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第二十七章 北伐,曹操的反擊!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哪怕有兵糧丸這種神器在,百萬級別的大軍,對後勤的依賴性依然極強。

 王允、荀彧兩人分別坐鎮長安、洛京,秦霄還將商鞅調了回來,在沛國坐鎮,同樣負責一處重要的後勤據點。

 馬超的涼州軍由於路途遙遠的緣故,先行一步出發,從大散關外出關,繞道北上。

 在出關三日之後,便主動與後方斷了聯系。

 不是說做不到,而是少量斥候孤身在茫茫草原上,既容易迷失方向,也有各種各樣的危險。

 派一百名斥候,或許能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將信件送達,就已經算是運氣好了。

 反而,有可能因為斥候出事,而泄露了情報。

 這種情況下,其實主動斷開聯系,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個出發的是秦霄親自坐鎮的中軍主力。

 四十萬大軍從許縣出發,沿陳留方向進入兗州,又從一處叫做“白馬”的地方向北而上。

 白馬這個地方,在原本的歷史上,是官渡之戰初期一個比較重要的戰場。

 關羽就是在這裡斬了袁紹麾下大將顏良。

 原本在官渡之戰,袁紹大軍從北方南下,曹操以弱勢兵力抵擋。

 如今,依舊還是在這個地方,曹操依舊以絕對弱勢的兵力抵擋。

 但進攻方卻從袁紹換成了秦霄,攻守的方向也互換了一下,曹操佔據的是北方,大軍由南而來。

 白馬這個位置其實非常有利於防守,雖是平原,卻有大河阻擋。

 若是曹操將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這裡,短時間內抵擋住秦霄的中軍主力,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當然,也僅僅只能做到抵擋。

 以嶽飛的指揮風格,只求一個“穩”字,幾乎不會犯下任何錯誤,給曹操以少勝多的機會。

 若是將大軍集結在衛河一帶,即便能夠阻擋住秦霄的中軍主力,對於剩下的兩支大軍,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曹操並不傻,沒有選擇這個看上去美好,實際上是慢性死亡的防禦方式。

 在這種絕對劣勢的局面下,曹操依舊嘗試想要擺脫困境,將秦霄的部隊分而殲之。

 在平定了北方之後,曹操擁有兩支人數不多,但極為精銳的部隊。

 分別是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以及原本屬於袁紹麾下,由麴義統領的先登死士。

 這兩支部隊人數不多,分別只有三千人和八百人,但都達到了七階。

 尤其是前者,三千七階騎兵,若是有一個適合發揮的環境,能造成的破壞力是相當恐怖的。

 為了最大化發揮白馬義從的戰鬥力,曹操甚至冒著巨大的風險,將這支部隊交給了呂布來統領。

 他不是不知道呂布此人的危險性,但秦霄的威脅卻是要更大。

 至於呂布是否會反咬一口,那也得先打敗秦霄,或者至少要讓秦霄的攻勢暫緩下來之後,才有機會去考慮這個問題。

 直面百萬級別的大軍,將近十倍的兵力差距,被動防守是坐以待斃。

 曹操選擇放棄了外圍絕大多數城池,將一些不重要的炮灰部隊丟進去,堅壁清野,拖延秦霄大軍行軍的速度,用戰略縱深換取時間。

 然後集結優勢兵力,優先攻擊其中的一路敵人。

 他選擇的是孫堅這一路。

 原因也很簡單,孫堅看起來比較“好欺負”。

 全部是步卒,兵力又少,也沒有太多“名將”。

 ——這裡的“名將”,是以已經獲得的戰績來計算的。

 曹操又不可能像秦霄這樣看到未來,沒有先知先覺的優勢,自然不可能知道孫堅手下的一批“江東黨”在未來會有多強。

 雖然太史慈、呂蒙都因為蝴蝶效應的緣故而跑到了曹操麾下,甘寧也被秦霄分配給了張遼,但孫堅麾下仍有黃蓋、孫策、周瑜、周泰等大將,戰力並不弱。

 尤其是周瑜,文臣、謀士、統帥三大職業都達到了SS級以上,除去還沒有成長起來的諸葛亮和司馬懿之外,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人傑了。

