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左》第五百零七章 不敢翻臉
溫體仁甩鍋的技術爐火純青。

 奈何這次並沒有搏得滿堂彩。

 吏部尚書李長庚晦氣地道:“溫閣老有所不知,自四年起,山東官員便出缺嚴重,始終未得補充。”

 溫體仁大吃一驚。

 “吏部緣何怠於公事?”

 他居然還想甩鍋。

 “如今戰事連綿,官員折損不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之奈何?”

 李長庚模棱兩可地說了一嘴, 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了。

 從崇禎元年開始,大明的戰事就沒有斷過。

 而只要打仗,官員缺損就必不可免。

 再加上獲罪的、罷官的、致仕的,朝廷開科取士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官員缺失的速度。

 李長庚夏天的時候就給崇禎上過書,建議簡拔舉人為官。

 這個建議令崇禎頗為猶豫,至今舉棋未定。

 山東的戰事一直都沒有消弭過,官員缺損原本誰都沒有當回事。結果現在才發現, 竟養了一頭猛虎出來。

 禮部尚書黃汝良琢磨著道:“那左夢庚不過一丘八,即便佔據地方,可有治政之才?魯地百姓不堪其擾,只怕會群起而攻,此患不難平也。”

 韓川對他的天真都不之道該如何吐槽了。

 “黃大人有所不知,那左夢庚野心勃勃,如今麾下已籠絡了許多良才。原兵部尚書侯恂、兵部尚書李邦華、黃道周、張繼孟、瞿式耜等,俱已接管山東民事。”

 殿內一片嘩然。

 更有許多人瑟瑟發抖。

 只因韓川提到的這些人裡,不少都是他們的至交好友。

 崇禎會不會按圖索驥,找他們的麻煩?

 索幸崇禎如今哪還有那個心思,只是吩咐道:“你們說說那左夢庚如何了?”

 跑到益都的那個錦衣衛百戶瑟瑟開口。

 “小的在益都城外,親眼看到了那左夢庚率軍入城。大軍綿延數裡,軍容鼎盛,陣列威嚴。光是火炮便足足有數十門,上萬兵卒人人持銃,遠超天下諸軍。”

 又有錦衣衛道:“小的在利津、平原亦見著了左夢庚的兵馬,同樣上萬。一應兵甲,與童百戶所見相同。”

 “臨清亦有左夢庚五千兵馬, 整日操練, 人人皆知。當地人更是揚言, 有此強軍,城牆無用矣。如今臨清的城牆已被拆除,任人進出。”

 諸般情況通過錦衣衛口述,傳達到了朝廷大佬的耳朵中,讓這些執掌國家命運的人仿佛聽了一場天書。

 “也就是說,那左夢庚名為參將,然其手中兵馬已有數萬?且兵強馬壯,兵械精良?”

 李守琦頭皮發麻,同時心裡發抖。

 就怕崇禎開口,讓他去山東平叛。

 這麽強大的軍隊,他可不想去送死。

 其他人也意識到了嚴重,神情裡盡是憂慮。

 “諸位愛卿都說說吧,如今那左夢庚該如何製之?”

 崇禎殷切地看過來,希望有人可以分憂。

 奈何,看到的盡是群臣躲避的眼神。

 雖然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不懂軍事,但卻懂最簡單的對比。

 大明最強大的軍隊是關寧軍,然而關寧軍卻被東江叛軍打的打敗。

 左夢庚又將東江叛軍打的潰不成軍,曾經還在清水關擊敗過後金八旗。

 那該強到什麽程度?

 甭說朝廷如今籌集不到足夠的兵馬去平叛,就算有了兵馬,能打過嗎?

 見所有人都躲閃逃避,崇禎的怒氣又湧上來了。

 “好好好,既然諸位愛卿畏敵如虎,那朕便學太祖世祖,親征叛逆好了。”

 “陛下三思啊!”

 周延儒等人嚇壞了,連忙圍著崇禎跪滿了一地。

 哥們別鬧了行嗎?

 你那是學太祖世祖呢,還是學英宗呢?

 崇禎當然說的是氣話。

 “那你們便說說,如今該從何處著手?”

 周延儒頭皮發麻,可也知道這事確實得有個對策。

 山東乃京師的南大門,而且運河打從這裡過。

 元年時,馮綸劫囚,把臨清鈔關炸了,竟然導致京師大亂。

 萬一那左夢庚切斷了運河……

 加上西北的流寇又在山西肆虐,屆時兩邊要是聯合起來,東西夾擊,京師豈不是成了絕地?

 想到這些,周延儒也顧不得算計權謀了。

 “陛下,事有輕重緩急,不可不查也。如今朝廷虛弱,府庫匱乏,萬萬不可多方開戰。因此行事必要有所側重,方能轉圜。”

 周延儒的話奇跡般地得到了溫體仁的支持。

 “周閣老誠乃謀國之言,還望陛下暫息雷霆之怒,以待日後功德圓滿。”

 崇禎不知道不能動手嗎?

 他當然知道。

 可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老四九城了,好面兒。

 如今話都是大臣們說的,那就順著台階下吧。

 “愛卿有何良策?”

 在勸阻崇禎怒而興兵的時候,周延儒就知道,得拿出辦法來。

 政客嘛,你讓他把一個國家搞好,他沒那個本事。但是你讓他出餿主意,他就跟機器貓一樣,無窮無盡。

 周延儒琢磨一番,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

 “陛下,眼下不宜硬來。然那左夢庚亦未明言叛亂,天下人眼中,山東亦是我大明疆土。這便是良機。”

 在崇禎凝思的時候,周延儒小心建議道:“自朱巡撫沒於沙河之後,山東無巡撫已兩年有余。何如再立封疆,名正而言順,或許會有奇效。”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不由得紛紛稱善,同時對周延儒的老辣又有了深刻的認識。

 反正那左夢庚並沒有昭示天下、豎旗造反,或許是有什麽顧忌。

 這樣一來,山東還是大明的地盤,那派遣一位軍政最高長官————巡撫過去,不是理所當然的嘛。

 只要新巡撫到任,有著法理正統,說不得能夠牽製左夢庚一番。

 崇禎沉默了。

 坦白說,這個辦法他並不喜歡。

 看似良策,實則凸顯了朝廷的無奈。

 說的透徹一點,等於是將他皇帝的權威徹底扔在了地上。

 想他朱由檢即位以來,什麽時候不是一言九鼎、口含天憲了?

 魏忠賢?

 說殺就殺。

 袁崇煥?

 千刀萬剮。

 被他下旨處死、懲辦的官員何其多也。

 那種一言而決人生死的快感,只要經歷過,就再也割舍不下。

 結果現如今呢?

 明知道有人在造反, 可是卻瞻前顧後,別說揮軍平叛了,就連重話都不敢說出口。

 憋屈。

 很憋屈。

 還只能受著。

 崇禎決定不受這個氣。

 “一應事體,全賴周卿操持吧。”

 這事兒是你周延儒的主意啊,和我崇禎沒關系。

 乾好了還成,乾不好……

 周延儒滿腹苦水,無處傾訴。

 總覺得自己的頭頂黑乎乎的,似乎有什麽蓋住了。

 他明白,那應該是一口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