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第一章 重回大秦,5場史詩大戰
(寫的有點沒收住,多了幾千字,當加更了吧就。)

 副本世界:系列副本-大秦帝國

 副本等級:小鎮~主城級

 副本難度:安全~煉獄

 副本介紹:秦獻公二十三年,秦魏河西之戰。天外之人秦霄降臨,助秦大破魏國,會魏惠王於大梁,簽訂城下之盟。

 異人秦霄官授司徒、少良造,離開本方世界。

 次年,公薨。

 秦孝公繼位,重用法家申不害變法強秦,公子虔輔之。經年二十有余,變法大成,秦國庫充盈,兵強馬壯。

 二十三年,公薨,太子駟繼位,老世族反彈,王令申不害車裂於市,鳩公子虔,殺其人而不變其法,後蟄伏五年。

 五年,五國相王,秦公駟稱秦王,是為秦惠文王。

 同年,甘龍勾結義渠,欲顛覆申不害變法,秦王駟將計就計,鏟除守舊派士族,變法勢成。

 後,秦王駟重用魏人張儀、公孫衍,以連橫之策化解六國滅秦之策。滅義渠、定西北,南取巴蜀,建都江堰,得天府之國。

 二十六年,王薨,太子蕩繼位,是為秦武王。

 四年,王與孟說舉鼎,絕臏而亡。

 王無子,乃立異母弟,質子公子稷,是為秦昭襄王。

 王年幼,其母羋八子主政,號宣太后。秦人知宣太后而不知有王。

 十一年,王親政,誅宣太后黨羽一十八人。

 次年,宣太后薨,葬於驪山。

 十四年,韓、魏攻秦,秦王稷令白起為帥,於伊闕狙之。

 秦國司徒、少良造,天外之人秦霄,於六十八年後重新降臨本世界。

 陣營關系:

 秦國:同盟、崇敬。

 魏國:血仇。

 主線任務(選擇完成其一):

 1、保證原歷史劇情正確發展,並以秦軍陣營參與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的五場大戰: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要塞級危險難度,額外獎勵:指定英雄招募令-EX級。)

 2、助秦滅六國,統一天下。(要塞級死亡難度,額外獎勵:隨機特殊戰爭圖紙。)

 3、助秦昭襄王稱帝,並完成“泰山封禪”,需保證秦昭襄王不死。(主城級煉獄難度,額外獎勵:低級資源世界坐標。)

 副本停留時間:截止到秦昭襄王死亡,或主動結算主線任務。

 提示:你的行為可能導致未知蝴蝶效應,致使“歷史”發生變化!請慎重行事!

 例如:如玩家在伊闕之戰中滅掉魏、韓兩國,則後續劇情“五國伐齊”將不會觸發。

 ……

 打開面板,秦霄一目十行地掃過副本簡介。

 其中有許多的事情,都和秦霄記憶中不符。

 比如宣太后羋八子的死亡時間,似乎就比秦霄所知道的早了許多。

 又比如秦惠文王稱王時,秦霄分明記得應該是秦、魏、齊三國相王,但在這裡卻變成了五國,多出了楚、趙兩國。

 秦霄猜測,這應該是自己上次進入這個副本,導致的一系列蝴蝶效應。

 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細節。

 秦霄拉到最後,確認了一下副本時間。

 是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第一場著名大戰,伊闕之戰開始之前。

 三個任務。

 第三個不用考慮。

 秦霄的計劃,是要連續用掉進入大秦系列副本的三次權限,在最後一次進入副本時,再完成【泰山封禪】的任務,在完成領地升級任務的同時,取得最大的收益。

 前邊兩次,主要目的是增強自身的實力,以及對這個副本世界的未來進行布局。

 因此,秦霄必須要保證,【泰山封禪】的時間,必須要在這次副本之後。

 能完成的任務,就只剩下了兩個。

 任務二的要求更加簡單粗暴一些,只要秦霄幫助秦國擊敗其余六國,一統天下即可。

 不過,考慮到秦昭襄王在一統天下之後,大概率會直接稱帝,秦霄認為這不一定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

 但,任務一的難度又有些……不好琢磨。

 在秦國陣營參與五場在歷史留名的經典大戰。

 其實這個任務本身並不難。

 難的是,秦霄必須小心翼翼地控制好“蝴蝶效應”的問題,保證這五場大戰按照歷史的軌跡順利展開。

 否則,一旦某一場大戰,在蝴蝶效應之下改變了歷史的軌跡,導致後面的大戰不會爆發,這個任務直接就沒戲了。

 綜合來看,任務三肯定不能選。

 而任務一和任務二,各有其優缺點。

 再加上彼此衝突的問題,只能選擇其一來完成。

 具體選擇哪一個,倒也不必急著做決定,可以走一步看一步。

 照例,秦霄命人去打探現在所處的位置,以及各方面的情報。

 很快,情報傳回來,大軍的位置在櫟陽郊外,出了大營,騎快馬不到半個時辰就能抵達櫟陽。

 不過,此時的櫟陽,已經不再是秦國的國都。

 而是已經遷到了鹹陽。

 得知這個消息,秦霄看向商鞅,笑道:“看起來,申不害和你的選擇都差不多嘛。”

 “陛下莫非忘了,陛下上次離去時,曾與連公提起過遷都鹹陽的事。”

 商鞅抿了抿嘴唇,笑著說了一句,緊接著又道:“而且公子虔在變法之中似乎出力不少。具體如何,還是了解了詳細情況之後再做判斷不遲。”

 咦?