 要說有什麽缺點,可能就是他更偏向於“儒帥”,個人武力方面是比較明顯的短板。

 不過,曹操一方也絲毫不弱。

 曹老板本人就是一個馬背上殺出來的王者,再加上手下張郃、麹義、太史慈、呂蒙、典韋、徐晃、樂進、於禁、顏良、文醜、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彰等等,除了兵力略差之外,在將領方面,至少和單獨的【忠勇軍】比起來,不但絲毫不遜色,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

 在【忠勇軍】進入青州之後,立即遭到了曹操的阻截。

 雖然總兵力只有不足十萬之數,但將領的數量上卻有優勢,差不多每五千人,就有一名至少達到了S級的武將或統帥率領。

 孫堅雖然兵力佔優,頂尖將領的個人能力也不差,但高階將領的數量卻是差了不少,絕大多數千夫長,甚至是一部分的萬夫長,都是A級甚至更低級別的將領湊數。

 在這個高武世界裡,高階武將、統帥的個人能力,足以彌補兵力上的不足。

 再加上曹老板親自領兵出戰,竟是將孫堅的先頭部隊給擊退。

 饒是周瑜足夠小心,提前做出了防備,也沒能想到曹操居然膽大到孤注一擲,將所有籌碼都壓在了青州戰場。

 雙方第一場戰鬥在平昌(青州陽城郡境內)附近爆發。

 在張郃、顏良、文醜、麹義四人的突襲下,【忠勇軍】兩萬先頭部隊全軍覆沒,只有孫策帶著千余人的殘兵敗將逃了出來。

 小霸王孫策,個人武力確實是不差,但戰略眼光就不太行了。

 曹操采納了許攸的策略,設下陷阱伏擊,果然一舉建功。

 一戰損失兩萬人,這對【忠勇軍】的士氣打擊不小,但並未改變既定的策略。

 即便損失了兩萬人馬,單單【忠勇軍】一路,兵力仍在曹軍之上。

 更不要說還有其它三路大軍也在分兵朝著冀州城開進。

 曹操這一戰,唯一的戰果,僅僅只是讓周瑜說服孫堅,放緩了大軍開進的速度,沒有立即攻略青州各地,更沒有轉向西進,而是在青州陽城郡內停下腳步,擺出一副要將曹軍拖在這裡的姿態。

 這場戰爭的局勢其實非常明朗,從一開始,時間就站在秦霄這一邊。

 曹操或許可以放棄外圍的絕大多數城池,但絕不會無休止地退讓。

 一旦讓秦霄的幾路大軍兵臨冀州城下,成功匯合,可以說曹操的敗局就已經注定。

 在那之前,曹操必須至少擊潰其中的一路大軍,振奮己方士氣。

 然後迅速回援,依托冀州附近眾多城池,與秦霄周旋。

 這是唯一的生路。

 然而,這條路,並不好走。

 若是真的被曹操做成了,足以稱得上人類戰爭史上一場偉大的奇跡。

 奇跡若是總能成功,也就不叫奇跡了。

 對於曹操來說,時間是有限的。

 想要完成這一場“奇跡”,就必須在一個月內擊潰孫堅的【忠勇軍】,否則就只能退兵,另謀他路。

 正是看出了這一點,周瑜才放緩了行軍的步伐,做出一副就地牽製的姿態來。

 這個舉動,頓時讓曹操有些進退兩難。

 真要被孫堅拖在這裡的話,等到秦霄另外兩路大軍在冀州城下匯合,曹操這邊即便能打贏,也會失去大本營,變成一支孤軍。

 而繼續打?

