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第九章 函谷關有變!
“主公!”

 賈詡朗聲道:“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秦霄已經預感到了賈詡想要說什麽,卻還是點頭道:“你說。”

 “主公若志在天下,當取門閥世族支持。祁縣王氏,乃並州第一豪強,若能得到王氏支持,對主公未來掌握並州有極大助益!”

 賈詡勸誡道:“以聯姻籠絡祁縣王氏,對主公霸業有益無害。至於離間計,以主公識人之能,何須擔心?依臣之見,主公當納司徒之女,至於這嫁妝,可以多要一些,也算是讓王氏表現一下誠意。”

 嗯?嫁妝?

 秦霄突然警覺起來。

 這年頭,嫁妝很高嗎?

 詳細問了一下賈詡,秦霄才明白,按照漢朝習俗,在民間嫁娶,彩禮、嫁妝往往都很高,不過大體也算有來有回,一方即便吃虧,也不會差太多。

 而貴族階層之間的聯姻,則是取決於哪一方強勢。

 弱勢一方,就要付出更多的彩禮或者嫁妝。

 當然,大多數時候是嫁妝。

 一般來說,都是弱勢一方將女兒嫁給強勢一方,並送上高額的嫁妝,以表示聯盟的誠意。

 比如說未來劉備娶糜家之女,糜家就“資助”了大量的錢糧軍械。名義上是資助,其實還是嫁妝,只是換了個說法。

 曹操的兒子娶甄宓,甄家也是傾盡家財作為陪嫁之禮。

 以目前秦霄和王氏所掌握的力量對比,顯然秦霄是屬於強勢一方,王氏給的嫁妝若是少了,便不足以體現出“誠意”。

 秦霄本來是不太願意搞什麽聯姻的。

 但聽到賈詡說嫁妝這個問題,不知為何,突然感覺有些心動。

 嗯,絕對是為了嫁妝,不是貪圖貂蟬的美色。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秦霄自己是信了!

 看出了秦霄的意動,賈詡立即添上一把火,沉聲道:“若是主公有意,便由臣去和司徒王大人談,保證不低於這個數!”

 說著,賈詡伸出五根手指,在秦霄面前比劃了一下。

 “五十萬兩?這沒啥意思吧?”

 秦霄皺眉,區區五十萬兩,就要自己娶個面都沒見過的女人?

 當我秦霄沒見過銀子嗎?

 賈詡搖搖頭,將手掌翻了一下,沉聲道:“五千萬兩!”

 五千萬兩?!

 秦霄的資產,當然遠遠不止五千萬兩。

 別的不說,光是在這個副本世界的收益,秦霄就有把握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但,資產,和現金,這是兩回事。

 讓秦霄一次性拿出上千萬兩的現金,根本不可能。

 何況,秦霄雖然財富不菲,但供養麾下的軍隊,開銷也很大。

 單單只是高額的軍餉,就讓秦霄的財政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考慮到這次副本的時間跨度,秦霄也不太可能將軍餉全部拖到副本結束、回到領地之後。

 這樣一來,秦霄就更加迫切地需要在副本內搞到大量的錢財。

 五千萬兩的現銀,對秦霄的誘惑還是很大的。

 別說五千萬,就算是五百萬兩,秦霄都會認真考慮。

 只是……

 秦霄皺眉道:“王氏拿得出五千萬兩?”

 秦霄對歷史的了解不深,但也知道,幾千萬兩銀子,在這個時代,對整個朝廷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更不要說一個豪門世族了。

 就算祁縣王氏再怎麽牛嗶,這東漢末年又不是未來海外白銀大量湧入的明、清,銀子還是很值錢的,哪來的五千萬兩?

