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從救糜夫人開始》第七百三十三章 劉封:安慰孫尚香
,!
 孫權以小吳國太棺木遷葬為借口,威逼孫尚香勸說劉封停止征伐吳國。
 這件事只能做不能說。
 譚紹在潘淑處領了任務,急匆匆的乘船直奔夏口而來,等見到剛剛回轉的孫尚香,一提起小吳國太后事,孫尚香驚得臉色刹白,身體顫抖,差一點喘不上氣來。
 小吳國太雖然不是孫權的親生母親,但也是他的姨母,是關系近得不能再近的長輩,孫權如今卻以此為要挾,其行為之卑劣,實在讓人感到發指。
 “劉郎,這怎麽辦?我母親她還未下葬,要是棺木被毀,那我就是不孝之女,到了地下,也無顏再見母親一面。”
 劉封聽到孫尚香為小吳國太之事哀痛,心中對孫權的所作所為更加的不齒。
 好歹也是一方諸侯,也曾經立下過赫赫聲名,在面對危局時,怎麽盡想些上不得台面的勾當,要是真的如項羽一樣戰死,那劉封敬孫權是英雄,而現在只能罵他一聲狗熊。
 “罷了,既然孫權以嶽母之事要脅,那就乾脆提出來,嶽母遺身運來荊州長沙郡故籍安葬,反正,孫文台那裡也不可能與嶽母同穴。”
 劉封安慰了幾句孫尚香,就小吳國太之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孫堅已經和大吳國太合葬,不可能再讓小吳國太同穴,就算孫尚香有意,孫權也不會同意這麽做,與其長期停放在清涼寺中,還不如將棺木送回長沙郡故籍早早安葬入土為安。
 孫尚香哀哀泣淚,伏在劉封的懷中抽泣。
 小吳國太隻生了她一個女兒,孫策、孫權皆是大吳國太所生,孫翊、孫匡是另外的妾室所生,這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關系,在小時還看不出來親疏,到了成年之後,當真正的利益衝突發生時,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孫翊之死,背後就有孫權暗中指使的影子。
 譚紹在劉封這裡得了回信,又急急回轉建業,向孫權匯報進展情況,雙方幾個來回之後,終於商定,以交還小吳國太棺木為條件,漢、吳以丹揚郡、建始郡邊界為界,達成新的停戰協議。
 這個停戰協議,對於吳國來說,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相比開戰之前,吳國失去了廬陵郡、豫章郡,缺少了這兩個屏障,武昌和柴桑直接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
 特別是武昌,位置更靠近夏口。
 一旦長江水道被漢軍水師截斷,

武昌城中守軍很有可能陷入孤城被圍的困境,到時候,黃祖當年在夏口是什麽下場,全琮就是什麽下場。
 孫權好不容易靠著出賣親情穩定了危殆的戰局,心頭一塊石頭才算稍稍安定下來。
 等到施然、施績在丹揚郡、呂岱在建始郡重新布好防線,吳國動蕩不安的局勢終於趨於平靜,孫權也開始把重心從長江的南面,轉移到長江北面的廣陵、海西一帶。
 江南的吳郡、會稽郡一帶,雖然盛產稻米,有良田可養壯士,但萬一被蜀軍突破,攻入腹地則有可能帶來滅國之危。
 要是吳國在廣陵郡留有人馬,長江天塹可擋住蜀軍的進攻,要是再不濟,孫權還可以與魏國合兵一處,結成聯盟共同抗擊劉封的進攻。
 孫權一想到聯魏之事,心頭一股氣就湧了上來。
 司馬師一早就答應出兵關中,結果一拖再拖,等到吳國被打得奄奄一息了,司馬師才遣了使者來說,他準備馬上進攻長安。
 漢、吳之戰,打了足足三個月。
 司馬師整整準備了三個月,除了在汝南郡派了小股部隊襲擾外,就沒見到魏軍真正發力進攻。
 現在吳軍已經被打殘,而漢軍也被拖在了江南動彈不得,司馬師適時的跳出來,和孫權講他要渡黃河進攻長安,這分明是漁翁得利的欺騙招數。
 ——
 司州,河東郡。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兩人在這裡秣馬厲兵已經有一個多月時間。
 按照正常的邏輯,在漢、吳兩軍撕殺最熾烈的時候出兵,對魏國來說,最為有利。
 但讓司馬兄弟無奈的是,他們手頭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用於支持渡河戰役。
 魏國內部,澠池和許昌兩個重要城池,牽製了魏軍將近十萬的主力,這兩地的將士不能輕易調動。
 澠池之兵一離開,蜀軍就會沿著潼關、函谷關一線進攻洛陽。
 許昌的司馬溫縣兵要是調走,南陽的鄧艾、弋陽的文欽,都有可能舉兵包圍許昌這座魏國的南都,將城中本來就鬥志不高的田豫、牽招兩軍團團包圍。
 司馬師思來想去,魏國能夠用於機動的兵力,就只有並州人馬。
 並州,在春秋戰國之時,屬於晉國疆土。
 這裡是漢人一早就生息之地,太原在戰國之時,曾是趙國的故都晉陽,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軍騎兵之厲害,讓不可一世的秦軍都為之折服。
 到了漢末之時,呂布出身並州九原,張遼出身並州雁門,陷阱營高順雖然是兗州人氏,但一直在並州為將,基本也算是並州一系將領。
 司馬師這次征召的並州魏軍中,就不乏能征善戰的大將,其中以王昶、王渾父子最為突出。
 王昶在陳群死後,接任司空官職,兼任驃騎大將軍,襲晉陽侯,王渾任征虜將軍,並州刺史,歷史上,王昶、王渾父子主持滅吳戰事,為西晉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此番渡河征討關中,其方略就出自王渾之手。
 在一般人的眼裡,蜀漢的關中一帶,名將雲集,不可輕懾其鋒,但在王渾的眼裡,關中長安一帶,正是蜀國的軟肋。
 潼關、函谷關失守之後,魏國的黃河以南戰線,退縮到了洛陽附近的澠池。
 而蜀軍的戰線,則由潼關一直拉伸到澠池,這一長串的路程正好處於河東郡魏軍的威脅之下,迫於保障後勤補給的需要,蜀軍必然要沿途布下重兵,以防備魏軍渡河截擊。
 這樣一來,關中蜀軍的兵力必然分散,這就給了魏軍分段截擊,各個擊破的機會。
 同時,蜀國在關中的留守將領,雖然有魏延這個名振一時的大將坐鎮,但魏延的年紀已經六十開外,一個武將的頂峰期已經過去。
 擊敗這樣一個老邁的蜀國名將,對於重振魏軍的士氣,很有誘惑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