 對面都擺出防禦的姿態了,運動戰變成攻堅戰,戰鬥的難度便會大大增加。

 即便是打贏了,自身的傷亡也不會太低。

 畢竟,曹軍的兵力還是處於劣勢方的。

 在運動戰中,或許能抓住機會,以極小的代價不斷讓敵軍失血,從而擴大優勢。

 但在攻堅戰中,就只能實打實的硬拚,別無他法。

 若是真的在孫堅這就損失了大半兵力,還拿什麽去抵抗秦霄剩下的那數十萬大軍?

 這樣的戰鬥,即便是打贏了,從整個大局上來說,也是輸了。

 只是一個“小伎倆”,就讓曹操有些坐蠟。

 這倒不是說周瑜的水平比曹操麾下的謀士加起來還要高。

 雖然說周瑜確實很厲害,但主要是勝在綜合能力強大,放到什麽位置上都能用,屬於全能型的人才。

 單論謀士這方面,周瑜在整個三國時代,大致就是保五爭三的水平。

 比曹操手下的陳群、陳宮、郭圖、許攸等人肯定是要強,但曹操麾下眾多謀士群策群力,加起來也不至於比周瑜差太多。

 之所以他的計劃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主要還是在於大勢。

 大勢在秦霄這邊,周瑜只要做到六十分,就能達到八十分甚至九十分的效果。

 而曹操一方的謀士,要做到一百二十分,才能達到六十分的效果。

 此消彼長之下,周瑜自然更容易出彩。

 不過,曹操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繼續打!

 困守冀州,是死路一條。

 只有在冀州遭受到致命威脅之前,先一步解決一路,甚至是兩路敵軍,方才有一線生機。

 至於這個過程中遇到多少艱難困阻,會有多大的困難,根本不必去想那麽多。

 遇到困難,就解決困難。

 解決不了,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一敗塗地,不會再壞到哪去了。

 不愧是一代梟雄,曹老板很快就下定了決心,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戰爭動員。

 憑借強大的人格魅力,雖然局勢極為艱難,但曹操麾下的大部分將領卻是戰意盎然,雙眼通紅,嗷嗷叫著要主動出戰,給敵人一點顏色看看。

 這一波攻擊,頓時將孫堅打得苦不堪言。

 論能力,孫堅和【忠勇軍】的其它將領其實一點都不弱。

 但所謂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曹老板和他麾下這些人,就屬於不要命的。

 反正大概率是要輸的,不如拚命博一條生路。

 能殺出來就血賺,即便死在衝鋒的路上,也不虧本。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但能讓麾下大多數將士都想明白,並且接受這個道理,就是靠著曹老板自身的能力了。

 遇到這幫不要命的家夥,誰都要膽怯三分。

 孫堅倒是沒有一觸即潰,但卻也不好受,三戰三敗,損失了四萬多人,僅僅隻給敵人造成了不到兩萬的傷亡。

 幾場大戰打下來,雙方的人數居然詭異地持平了。

 甚至於,直到這個時候,曹操還一直隱藏著他最強大的一支主力部隊。

 由呂布統領的三千白馬義從。

 孫堅一路進攻受挫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霄這邊。

 “看來這就是曹操破局的辦法了。”

 接到這個消息,秦霄並不意外。

 曹操會選擇提前狙擊其中一路大軍,這本來就在秦霄的計劃之中。

 在秦霄和郭嘉、賈詡、荀攸等人戰前商討時,針對曹操可能的計劃做出了大量的猜測。

 其中,提前狙擊某一路大軍,就屬於可能性比較大的一種。

 事實上,這並不難猜。

 畢竟曹操手中可以打出來的牌太少了。

 雖然能領兵的將領很多,但兵力就那麽點,能做出來的部署,也就那麽幾種。

 就算是想玩奇謀,沒有足夠的好牌可以打,也很難玩出花來。

 “主公打算如何做?”

 郭嘉很好奇地看向秦霄。

 秦霄並未回答,而是看向郭嘉,反問道:“奉孝覺得呢?”

 “單純從利益出發,上策自然是舍棄【忠勇軍】,命孫堅將軍不惜代價拖住曹操主力,中路大軍急速突進,盡快奪取並州、兗州、幽州之地,最後大軍匯聚,以雷霆之勢進兵青州,將曹操殘部剿滅!”