 “全部現銀他們當然拿不出來。”

 賈詡搖搖頭,說道:“金銀方面,最多不會超過一千萬兩,其余部分可以用土地、資源、人口折價。”

 頓了頓,賈詡又解釋道:“以臣的了解,五千萬兩,會讓祁縣王氏大出血,甚至傷筋動骨,但大致應該在他們的底線附近。就算沒有五千萬,至少三四千萬這個數字,臣可以保證談得下來。”

 用土地、資源來折價……

 那沒事了。

 秦霄頓時明白,賈詡為什麽斷定祁縣王氏能拿得出這筆“巨款”。

 王氏的基本盤位於太原郡,掌握了郡中絕大多數的土地、人口,以及資源。

 眾所周知,太原這地方,礦產豐富,哪怕這個年代的探礦和開采技術不高,一些表層礦脈還是能夠開發的。

 單單只是銅、鐵、煤三大礦產,就足以讓王氏積累不菲的身家。

 五千萬兩銀子看起來很多,但若是以礦產折價的話,也就是幾座礦的問題。

 會讓王氏感到肉痛,甚至傷筋動骨,但卻不會超過他們的底線。

 雖然和預期的有不小的差距,但,若是一次性能得到價值數千萬兩銀子的資源,也是一筆相當豐厚的收益。

 當然,這筆收益並不能立即到手。

 至少需要秦霄進兵並州,打通了和太原郡之間的通道才行。

 不過,除了不能動的礦產和土地之外,這筆“嫁妝”的其余部分,倒是能夠很快就拿到,也能緩解一下秦霄的經濟困境。

 “但是……”

 秦霄還是有些糾結,這不是成了吃軟飯的了嗎?

 “主公何必庸人自擾?”

 賈詡對人心的把握非常厲害,一眼就看出了秦霄的疑慮,當即道:“光武帝昔年為得真定王相助,娶其甥郭聖通為妻。高祖皇帝起事之前,也曾窮困潦倒,依靠呂氏娘家接濟才勉強度日。就連始皇帝之父,不也曾為了奪嫡,立趙姬為後?”

 言下之意,前人都這麽乾,你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有本事依靠聯姻來獲取資源、勢力方面的扶持,本來就是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這番話並沒有打消秦霄的疑慮,但也算給了秦霄一個台階下。

 連秦始皇他爹都這麽幹了,還有什麽拉不下臉的。

 秦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天平。

 右側是財富、資源,以及權勢。

 另一端是秦霄自己的節操。

 本來天平還能勉強保持平衡,但在賈詡一番話之下,卻漸漸向著右側傾斜。

 “既然如此……”

 秦霄一咬牙,道:“那就這麽乾!”

 頓了頓,秦霄忽然又生出一個疑惑:“貂蟬只是舞女出身,被王允認作義女,這層關系……不會有問題吧?”

 既然是聯姻,和一個“義女”聯姻,算怎麽回事?

 自己這邊倒是無所謂,畢竟貂蟬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但凡是個正常男人,都不可能一點都不心動。

 比起完全沒有聽說過的王氏嫡女來說,反而貂蟬的知名度和身份,更加讓秦霄感到期待。

 但,祁縣王氏那邊,會認可這種聯姻嗎?

 貂蟬和他們家,可是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僅僅只是認個義女,就能讓他們相信,貂蟬在過門之後,會為王氏說好話?

 “主公,這事也是有先例的。”

 賈詡再次引經據典,開口道:“先秦戰國年間,秦惠文王與楚國和親,相中楚國民女羋八子,因其出身低微,楚威王認其做義女,封為公主,嫁至秦國(注,見文末本章說)。在秦惠文王在位期間,秦、楚兩國雖有爭端,卻大體保持友好。可見,是否有血緣關系,對聯姻之事並不重要。嫡女也罷,義女也好,只要雙方認可,便是合適的人選。”

 咦?

 羋月不是楚威王的女兒嗎?怎麽變成義女了?

 秦霄有些疑惑,卻沒有在這個細枝末節的問題上多想。

 見賈詡信誓旦旦地這麽說,秦霄猶豫了一陣,便開口道:“既然如此,就麻煩先生代為相商。”

 頓了頓,秦霄強調道:“金銀和軍械物資,不能少於八百萬兩,這是底線!”

