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朱元璋看了看下面正在和施才英一同安排指揮滁州軍民的周念,不由好奇道:“咱還真想知道知道怎麽回事,你們誰給咱講講?”
隨著湯和將周念提前召集各縣百姓還有路上以封賞激勵百姓加快速度的事跡說出,朱元璋再聯想到當時滁州軍民所面臨的情況,不由感歎道:“這位先生是有急智的人,否則今晚咱弟兄們可能就得在下面見面了。”
說到這裡朱元璋又想到了施才英,以及齊衡身邊很多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不得不承認,這些人在跟隨祁恆之前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可在跟隨了齊衡之後,卻都展現出了他們超越常人的能力。
可見這些人固然有些才能,但關鍵的還是齊衡在這當中發揮的作用。
身為大帥的朱元璋在看待一件事情時,總會有區別於旁人的見解,能夠發現事情本質的緣由。
又在城頭上與眾兄弟閑聊了一會兒後,朱元璋便將臉上的輕松之色收斂起來。
“好了,不管怎麽說,現在眾兄弟已經安全到了城內,接下來我們該想辦法怎麽應付元軍15萬大軍的進攻了。”
聽到朱元璋說出這個數字時,一旁的眾人也都紛紛皺起了眉頭。
如今黃岡城內的兵力加起來也不過5萬余人。可要面對的卻是15萬之眾。
這個數字看起來似乎相差只有三倍。但真實的情況是,元軍兵力超過他們足足十萬人!
整個淮西地區,哪怕加上齊衡帶走的2萬精兵,所有的兵力算在一起也不過區區7萬余人。
而元軍兵力在抵消了他們的兵力後,還能多出十萬。
可想而知,接下來他們將會面臨什麽樣的戰鬥。
雖然黃崗城的城牆在齊衡的治理下擴充了很多,看似城高牆厚。
但規模到底不能和金陵那樣的規模相比。
如果發生的只是5萬人以下的戰鬥,那麽黃崗城的城牆自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代替出它的效果。
可如今,是十五萬人!
15萬人聚在一起,那場景烏壓壓的一片,甚至都望不到邊際。
這麽大規模的兵力攻城,如果脫脫不計損耗,甚至能夠將整個黃崗城四周圍繞好幾圈。
一重重的將士,可以從四面八方不間斷的攻城。
直到將黃崗城內的兵力消耗一空。
如果面對這樣的攻城方式,縱然是武聖在世也無濟於事。
這也是為何在齊衡離城之前,會與朱元璋不約而同的認為,鎮守黃崗城的人是最危險的。
就在朱元璋與麾下的眾兄弟一同商量著接下來的守城事務時。
另外一邊正在快速朝著黃崗城方向靠近的脫脫大軍,也得到了前線騎兵無功而返的消息。
面對這樣的結果,脫脫顯然有些不滿。
但他也清楚這並不怪這些騎兵。
要怪也只能怪他們為什麽不提早的發現滁州城軍民的撤退。
如果能夠早一些發現,那他們就可以在滁州城軍民剛剛離開的時候就出動大軍進行圍堵。
那時整個淮西地區甚至是整個安徽境內叛軍動亂將被徹底的輕松平定。
整個元朝的東南數省局勢也能徹底逆轉。
使各處叛軍勢力永遠處於他們的包圍當中,無法形成有限的連接。
無法成勢的叛軍,就終究有被平定的一天。
相反一旦安徽徹底淪喪,落入了義軍的手中,那麽將會與中原河南,山東以及江蘇的張世成義軍形成一個大范圍的叛軍勢力。
哪怕他們互相之間並不屬於同一個陣營,但面對元軍的態度是一樣的。
這樣一個大勢形成,他們即便想要平判,也是無從下手。
並且在被數省包夾在中間的整個江北地區,也將成為叛軍的嘴邊肉,任何時候都可以輕松吃下。
同時這個視力范圍的形成,也將整個元朝的疆域橫割成了南北兩半。
想要抵達江南地區,就需要繞大半個國土的路程。
並且,元朝中西部山脈隔絕,完全不如東南沿岸一般平原連綿不斷,貫通南北。
這也就意味著元朝對於整個元朝疆域的南部控制力會大打折扣。
深刻明白安徽地界對整個元朝戰略層面重要影響的脫脫,為喪失掉這麽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而暗自悔恨。
此時的他不知為何,內心當中總有一種莫名的不安。
似乎錯過的這個戰機,可能是他此生最後的一次機會。
感受著內心當中的不安,脫脫咬了咬牙,哪怕他內心當中充斥著不安的情緒,但現實的局勢已然如此,他也必須要繼續下去。
現實的情況並不會因為他個人的意志而發生任何的變化。
不管怎麽說如今他的麾下還有15萬大軍,而對面的朱元璋卻僅僅只有5萬兵力。
並且還被困在了黃崗這個小縣城中。
局面上,他們依然是絕對的優勢。
而如今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繼續行軍的風險太大,而此刻退回滁州城的話,與黃岡之間的距離又太遠。
不利於他們的攻城,同時朱元璋也可能趁著這個機會跑掉,甚至是轉移到濠州城中去。
想到這些,脫脫便不再猶豫直接下令讓所有人開始原地安營扎寨,生火造飯,等待天亮之後便對黃崗城發起總攻,爭取一戰攻克。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隨著天空當中的星星開始閃爍,大軍營地當中到處升起了炊煙。
此時脫脫的大軍分為了三路。
中軍七萬人, 左右兩翼各四萬。
這樣的陣型可以有效的保護到中軍的安全,並且相互之間可以隨時支援。
不至於因為什麽突發狀況讓整個十五萬大軍出現混亂的局面。
同時,三軍分布,可控制的地方也更加大,能有效起到防范偵查的作用。
此時的脫脫中軍大營內。
麾下的全部將領都集中在了脫脫的營帳當中。
他們每一個人的面前都是烤熟的羊牛,不斷用小刀割著肉放入口中,然後配著酒。
相比於朱元璋他們的飯菜,元軍可就要奢靡太多了。
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漢人,哪怕知道義軍起義能恢復中華,卻依舊選擇投靠元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