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第一十二章 秦趙議和,質子秦異人
周王室覆滅之後,秦霄暫時安分了下來。

 僅僅只是派兵將東周公國、西周公國滅掉,徹底斷了周室血脈之後,便不再有任何動作。

 周王室覆滅,在天下貴族、士族之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甚至齊國和燕國還直接發聲,譴責秦霄和秦國。

 但口號喊的響亮,實際行動卻是半點都沒有。

 倒是趙國,悄咪咪地佔了秦國河東之地數十座城池,頗有趁火打劫的意味。

 秦國也不是什麽軟柿子,反手就抽調了十幾萬大軍打了回去。

 為此,司馬錯和王齕都顧不上瓜分滅周之後的戰利品,匆匆趕回國內領兵。

 臨走的時候,還再三請求秦霄與秦國會盟。

 秦霄猶豫了一陣,口頭上答應了下來,但並未做任何明確的承諾。

 結盟肯定是要結盟的。

 但這個時間和結盟的方式嘛……

 那就有的等了。

 過個三五七八年再開始談,又談個十年八年的,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嘛!

 具體什麽時候開始談判,什麽時候開始結盟,那還要看秦國和趙國這一次戰爭能打到什麽地步。

 總之就是看戲。

 當然,看戲歸看戲,秦霄也怕一不小心,趙國趁著秦國元氣大傷的機會,直接把秦國給滅了,直接抽調了大量的人手,緊盯著這場河東大戰的結果。

 秦國現在面臨的麻煩不小。

 巴蜀那邊的叛亂雖然大體平定,但依然還有少量的叛黨流竄。

 滅周一戰,又損失了大量的精銳。

 北方的胡人虎視眈眈,每年都要南下打秋風。

 趙國又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

 秦國雖然底蘊很強大,但要是一個處理不好,真有可能出大事情。

 趙國這一次入侵,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

 趁著秦國最為虛弱的時候,狠狠地咬下一塊肥肉來。

 若是晚上個三五年,讓秦國緩過這口氣來,十有八九就打不過了。

 不得不說,趙國的這個選擇還是很靈性的。

 秦霄自然是樂得看戲,沒有插手的意思。

 暗中發展,積蓄實力,才是秦霄最需要做的事情。

 所幸,楚國在之前的垂沙之戰中損失慘重,還在舔舐傷口。

 趙國和秦國打了起來。

 南、西、北,三個方向都很安全。

 唯一需要戒備的,是東邊的齊國。

 不過目前看來,齊國似乎並無入侵魏、韓的意圖。

 靠著兩國的資源,加上周王室寶藏,秦霄只需要等待人口額度的積累,便能讓自己的實力不斷增強下去。

 其實在滅周的一戰當中,秦霄的損失也不小。

 一萬五千【秦之銳士】全軍覆沒。

 陷陣營和先登死士傷亡過半,低階武將傷亡三百余人。

 就連普通軍隊,都有數萬的傷亡。

 所幸沒有和趙國打起來,要不然,這損失還得更大。

 不過,秦霄帶進副本的兵力基數足夠大。

 即便經歷了伊闕之戰、滅周之戰這兩場大戰,有了不小的傷亡,秦霄麾下的總兵力仍然保持在八十多萬。

 雖然七階超凡兵種的數量少了些,但八十多萬六階精銳大軍,也足以單獨推平任何一個國家了。

 若是四國甚至五國聯手,秦霄還會擔心一些。

 但既然秦國和趙國已經打了起來,秦霄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安心種田才是當務之急。