 不管你王允是怎麽想的,我反正就是死要錢。

 既然決定了通過聯姻換取利益,秦霄當然要選擇利益最大化。

 這種事,秦霄自己出面去談,一來是不太妥當,顯得有失身份。

 二來,秦霄也不擅長這種談判的事情。

 交給賈詡去談,就沒有這些顧慮了。

 以賈詡的口才,以及對世族的了解,想必是可以給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主公放心便是,此事,便交給臣了。”

 賈詡見秦霄終於答應,不禁松了口氣,抬起頭看向秦霄,露出心照不宣的笑意。

 “對了!”秦霄忽然想起一事:“剛才王允說貂蟬多大年齡來著?”

 賈詡不明所以,答道:“年方二八,也就是十六歲。這有什麽問題嗎?”

 “十六歲,太小了,至少得十八以上。”

 秦霄皺眉,想了一會,開口道:“可以先定親,等她十八歲以後再成親,這是底線。具體怎麽談,你看著辦。”

 未成年什麽的,秦霄實在下不去手。

 更重要的是,秦霄也怕被scp-404神獸給盯上。

 至少也得到成年之後再下手,就沒這個顧慮了。

 賈詡有些不解,但見秦霄的態度堅決,也沒有多勸什麽。

 反正,只要親事定下就行,什麽時候完婚,雖然不至於說完全無所謂,但也不是什麽大事。

 ……

 並沒有花太長時間,賈詡便代表秦霄,和王允達成共識。

 秦霄與王允的義女貂蟬定親,等貂蟬年滿十八歲之後,再擇日完婚。

 至於祁縣王氏給出的“嫁妝”,目前秦霄能拿到手的,就是價值一千萬兩銀子的錢糧、軍械等物資。

 其它的東西,就得等秦霄打通了出關的通道,將勢力范圍擴張到並州之後,才有兌付的可能。

 如果秦霄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麽雙方的“聯姻”,就僅僅只是王允義女嫁給秦霄,不帶有其它任何政治條件。

 這也是選擇貂蟬這個“義女”,而不是王氏嫡女的好處,更加靈活,容易變通。

 如果秦霄真的能夠成事,自然就是一段類似於楚國羋八子嫁入秦國的“美談”。

 如果秦霄像董卓那樣,很快衰敗下去,王氏也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損失。

 對於這一點,雙方都心知肚明,卻誰都沒有點破。

 忠誠度面板上,王允的忠誠度達到79點,不算十分可靠,但也算是能夠給予一定程度的信任了。

 在解決掉王允的問題之後,其實長安城內亂七八糟的問題還不少。

 比如袁氏一族的掌門人,漢獻帝太傅袁隗。

 又比如中郎官蔡邕。

 這些人,也是秦霄無法利用神秘基地直接收服的,而且立場搖擺不定。

 不過,在獲得了王允的支持之後,再加上商鞅、李儒的壓製,蔡邕、袁隗等人倒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何況,這些人雖然能力不強,但身份特殊,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能利用的到,先留著也不是一件壞事。

 暫時不管已經初步平穩下來的朝堂,秦霄的注意力轉向內部的發展和開發。

 關中之地雖然不算廣袤,但卻也能容納數百萬人口生活。

 單單只是這片肥沃的糧倉,想要完全開發出來,就得上百萬的壯丁。

 這還只是農耕的部分。

 為了供應大軍所需的裝備、軍械等等,又需要開采各種資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力。

 再加上工匠等等,秦霄目前所掌握的人口資源,還有很大的缺口。

 整個關中,除去軍隊不算,目前的總人口大約在兩百萬出頭。

 當然,這個數字,沒有計算關中士族家中的“私奴”。

 這些豪門世族的壟斷,並不僅僅只是在官位、知識、土地、資源方面。

 就連人口,也大量被他們所壟斷。

 這也是為什麽,大多這個年代的豪強,想要爭霸天下,就必須設法取得世族的支持,否則根本無法成事的核心原因。

 秦霄暫時沒有和這些世族翻臉的打算,自然也不會去動他們的核心利益,試圖從世族手中“解放”一批人口充實領地。

 但,僅僅只靠手中這兩百萬人口,顯然並不足以滿足關中發展的需要。

 要知道,這兩百萬人口可不全是壯丁,裡邊還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婦孺。

 整體的壯丁比例只在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七十多萬人。

 即便再讓成年女性和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擔任一些簡單的工作,頂多也就再加上五十萬人左右。

