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世祖》第11章債券
最新網址:

劉宅門前,突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仆人一瞧,大驚氣色,忙不迭找來了管家。

旋即,一陣急促地腳步聲,驚醒了年邁的大明首輔劉墉。

「老爺,宮裡來人了,急得很!」

「快,服侍我穿衣裳!」

劉墉本來睡眼蒙矓,忽然就驚醒了。

他瞥向窗外,月亮將落,借著燭光看向了自鳴鍾,才不過四點出頭。

距離天亮也就沒一會兒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麽,讓皇帝這點時間都等不及?

他面色凝重,快速地穿起鞋,披上官袍,迫不及待來到客廳,見到了傳話的小太監。

「元輔,陛下急招您入宮呢!」宦官語速急切。

「是,您帶路!」劉墉點點頭,也趁機漱了漱口,濕毛巾擦了下臉,扭頭就走。

待他坐著馬車疾馳入宮時,在城門口碰到了幾個內閣同僚。

次輔王傑,群輔孫士毅,董浩,緊隨其後。

四人腳步急促,都沒來得及說話。

進去幹清宮,四人才見到了如今的嗣德皇帝。

六十歲的嗣德皇帝已經禦宇近五十年,大權在握。

但此時他的臉上竟然滿臉凝重。

幾個閣老則誠惶誠恐地跪地:「臣等叩見陛下!」

「起來吧!」

嗣德皇帝這時才緩過來:「從歐洲得來的消息,法國叛逆日漸猖狂,不僅立憲不夠,還宣布成立所謂的共和國,廢黜國王,貴族。」

「陛下,可是如西周時的共和執政?」

劉墉抬起頭,輕聲問道。

所謂的共和執政,指的就是在道路以目的西周厲王時期,國人***,趕走了厲王,召公、定國聯合執政,直到宣王繼位。

當然,也有指的是共公和,其代行天子之職。

但無論如何,都是忤逆犯上之行。

嗣德皇帝緩緩點頭,露出些許怒容:「沒錯,一群歹徒為非作惡,不僅趕走了法王,而且還將其處死,自領國政,效仿那美洲之國。」

「真是一群混蛋……」

面對皇帝的咒罵,幾人沉默不語。

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多了,處死前朝皇室自然不稀罕。

但如這般不體面,且廢黜君主的行人,實在是讓人觸目驚心。

沒有了皇帝,他們這些大臣的富貴誰來保障?儒家誰來維護?

這比當年那美國建立更讓人焦慮。

當年美國叛亂,朝廷甚至要求北美幾個藩國出兵支持英國鎮壓,但因路途遙遠和法國在路易斯安那阻止才作罷。

嗣德皇帝十歲即位,權臣與后宮聯合掌權,給這位皇帝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皇帝滿心猜忌,最恨的就是獨斷專行的大臣,就連后宮,在皇后病逝後,也是二妃共掌。

內閣首輔,就沒有一個乾滿五年的。

如今驟聞法國百姓忤逆之後還弑君,很難不觸碰他那敏感的心。

「讓在荷蘭的歐洲使團出錢,支持反法同盟,出錢出力,莫要含糊!」

劉墉聞言,忍不住蹙眉,然後低聲道:「陛下,朝廷的預算,怕是不夠了……」

嗣德皇帝眼神立馬就犀利起來:「沒錢?那就把含銀繼續降。」

劉墉歎了口氣,猶豫道:「陛下,銀圓再降,怕是雙柱錢就止不住了!」

所謂的雙柱錢,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元,含銀量在九成左右,備受民間喜愛,但朝廷卻一直禁止。

沒辦法,誰讓朝廷的錢不值錢了?

隨著宣武盛世到達頂點,朝廷不可避免的迎來了下坡,雖然這個趨勢很緩慢。

在財政上,稅收徘徊在兩億這個數字就不動了。

這個數字看起來龐大,但銀圓的含銀量從紹武初年的九成,到了如今的八成。

如果按照白銀來算,僅相當於紹武年間的一億七千萬。

再加上白銀黃金的持續輸入,白銀持續貶值,一石米就需要兩銀圓。

龐大的官僚體系,軍隊,以及各種賑濟維護,讓財政良好百余年的大明,已經迎來了寅吃卯糧,學習歐洲發行了債券。

債券,在大家看來,就是寅吃卯糧。

「你說怎麽辦?」

「陛下,可從內帑裡撥些……」

嗣德皇帝立刻炸毛:「怎麽,你們掌控朝廷錢糧還不夠,還得把手伸到朕的褲兜裡?」

「錢不夠,繼續發債券就是!」

言罷,皇帝就揮了揮手,幾人只能退去。

回到內閣,劉墉對幾名同僚袒露道:

「如今歐洲因為這所謂的反法同盟,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咱們出口的幾樣東西都降了不少……」

王傑附和道:「我聽聞海關衙門的稅減了三成,難怪陛下如此了!」

孫士毅則歎道:「不止是歐洲。」

說著,他聲音低了些許:「南洋藩國,一個個倒是起來了,跟咱們一般無二,賣的東西也便宜……」

劉墉掌控著戶、財、民三部,對於錢糧自然敏感,他點頭道:「再這樣下去,本土倒是賺的錢倒是少了,可不能任由他們亂來。」

「王閣老,南洋總督那裡可得有作為才行!」

王傑點頭稱是。

這時,孫士毅瞥了一眼皇宮,低聲道:「據我所知,海關一年怕是能收五千萬吧!」

「不止!」董浩忙道:「內河關卡一年也能收個一兩千萬,海關起碼是其三倍。」

劉墉蹙眉,忙道:「休要亂說,海關那是內廷的事,輪不到咱們來插手,這件事到此為止。 」

「這銀子不能再降了,朝廷還是發一撥債券吧!」

幾人商量了一番,決定再發行三千萬債券,年息兩厘半。

「今年應該能寬裕些了!」劉墉舒了口氣。

作為文官的代表,體系的維護者,劉墉掌控錢糧,其實也終於寬些心。

誰知,次輔孫士毅則認真道:「元輔,這樣寅吃卯糧,什麽時候才到頭?」

「依我看,朝廷必須擴展財源,不然遲早得枯了!」

在座的眾人都是聰明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海關,如今是大明的第一賦稅,不亞於乾旱年間的一汪泉水,救急又救命。

但皇權時代,誰敢違背皇權?

劉墉閉上眼睛,微微搖頭:「還不到時候……」

「等——」

次輔王傑點了點頭。

孫士毅、董浩恍然,沉默下來。

這裡的等,一則是如今財政壓力日趨顯著,會倒逼朝野達成共識,伸手入海關。

軍隊沒餉,官員沒祿,皇帝會置之不理?

內帑遲早會掏錢的。

另外一點,則在如今的皇帝。

禦宇五十載,嗣德皇帝才六十歲,就已經超過了世祖皇帝,身體也有些禁受不住了。

而如今的太子與猜忌敏感的嗣德皇帝不同,更加的寬仁識大局。

說服日後是皇帝的太子,遠遠比當今皇帝來得容易。

孫士毅不得不佩服劉墉,這首輔名副其實。

「我老

咯,這件事還得靠你們!」

劉墉見幾人明白過來,輕笑道。

ps:明天發新書,大明1860,新老粉絲快來喲

免費閱讀.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