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第1287章江河日下
邊大綬,任丘人。
任丘在哪兒呢?
滄州。
作為大明距離夏國最近的地方,盡管兩軍對壘,但明面上的溝通卻始終沒斷。
大明境內的人進入夏國,大明不會阻攔;同樣的,夏國的人進入大明,夏國也不會阻攔。
正是因為如此,滄州早就被夏國滲透到和篩子一般。
邊大綬作為官員,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也早已上了夏國情報部的名單。
在情報部的運作下,邊大綬的家人生意做的飛起,著實沒少賺錢。
邊大綬在陝西為官,一顆心早就變了顏色。
沒有人知道,他的師爺就是情報部的工作人員。
當接到汪喬年的命令,讓他掘了李自成的祖墳時,正是情報部的工作人員阻止的。
情況傳遞到情報部陝西司司長伍敬先處。
事有湊巧,恰好情報部送來了傅宗龍勸說汪喬年的書信。
伍敬先便讓邊大綬趕了過來,一同拜會汪喬年。
“邊明府,你意欲何為?”
見邊大綬沒有執行自己的命令,反而跑來西安,汪喬年隱隱感覺到不妙,不由開口質問。
事已至此,伍敬先自然不會令邊大綬為難,而是接了過來。
“汪大人,此時須怪不得邊明府。在下夏國情報部陝西司司長伍敬先,奉命前來為汪大人指點一條明路。”
聽說是夏國人,汪喬年臉色大變,倉皇站起。
“逆臣賊子,焉敢現身於本憲面前?難道就不怕本憲一聲令下,將你繩之以法嗎?”
和他的狼狽不同,伍敬先老神在在。
“汪大人,在下前來是交朋友的,不是來結仇的。相信汪大人亦有此心,定不會為難在下。”
汪喬年臉色難看,恨恨地瞪了邊大綬一眼。
他哪裡還不明白,這個米脂知縣恐怕已經投敵了。
“我和亂臣賊子沒什麽好說的。”
伍敬先前來之時,早已想好對策,並沒有直接開口勸說。
“汪大人要效彷蘇持節、文汗青故事,在下自然欽佩萬分。大明國祚兩百有余,自當該有些忠臣孝子。在下此來,只是受人所托。”
說著,伍敬先將傅宗龍的書信遞了過去。
汪喬年本能地覺著這是一封勸降信,有心不看,又很好奇。
最終心裡給自己打氣,覺著不會受到蠱惑,還是打開了書信。
待看到是傅宗龍所書,汪喬年的心境可想而知。
他和傅宗龍乃是至交好友,深知傅宗龍的為人,絕非貪生怕死、追名逐利之人。
要說大明朝堂到現在還有誰能比他更加意志堅定,捐軀赴國難的話,那一定是傅宗龍。
然而冷冰冰的現實就是,傅宗龍竟然投靠了夏國。
如此堅貞之輩都背離了大明,這讓汪喬年心中滿是寒意。
盡管早就感覺到了大名日薄西山,似乎回天乏術,可真的事到臨頭,又是那麽的令人難以接受。
傅宗龍在書信中說的很明白。
他轉投夏國,只是不想讓神州大地淪落妄人之手,如今放眼天下,能夠拯救萬民的也只有夏國了。
既然還有希望,有用之身便不能輕易拋棄。
大明亡,無所謂。天下未亡,便要繼續為之努力。
傅宗龍很快就接受了夏國的思想,將封建王朝和國家天下做了很好的區分。
“如今楊文嶽已經敗亡,河南之地尚能戰者,十不足一。汪大人自忖可有回天之術?此去中原,亦不過給大明陪葬罷了。汪大人不妨到夏國去走一走、看一看,倘若依舊覺著這天下沒救了,我等也不好奪人之志。
”汪喬年的心志動搖了。
他早就知道去河南不會有好下場,同時對大明的黑暗也見識到夠多了。
但他有一事不明。
“素聞夏國強橫,亦有重塑天下之志。卻為何困守一隅,任憑戰亂不休,無數百姓哀嚎枉死?”
汪喬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天下重歸太平。
夏國明明有強大的實力,為何卻眼睜睜地看著烽煙四起,不顧百姓死活呢?
可以說,這個問題弄不清楚,他恐怕是不會投身夏國了。
可這麽大的課題,伍敬先一個司長哪裡知曉國家戰略?
沒奈何處,伍敬先只有拿出自己的見解。
“天下之亂,並非中原一處,而是處處皆然。偏偏各處又渾然為一,紛繁複雜。我夏國要麽不出手,出手則必然畢其功於一役。各中難處,還往汪大人明悉。”
這個答桉如何,汪喬年也不知道。
他陷入了沉思。
三萬大軍匯聚西安,人不能飽食,馬不足草料。士氣低沉,兵無戰心。
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三將左等右等,也沒有等來汪喬年,更沒有等來開拔的命令,全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眼瞅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軍中真的一點糧草都沒有了, 三人緊急磋商一番,趕忙進城去拜會汪喬年。
結果到了巡撫衙門一看,這裡竟然如同被劫掠了一般。
敞開的大門無人防守,各種文書散落的到處都是。許多差役如同沒頭蒼蠅一般來回亂跑,甚至還有人偷偷藏了東西想要逃走。
“發生了何事?”
賀人龍連忙抓住一個小吏詢問。
小吏嚇到夠嗆,吭哧吭哧說了緣由。
“兵憲大人不告而別,府中又無其他官員。大家夥都說李自成打來了,趕緊逃命要緊。”
汪喬年跑啦!
新任三邊總督汪喬年跑路的消息傳到京師,崇禎當場吐血。
一共三任總督,居然跑了兩個。
還有一個打了敗仗不說,居然還投敵騙城。
要不是守軍還算是得力,將其射殺,後果難料。
“偌大個朝廷,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
崇禎撕心裂肺的咆孝聲中,群臣只是磕頭,無人回應。
大明已經這樣了,誰還來做這個忠臣?
看看忠臣都什麽下場。
秋去冬來,霜寒割骨。
被包圍在幾座孤零零城池中的明軍,漸漸走到了末日。
糧食……
很早之前就吃光了。
接下來連土都沒的吃,饑餓的士兵隻好吃死去的同袍。
但既然無法突圍,這種掙扎便毫無意義。
他們無日不向南面張望,渴求朝廷的援軍能夠到來。
可朝廷已經組建不出來什麽軍隊了。
二月二十八,一個並不算很吉利的日子。
覺得時機成熟的清軍,終於開始發動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