 秦霄沒有回韓國或者魏國,而是在洛京的周王宮住了下來。

 一面研究著《符文之書》,一面盯著秦、趙之間的戰事。

 同時,慢慢等著神秘基地的人口額度積累,擴充兵力。

 這一等,就是足足五年時間。

 秦、趙之間的大戰打了足足五年。

 雙方不斷添碼,前前後後加起來,總計出動了超過百萬大軍。

 司馬錯和趙奢棋逢對手,誰也奈何不了誰。

 五年下來,雙方都沒有討到任何的好處,反而國力大損。

 秦霄卻是借著這個機會,迅速發展起來。

 依靠著【神秘基地】,在徹底消化掉周王室寶藏之後,秦霄麾下的超凡軍隊已經擴充到四十萬之多。

 另外還有近十萬人仍在修煉當中,一年之內就能加入軍隊。

 這四十萬大軍,【秦之銳士】佔了三十萬。

 另外還有十萬【嶽家軍】。

 在嶽飛晉升完成之後,他的專屬兵種【嶽家軍】的階位也從原本的四到六階提高到了六到九階。

 但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嶽家軍】不會直接晉升階位,而是需要重新訓練、考核。

 【嶽家軍】對兵源的要求比【秦之銳士】低一些,不需要【超凡種子】這個耗費人口額度的大戶,但需要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特性配合。

 一個【嶽家軍】的合格兵源,根據兵種和階位不同,需要五百到一萬八千多的人口額度。

 其中七階兵種,根據兵種不同,需要三千到五千之間,相當於【秦之銳士】的一半不到。

 九階兵種【背嵬軍精銳騎兵】則需要一萬八千多人口額度,接近【秦之銳士】的兩倍。

 和無上限的【秦之銳士】相比,【嶽家軍】有總數33萬人的上限,並且每一個細支兵種都有明確的人數限制。

 ……

 嶽家軍

 類型:類型:多功能步、騎混合兵團。

 主帥要求:嶽飛本人或其直系後代,統帥職業階位SSS級或以上。

 階位:6~9階

 包含裝備類型:樸刀、長矛、輕盾、步戰長弓、重型塔盾、騎射短弓、鳳嘴刀、斬馬刀、皮甲、劄甲、鏈甲、板甲、重型馬甲等。

 轉職周期:7~30天。(不包含修煉通用功法所需時間)

 配套功法:《忠魂》(軍魂類超凡功法。)

 各兵團詳情:

 【背嵬軍】:

 人數/階位上限:騎兵一萬人(九階)、輕裝步兵一萬人(九階)、重裝步兵一萬人(九階)

 裝備要求:九階輕/重騎混用戰馬、金色品質製式裝備。

 主帥要求:嶽家軍主帥本人。

 【中軍】:

 人數/階位上限:輕/重步兵七萬人(六階)、輕/重步兵七萬人(七階)、重裝步兵一萬人(八階)

 裝備要求:藍色~淡金色品質製式裝備。

 主帥要求:王貴+郝晸,或一名S級統帥+三名S級武將。

 【前軍】:……

 【右軍】:……

 【左軍】:……

 【後軍】:……

 【踏白軍】:……

 【選鋒軍】:……

 【勝捷軍】:……

 【破敵軍】:……

 【遊奕軍】:……

 【水軍】:……

 軍團特殊能力:

 【忠魂】:嶽家軍全員將領、士兵忠誠度鎖定為滿值。每一名陣亡的嶽家軍將士,都會為成為嶽家軍魂的一部分,為全軍提供永久性屬性加成。該屬性可疊加、無上限。當前加成:0。

 【嶽家十二軍】:當嶽家軍十二軍團齊聚,且每一軍團存活人數均不低於滿編的三分之一時,軍團協同能力+300%,全屬性+30%。

 【神武】:集結嶽家軍全軍超凡之力,發動一次超階攻擊,強度取決於嶽家軍整體超凡水平。必須由主帥本人引導,且會對主帥造成極大負擔。

 ……

 一共十二支軍團,規模最小的【踏白軍】只有一千多人的配額,規模最大的【中軍】主力則多達十五萬人。

 不過,秦霄現在沒有足夠的資源將【嶽家軍】擴充到極限,僅僅隻配備了二十五萬人。

 六階和七階兵種都達到了滿編,前者十五萬人,後者十萬人。

 至於八階和九階,分別有五萬和三萬人的編額,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只能暫緩,留到以後再說。