 郭嘉毫不猶豫說出了“最佳策略”。

 單純從數字、利益的角度出發,這確實是最好的策略。

 以【忠勇軍】將士的性命拖住曹操,為其余三路大軍爭取時間,在【忠勇軍】敗亡之前奪下三州之地。

 最後,再集結大軍進兵青州,圍困曹操。

 雖然會損失掉【忠勇軍】的大部分將士,但卻可以將曹操這個大敵消滅掉,無論怎麽看,都是值得的。

 但郭嘉話題一轉,又說道:“然而以主公的性格,想來不會拋棄忠心耿耿的臣子。既然單憑孫堅將軍一人難以打的贏曹操,自然就只能派兵支援。”

 相處了幾年,郭嘉對秦霄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知道秦霄不是那種會在關鍵時刻,為了利益拋棄手下的人。

 曹操或許會這麽選擇,但秦霄不會。

 這並不符合郭嘉對於“帝王”的理解。

 在郭嘉看來,一個合格的帝王,就應該將一切都看成是數字,以純粹的利益來對每一件事做出抉擇。

 無論會付出多少代價,只要最後的利益是最好的,就是值得的。

 而秦霄的性格,在郭嘉看來,多少有點“婦人之仁”的意味。

 然而,若是有的選擇,誰又會不願意在一個“仁慈”的主公手下做事呢?

 如果秦霄能為了利益拋棄孫堅,日後有一天,會不會為了利益拋棄自己?

 正是因為秦霄的“婦人之仁”,包括郭嘉在內,絕大多數文臣武將,反而更加對秦霄死心塌地。

 因為他們知道,在秦霄手下,他們永遠不需要擔心被拋棄這個問題。

 秦霄對郭嘉的判斷不置可否,直接跳過“是否派兵支援”的問題,直接問道:“派誰去?”

 “可調關羽、張飛二位將軍,帶十萬騎兵火速支援。”

 郭嘉想了想,又補充一句:“另派趙雲將軍,帶陷陣營抄小道暗中跟隨,以防萬一。”

 這一次出征,可以說是三國世界最後,也是唯一的一場“全面戰爭”級別的戰事。

 自然而然地,秦霄將全部的力量都發動了起來。

 關羽、張飛這兩人,自然也不會放過。

 秦霄的第一軍當中,能獨當一面的人不多,嶽飛肯定不能放走,秦霄自己也不可能離開,能帶兵去支援孫堅的人自然就少了。

 想來想去,其實若是不考慮信任方面的問題,關羽、張飛,確實是最合適的選擇。

 至於信任……

 劉備可還在自己手上呢。

 再加上關羽一諾千金的性格,只要他明言答應的事,絕對不必擔心他肯不肯盡力的問題。

 對於讓關羽、張飛帶兵去支援孫堅的提議,秦霄倒是沒什麽意見。

 不過,秦霄卻是疑惑地問道:“趙雲和陷陣營也要去?有這個必要嗎?”

 經過兩年的發展,陷陣營早已達到了滿編的七千人,而且還都配上了最好的戰馬。

 建在西涼的大量七階馬場,有極地的概率產出七階戰馬,這部分份額也都優先調配給了陷陣營,其次才是各個武將、統帥。

 在配備了七階戰馬之後,陷陣營才是“完全體”的狀態。

 別看只有七千人,在戰場上發揮出的戰力,卻能夠相當於六七萬規模的重裝騎兵軍團。

 讓關羽、張飛帶十萬騎兵去支援孫堅,已經算是出了很大的力氣了。

 將七千陷陣營也全部送過去?

 這投入,會不會有點太大了?

 郭嘉提醒道:“主公,呂布和那支白馬義從,可至今還沒有消息呢!迄今為止,曹軍所出動的最精銳兵力,不過是麹義的八百先登營。曹操既然選擇全力狙擊青州這一路大軍,必然不可能留手。據我判斷,白馬義從必然隱藏在青州,伺機待發!”

