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第1275章大明的喪鍾
所謂國家戰略,必然有內外兩層考量,方才能付諸實施。
內,必須要政治修明、國泰民安、資源充足、士氣衝天。人人敢戰,人人願戰,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外,必須形勢水到渠成,天時地利人和。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大局底定。
對於內部,夏國上下信心十足。
這不但是所有夏國人的願望,也是所有中華民族的願望。
這片土地已經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到了該結束的時候。
而夏國是唯一可以擔當此重任的。
而外部形勢的發展,也是促成夏國制定全新戰略的重要因素。
“大明的最後一分元氣,也即將耗盡了。”
短短的一句話,飽含了侯恂無盡的感慨。
他曾為熱血士子,失志學成報國;
他曾是大明忠臣,無懼生死榮辱,隻為朝廷回歸正途。
但是最終,大明讓他失望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希望。
現在回頭來看,已經半截身子入土的大明,當真令人唏噓。
“由於大明將所有精銳的軍事力量都已經調到遼東,中原腹地徹底空虛。張獻忠在四川和湖廣翻江倒海、來去自如;革左五營縱橫馳騁於豫東、皖西一帶,已經佔據了大片的地盤。而聲勢最大的,則是重新出山的李自成。他在河南攻城略地,無往不利。而且經過從前的失敗,李自成痛定思痛,重點吸收了很多讀書人幫助建設,提出了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政治綱領。我們判斷,照此趨勢下去,最終推翻朱明王朝的肯定是李自成。”
柳一元代表總參謀部,向在場的所有人通報了軍事預判。
張獻忠進去四川之後,帶走了大量的明軍,以至於河南、湖廣北部空空如也。
這讓李自成抓住了機會。
盡管他剛出山時只有一千多兵馬,但是被朝廷和災害禍害的生不如死的萬千百姓,還是將他當成了救星。
李自成所到之處,無數百姓蜂擁追隨,令他迅速膨脹。
在這個過程中,李自成注意吸收了李岩、牛金星、宋獻策等落魄文人,迅速在內政建設方面得以完善。
宋獻策還利用了民間迷信的風氣,提出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言,注重樹立李自成的正統地位。
牛金星在軍事謀略方面略有手段,一番謀劃幫助李自成連破魯山、郟縣、尹陽、宜陽、永寧五地。他還建議李自成為了平息民憤,舉行了公開審判,處死了罪大惡極的萬安王和地主豪紳一百多人。
這個舉動得到了所有貧苦百姓的熱烈擁戴,加入闖王隊伍的人數成倍成倍的增長。
與此同時,李自成開始將目光看向河南重鎮洛陽。
洛陽不但是數朝古都,更是中原樞紐,同時還是福王就藩之地。
而福王在河南的民憤最大。
一旦攻破了洛陽,處置了福王,那麽李自成必然超越所有農民軍首領成為眾望所歸。
中原大地的危局,讓明朝中樞膽戰心驚,全都預感到了危險。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滿清開始對遼東發動了正面進攻。
崇禎十一年,清軍越過長城入寇。雖然劫掠非常豐厚,但是也讓黃台吉意識到光憑這樣的辦法,始終無法真正打開進軍中原、問鼎天下的大門。
長城防線到底太遠了,而且很容易被大明在遼東的軍事力量所截斷。
一旦形成那樣的局面,攻入明朝腹地的清軍很可能會全軍覆沒,給滿清帶來滅頂之災。
這種戰略考量,沒有任何取巧之處。必須要攻佔遼東,
縮短進軍中原的距離。除此之外,當時大明內部的情況也讓黃台吉下定決心,在遼東這邊進行一場大的軍事行動。
黃台吉得知鬧得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即將被大明徹底鎮壓,他便明白滿清沒有對策的話,將會陷入危機。
一旦大明徹徹底底消滅了內部的危險,必然會調集全部的力量壓到遼東來。
盡管不停的取得勝利,但黃台吉一直頭腦清醒。
他深知同大明這個龐然大物比起來,滿清還是太過於弱小。真要面對大明的傾國之力,滿清覆滅的危險大增。
為何在消滅了農民軍之後,大明不會向夏國動手呢?
不要說黃台吉了,即便是一個普通百姓也知道,哪怕大明發揮出了所有的力量,也不可能打得過夏國。
所以大明在農民軍之後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滿清。
既然如此,黃台吉決定先下手為強。
特別是洪承疇被調往遼東、擔任薊遼總督,更是讓黃台吉感受到了危險。
他知道洪承疇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因此絕對不能給其準備妥當的機會。
為了拔掉錦州這根釘子,黃台吉先是在瀕臨前線的義州屯田練兵,積蓄力量。
四月的時候,黃台吉覺得時機差不多成熟了,便派遣濟爾哈朗率領大軍包圍了錦州。
錦州還是那個錦州,城防工事之堅固,同崇禎四年時沒有任何區別。
城中的守將也依舊是祖大壽。
濟爾哈朗當然知道祖大壽的厲害,因此在圍城之後沒有貿然進攻。
他采取的辦法,還是和當年大凌河之戰時一模一樣。
圍著錦州城大肆挖掘壕溝,阻斷內外聯系。同時著重進攻錦州的三座輔城,松山、杏山和塔山。
只要拔掉了這三座城,錦州便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濟爾哈朗深深明白,清軍長於野戰、拙於攻城,哪怕目前清軍手中的火炮很多。
因此攻城是假,圍城打援為真。
祖大壽被團團包圍,當然立刻派人求援。
大明上下也明白錦州的重要性。
倘若錦州這座遼東鎖匙丟了,那麽山海關以北的土地都將保不住。
到了那時,清軍壓到山海關城下。即便一時三刻無法破關,可是關城及背後的京師也必定一夕三驚,永無寧日。
萬一清軍再派遣精銳人馬越過長城,從背後包抄過來,這座天下第一關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無奈之下,大明隻好從各地火急火燎地調派援軍支援遼東。
至於活躍於中原各地的農民軍,暫時已經顧不上了。
明朝君臣完全想不到,遼東的這一戰,其實正式敲響了大明的喪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