 軍團特殊能力看上去似乎不錯,但沒有【秦之銳士】的加成那麽直觀。

 具體效果好不好,還得到了實戰中才知道。

 在嶽飛的【登神之路】晉升完成,第一批【嶽家軍】成軍之後,秦霄也將嶽家軍從第一軍團中獨立出來。

 因為【嶽家軍】對統帥的高要求,除了嶽飛本人之外,還需要三名S級以上的統帥、五名S級以上的武將為副手。

 除了原有的趙雲、劉三刀、牛興、許褚之外,秦霄還將關羽、張飛、華雄、夏侯淵四人調到嶽飛麾下。

 另外,三十萬【秦之銳士】拆分開來。

 原本由白起單獨統領這三十萬【秦之銳士】是最好的搭配,但因為功勞、資歷的問題,貿然將白起提到這麽高的位置難以服眾,秦霄隻給了他十萬人,單獨作為一支“特別行動隊”,專門負責最高危的攻堅任務。

 剩余的二十萬,張遼、張郃各分到了十萬人。

 另外,陷陣營、先登死士這兩支兵種,則分別劃到了馬超、呂蒙的麾下。

 至此,秦霄麾下的各個部隊,都包含了一定數量的超凡兵種。

 這一波並非是單純的擴軍。

 原本的普通軍隊,也裁撤、遣散了一批,裁軍的總數超過三十萬人。

 除了馬超、呂蒙的手下沒怎麽動之外,其它三軍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員,以保證軍隊的總數依舊在百萬上下。

 以秦霄現在的財力,倒是不存在兵太多養不起的問題。

 但高階將領就這麽些,在沒有足夠人才的前提下盲目擴軍,反而容易出問題。

 不是每一個統帥都有兵仙韓信那樣的能力,能從容指揮五六十萬兵力而不出亂子的。

 一般的統帥,能指揮十萬人算優秀,能指揮二十萬人,就算是非常傑出。

 秦霄麾下,也只有嶽飛、張遼兩人,可以保證指揮三十萬大軍而不出亂子。

 兵力再多,戰鬥力反而未必會提高,更大的可能性是降低。

 正因為這一點限制,秦霄才選擇了裁軍。

 至於裁撤下來的這些人,在副本世界裡,直接安排他們去屯田種糧,等到離開副本世界,自然不會缺了安置的地方。

 無論主世界還是三國世界,都有大量的人力缺口,只要肯乾活,生活總是能保證的。

 ……

 這五年時間裡,秦霄和其它諸國之間並非完全的和平。

 試探性的爭鬥也有過好幾次。

 不過每一次都是淺嘗即止,沒有打起來。

 最大的一次衝突,也只是張遼試探性地對趙國發動了一次進攻,雙方加起來出動的兵力都不到五萬人。

 在廉頗嚴密的防禦之下,張遼沒能佔到太大的便宜,很乾脆地放棄了進攻,撤回長平。

 本想趁著秦、趙大戰的機會佔點便宜。

 但廉頗的防守實在太強,沒有給張遼半點機會。

 既然佔不到便宜,自然是要立即撤軍,免得陷入泥潭之中。

 除了張遼之外。

 張郃和楚國、呂蒙和齊國之間,也都有過幾次試探性的交手,但也就僅此而已,都沒能真正打起來。

 楚國在垂沙之戰中的損失慘重,至今都沒能恢復元氣。

 齊國的主要注意力在燕國、宋國身上,也沒有太多心思盯著中原。

 在歷史上,齊湣王在軍事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垂沙之戰四國伐楚,楚國至今沒有恢復元氣。

 函谷關之戰五國攻秦,秦國同樣大敗,險些丟掉了函谷關。

 所幸樗裡疾臨危受命,大破韓、趙,瓦解了五國聯盟,這才為秦國挽回了些許的損失。

 而後,在齊湣王的主持下,齊國又打殘了燕國,吞並宋國。

 但可惜,也正是因為樹敵太多,最終引來了五國伐齊,損失慘重。

 這個時期,齊湣王已經和燕國打了一次,主要精力都放在宋國身上。

 宋國不敢面對強大的齊國,四處派人救援。

 但可惜的是,願意出手幫助他們的人幾乎沒有,最多只是口頭上表示一下支持。

 甚至於,趙國還打算拉上秦霄一起,和齊國一同瓜分宋國。

 作為戰國七雄之外唯一一個弱小國家,宋國的滅亡只是遲早的問題。

 反正早晚都要滅國,為什麽不插一手,撈點好處呢?