 商鞅這話……

 似乎有點不太看得上申不害啊?

 秦霄笑著搖了搖頭,並未答話。

 同行是冤家這話一點也沒錯。

 何況,商鞅注重的是“法派”,而申不害則是“術派”,連基本的理念都完全不同,能聊到一起去才怪了。

 不過,從副本介紹來看,申不害和贏虔共同主持變法,成效似乎是不錯的。

 但他們也沒能逃脫歷史上“變法者的宿命”,最後都死於守舊勢力的反彈,和“歷史上”商鞅的結局相差無幾。

 雖然秦霄不太理解,贏虔這個只會打仗的“莽夫”到底能在變法中起到什麽作用,不過這些細節倒也沒必要深究。

 反正人都死了幾十年了,在乎那麽多幹嘛?

 目前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以合適的身份,成為秦國的盟友,參與到接下來的一場場大戰之中去。

 好消息是,得益於上一次來到這個副本時,和秦獻公、秦孝公之間打下良好的關系,這次進入副本,秦國的“初始聲望”就達到了崇敬,而且還天然就有一個【盟友】的身份。

 壞消息是……

 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可沒有秦獻公、秦孝公那麽好相處。

 歷史上,戰功赫赫的白起,便是因為“功高震主”這樣的理由而被處死。

 可見秦昭襄王屬於刻薄寡恩之輩。

 如果因為秦昭襄王的性格原因,而對自己起了什麽忌憚之心的話,這次副本的行動未必會順利。

 不過,秦霄也不至於太過擔心。

 第一次來到大秦副本的時候,秦霄還需要大量借助秦國的力量和資源,沒能成為戰場的核心主力。

 但這一次,光靠秦霄自己,就能滅掉六國。

 實在不行,大不了任務一就不做了,直接滅掉六國送給秦國,自己依靠軍功兌換和其它方式獲得應有的那份利益便是。

 秦霄就不信,白送到嘴邊的好處,秦昭襄王還會不要。

 定下了念頭之後,秦霄翻出當年秦獻公交給自己的司徒、少良造的身份信物,遞給商鞅,吩咐道:“命人去鹹陽拜見秦王,先和此地的主人家打個招呼,約個時間見一面。”

 “是。”

 商鞅接過信物,猶豫了一下,問道:“是否要隱瞞我軍實力?”

 商鞅的顧慮不難理解。

 帶著百萬大軍從天而降,來到別人的“家門口”,怎麽看都不像是來幫忙的。

 何況,現在韓、魏兩國聯合攻秦。

 突然出來的這支百萬大軍降臨在櫟陽城外,更有一種趁火打劫的意思在裡邊。

 “不用隱瞞。”

 秦霄搖了搖頭,說道:“直接把我們的來歷、實力,還有目的,都直言相告。咱們光明正大來訪,有什麽好隱瞞的?”

 “鞅明白了……”

 商鞅微微點頭,立即去辦這件事。

 秦霄又下了幾道命令,要求大軍龜縮在軍營內,足不出戶,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百萬大軍從天而降,自然不可能瞞得過近在咫尺的櫟陽。

 櫟陽令得知有一支陌生的軍隊突然出現在城外,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忙下令向鹹陽緊急報信求援,同時封閉城門,緊鑼密鼓地加強城防,生怕下一刻就有大軍前來攻城。

 不過,命令剛發出去,就得知有“信使”前來,在城下叫門。

 守城的衛兵通過吊籃將信件取來,緊急送到櫟陽令手中。

 後者看過信件,露出古怪的神色。

 “司徒?少良造?沒聽說過啊……”

 嘀咕了幾句,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沉寂了數十年的傳聞,當即大驚失色:“難道孝公曾遇到仙人這事,是真的?!”

 六十多年前,秦魏河西大戰的事有許多的蹊蹺。

 雖然幾十年過去,但依然有不少隻言片語流傳下來。

 其中最離譜的一條傳聞,便是當初的秦獻公、秦孝公遇到了“仙人”相助,才能以弱勢的兵力擊潰魏國,收復失地。

 對於這個傳聞,大多數人都是嗤之以鼻。

 仙人?

 即便是有仙人存在,怎麽可能幫助秦國?