 這樣算來,整個關中地區,人力方面的缺口高達百萬以上。

 想要一步到位,是不現實的。

 神秘基地的人口額度,大部分都要用於補充兵源,不可能召喚過多的平民勞力。

 這會大大拖延秦霄擴張的步伐。

 在一開始,秦霄也只能拿出少量的人口額度,“適當”招募一批平民勞力,來緩解關中內部的勞力需求。

 當然,這裡的“少量”,其實數字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少召喚一個有【赳赳老秦】特性的士兵,就能多召喚出一百名不帶任何特性的普通勞力。

 工匠的“價格”要貴一些,但和兵源比起來,也要便宜得多。

 現在秦霄一天的人口額度就高達二十二萬,拿出兩天的人口額度,就能補充一大批基礎勞力和低階工匠。

 秦霄消耗了兩天的人口額度,召喚了三十萬壯丁,外加數千名工匠,用來填充關中的人口。

 此時正值初夏,距離冬小麥播種的時間還有好幾個月,正好可以先搞一輪基礎建設,修複在戰亂中受損的城池、伐林墾荒、開掘溝渠等等,等到幾個月後,開始耕種。

 時間錯開,雖然會對管理體系造成較大的負擔,但卻能最大限度地節省人力。

 用一百萬人口,乾出一百五十萬人口的事。

 新增的人口,和之前收攏起來的平民被按照區域重新分配工作和土地。

 一部分人口過多的鄉鎮,難免會有一些家庭需要遷到嚴重缺乏勞力的耕種區、礦產區。

 這或多或少引發了一些抱怨,但在這個年頭,習慣了逆來順受的“賤民”們,幾乎沒有什麽人敢於反抗。

 為了追求最高效率的發展速度,秦霄已經顧不上考慮底層平民的感受。

 在這亂世,能免於戰亂,能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和家人,已經是最大的幸福,就不要奢望更多了。

 怨憤當然是有的,卻被控制在了最低限度之內。

 為了激發百姓的積極性,秦霄並沒有按照主世界領地內的模式,推行土地共有製。

 而是按照這個時代的習俗,認可土地私有。

 只要是無主的荒地,誰家開墾出來,耕種滿一定的年限,就歸其所有。

 這也算是一種激勵。

 華夏民族,對土地,尤其是可耕種土地的執念,是刻入基因深處的。

 開采資源、開墾荒地、挖掘溝渠……

 各處都要人手。勞動力的短缺,也讓領地內無法開工什麽大型的工程。

 唯一算得上“大工程”的,大致就是郿塢的拆除了。

 董卓為了修建郿塢,征發了數十萬民夫,但只是建起了一個雛形,就兵敗身死。

 秦霄並不打算學董卓,躲在一座堡壘之中花天酒地等死,直接命人將郿塢拆除,好歹能回收一些材料。

 關中地區經過連年兵禍,許多城池都有破損,修複的時候正好用得到。

 本來,秦霄還打算在後世的潼關處修建一道關隘,用來取代函谷關的戰略價值。

 駐守潼關,距離長安更近,無論是兵力調動還是後勤補給,都要容易得多。

 從穩固後方的角度來考慮,潼關比函谷關更適合作為長安東方的屏障。

 但無奈人力的缺口實在太大,秦霄又不能像董卓那樣,不考慮領地未來的發展,只能暫時放棄這個計劃。

 目前的重點,還是放在了糧食、礦產這兩個方面。

 前者自不必說。

 這次三國副本的時間跨度要以年為單位,而且沒有“大型本土勢力”作為盟友。

 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光靠從領地帶進來的物資,又或者是軍功兌換,是不可能維持得起的,而且也不劃算。