 若是宋國全部都被齊國吞並,對其它國家來說,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一個過於強大的齊國,不符合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

 趙王的使者早已到了洛京,想要聯合秦霄出兵宋國,搶佔一部分好處。

 秦霄也有些心動。

 主要是滅掉宋國之後,能夠觸發【征戰四方】的特性加成,增加一些屬性。

 不過,猶豫了一陣,秦霄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主要是另一件事,要牽扯秦霄大量的精力。

 經過了五年的漫長大戰,秦、趙兩國都已經不願意再打下去。

 趙國佔據了河東之地數十座城池,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跨越黃河一步。

 秦軍以少梁為依托,想要反擊,卻也很難起到什麽成效。

 這個時期的趙國,剛剛完成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不久,又有廉頗、趙奢兩位頂尖名將,軍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甚至比起巔峰時期的秦國來說,也沒有弱太多。

 再加上秦國在滅周之戰中損失慘重,一時沒有恢復元氣,被趙國佔了不少便宜也是正常。

 這幾年來,秦國倒是慢慢恢復了一些實力,但趙國的先發優勢太大了,秦國想要奪回河東之地,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到的。

 打了五年,秦、趙兩國消耗都很大,需要時間重新積蓄國力。

 這種情況下,秦、趙兩國只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便能促成議和。

 而這個“契機”,恰好,也是秦霄期待已久的。

 在大軍的護送下,郭嘉代表秦霄出使秦國,很快便帶回來一個消息。

 秦昭襄王嬴稷同意與秦霄會面,地點則是在安邑。

 安邑是魏國舊都,如今屬於秦國,但距離洛京很近,周圍視野開闊,沒有適合布置伏兵的地方。

 從這個地點來看,嬴稷顯然是將秦霄當做一方諸侯來對待了。

 戰國時期的傳統,諸侯會盟,地點要麽在兩國邊境附近,要麽就在第三方國家。

 畢竟大家互相都不信任,我去你的地盤上,被你派大軍抓起來威脅怎麽辦?

 誰都不信任誰,那就只能在邊境見面了。

 而且這個會面的地點也有講究,必須要一望無際,視野開闊,不能有複雜的地形,以免有人提前設下伏兵。

 同時,會面的時候,雙方都只會攜帶少量護衛,人數需大致相當,大軍也不得靠近,以示誠意。

 僅僅隻從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戰國諸侯之間那股濃濃的不信任感。

 爾虞我詐,明爭暗鬥。

 這,便是戰國。

 秦昭襄王十九年。

 秦霄如約來到安邑以東五十裡的平原上,與秦昭襄王嬴稷會盟。

 會盟的地點提前布置完畢,在曠野上搭建起了一座涼亭模樣的建築,擺好案幾、美酒和乾果。

 除了貼身的十名隨從之外,兩人的親軍都停留在百米之外互相戒備。

 而更遠處,三裡之外,則是黑壓壓的大軍。

 兩軍對峙,雙方的“王”,則是在兩軍之間飲酒暢談,看上去頗有一副指點江山的氣勢。

 “秦王!”

 秦霄入座,對嬴稷象征性地拱了拱手,以示敬意。

 嬴稷同樣對秦霄拱手致意,笑道:“我該稱你韓王呢?還是魏王?”

 秦霄在韓、魏兩國的權勢很大。

 兩國的朝堂雖然還保留著,但大部分權利都歸於秦霄。

 嬴稷這句話,看上去帶有譏諷的意味,實則是試探秦霄的野心如何。

 “直接叫我秦霄就好。”

 秦霄假裝沒聽明白嬴稷的試探,笑呵呵地回了一句,便轉口道:“聽說秦王想要讓我從中說和,與趙國議和?”