 畢竟,那秦國可是……

 就算真的有仙人,恐怕他們要做的,也是滅掉秦國才對。

 但,接到這封信件,櫟陽令不可避免地想到了那關於仙人的傳言。

 在當年的傳言中,許多人言之鑿鑿,聲稱在擊敗魏國後,秦獻公將“仙人”封為司徒、授爵少良造。

 而此時,在櫟陽令收到的信件末尾,所蓋的印章,正是司徒、少良造的官印。

 而且和櫟陽令所知道的那幾位司徒、少良造的官印,都有極為細微,但仔細分辨之下非常明顯的區別。

 一個“不存在”的司徒和少良造?

 難免讓櫟陽令多想。

 踟躕了一陣,櫟陽令匆匆找出竹簡,提筆寫下一封奏疏,包裝起來,找來一名親信,將奏疏和剛剛收到的那封信一起遞給親信,鄭重道:“火速送往鹹陽,上報丞相大人,務必要快!”

 ……

 櫟陽和鹹陽的距離並不遠,雖然這個年代的交通不便,但只要不是大軍行軍,一騎快馬,跑上一個單程,也要不了一日的時間。

 櫟陽令的求援信和緊隨其後的奏疏,很快就一前一後的傳到了鹹陽。

 而直到半日之後,商鞅派出的信使才姍姍來遲。

 倒不是後者偷懶,而是秦國內部的情報傳遞體系,可以在沿途的驛站更換馬匹,做到換馬不換人,一直以最快的速度趕路。

 而軍中的傳令兵,因為不是緊急任務的緣故,只有一人一馬,沒辦法換馬,中間必須要休息幾次,喂飽馬匹才能重新上路。

 這樣一來,速度自然就慢了許多。

 傳令兵抵達的時候,朝堂上,正在沸沸揚揚地談論著突然出現的秦霄。

 眾多重臣眾說紛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秦昭襄王嬴稷卻坐在大殿之上,一言不發,陰沉著臉,盯著大殿內的眾人。

 雖然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環視著,看似在關注所有人的爭吵。

 但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嬴稷看向哪裡,余光卻總是在盯著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

 秦國的右丞相,從他的祖父秦孝公時期就一直被重用的一位老臣,嬴氏族人樗裡子,又稱作樗裡疾。

 若是秦霄在這,必然會大吃一驚。

 進入副本之前,秦霄做了大量的功課,甚至在玩家論壇發布了眾多的懸賞,向全世界的玩家征集這個歷史時期的資料。

 其中,樗裡疾作為一名“四朝元老”,也是被重點提及的一個角色。

 但,根據秦霄所掌握到的資料,他應該在秦昭襄王七年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才對。

 而現在的時間,可是秦昭襄王十四年!

 一個本該在七年前就死去的人,為何會出現在朝堂之上。

 而且,樗裡疾雖然面容蒼老,但精神卻是非常的不錯,看上去至少還能再活個幾年,甚至十幾年。

 秦昭襄王嬴稷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樗裡疾的身上。

 祖父、曾祖時期的傳說,距離他太過遙遠。

 雖然族中有秘旨傳承下來,但嬴稷從來沒把它當回事,甚至沒想過向樗裡疾這樣的“元老”求證過。

 但,此時,他卻本能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樗裡疾身上,想要聽聽他對“天外之人”的傳說是如何看待的。

 將近七十年前的事,如今還活著的人當中,沒有誰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

 即便是有,當時也都是個不記事的小孩子。

 樗裡疾,已經算是所有人裡,對當初的年代最為接近的一個了。

 根據族中傳承的記載,在“天外之人”離去之後不久,祖父秦孝公嬴渠梁繼位之後,便提拔了當時還十分年輕的樗裡疾。

 而且兩人都是嬴氏族人,又沒有根本性的權利紛爭——主要是樗裡疾沒有繼承權——因此私交極好。

 嬴稷認為,如果有誰最有可能了解當年的真相,非樗裡疾莫屬。

 “陛下!”

 嬴稷正想著,樗裡疾便大步上前,拱手行禮之後,朗聲道:“孝公在世時,常常對老臣提起‘天外之人’的往事。此外,公子虔、子車將軍、子岸將軍,也常常提起當年往事。老臣雖未親眼所見,卻相信,孝公、公子虔,以及如此多重臣眾口一詞,必不會是虛言!”

 “那麽……”

 嬴稷依然面無表情,拉著長音道:“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啊?!”

 “臣以為……”

 樗裡疾正要說點什麽。

 忽然,殿外一聲高唱,打斷了樗裡疾的思路:“報!有使前來,自稱司徒、少良造秦霄派遣,請求大王召見!”

 (注:戰國時期一般稱諸侯為“大王”、“王上”。“殿下”這個稱呼是從漢朝開始的。)

 卻是秦霄的信使到了。

 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君臣之間互相面面相覷,不知道突然來這一手,是個什麽意思。

 “大王!”

 一名衣著華麗的大臣上前一步,高聲道:“臣請請大王先召見來使,了解其目的之後,再做打算!”

 “就依左丞相所言!”