 秦霄必須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本世界獲取糧食的問題。

 手握關中這片肥沃的糧食產區,只要全部開發出來,至少也能在滿足了本地百姓的口糧需求之外,供應得起百萬級別的大軍。

 當然,這是在不遇到天災人禍的情況下。

 秦霄隱約記得,三國時代,全國各地的災難似乎是挺多的。

 黃巾起義,就是因為連年天災,再加上朝廷內部的問題,導致許多百姓活不下去,才爆發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

 未來的曹操、劉備、孫權,似乎都不同程度上遭遇過天災的問題,導致受到了不小的損失。

 大量開發耕地,囤積糧食,既是為了供養軍隊,也是在為日後應對天災做準備。

 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尤其在這亂世之中,有兵,有糧,比什麽都管用。

 大量的人口填充下去,關中三郡各地,開始大規模的墾荒行動。

 石料、木料、銅鐵礦產等等,也都紛紛開始開采,運送至長安郊外。

 大片的工坊在這裡落成,數千名工匠,和數以萬計的勞力集中在這裡,將源源不斷送來的物資加工,打造成軍械、裝備。

 不但新軍的裝備需要打造,已有的軍隊,也需要準備一定比例的裝備,以防出現損壞,需要替換。

 還有箭矢等消耗品,需要的數量就更加龐大。

 某種程度上來說,一支龐大的軍團,就是一頭吞金惡獸,源源不斷地吞噬著領地的財政。

 另一個吞噬領地財政的源頭,便是由賈詡初步建立起來的情報體系。

 早在火影世界的時候,秦霄就想要構建一個類似於錦衣衛的情報機構。

 對內,可以防范外部間諜。

 對外,則可以針對性地搜集各種信息,利用情報優勢來壓製敵人。

 但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手,秦霄將這件事拖延了下來。

 如今,賈詡勉強算是這方面的人才。

 或許不如魏忠賢、毛驤這種“專業人士”,但光靠著SS級的文臣和SSS級謀士的基礎面板,也能勉強勝任。

 再搭配上感知忍者部隊,搭建起一個略顯粗糙的情報體系,還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所謂的“粗糙”,那也是和後世的錦衣衛、東廠等大名鼎鼎的情報機構相比。

 在這個時代,不說多麽的領先,至少是勉強夠用了。

 這條情報網絡,花費了大量的資金。

 畢竟間諜活動,需要各種賄賂什麽的,開銷自然不可能少了。

 單單只是銀子,秦霄就投入了兩百多萬兩進去。

 這麽一大筆錢花出去,效果自然是很顯著的。

 如今,這個被暫時命名為“軍情局”的情報組織,已經滲透到函谷關外,與外界建立起了聯系。

 ——雖然呂布、華雄的大軍堵在函谷關,但若只是少量精銳忍者,要做到進出自如倒也不是多困難的事。

 大把的金銀珠寶砸下去,各路諸侯手下的人當中,總有能夠被金錢買通的。

 讓他們背叛主子,給秦霄賣命,或許不太可能。

 但幫忙搜集一些情報,這種“風險不大”的事情,還是能做到的。

 目前而言,秦霄最需要的,也正是情報。

 根據軍情局打探來的消息,董卓身死的消息已經傳出關外,被各路諸侯所知曉。

 情報的來源,似乎是袁術在關內安排了人手。

 他在獲知這一點後,本想獨吞這個秘密,獲得最大的好處,但他的手下,卻又有其它諸侯安插的暗探,將這個消息給捅了出去。

 結果不但秘密沒守住,反而還得罪了一大票人。

 因為這個導火索的緣故,各路諸侯之間的矛盾愈發的激化,雖然勉強還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但已經隱隱有些壓製不住的趨勢。

 各個諸侯之間,有人想要迎獻帝重歸洛陽,有人想渾水摸魚,收服呂布、華雄及其麾下兵馬。

 有人想知道秦霄的身份,也有人喊著秦霄是“下一個董賊”,必須立即討伐之。

 表面上看,各個諸侯似乎立場分明。

 但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表面上的立場,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壯大自己、削弱其它諸侯,以求在未來的亂世到來之前,能夠擁有更多的籌碼。