 “明明是你的使臣提出來的要求!”

 嬴稷心裡想的當然是趕快結束和趙國的戰爭,休養生息,積蓄國力。

 但在秦霄面前,他嘴上卻是不肯認輸,反問道:“足下身為秦國少良造,為何幫寡人的敵人說話?”

 這是質問秦霄的立場了。

 秦霄笑了笑,反問道:“我身為秦國少良造,秦王可曾信任過我?”

 秦霄這句話,直接將問題拋回給了嬴稷。

 既然你不信任我,我為什麽要幫你賣命?

 嬴稷沉默了片刻,沒有回答秦霄的這個問題,而是問道:“你有什麽提議?”

 “如今齊國坐大,燕國已經半殘,宋國岌岌可危。秦、趙繼續打下去,只會便宜了齊國。若是齊國吞並燕、宋,佔領東部,則有吞並天下之勢。”

 秦霄想了想,繼續說道:“我願從中調解,秦、趙就此罷手,再加上韓、魏、燕、楚……嗯,楚國就算了。五國伐齊,共同瓜分齊國,再滅楚國之後,再各自爭雄,豈不比秦、趙之間打個你死我活,要劃算得多嗎?”

 雖然已經完成了滅周的主線任務,已經有了一個“保底”。

 但秦霄還是想嘗試一下,完成副本的第一個主線任務,五場史詩大戰。

 其中,五國伐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一旦能夠促成五國伐齊,後邊的三場大戰,就容易得多了。

 鄢郢之戰秦國伐楚、華陽之戰是秦國、韓國對抗趙國、魏國,最後的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展開。

 秦霄控制著韓、魏兩國,想要推動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成功的把握很大。

 而通過這一場場戰爭,秦霄左右搖擺一番,也能盡可能讓七國之間的實力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將“大統一”的時間推遲到秦始皇嬴政那一代。

 其中的關鍵,便是推動五國伐齊這件大事。

 “五國伐齊?”

 嬴稷一聽,立即便來了興趣。

 但他在表面上還是做出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反駁道:“秦國和齊國之間又不接壤,伐齊,對秦國有什麽好處?不如坐山觀虎鬥,看你們打個你死我活!”

 話這麽說是沒錯。

 秦國和齊國之間隔著三晉,即便滅掉齊國,秦國能得到的直接利益也不多。

 但,以嬴稷的戰略眼光,肯定不會看不到齊國的威脅。

 如今,齊國崛起的勢頭如此明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肯定是想要打壓齊國的。

 哪怕秦國不賺任何好處,只要能把齊國崛起的勢頭給打下去,都是值得的。

 但,嬴稷卻不願這麽乾脆地讓步。

 或多或少,總要為秦國爭取一些利益。

 或者退一步說,借此來逼迫秦霄,讓他在秦、趙議和這件事上,想方設法讓趙國多做一些讓步。

 比如說“退還”河東之地給秦國。

 秦霄不清楚嬴稷想要的是什麽,但卻也知道他是在借機討要好處。

 思索片刻,秦霄開口道:“齊國確實和秦國不接壤,佔領一塊飛地,不符合秦國的利益。”

 “就是說嘛。”

 嬴稷雙手一攤:“隔著那麽遠,寡人又管理不過來,還容易被別的國家搶走,要來何用?”

 “這樣吧。”

 秦霄心念一轉,提議道:“只要秦國在伐齊這件事上出力夠多,無論結果如何,事後,我支持秦國伐楚,如何?”

 頓了頓,秦霄繼續道:“垂沙之戰後,楚國至今未能恢復元氣。即便再給他三五年,也很難恢復。五國伐齊之後,秦國的損失,完全可以從楚國來彌補!”

 提出這個提議,完全就是為了鄢郢之戰做打算。

 當然,對秦國來說,能得到秦霄的實質性支持,從楚國身上割下一大塊肉來,絕對是有很大好處的。

 嬴稷完全沒想到,秦霄會提出這麽一個提議來。

 但仔細一想,這事,好像能成啊!