 “白馬義從……”

 秦霄當然不會不知道這支軍隊。

 陷陣營、先登死士、白馬義從,三國時代三大精銳兵種,都達到了七階的水平。

 秦霄有陷陣營,另外兩支,都在曹操的手下。

 先登死士是重裝步兵,白馬義從則是輕裝騎兵。

 在野戰環境當中,顯然後者更適合用於伏擊、偷襲。

 三千白馬義從,配合呂布這個超強的武將,若是偷襲得手,能造成的破壞力是相當驚人的。

 郭嘉將趙雲和陷陣營派過去,為的就是壓製呂布和他的白馬義從。

 “既然如此……”

 秦霄想了一會,覺得有些不夠保險,於是開口道:“保險起見,再從張遼那邊調黃忠、甘寧兩人,再加上劉三刀,一同支援忠勇軍!”

 其實秦霄本想將芙蕾爾派過去。

 芙蕾爾的實力依然處於高速增長期,這幾年來有很大的進步。

 若是呂布的實力沒有太大進步的話,現在的芙蕾爾,可以輕松擊敗他。

 但秦霄又不太舍得讓芙蕾爾離開自己身邊。

 乾脆直接用數量取代質量,多派幾個人去增援。

 郭嘉對此並無意見。

 雖然多派人手有些浪費,但以秦霄所掌握的資源,這種程度的浪費,還是付出得起的。

 最重要的是能穩妥地擊敗曹操,這比什麽都重要。

 事實上,要不是為了求穩,根本沒必要百萬大軍四路並進。

 單獨一個第一軍,理論上來說,就足夠輕易擊潰曹操了。

 只是為了求穩,秦霄寧願多耗費資源,也要將任何不確定因素剔除掉。

 因此,對於秦霄選擇在援軍的將領方面增派人手這件事,郭嘉並未多說什麽。

 多派幾個人,哪怕浪費一點,總比因為人手不夠出了問題要強得多。

 秦霄隨手簽下幾道調兵手令,叫來傳令兵將命令傳達下去。

 簽完手令,這件事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發展到現在,秦霄早已學會了將權利和責任都同步下放。

 沒必要親自盯死每一件事,只要大方向不出問題,某一個環節上出現“虧損”,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當然,這其中的後果,自然也要由這一環節的負責人來承擔就是了。

 比如說現在。

 即便是孫堅這一路被曹操打崩盤,對秦霄來說,十幾萬大軍的損失並非不能接受。

 無非就是兩三個月的人口額度,再加上一些錢糧方面的投入,就能將這些兵力補充起來。

 而對於孫堅,乃至於【忠勇軍】的其它主要將領來說,失去了【忠勇軍】,意味著他們手中的權利,身處的地位,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不必秦霄去督促,哪怕只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也會爭取做到最好。

 秦霄唯一要決定的,就是給他們分配多少資源。

 至於資源分配出去之後,能做到什麽程度,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做得好,就能從秦霄這裡獲得更多的資源扶持。

 若是做的不好,虧光了家底,秦霄自然會換其它人來接管他們的位置。

 在佔據了大半個三國世界之後,秦霄手下的人才缺口不但早已補足,而且還有不少的富余。

 天才有很多,而資源是有限的。

 這有限的資源,就需要秦霄麾下各個派系的領頭人用自己的表現去爭取。

 秦霄的目光,更多的還是放在了這次北伐的大局上。

 “奉孝。”

 秦霄看著地圖,問道:“你覺得曹操是否還有破局的機會?”

 雖然在出兵之前,就進行過許多次推演和預測,但秦霄仍然想要盡量再多研究研究,看看有沒有什麽遺漏。

 畢竟,在擊敗曹操之後,一統天下這個任務,基本上就可以說已經完成了。

 雖然還剩下遼東的公孫度等幾個小諸侯,但已經無關緊要。

 這些諸侯加起來,都比不上曹操十分之一的實力,隨便派一支軍團去都可以輕易推平。

 曹操,就是攔在“一統天下”這個要塞級任務前的最後一道關卡。

 第一次嘗試要塞級的任務,秦霄會有患得患失的心態,其實也是正常。

 “主公稍安勿躁!”