 嬴稷的語速偏緩慢,說話時喜歡拉一個長音,聽起來有一種怪異的感覺:“來人,宣來使進殿!”

 “宣來使進殿!”

 一聲聲高唱,由近及遠,用這種方式將嬴稷的命令傳出去。

 片刻之後,一名被卸了武器的士兵大步走進殿內,對嬴稷拜倒,高聲道:“主公有令,命卑下火速拜見大王。我等該何去何從,請大王定奪!”

 說著,士兵取出一竹筒,雙手舉起。

 一旁早有侍者接過信件,仔細檢查,確認沒有機關之後,拿到嬴稷面前,小心翼翼地展開。

 整個過程,嬴稷都完全沒有接觸這封信,甚至還隔了一段“安全距離”。

 還沒看信中的內容,光是看到這張紙,嬴稷的臉上就露出驚訝的神色。

 潔白如絲的紙張,在戰國時期可是稀罕物。

 能有類似效果的,只有絲綢或者布帛,能做到比較輕便。

 但這兩者,在寫的時候,墨跡卻會散開,非常的不美觀。

 若是用竹簡,字是好看了,但又沉又重,非常的不好儲存。

 但這白紙,卻是集合了兩者的優點。

 既輕便,墨跡又是凝而不散,讓嬴稷大感驚奇。

 不過,嬴稷畢竟是戰國時期一位教科書式的“大魔王”,很快就收起好奇,將注意力放到信件的內容上。

 信中的內容其實不少。

 一是表明身份。

 二是隱晦地表明秦國即將面臨六國的威脅,自己帶兵前來相助。但大軍駐扎在距離鹹陽很近的櫟陽,恐怕引起誤會,請嬴稷安排一個“恰當”的駐地,或者乾脆放這支大軍離開秦國領土,去攻打其余六國。

 至於第三嘛,就是表示想要和嬴稷見一面,面對面地談談。

 不過,顧及到嬴稷的面子,商鞅在這裡用的是“請王召見”的說法。

 商鞅主筆的書信,用語都非常的委婉。

 但卻非常明顯地暗示了兩件事。

 第一:我們是來幫秦國的,幫完就走,和秦國沒有本質上的利益衝突,是“自己人”。

 第二:我們實力很強,你不要生出什麽不好的想法。

 嬴稷臉色陰沉沉的,看上去心情十分的不美妙。

 但他平日裡一直是這副表情,時間久了,誰也無法從嬴稷臉上看出他的心情到底如何。

 大殿內十分的安靜,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望著嬴稷,等待著某個“結果”。

 不知過了多久,嬴稷終於抬起頭,開口道:“先散朝。這位……使者,也請到驛館稍歇,等寡人有了決定,會另行召見。右丞相,你留一下,寡人有事要問。”

 眾人退去。

 傳令兵謹記著商鞅的吩咐,沒有多說話,順從地跟著侍衛離開章台宮。

 眾人離去之後,嬴稷對身旁的侍從吩咐了幾句。

 侍從點頭離去,沒過多久,便帶人抬著幾大箱子的書籍返回。

 “族叔公。”

 私底下,嬴稷對樗裡疾這個“爺爺輩”的長輩,至少在口頭上還是很尊重的。

 至於心裡如何想法,以嬴稷的心機,誰也無法看出來他心裡到底是怎麽想的。

 嬴稷對樗裡疾招了招手,說道:“這些都是祖父、曾祖傳下來,關於‘天外之人’的記載。麻煩叔公幫寡人一起翻一翻,看看有沒有什麽有價值的情報。”

 “是……”

 樗裡疾似乎想說點什麽,但猶豫了一下,並未說出口,按著嬴稷的吩咐,一同翻箱倒櫃,查閱著各種資料。

 看著幾大箱子東西,但因為全部是竹簡的緣故,記載的內容並不算太多。

 花費了幾個小時時間,嬴稷和樗裡疾將這些資料全部翻看了一遍。

 嬴稷還好,畢竟年輕,身強力壯。

 樗裡疾這把老骨頭,卻是累得不輕。

 這年代,讀書不光是腦力活,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體力活。

 原本,嬴稷對“天外之人”的傳言是不屑一顧的,哪怕族中有這方面的記載傳承。

 但,秦霄突然帶著大軍從天而降,沒有人知道這上百萬大軍是如何憑空出現。

 得到這個消息,嬴稷便已經有些半信半疑起來。

 上百萬大軍憑空出現,這給人的震撼可是不小的。

 何況,櫟陽令送來的“書信”上,還有司徒、少良造的印章。

 嬴稷命人檢查過,確實能對得上檔案。

 再重新翻閱了族中關於“天外之人”的全部記載,嬴稷心裡,已經開始傾向於相信天外之人的傳說了。

 “族叔,你說……”

 嬴稷忽然開口,聲音不再是那種沒有絲毫感情的音調,而是罕見地帶上了一絲猶豫:“這司徒、少良造,究竟是不是像祖父、曾祖說的那樣,一心向我大秦?”