 楚國雖然地處南荒,但質量不足,可以用數量來彌補嘛!

 (注:南方長江流域這時候是水災比較多的,土地質量和人口密度遠遠不如黃河流域的中原。所以看戰國地圖上,楚國的面積最大,但國力其實一直不算第一梯隊。)

 想到這,嬴稷立刻就精神了起來:“你打算如何支持寡人出兵?”

 “派兵與秦聯合伐楚,具體各自出兵多少,利益如何分配,就讓下邊的人去談好了。”

 秦霄隨口帶過這個話題,笑道:“重點在於,先伐齊、後伐楚,這個提議,秦王是否滿意?”

 上位者,只需要討論出一個大的方向。

 細枝末節的問題,完全可以交給下邊的人去商議,也免得傷了和氣。

 若是下邊的人談崩了,還有挽回的機會。

 如果一上來就是雙方領頭人之間的談判,一旦談崩了,就連緩和的余地都沒有了。

 嬴稷思索片刻,重重點頭道:“可!”

 “那麽,我們來商議一下秦、趙停戰議和的事吧。”

 見目的達成,秦霄笑得很開心:“我提議,就以現在的實際控制領土為界。反正河東之地,也是你們從魏國佔領的嘛。先讓趙國拿去,以後緩過氣來了,再打回來就是了。”

 “這如何可行?!”

 嬴稷一瞪眼,怒道:“寡人即位以來,從未有過割地求和之先例!”

 “但是你們秦國有啊!”

 秦霄笑道:“秦、趙本為一家,何必鬧得那麽難看呢?”

 “什麽一家人,他趙國……”

 嬴稷下意識地罵出口來。

 但說了一半,忽然意識到不對,又將剩下的話憋了回去。

 “果然……姬延說的沒錯,秦國並非是飛廉的後人,而是帝辛的血脈……”

 秦霄一看嬴稷這反應,立即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秦霄已經從周赧王姬延口中得知了這段秘辛的基礎上。

 若是秦霄不知道這些,頂多會覺得嬴稷的話有些奇怪,而不會產生這麽多的聯想。

 秦霄不動聲色,勸說道:“忍一時之氣,換秦國未來,以秦王雄才大略,想必是能想通這一點的吧?聽聞有一縱橫家名蘇秦,正在密謀串聯六國伐秦之事。若是秦王動作慢了,五國伐齊變成六國伐秦,於秦國可是大為不利啊!”

 蘇秦……

 嬴稷對這個人也有所耳聞,知道這個縱橫家自稱鬼谷子弟子,甚至還打著秦國前朝丞相張儀的名號來增加自己的份量。

 蘇秦在六國之間不斷遊說,想要聯合六國抗秦。

 若是真的讓他做成了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對秦國就是滅頂之災。

 秦國雖強,但其它六國也不是吃素的。

 哦,不對。

 韓國、魏國基本上已經廢掉了。

 楚國、燕國也強不到哪去。

 但趙國、齊國,如今可都處於鼎盛時期,對秦國的威脅不小。

 其它四國雖然廢,但聯合起來,也能增加不小的聲勢。

 秦國一家獨木難支,對上六國,敗多勝少,殊為不智。

 猶豫了一陣,嬴稷不情不願地答應了秦霄的提議,但看他的表情,卻是十分的勉強,似乎付出了難以承受的巨大代價。

 事實上,對於死要面子的嬴稷來說,對趙國服軟這件事,確實是不好接受。

 但,相較於面子,嬴稷更重視實際利益。

 盡快與趙國議和,然後推動五國伐齊,在打壓齊國這個強大對手的同時,破壞蘇秦聯合六國的計劃。

 這,對於秦國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這件大事面前,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為之讓步。

 “既然秦王答應,說服趙國的事,便交給在下好了。”