 郭嘉提醒了一句,又笑著說道:“我們不是已經推演過數十次了嗎?曹操唯一破局的可能,便是聯合草原異族。馬超將軍那一路涼州軍,便是為此而準備的。”

 “聯合草原異族”這個可能,還是賈詡提出來的。

 在戰前的推演、預測當中,這一方略,被秦霄麾下諸多謀士一致認為,是曹操唯一有可能破局的出路。

 這個時期,北方的異族其實數量不少。

 匈奴被漢朝連續揍了幾百年,元氣大傷,但依舊存續至今。

 除此之外,羌胡、鮮卑、烏恆等草原異族,也是數量不少。

 尤其是後兩者,可以說是曹老板的“老朋友”了。

 在曹老板與袁紹糾纏的時候,烏恆曾經嘗試過入侵,結果反手就被曹老板帶著大軍殺進白狼山,將烏恆的首領砍了腦袋。

 可以說,曹操這個名字,在北方草原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

 雖然說,和中原比起來,這些草原異族的戰鬥力不強,但他們的人數卻是不少。

 再加上全民皆兵這一點,能湊出一支數量相當龐大的軍隊,而且還是騎兵為主。

 真正讓他們被中原按著揍的原因有二。

 一是裝備差。

 二是缺少名將。

 但,若是曹老板與胡人聯合,這兩個缺陷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彌補。

 大量的胡人加入麾下,必然能讓曹操的兵力迅速膨脹起來。

 或許在後勤等方面會存在嚴重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終歸是有可能克服的。

 匈奴、羌胡、鮮卑、烏恆四部加起來,少說也能給曹操帶來四五十萬大軍。

 只要能讓大軍形成戰力,對秦霄的威脅其實一點都不小。

 十幾萬打百萬,一點希望都沒有。

 但四五十萬胡人,加上曹操手下的十幾萬人,五六十萬對百萬大軍,這個兵力差距就沒有那麽可怕了。

 雖然仍處於劣勢,但卻是“可以一戰”的水平。

 馬超從草原繞路行軍,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要提前擊潰草原異族,防止他們和曹操聯手,對秦霄造成威脅。

 不過,從目前的情報看來,曹操還是很有“節操”的,並沒有和胡人聯合。

 但說來也是。

 這個時代的漢人,對異族蠻夷是完全看不起的態度,稍微有點氣節的人,都不會將希望寄托在胡人身上。

 仗可以輸,但卻決不能讓異族蠻夷騎在漢人頭上。

 漢武帝橫掃匈奴雖然已過去了數百年,但當初的無數故事,卻一直傳續至今,激勵著天下漢人。

 公孫瓚一直到兵敗身亡,都沒有考慮過和胡人聯手。

 面對胡人入侵,曹操的態度也是堅決打回去,哪怕身後的戰事已經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也必須要先將胡人的野心給徹底按死。

 哪怕是臭名昭著的董卓,也曾有過數次擊潰羌胡的功業。

 這就是大漢朝的“民族之魂”。

 秦霄不知道曹操究竟是怎麽想的,但他沒有選擇和草原異族聯手,引狼入室,這確實是讓秦霄松了一口氣。

 並不是因為北伐之戰的難度下降了。

 而是因為,漢人之間的內鬥,再怎麽激烈,也是自己家裡的事。

 若是將胡人牽扯進來,真正受到殘害的,卻只會是漢人的百姓。

 “曹操這人……”

 說起聯合草原異族的事情,秦霄沉默了許久,終於開口道:“雖然是利益至上的梟雄,但血性仍在。”

 頓了頓,秦霄又說道:“看在曹操沒有引狼入室的份上,此戰結束之後,曹家和夏侯家,就不要去動了,依舊保他們富貴。”

 “主公已經吩咐過這件事了。”

 郭嘉笑了笑,又道:“主公若是心情不佳,不妨說點開心的事?臨行前,司徒大人曾找郭嘉談過……”

 “停!”