 在秦獻公、秦孝公的記載當中,“天外之人”秦霄,對大秦的恩情非常大,並且也曾明言,在“未來秦國遇到危難之時”會重新返回,助秦國一臂之力。

 甚至於,秦孝公以非常嚴厲的口吻,告誡後人,一旦秦霄重返,必須要以國士之禮待之。

 嬴稷沒有見過自己的祖父。

 他出生的時候,秦孝公就已經去世了。

 但,從自己的父親那,嬴稷沒少聽過父親對祖父的崇拜之情。

 盡管……他的父親在年幼時,曾因變法之爭受到了牽連,被祖父罷黜太子之位,貶為庶民,流落荒山野嶺近十年的時間。

 但,就嬴稷從小所見所聞,他的父親從未怪過祖父,反而對他極為崇拜,認為祖父真正開創了秦國霸業的根基,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受到父親的影響,嬴稷對自己的祖父也是十分的崇拜。

 而祖父所言,關於“天外之人”秦霄的消息……

 “大王!”

 樗裡疾出言勸說道:“孝公雄才大略,眼光獨到。何況孝公乃大王祖父,必不會加害大王。老臣以為,大王應當信任孝公的判斷!”

 “那……”

 嬴稷還顯得有些猶豫:“這秦霄……我們要不要見?”

 “大王……”樗裡疾苦笑道:“若是不見,那百萬大軍,何去何從啊?!”

 秦孝公變法,雖然強大了秦國。

 但秦惠文王末期的時候,做了不少糊塗事。

 再加上秦武王、宣太后當政時期的動蕩,最近這二十多年來,秦國的國力其實是在衰退的。

 最重要的是,不久之前韓、魏聯合攻秦,秦昭襄王已經將大將白起和大部分軍隊都派了出去,迎擊敵人。

 這個時候,近在咫尺,卻不受控制的百萬大軍,搞不好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若是不妥善處置,可是要出大事情的。

 不管秦霄是不是可以信任的自己人,但以眼下的情況來說,必須要仔細安撫,確保這支大軍不會成為秦國心臟處的一顆釘子。

 為此,不管嬴稷是否信任,都必須召見秦霄,表明一個信任的態度。

 “既然如此……”

 嬴稷想了想,試探著問道:“寡人若隻召見秦霄一人,依老丞相之見,他可敢赴約?”

 雖然心中傾向於信任祖父秦孝公的判斷,但以嬴稷的性格,不會完全的信任任何人。

 說白了,他只相信自己。

 即便是有七八成的把握,秦霄對秦國是“無害”的,但他依然想要試探一番。

 樗裡疾下意識地想要勸阻。

 別人家的大王,都是要展現心胸寬廣、禮賢下士的態度。

 怎麽到了自己這,大王卻是整日猜忌這個、忌憚那個的?

 樗裡疾有些心累。

 但猶豫了一下,樗裡疾將勸阻的話收了回去,只是說道:“要求司徒孤身一人見駕未免太過咄咄逼人,大王可允其帶少許士兵護衛,就以百人為限吧。另外……”

 樗裡疾想了想,補充道:“孝公曾經多次提過衛人公孫鞅,說此人才學還在奠定強秦變法根基的申不害之上。老臣認為,可同時召見公孫鞅見駕。”

 嬴稷思索片刻,點頭道:“那就按老丞相說的辦。”

 ……

 兩日後,秦霄帶著芙蕾爾、商鞅、司馬懿、郭嘉、嶽飛、劉三刀、牛興幾人,外加百名陷陣營騎兵抵達鹹陽,在驛館中等待著秦昭襄王的“召見”。

 但,不知是否為了給秦霄一個下馬威。

 足足等了兩天,還沒有任何消息。

 驛館中的護衛雖然沒有限制秦霄一行出行,但只要有人離開,必然有兩倍數量的護衛跟隨,美其名曰“護送”。

 實際上,就是監視的意思。

 秦霄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表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默默將這筆帳記了下來。

 “要不是欠了你曾爺爺一個大人情,我才不管你秦國如何呢!”

 “草,一種植物!”

 秦霄表面笑嘻嘻,心裡卻是一陣MMP。

 在察覺到嬴稷的態度之後,秦霄便吩咐眾人足不出戶,安心在驛館等待。

 好在,嬴稷只是想晾一晾秦霄,並不是真的想要撕破臉。

 又過了一天,樗裡疾代表嬴稷,傳來召見的詔令。

 “我希望他們也能跟我一起去。”

 秦霄側了側身,讓樗裡疾看到自己身後的幾名親信手下,又說道:“商鞅、司馬懿、郭嘉,他們三個和我一起。放心,他們都是文人,沒有武力在身,也不會攜帶兵刃。”

 樗裡疾接到的命令只是召見秦霄一人。

 秦霄說要帶別人一起見駕的時候,樗裡疾是想要拒絕的。

 但聽到“商鞅”這個名字,樗裡疾遲疑了一下,點頭道:“那麽就請大人做好準備,今日晚間,大王在宮中設宴接待大人,到時自會有人來接大人。”

 秦霄微微點頭致謝道:“有勞了。”

 這麽多年來,秦霄早就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

 無論心裡是什麽想法,至少表面上,秦霄表現得彬彬有禮,態度無可挑剔。

 等到樗裡疾離去,秦霄才將幾位謀士召集到一起,開了一個小會。

 “主公!”