 大致商定了秦、趙議和的條件之後,秦霄露出笑容,話題一轉,又說道:“既然兩國議和,為了彼此信任,在下建議兩國各自派遣質子於洛京。聽聞安國君有子二十余人,不妨挑選一不受寵愛的庶子……”

 這,才是秦霄最重要的目的。

 但卻被秦霄隱藏到了最後。

 而且,互相派遣質子,這本來就是戰國時期的傳統,嬴稷並未懷疑什麽。

 雖然把質子送到作為“公證”的第三方去,這種先例不曾有過。

 但仔細想想,倒也沒什麽大礙。

 最重要的是,選擇質子,肯定是要選一個不受寵的去。

 畢竟隨時會有生命威脅的嘛。

 嬴稷的幾個兒子裡,安國君嬴柱的子女最多,光是兒子就有二十多個,死上一兩個也不心疼。

 在秦霄的引導下,嬴稷很快就決定了質子的人選。

 嬴稷的孫子、安國君之子,年僅不到十歲的嬴異人!

 ……

 在秦霄的協調下,雖然生出了一番波折,但最終的結果依然是好的。

 在秦霄的公證和監督下,秦、趙兩國互換了議和盟書,並各自派遣一名質子入洛京,以示結盟的誠意。

 同時,三方共同派出使者入燕,說服燕王聯手對付齊國。

 甚至於,大體的利益劃分都已經定好了。

 一旦擊敗齊國,則宋國歸韓、魏。

 攻佔的齊國領土,則由趙、燕分享。

 至於秦國,則取齊國的財貨、糧食,以補充軍耗。

 說服燕國需要一定的時間。

 何況即便說服了燕國,五國伐齊,出兵事宜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準備好的。

 秦霄暫時將精力從這件事上轉移開來,準備在秦國質子嬴異人身上“下注”。

 嬴異人,就是秦國未來的君主秦莊襄王。

 也是秦始皇的老爹。

 不過,此時的嬴異人才剛剛十歲,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

 在嬴異人抵達洛京之後,秦霄並未第一時間去見他,而是隨便安排了一棟宅子將他打發過去。

 隨後,秦霄招來郭嘉,問道:“人找到了嗎?”

 郭嘉點頭道:“衛國富商呂不韋,已經到洛京了!必須要見他嗎?”

 “嗯。”

 秦霄點點頭,吩咐道:“你去按之前的計劃做一下準備。”

 “陛下放心。”

 郭嘉嘿嘿一笑,道:“通過嬴異人來影響始皇帝,陛下好算計!”

 “誰讓嬴稷不信任咱們呢?沒辦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嬴政身上了。”

 秦霄聳了聳肩,面無表情道:“去安排吧,三日之後,召見呂不韋。”

 郭嘉應聲而去。

 三天時間裡,郭嘉按照計劃,對呂不韋進行了反覆的試探,確認他確實如同歷史描述的那樣,有著極大的野心之後,向秦霄匯報了詳細的情況。

 三日後,秦霄在書房召見呂不韋。

 此時的呂不韋還很年輕,只有二十多歲,但已經是富甲一方的巨商了。

 衛國是魏國的附庸國,實質上也是在秦霄的控制之中。

 作為衛國的巨商,呂不韋實際上可以算是秦霄的“領民”。

 得到秦霄的召見,呂不韋忐忑不安,不知這次見面是好是壞,一路上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大意。

 在戰國時期,商人的地位其實不算低。

 但和一方諸侯比起來,那就什麽都不是了。

 秦霄雖然並未立國,但架空了韓、魏兩國朝堂,比起一國君主,地位隻高不低。

 此時的呂不韋,還不是未來那個“仲父”,雖有野心,但還很稚嫩。

 見到秦霄,呂不韋隻覺得雙腿一陣發抖,膝蓋一軟,忍不住跪了下來。

 “衛人呂不韋,拜見大王!”

 這家夥慌張的,連稱呼都搞錯了,直接把秦霄當成了一國之王。

 秦霄見狀,笑了起來,卻是沒有點破呂不韋的口誤。

 “起來吧。賜座。”

 秦霄伸手一揮,示意侍者引導呂不韋入座。

 等呂不韋端端正正地坐好,秦霄才開口道:“你可知我為何召見你?”