 秦霄知道郭嘉要說什麽,連忙打斷他的話,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裡那位醋性大,別提這事,別提這事!”

 在剛剛拿下長安的時候,為了內部的穩定,秦霄和司徒王允達成聯姻的約定,承諾會娶王允的義女貂蟬為妾。

 ——別看只是一個妾室,若是有朝一日,秦霄稱帝,那麽貂蟬就是名正言順的妃子。

 甚至,若是貂蟬能為秦霄生下一個兒子,母憑子貴,圖謀一下皇后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這只是王允的小算盤,而不是秦霄的想法。

 依照這個時代的觀念來看,這並非不可能。

 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先例了。

 不過,在貂蟬成年之後,秦霄並未履行當初的約定,而是不斷找借口推辭。

 倒不是有什麽過河拆橋的想法。

 而是單純地怕芙蕾爾接受不了這件事。

 當初定下聯姻的時候,秦霄和芙蕾爾的關系雖然十分的曖昧,但卻並未捅破那層窗戶紙。

 而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

 一場政治聯姻,在秦霄看來,重要性是比不上芙蕾爾的感受的。

 因此,秦霄才一直在想方設法推辭。

 但越是推辭,王允就越害怕秦霄過河拆橋,就越要逼著秦霄盡快與貂蟬完婚。

 搞得秦霄現在都有點害怕見到王允,除了重要的正式場合之外,從來不給王允堵到自己的機會。

 沒想到,王允堵不到自己,居然找來郭嘉來當說客。

 “主公……”

 郭嘉還想要再說什麽,卻被秦霄打斷了。

 “不要說這個了!”

 秦霄生怕郭嘉幫王允勸說自己,連忙轉移話題:“對了,我記得前兩年你還請我保媒,怎麽這事沒下文了?你幾年前就說你年紀已經不小了,到現在也該娶妻了吧?看上哪家小姐了,我去幫你提親!”

 為了不讓郭嘉開口勸自己娶貂蟬,秦霄甚至連幾年前的“舊帳”都翻了出來。

 這也算是從側面驗證了,人一旦被逼急了,什麽事都做得出來。

 嗯,除了數學題,做不出來就是做不出來,逼急了也做不出來。

 “主公……”

 郭嘉失笑著搖了搖頭,卻是沒再繼續剛才的話題,反而接著秦霄的話說了下去:“公達有一表妹,曾有意許我為妻。本想待主公一統天下之後再上門提親的,若是主公有意,不妨為郭嘉賜婚,如何?”

 賜婚,這兩個字可不能亂用。

 按照傳統來講,有資格“賜婚”的,只有皇帝、皇后、太后三人。

 具體到秦霄的身上,只有可能是以皇帝的身份進行賜婚。

 郭嘉這句話,表面上是說自己的親事,實則是在隱晦地試探秦霄的心思。

 ——現在漢獻帝還沒有死,秦霄雖然權傾天下,但表面上,依然還是漢室的一個臣子。

 事實上,秦霄也從未在任何場合表露過要當皇帝的想法。

 即便是當初黃蓋來投靠時提出的要求,要秦霄稱帝之後給予孫策諸多好處,秦霄也沒有在明面上承認過這些。

 對於日後,秦霄是會踢開漢獻帝,自己當皇帝,還是像霍光那樣當一個“權臣”,秦霄麾下的文臣武將對此也有種種猜測。

 傾向於前者的更多,但除了商鞅、嶽飛這些從主世界就跟隨秦霄來到這裡的“老人”之外,沒有誰敢說自己就一定能猜中秦霄的心思。

 秦霄是否會在一統天下後稱帝,這關系到秦霄麾下每一個人的利益。

 這幾年來,關於這方面的試探,偶爾也會有一些。

 “你啊……”