 商鞅第一個開口,面露遲疑之色:“剛才那是……樗裡子嬴疾?”

 “不錯。”

 秦霄點點頭,又有些納悶道:“據我所知,這個時間……樗裡疾應該已經去世好幾年了才對。不過看他的樣子,雖然蒼老,生命力卻依然旺盛,若是保養得好,再活十年問題不大,這……”

 秦霄十分的疑惑。

 不過,秦霄並沒有在這個小細節上糾結太久。

 隻當是自己上一次來到大秦世界所造成的蝴蝶效應。

 雖然不明白,這蝴蝶效應,怎麽還能讓人的壽命變長了,但反正不是什麽重要的問題,秦霄也沒有多做糾結,直接岔開話題,說道:“晚上見嬴稷,這事很重要,你們怎麽看?”

 “秦昭襄王此人……有雄才大略,卻又心胸狹隘,性格矛盾。”

 司馬懿第一個開口“搶答”。

 他現在才二十歲出頭的年紀,放到後世,還是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但在普遍早熟的古代,他已經是一個頗為成熟的“男子漢”了。

 能力方面,雖然遠遠沒有成長到巔峰,但憑借著SSS級的潛力,司馬懿的實際能力依然非常的強。

 他評價過之後,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以秦昭襄王之心性,陛下想要獲得其完全信任,非常的難。此番會面,必然有所刁難之處,還請陛下以大局為重,只要不涉及底線,盡量隱忍。”

 這是選擇保守的意思。

 先把秦昭襄王應付過去,獲得其信任,得到秦國盟友的身份,方便日後行事。

 反正,秦霄的利益和秦國息息相關,但卻又並不在秦國。

 只要能應付過這一次,日後大軍征戰在外,和秦昭襄王接觸的機會便很少了。

 這個選擇……

 秦霄想了想,心中給出一個評價:沒什麽大錯,卻也沒有任何驚豔之處,只能說中規中矩。

 若是按照司馬懿的策略行事,可以預見的是,今晚的會面,自己會有些……憋屈。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最多被刁難一番,面子上不太掛得住。

 事後,就不太會有繼續和嬴稷打交道的機會,沒必要在乎。

 秦霄並未將自己的評價說出來,而是看向郭嘉。

 感受到秦霄探詢的目光,郭嘉拱了拱手,卻並未說話,像是在組織語言。

 過了片刻,他才開口道:“其實陛下不必在乎秦昭襄王的態度如何。這次會面,也只是例行公事。若是對方友善,我們自然也要表示善意。若是受到刁難,陛下也不必隱忍。只要不公開撕破臉,鬧上一番,也未嘗不是壞事。”

 “哦?”

 秦霄有些疑惑:“何出此言?”

 “因為我們的目的!”

 郭嘉開口道:“若是與秦國不合,我們頂多是無法左右五場大戰的形成。但至少,以我軍兵力,輔以陛下的召喚能力,不需要秦國支持,甚至哪怕秦國在背後拖後腿,我軍也可滅六國,平定天下。”

 頓了頓,郭嘉繼續說道:“等到我軍擊潰六國,將這天下送給秦昭襄王,難道他會不要?!到時,我們得了好處,自然離開,何須在意他如何態度?”

 “那……”

 秦霄已經猜到了郭嘉的想法,卻又追問道:“若是交惡嬴稷,泰山封禪一事無法得到任何線索,如何布局?”

 “陛下不是已經有答案了嗎?”

 郭嘉手腕一抖,折扇展開,微微扇動,笑道:“有這天下為禮,何愁那秦昭襄王不上鉤?”

 “說的不錯。”

 秦霄拍手讚歎道:“還是奉孝知我啊!”

 一旁,司馬懿露出慚愧之色。

 他自認計謀無雙。

 但這一次“比試”,卻是輸得毫無懸念。

 不說還沒有開口的商鞅。

 單單只是一個郭嘉,提出的計策,就遠在自己之上了。

 當然,這也不能說郭嘉比司馬懿強多少。

 一方面,郭嘉唯一的職業就是【謀士】,更擅長出謀劃策。

 而司馬懿卻是一個全方位的人才。

 另一方面,郭嘉已經成長到了巔峰。

 而司馬懿,卻還在高速成長期。

 說白了,一個還在練級,另一個卻是滿級大號,輸,是正常的。

 司馬懿和郭嘉各自獻策之後,秦霄又看向商鞅,笑道:“商鞅,說起來,這秦國和你還有一段淵源呢,你有沒有什麽想法?”