 呂不韋心裡一慌,連忙道:“草民不知。莫非,草民犯了什麽事……”

 他心裡浮現出無數念頭。

 這次召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莫不是要與我做生意?

 但也不對啊!

 此前那位郭奉孝大人,反覆試探我的野心……

 完了!

 該不會我呂氏生意做得太大,家產被盯上了吧?

 一念至此,呂不韋腦海中浮現出呂氏滿門被滅,家產被抄沒的畫面,眼前一黑,險些要暈過去。

 “別怕,這次找你來,不是壞事。”

 秦霄並不知道,自己在呂不韋心中已經變成了一個為了奪財而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看到呂不韋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當即出口安慰了一句,而後開門見山地說道:“我聽說你到處宣稱你是薑子牙的後人,頗有野心。如今找你來,便是給你這個機會。”

 呂不韋姓薑、呂氏,自稱為薑子牙二十三世孫。

 這一點是真是假,早已沒法考證。

 但至少從他到處宣稱自己的出身來看,呂不韋確實是很有野心的。

 再加上郭嘉的試探,也表明呂不韋的野心確實是在朝堂,而不是在商業方面。

 秦霄基本上可以確定,他現在雖然年輕,但在心態上,仍是“未來”那個圖“謀國大利”的秦國丞相。

 當然,比起未來的呂不韋,現在的他,因為年齡、經驗、眼界等各方面的緣故,手段上必然稚嫩許多。

 但這不要緊。

 秦霄找他來,只是讓他做一個工具人。

 一個在未來推嬴異人上位的工具。

 在歷史上,嬴異人繼承秦王之位,可以說是步步驚心。

 一步走錯,秦莊襄王就要換一個人。

 若是沒有呂不韋,光靠秦霄自己,很難在不引起嬴稷懷疑的前提下,將嬴異人推到秦國儲君的候選名單之中。

 秦霄從不會小瞧自己的對手。

 何況,這個“對手”還是堪稱一代雄主的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嬴稷。

 所以,呂不韋這個人的存在,就是必須的。

 秦霄需要他去給嬴異人造勢,幫助嬴異人在未來進入秦國權利階層的核心。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早找來呂不韋……

 秦霄怕這家夥提前下注別人。

 這個時代,值得呂不韋下注的人可不少。

 若是呂不韋早早地選定了自己的“奇貨”,不帶嬴異人玩了,那怎麽辦?

 秦霄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太大了,天知道哪個蝴蝶效應,就會導致歷史出現變化。

 只能早點把呂不韋送到嬴異人身邊,確保這對CP組合不出差錯。

 秦霄看向呂不韋,開口道:“你不必多想,你那點家產,我根本看不上。這次找你來,僅僅只是因為你有野心,也有能力,而我恰好需要一個你這樣的人,你懂嗎?”

 “知……草民知道了。”

 呂不韋戰戰兢兢地表忠心道:“不知大王要草民做何事?但有吩咐,萬死不辭!”

 他未必是對秦霄有多忠心,僅僅只是因為巨大的身份、地位差距,所導致的恐懼,讓他不得不表一個忠誠的態度出來。

 秦霄對呂不韋的表現有些失望。

 這樣一副膽小如鼠的樣子,可不像是歷史上那個對秦國造成巨大影響的呂相。

 秦霄突然有些沒了興致,不想和呂不韋繼續聊下去。

 但他還是耐著性子,按照一開始的計劃,對呂不韋說道:“我會給你製造機會,讓你去接觸一個人。”

 “是……”呂不韋有些不解地問道:“那,接觸之後,草民要如何做?”

 “隨你。”

 秦霄本該讓呂不韋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執行。

 但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改口道:“你想如何做,和他交朋友也好,做敵人也好,都是你的事,我一概不干涉。僅有一點,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然後把這次見面的事爛在肚子裡,明白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