 所謂的籌碼,往大了說,可以包含很多東西。

 但歸根結底,無非就是錢糧、兵馬、地盤。

 自然而然地,駐守在函谷關的呂布、華雄,就成了各路諸侯眼中的香餑餑。

 哪怕提議要打的人,也未必是真的想要滅了這支大軍,而是希望給他們施加更大的壓力,好在接下來的談判當中佔據主動。

 這樣一來,呂布、華雄本來就不太好過的日子,也就愈發艱難了起來。

 函谷關內,駐扎著二十萬余大軍。

 當然,這個數字是有一些水分的,包含了一部分戰鬥力不強的雜兵,平日裡更多的是當做民夫、苦力來用,在戰場上最多充充人數,壯壯聲勢,起不到什麽關鍵性的作用。

 不過真正的精銳部隊,數量也在十二萬人上下。

 若是不考慮糧草物資的消耗,十二萬大軍駐守在函谷關,即便是百萬大軍,也難以攻破。

 但,十數萬大軍駐扎在這裡,怎麽可能不吃不喝?

 要守城,滾木礌石等物資也必不可少,一旦敵軍來攻,往往是靠這些“消耗品”去殺敵,而不是依靠士兵一對一地搏殺,對物資的消耗是很大的。

 董卓死後,失去了關中的物資支持,函谷關這支軍隊,雖然一時半會之間還不至於陷入困境,但日子也漸漸開始難過了起來。

 何況,在這支軍隊內部,也並非沒有麻煩。

 董卓離開的時候,指定的主帥是華雄,呂布雖然勇武,但並不是十分受到董卓的信任,只能算是個打下手的。

 如果董卓不死,呂布當然不敢違逆董卓的命令。

 哪怕有什麽小心思,至少不會在短短幾個月裡就爆發。

 但董卓一死,心高氣傲的呂布哪還甘心給華雄當手下?

 在他看來,自己的勇武舉世無雙,自然也該成為一軍之主。

 董卓已死,其家人又全部被秦霄下令誅殺,理論上,呂布這個“義子”是有權繼承董卓的遺產,也就是函谷關這支大軍。

 但華雄又哪裡肯放棄手中的權利?

 他對董卓確實忠心耿耿,但對呂布可沒什麽好感。

 董卓一死,華雄所謀劃的,就只剩下了自身的利益。

 他也算武力出眾,距離頂尖層次有明顯的差距,但在三國當中也勉強排得上一流末尾。

 至於被關羽一刀斬了這事……

 關羽的戰鬥風格本來就是這樣,要麽打半天打個平手,奈何不了敵人,要麽就是幾刀秒殺,從來沒有過大戰幾十回合擊敗對手的情況。

 被關羽秒殺,並不能說華雄很弱,只能說他比關羽弱而已。

 華雄沒有呂布那麽大的野心,對自己做諸侯、爭霸天下沒有太多的想法。

 但,他的權勢欲望也不低,還指望著擇一明主效力,換一份前程。

 光靠武力,華雄有把握獲得一定的地位。

 但也就僅僅如此而已了。

 真正想要獲得高位,還得依仗函谷關中的這支大軍。

 因此,華雄根本不可能將軍權交給呂布。

 兩人的矛盾便由此而生。

 呂布手下有張遼、高順等人的支持,雖然沒有軍權,但卻也有一定的勢力。

 至於華雄,在董卓死後,胡珍、徐榮等人繼續遵從董卓的命令,在華雄手下效力。

 這幾人,論能力,顯然是不如張遼、高順的,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但他們的優勢卻在於,都是董卓麾下的“老人”,比呂布的資歷都要高,對軍隊的控制力也強。