 “原本的命運並未發生,談何淵源?鞅,隻為主公效力。”

 面對秦霄的調侃,商鞅卻是十分淡然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原本的歷史中,商鞅應該是在秦孝公手下效命,主持變法。

 但這件事並未發生,他提前被秦霄招攬,加入了秦霄麾下。

 雖然沒有執行他最想做的變法、立法、弘法。

 但秦霄仍然給了他最大的信任,將領地的大小事務全部拜托給商鞅。

 這種信任,再加上多年的相處,懷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商鞅對秦霄的忠誠度早就達到滿值。

 而秦國……

 對於商鞅來說,沒有發生的事情,是不必去在意的。

 商鞅的大腦飛速運轉,回憶著在論壇上查找到的,秦昭襄王時期的“史料記載”,結合自己這幾天的分析,一個思路漸漸成型。

 “主公首先應當明確兩件事。”

 商鞅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我們這一次的最重要目標,是打探【泰山封禪】的消息,並為此布局。泰山封禪一事,在歷史上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次祭天大典,為何會變成如此高難度的……‘劇情’,這是我們需要弄清楚,並提前做出準備的。”

 在說到“劇情”的時候,商鞅明顯停頓了一下,顯然是對這種“現代化的網絡語言”十分不習慣。

 不過,他也只是略微停頓了一下,並未因此影響到這番話表達的意思。

 隨後,商鞅伸出第二根手指,繼續道:“其二,盡可能擴大我們這一次的收獲。此前,主公確定這次目標之後,鞅已經做了一些功課,列舉出了我們可以獲得的人才資源,包括秦國大將白起、司馬錯,儒家聖人荀子……”

 “等等!”

 秦霄突然打斷商鞅的話,問道:“荀子不是法家聖人韓非子的師父嗎?怎麽成了儒家的人?”

 “陛下……”

 郭嘉苦笑不得地解釋道:“荀聖確實是儒家。至於其弟子韓非子為何成了法家……臣只能說,在這個時期,類似的時期還是有很多的,並不是師徒都必須是同一派別。”

 “原來如此……”

 鬧了個烏龍,秦霄有些尷尬,看向商鞅,繼續道:“你繼續說,這些人才怎麽了?”

 “這個時期各國大才不少。主公麾下雖是人才濟濟,但隨著領土擴張,遲早會需要更多的人才來補充。因此,若是有機會,當盡可能多地收攏各國人才,不分能力高低,只要能為我所用,均有一席之地。”

 商鞅說了一大通之後,話題一轉,又道:“既然要達到這兩個目標,那麽在行事方面,就必須以我們為主。因而,今夜面見秦王稷,主公應掌握主動權,逼迫秦王稷讓權!”

 司馬懿的態度是保守,只要嬴稷不要太過分,就忍讓一時,保證雙方的合作。

 而郭嘉的態度則是不管秦國,自己玩自己的。等到打完六國,轉手將地盤或送或賣給秦國,到手的好處,嬴稷必然會收。

 至於是否因此而“打臉”。

 如果是一兩座、甚至十座八座城池,嬴稷或許為了面子問題,不會願意和秦霄和解。

 但若是上百座城池,乃至於整個天下,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嬴稷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王者”,擅長權謀之術,為了實打實的利益,哪怕丟些臉,他也不會太在乎。

 至於商鞅。

 他的想法又要更加激進一些。

 他主張,不但要和嬴稷合作,還要通過這次會面,建立起強勢的地位,佔據主動權,從而為己方謀取更大的利益。

 最起碼,秦國的這些文臣武將,若是嬴稷不點頭,秦霄就很難挖得動牆角。

 想要挖動秦國的牆角,秦霄必須要在這次合作中佔據主動,逼迫嬴稷讓步。

 不過,秦霄知道了商鞅的意圖,卻還沒有了解到他全盤的想法到底是什麽樣的,連忙追問道:“掌權之後,我們又該當如何?!”

 “掌權之後……”

 商鞅附在秦霄耳邊,壓低聲音,小聲說了幾句。

 秦霄的表情不斷變化,先是驚訝,然後疑惑,最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司馬懿和郭嘉十分好奇,但見秦霄沒有主動說,也都明白這事不能輕易透露,隻好將好奇心憋在了心裡。

 “風險有些大……”

 秦霄聽完商鞅的計劃,有些猶豫。

 他的計劃是很不錯。

 若是成功的話,不但能完成為【泰山封禪】布局的目標,同時還能保證秦霄能在這個副本世界裡,收攏到大量的人才,補充領地的人才儲備。

 這裡的“大量”,包括了一小部分頂級人才,和數量眾多的低級英雄。

 前者變數比較大,誰也不敢保證能否拉攏成功。

 但後者,在龐大的基數之下,哪怕只能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足以讓領地內的人才儲備大大緩解了。