 秦霄聽出了郭嘉的試探,伸出手指,對郭嘉指了指,一副無奈的表情。

 猶豫了片刻,秦霄開口道:“既然你說起這事了,我也不瞞你。一統天下之後,我必將稱帝。不過,我不打算殺劉協,給他封個安樂公,軟禁起來便是了。”

 隨著一統天下的步伐越來越近,有些事總是要面對的。

 權利是其次。

 有主世界在,對於一個副本世界裡的權利爭奪,秦霄還真沒那麽在意。

 但,稱帝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卻讓秦霄不可能放棄。

 比如說官爵特性【皇帝】的屬性,比如說稱帝後【傳國玉璽】帶來的各種加成等等。

 這些,都是能明顯提升秦霄實力的東西。

 秦霄不在乎一個副本世界的權利,但卻很在乎自身和自己領地整體實力的提升。

 前者無關緊要,但後者,不但關系到秦霄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秦霄能否在一個個副本世界、一次次主世界的災難事件中存活下來。

 如果是其它人來問,秦霄或許還不會這麽直接。

 但郭嘉……

 秦霄只是稍微猶豫了一下,就將自己的想法坦白地說了出來。

 郭嘉大約是沒想到秦霄會這麽坦誠,眼中露出一絲驚訝。

 “此事事關重大,主公還請暫時保密為好!”

 郭嘉驚訝了片刻,立即回過神來,重新恢復了“謀士”的職業敏感性,提醒道:“如今大事未定,貿然提出稱帝,恐人心不穩。待北伐塵埃落定,再暗中安排勸進事宜,方才穩妥。”

 華夏人講究一個“儀式感”。

 即便是想當皇帝,也不能直接一腳將天子踹開。

 非得三請三辭不可。

 要是不擺一個“我不想當皇帝,隻想為天下黎民百姓做點實事”這樣的姿態,即便坐到皇位上,也會丟掉許多人的人心。

 歷朝歷代,莫不是如此。

 勸進,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尤其是漢獻帝劉協還在的情況下。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禪讓”。

 這種事,必須要提前進行周密的安排,以免出了變故,在史書上留下汙點。

 秦霄當然不在乎這些,但包括郭嘉在內,三國世界的這些“土著”,卻非常的在乎。

 甚至跟隨秦霄走過許多世界的商鞅、嶽飛等人,同樣也認同這樣的“儀式”。

 “我自然明白,此時暫且不急,也就是你,換成別人來問,我自然是守口如瓶。”

 該說場面話的時候,秦霄還是很會“收買人心”的。

 只是幾句話,就讓郭嘉大為感動。

 當然,秦霄心裡也確實是這麽想的。

 如果不是因為郭嘉的忠誠度已經超過了九十點,秦霄也不會這麽痛快地說出自己的心思。

 頓了頓,秦霄繼續說道:“眼下的重點,還是在北伐這件事上。其它的一切,都要為北伐大業讓路。只要擊敗了曹操,這天下,便再無阻礙了!”

 “按照我們推演的戰況,即便是最壞的局面,北伐一戰,也會在兩年內結束。”

 郭嘉也笑了起來:“短短五年,主公便從長安一小諸侯,席卷八荒,一統天下,如此豐功偉業,即便是秦皇、漢祖,也遠遠不如啊!”

 聽到郭嘉將自己和秦皇漢祖相提並論,秦霄還是很得意的。

 不過, 秦霄並沒有被這件事衝昏頭腦。

 一個副本世界而已。

 對秦霄來說,只能算是一段不那麽重要的經歷。

 哪怕在三國世界停留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之前幾個副本世界,再加上主世界的總和。

 秦霄仍然很清楚自己真正的“戰場”,是在那不知道遼闊到什麽地步的主世界裡。

 也正是因為見過主世界那無邊的廣闊,在面對副本世界裡各種各樣“前無古人”的成就時,秦霄才能做到心如止水,冷靜面對。

 “慎言!”

 秦霄看了郭嘉一眼,正想要說點什麽。

 忽然,一名傳令兵急匆匆地趕來,呈上一卷書信,大聲道:“領主大人,長安急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