 呂布一方個人實力強悍,華雄一方則是掌握著軍中的控制權,兩方針鋒相對,誰也不肯讓誰。

 好幾次想要心平氣和地通過談判劃分大軍的歸屬,但談著談著,都差點打起來。

 要不是兩邊手下都有幾個理智的人勸著,說不定早就火並起來了。

 隨著函谷關內的糧草庫存一天天減少,兩人心中的危機感大大增加,爭權奪利的時候,顧慮也越來越少。

 誰都知道,必須要盡快平息“內亂”,掌握了籌碼,才好和“下家”談判,要求更好的待遇。

 一名變身成普通士兵,潛伏在函谷關內的忍者,將這條重要的情報傳回長安。

 賈詡接到情報之後,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的重要性,毫不猶豫地放下手頭上的事,趕往長安郊外求見秦霄。

 賈詡來的時候,秦霄正在和芙蕾爾切磋。

 兩人都沒有動用自己的能力,單純依靠身體力量和武技比拚。

 芙蕾爾有一代代阿克蒙德的記憶傳承,哪怕只是單純的武技,也要遠遠強於人類所謂的“大宗師”。

 秦霄的【牧師格鬥術】雖然玄妙,但修煉的時日尚短,在技巧上,自然不可能是芙蕾爾的對手。

 不過,這種切磋的目的,本來就是芙蕾爾為了幫秦霄快速提升近戰格鬥水平而提出來的,屬於是幫秦霄“喂招”,也不至於把秦霄按在地上揍得滿頭包。

 秦霄早就有過命令,賈詡等一些重要的手下前來的時候,不需要經過匯報,直接就可以來見自己。

 正揮舞著長棍,艱難地抵擋著芙蕾爾的進攻,秦霄眼角的余光看到急匆匆小跑著趕來的賈詡,立刻意識到發生了什麽大事。

 剛想要叫停,就這麽一分心,被芙蕾爾虛晃一招,騙出一個破綻,一拳打在了眼窩上。

 盡管沒有動用魔力,但光是深淵小惡魔強大至極的體魄,這一拳就打得秦霄眼冒金星。

 芙蕾爾沒有追擊,停留在原地,有些不滿地問道:“怎麽這時候走神?!”

 “等會再繼續,賈詡來了,估計有什麽重要的事。”

 秦霄對芙蕾爾擺了擺手,隨手一甩,長棍準確地落在武器架上,嚴絲合縫地鑲在一處凹槽中。

 “主公……”

 賈詡趕來,抬起頭,正看到秦霄頂著一隻熊貓眼,頗為的滑稽。

 這個未來的主母,性子看起來可不像是賢妻良母啊……

 賈詡嘴角微微抽了抽,心裡吐槽著,表面上卻一副什麽都沒發生的樣子,取出情報,雙手遞給秦霄,道:“主公,函谷關有變!”

 秦霄接過情報,一目十行地掃過去,立刻了解到發生了什麽事。

 華雄和呂布的爭權奪利,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

 這個時候,函谷關內,隨時可能出現變化。

 無論誰勝出,在鏟除了對手之後,接下來必然會有大動作。

 要麽投靠某一方諸侯,要麽乾脆自立。

 而即便兩人誰都奈何不了對方,僵持下來,也有可能為了獲得這次權利鬥爭的勝利,尋求外部支持。

 而且這個可能性很大。

 無論是哪一種局面出現,都意味著變數。

 而變數,就有可能影響到秦霄對未來的規劃。

 萬一他們投靠了關外諸侯,又或者進兵關中,對秦霄想要掌控函谷關的計劃都是非常不利的。

 當然,最好的局面是,其中一方在獲得權利鬥爭的勝利之後,倒向秦霄這邊。

 秦霄並不介意給他較高的地位和待遇。

 能不費一兵一族拿下函谷關,收服函谷關內二十萬大軍,哪怕給出一些封賞,也是絕對值得的。

 怕就怕,呂布、華雄倒向了關外諸侯,獲得關外諸侯的支持之後,和秦霄糾纏到底。

 若是函谷關無法控制在手中,意味著整個關中,都時時刻刻處於敵人的威脅之下,秦霄根本不可能安心發展,更不要說騰出手來攻略西涼了。

 翻閱完情報,秦霄閉上眼,將局勢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幾條可能的支線延伸出來,各自通向不同的結果。

 而這些“支線”當中,對秦霄算是有利的,隻佔了極小的一部分,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

 如果什麽都不做,任由呂布和華雄的矛盾自行發展下去,很大概率,會出現對秦霄不利的局面。

 睜開眼,秦霄看向賈詡,問道:“你怎麽看?”

