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活埋大清朝》第七百零七章 不是絲綢之路,而是白糖之路
,最快更新活埋大清朝最新章節!

 大公四年二月,北京,紫禁城。

 這裡現在成了大明天朝臨時的權力中樞了!

 雖說新大明的第一首都在南京城,北京和廣州一樣,都只是陪都。但是自打朱和墭收復北京城開始,他就再沒回過南京。

 而且在朱和墭從日本國奏凱而還,回到北京之後,更是將南京朝廷的衙門全都遷到了北京城,只是在南京設了個留守司,讓太上皇留在那裡看家。

 朱大皇帝之所以要把朝廷暫時遷到北京,倒不是動了定都北京的念頭。而是為了盡快消化新收復的北方各省,同時也為了方便徹底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諸部和東北的明八旗。

 這麽一大攤子事兒,看著就頭疼,辦起來就更不易了。

 現在北方的淮北、山東、河南、北直隸、陝西、山西等六省都已經收復,遼東半島和遼西走廊合在一起設了個遼寧省(包括遼陽但不包括沈陽),所以需要朱和墭的朝廷整理的省一共有七個。

 這七個省同新大明早前拿下的東南各省的情況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是這七省的財政都比較困難......它們要和江南一樣富,那也就沒有明末的亂子了。

 雖然這七省財政困難,但是該花錢卻不能少花,所以大明朝廷整個搬到北京,盯著七省官員們,總歸能讓他們精打細算一些。

 第二個不同則是這七省地盤上有大量的“無主產業”......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朱和墭的朝廷當然不能任由這筆財富流失,畢竟他們已經通過發行“平遼債”預支了這筆財富。

 所以大明朝廷必須把原本屬於清八旗、漢奸狗官和錦衣衛認證的清妖皇商和官商所擁有的土地,以及因為各種原因無人開墾,但又擁有開墾價值的土地都圈起來,分成一個個的田莊,再對它們進行估價,最後由南邊過來的大債主挑選......這事兒裡面的貓膩可不會少,大明朝廷如果不盯仔細一點,可就要吃虧了。

 而且大明朝廷也不想那些“大債主”拿到土地後就扔在那裡,所以他們還得創造條件,幫助那些“大債主”們進行開發。。這又是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精細活兒,所以大明朝廷也不能離得太遠。

 第三個不同,則是不包括遼寧省的其余六省地盤上的儒宗勢力很大!儒宗和鄉賢早就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這六個省的鄉村精英,通過加入儒宗抱團,然後再成為鄉賢或是為鄉賢效力來獲利。

 而且這六個省歷來又是鬧白蓮教比較凶的地方,許多世世代代搞白蓮教的地方豪強也混進了儒宗,這就讓儒宗勢力變得非常頑固。

 雖然面對無敵的大明天兵,這幫宵小不敢公然反抗,對於清田均田也比較配合,擺在明面上的儒宗堂口也都做鳥獸散。但是儒宗還有暗堂......而且儒宗暗堂並不是大明抵達之前匆忙成立的,而是一直就存在的!

 而且,儒宗和鄉賢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已經成功的壟斷了北方各省鄉村的教育。這是理所當然的,學了“反經”的儒宗和手腕刀把子的鄉賢一拉手,就能完全免疫文字獄了。

 另外,可以成為鄉賢的豪強背後往往都有一個龐大的宗族。雖然北方的大族因為頻繁的戰亂、饑荒、天災等原因,規模普遍比較小,但是北方鄉村的小家小戶更多。

 而小家小戶對上抱成一團的宗族,其抵抗兼並的能力是遠遠比不上小宗族對上大宗族的......

 所以現在儒宗和鄉賢的勢力表面上看是不存在了,可是在私底下他們依舊遍布北方六省的鄉村。

 而朱和墭如果想要將儒宗的影響力壓到最低(徹底鏟除是有點困難的),他就得在北六省地面上搭建起一套儒門可以掌控的教育和晉升體系——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北六省建立義務教育體系,同時開辦大量的小學(小學之下還有蒙學)、中學、大學,以便讓北方六省的知識精英們能有一個考試升級的路線。

 這又是個慢工細活兒,而且還挺費錢的。

 在整頓北方七省(包括遼寧)的同時,徹底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諸部和東北的明八旗的事兒也不能撂一邊兒。

 而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諸部和東北的明八旗的活兒也不可能一錘子就搞定了......犁庭掃穴的事兒寫在紙面上那是爽的不行,但真的實施起來卻沒有多大效果。

 因為東北、蒙古的地盤實在太大了!

 光靠“掃”是永遠都掃不乾淨的,必須得“治”!

 而朱和墭治理東北、蒙古的辦法,其實是抄大清朝的盟旗制度,不叫“盟旗”,改了一個字兒,叫“部旗”。也就是把草原上的蒙古人,東北遼寧省界之外的各族人口,都模仿八旗的組織模式,組成許多個可耕可戰可牧的旗,然後再將落乾個旗編組成部。

 而且每個部、每個旗在哪裡放牧和耕種都是規定好了的,嚴禁越界耕種或放牧。

 各部都設有大統領,各旗則設旗主或都統......並不是所有的旗都有旗主,有一些旗會由朱皇帝親自統領,所以下面直接管事的頭頭就叫都統了。

 另外,大明朝廷還有權轉封各部各旗——也就是把他們從原有的地盤上挪到別處去。

 就在不久之前,朱和墭還把明八旗中的一個旗挪去了名古屋和蝦夷島,又把另外兩個旗挪去了黑龍江邊上新建的璦暉城和奪取自羅刹人的雅克薩城,還在原本的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吉林城擺了一個旗,還準備挪一個旗去海參崴。

 當然了,朱和墭對布爾尼麾下的察哈爾部、喀爾喀部蒙古,以及葛二蛋的準噶爾部還沒有這樣的控制力。布爾尼雖然遵照大明朝廷的指示也搞了部旗製,但只是流於形式。

 至於準噶爾則以及維持著自己的鄂托克制,沒有進行任何改變。

 不過朱和墭和他的大明朝廷眼下的當務之急,也不是改造強大的準噶爾部,甚至不是進兵甘肅或四川,以完成漢地的一統,而是......打通一條連接東西方的白糖之路!

 對,就是白糖之路,不是絲綢之路。

 現在白糖可是世界上的頭一號戰略物資了!

 可是朱和墭卻始終沒有能掌控一條將白糖送往西方的通道......南洋貿易公司雖然在南洋、東洋海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但他們還是很難進入馬六甲海峽以西。

 所以朱和墭控制了百分之一百的白糖,但是卻難(不是完全沒辦法)把白糖送到奧斯曼帝國的手中......

 就在不久之前,一艘來自印度洋的葡萄牙商船帶來了兩名黃植生使團的成員和一個偽裝成商團的奧斯曼使團。根據從廣州用六百裡加急送到北京的奏報,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和大維奇兒對大明的“甜火藥”非常感興趣,希望大量購買。

 白糖當然有的是,可問題是要怎麽大量的送去奧斯曼帝國呢?畢竟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這些控制著印度洋航線的國家,都不希望奧斯曼帝國拿著大明支援的甜火藥把神聖羅馬帝國給拆了。

 就在朱和墭感到有點棘手的時候,他的紅顏知己阿努可敦風塵仆仆的來了北京,還順便給他帶來了一條路上的“白糖之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