 只是,商鞅的計劃有不小的風險。

 萬一失敗,那麽別說收攏人才了,就連【泰山封禪】的布局都會出現問題。

 到時候,秦霄倒是不至於血本無歸,但只能靠著軍功兌換獲得一部分的利益,僅此而已。

 甚至於,若是最壞的情況發生,幾乎意味著這個副本世界也會廢掉。

 當然,不是指完全廢棄。

 而是之前在秦獻公、秦孝公那留下的人情完全作廢。

 不但會失去秦國這個盟友,甚至可能反目成仇。

 以後再來,便沒有了一個“開局加成”的身份,反而會是遍地仇人。

 但,這樣一來,大秦系列副本對秦霄的價值,也會大大降低,甚至比不上普通的隨機副本。

 畢竟後者的難度還可控一些,不像大秦副本跳躍的跨度這麽大。

 司馬懿的提議首先被排除。

 若是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秦霄雖然不太情願,卻也會接受這個建議。

 但,委曲求全,畢竟是會讓秦霄覺得不那麽舒服。

 此時有了更好的選擇,秦霄自然不會再考慮司馬懿的提議。

 剩下的,郭嘉和商鞅的提議,各有各的好處。

 郭嘉的提議更加穩妥,不容易出現大的變故。

 缺點則是收益的“上限”比較低。

 大部分的好處都由秦國拿走,自己辛辛苦苦幫秦國打了半天的工,最大的收獲卻僅僅只是為了【泰山封禪】劇情鋪路,僅此而已。

 至少在這一次副本,除了軍功兌換之外,是不會有太大收獲的。

 當然,秦霄選擇重新回到大秦副本,最大的目的也是為了給【泰山封禪】劇情鋪路。

 按照郭嘉的提議來做,倒是不違背這個“終極目標”。

 至於收益小一點,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商鞅的提議,則是收益會更大。

 但對應地,卻是提高了風險,帶有一些賭的成分。

 選擇穩妥,還是賭一把?

 秦霄遲疑了許久,目光漸漸變得堅定起來:“【泰山封禪】是主城級、煉獄難度的劇情。若是不能在開啟之前積累足夠多的優勢,貿然開啟這段劇情,說不定我們之前十多年的積累,會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主城級、煉獄難度。

 這比秦霄經歷過最高難度的副本任務,三國副本裡一統天下這個任務,還要難了好幾個檔次。

 副本等級從要塞級到主城級,升了兩個大級別。

 難度也高了一個檔次,從死亡級到煉獄級。

 若是不做足充分的準備,貿然挑戰這樣的難度,即便是秦霄有外掛在身,心裡的底氣也是不足的。

 百萬六階大軍,在要塞級副本裡可以平推、橫掃。

 但到了主城級副本,交戰的主力,要麽是七階乃至更高等級的超凡大軍。

 要麽,就是數量更加恐怖,至少要多出一兩個甚至更多個零的兵力。

 這種難度的副本,百萬大軍填進去,也未必夠用。

 要不是有神秘基地這個爆兵外掛,秦霄是碰都不敢碰一下的。

 但,即便有外掛在身,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積累足夠強大的實力。

 否則,貿然挑戰,很可能將自己這麽多年來積累的家底全部葬送進去。

 就算有完美復活權限,其它的人死在副本裡,秦霄可是沒辦法把他們重新復活的。

 這一次【秦伐五國】的劇情,倒是一個增強實力的機會。

 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的時期,名臣、名將的數量可是不少。

 比如殺神白起,還有和他齊名的一代戰神廉頗。

 又比如儒家後聖荀子。

 等等。

 這些頂尖的文臣武將,哪怕得到一個,都能極大地增強秦霄手下的實力。

 何況,在戰國百家爭鳴的時期,堪稱海量的低級英雄,哪怕隻得到其中一小部分,也能極大地增強領地的底蘊。

 低級英雄雖然不能獨當一面,但卻是不可缺少的。

 總不能讓SSS級文臣去當一個縣令吧?

 那也太浪費了。

 除此之外。

 商鞅的計劃若是成功,還能從秦國身上佔一個大便宜。

 若是這一步走成了,【泰山封禪】的布局, 基本上就能夠定下來。

 關於【泰山封禪】這個“普通的祭天大典”為什麽會是這麽高難度的劇情,秦霄有很多猜測。

 但具體是怎麽回事,還是要在這次副本世界之中尋找答案。

 並且……

 根據所找到的答案,提前進行布局,以便下一次再來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助力。

 想到這裡,秦霄的目光漸漸堅定起來,看向商鞅,認真地開口道:“商鞅,就按你說的辦。今晚會面時,我會盡可能搞定嬴稷。其它的布局和謀劃,就交給你了!”

 頓了頓,秦霄加強語氣,強調道:“需要什麽資源,隻管開口!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我只要一個結果!”

 商鞅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恭恭敬敬地拜倒,認真道:“鞅,必竭盡全力,不敢負主公所托!”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