 “臣打算立即準備,出使函谷關!”

 賈詡毫不猶豫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由賈詡去勸說呂布、華雄投降,這是一開始就定好的。

 只是出發的時間沒有確定下來,為了等軍隊擴張完畢,一直拖延到了現在。

 但,既然函谷關有變,就不可能等到擴軍完成再出發,大概率會來不及。

 所謂計劃不如變化,就是這樣。

 再好的計劃,也會因為局勢出現變化,而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

 賈詡先是定下一個基調,而後道:“勸降一事,臣有一半的把握。但具體條件方面,需要主公定下一個底線。”

 既然是勸降,肯定是要給對方許諾歸降後的待遇問題的。

 哪怕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對方並無選擇的情況下,至少還得說一句“投降不殺”呢。

 何況,現在是秦霄更需要函谷關,呂布、華雄佔據著主動,至少許諾高官厚祿是必須要有的。

 至於其它待遇,就要看在秦霄的計劃當中,將他們擺在什麽位置了。

 “呂布,華雄……”

 秦霄念叨著這兩人的名字。

 其實,對這兩人,秦霄的印象都不算太好。

 呂布雖是三國第一猛將,但卻有勇無謀,而且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一生的經歷幾乎就是不斷的背叛舊主,背叛了一個又一個。

 對於這樣的人,秦霄當然是喜歡不起來。

 何況,以呂布的等級,神秘基地的洗腦能力對他肯定無效,留在手下還要防著被背刺。

 如果不是函谷關實在太重要,秦霄甚至想要直接殺了呂布,免得日後生出麻煩。

 至於華雄,秦霄對他的印象,大抵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

 似乎是個看起來很猛的家夥,結果被關二爺一刀給砍了。

 當然,這種戰績並不能體現華雄的真實實力,但在秦霄眼裡,難免有些看低他。

 不過,至少在人品方面,華雄還是要比呂布強得多的。

 猶豫了片刻,秦霄開口道:“呂布和華雄這兩人,我都不打算重用。高官厚祿可以給,但他們不在我的核心計劃當中。當然,話不要說得太直接,含糊其辭便是。”

 秦霄的意思很簡單,許諾兩人高官厚祿。

 但,到了自己手下之後,秦霄就要想辦法開始剝奪他們的軍權了。

 尤其是呂布,為了防止背刺,軍權是絕對不能給他的。

 遲疑了一陣,秦霄又說道:“至於其他人,呂布那幾個手下,如果可能的話,盡全力幫我挖過來。尤其是張遼、高順這兩人,若是肯效忠於我,可以給予僅次於嶽飛的待遇!”

 雖然不喜歡呂布,但對張遼、高順這兩人, 秦霄還是很偏愛的。

 前者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名將之一,不但個人武力出眾,在統帥方面的價值更高,尤其是投於曹操麾下之後,幾乎沒怎麽打過敗仗。

 後者的戰績遠不如張遼出色,但練兵能力卻是公認的強。

 “陷陣營”的威名,任何一個三國迷都耳熟能詳。

 而且,高順還是以“忠義”聞名,最後為了盡忠而死,很難讓人不對他產生好感。

 “張遼,高順,臣記住了。”

 賈詡知道秦霄來自“未來”,對於秦霄關注這兩名此時還不算太出名的武將,也沒有什麽意外。

 又和秦霄商議了幾句,約定出使函谷關的細節之後,賈詡便立即告辭道:“臣這就回去做準備,後日之前便啟程前往函谷關!還請主公做好準備,萬一臣未能成功,主公當立即調集大軍,強攻函谷關!”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