潘鳳還想用這些人,就算不能直接用,以後辦學堂可以用他們來當講師。

 一千畝田地以下者,除每個人口可留二十畝田外,其余之田全部收為官有。

 各郡縣百姓編戶者便可分田,每個人口最多可分二十畝,若無勞力耕種,也可不要田地。並且規定,以後凡是田地荒廢三年以上者,則收回田地,列入黑名單,永不再分田。

 潘鳳還派出兵馬到各郡去協助收田,防止那些世家豪族聚眾反抗。

 李響去了東海,高順去了琅邪,張遼去了彭城,各帶兩千兵去,其中一千是鐵甲兵。

 下邳有潘鳳坐鎮,廣陵則有此前留下的尤木帶領兩千兵和後面召募的三千兵,共有五千兵,夠用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