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第71章 秦朝版油潑辣子
  見到親爹受驚,馮劫趕忙上前攙扶了一下,隨即怒目相視公子衍。

  公子衍拱手致歉,馮去疾卻搖了搖頭,示意無妨。

  蒙毅走過去,用手接了一滴,隨後用手指撚了撚,滿臉驚喜:“真的是油!”

  說實在的,在此之前,他從沒有想到油菜籽中可以榨出油,之所以堅信扶蘇所說,主要是因為蒙氏一族已經和扶蘇深度綁在了一起,在不損害家族利益的前提下,扶蘇說什麽就是什麽。

  滿屋的公卿也都驚呆了,油脂這種東西在他們的原有印象中,都是從動物身上提煉出來的,可沒想到油菜籽炒一下,然後碾碎放在器械中,居然可以用這種方法擠出油來!

  公輸軌見狀,將一個麻布製作的過濾器放在油槽下方,用來過濾滴下的菜籽油。

  蒙毅問道:“不知油菜籽一斤可以榨出多少油?”

  扶蘇想了一下,語氣微微遲疑:“五出其一應該是有的。”

  後世裡的油菜籽含油量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考慮到秦朝時的油菜品種較為原始,含油量也應該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蒙毅和羌瘣等人對視一眼,頻頻點頭說道:“若是榨油剩下的殘渣還可以用作飼料的,油菜倒真是一種不可多得之物!”

  馮劫和公子衍等人也議論紛紛。

  “喲,這油越出越多了啊!”

  “菜油看起來比膏脂要清亮的多,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依老夫看,應當不及膏腥,但優於膏騷……”

  “禦史大夫此言差矣……”

  ……

  鄭國看向扶蘇,正色說道:“油菜生長時,可以做菜,待成熟後亦可榨油,臣立刻發文各郡縣,讓人在農田之外廣種油菜!”

  扶蘇點點頭,頭上的冕旒嘩嘩作響,這讓他有些不想講話。

  勸課農桑,這是治粟內史分內之事。

  和其他的封建王朝不同,秦朝的農民是在田典的指導下耕種。

  《倉律》寫道,撒種子時,稻、麻每畝用二又三分之二鬥;粟、麥每畝一鬥;黍子、豆每畝三分之二鬥……

  不僅如此,連每畝地該如何除草、施肥、澆水等,也有詳細的教程。

  這就是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所奉行的耕戰國策。

  而推廣種植油菜,可以一舉多得。

  壓榨菜籽油和利用榨油殘渣喂牲畜或肥田自不必說,油菜在生長階段留在地裡的落花、落葉、根系和少量殘茬腐爛後,對提高土壤肥力也有重要作用。(注1)

  最關鍵的是,在嶺南諸郡可以和雙季稻輪作,形成油菜-早稻-晚稻-油菜……這樣的一年三熟!

  再加上一個穩定的中央政府做調控,人口爆炸之後的嶺南便可以向四周同化越人,然後伺機登上海南島,席卷東南亞……

  不僅僅是東南沿海,蜀中,關中也照此而為。

  扶蘇記得曾經看過的一篇清朝人寫的《齊民四術》,裡面詳細的寫了油菜的種植。

  文中建議,如果田裡全部種上麥子,則耗費肥料和人工太多,應該將三分之一的田地種上油菜,因為油菜即可榨油又可肥田,一畝菜籽餅可以肥田三畝。

  扶蘇將自己記憶中的資料和鄭國探討之後,決定有關套種和輪種油菜的事情,先在鹹陽周邊的官田以及南海郡試種,等到明年收獲之後,再向天下推廣。

  在眾人的議論紛紛中,第一遍的壓榨結束。

  按照後世的說法,

榨出的第一遍油叫做‘頭榨油’。  只是頭榨油含水分較多,成色也不夠透亮,但是用來炒菜還是沒有多少問題的。

  當油槽中不再有油滴落的時候,頭榨的工序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剩下的油渣進行第二次壓榨。

  和第一次壓榨前的準備一樣,還是磨碎原料上鍋蒸,然後壓成圓餅送到榨油機中榨油。

  不過在拆卸的時候,幾名渾身冒汗的宮門衛士有些犯難了。

  榨床內的油餅已經完全擠在了一起,用人手幾乎是掰不開的。

  公輸軌看著這幾個在皇帝注視下手忙腳亂的士兵,心中一陣好笑。

  一名工師手持木錘和細長的木楔走了上來,他將木楔插入油餅間的縫隙中,輕輕敲了幾下,擠壓在一起的油餅就從中分開。

  數名隱官隸臣低著頭走入,將油餅抱著向外走去。

  扶蘇見到展示的目的已經達成,覺得沒有必要再在這裡浪費時間了。

  於是他帶著馮去疾等人轉身向外走去,臨出門口的時候,吩咐道:“等下給這幾名出力的宮門衛士,每人拿上二斤菜油。”

  聞聽此言,馮劫嘴角不自覺的抽動了幾下。

  扶蘇所說的二斤,應該是和昨日所說的兩塊肥皂一樣, 都是實指,而不是虛指。

  馮劫回憶起昨日離宮之時宦者令韓讓從宮中追出來,塞在他手中的兩塊兩寸見方的肥皂,不由得和鄭國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同樣的神色。

  大約一個時辰後,車隊跨過渭水,直入章台宮。

  忙碌了一上午,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

  和不管飯的始皇帝不同,扶蘇為了刷聲望,頻頻和大臣們一同用膳。

  此刻在章台宮中,隨著他一同看了榨油的大臣們匯聚一堂,等待開飯。

  因為隨扈的人數不多,於是很多只能在殿外參加飲宴的千石官員,此刻也坐在了大殿之內。

  午餐很簡單,燉肉、煎肉、醃菜,只是為了養成大家吃麵食的習慣,每個人面前都擺放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撈面。

  禮記上說,孟冬之月應該吃豬肉,所以撈面的澆頭,就是豬肉炒香菇。

  雖說香菇是貢品,往日裡難得一見,但眾人的關注點卻並不在其上,而是在案幾上一碟散發著油香和辛辣氣味的醬料。

  “此物名為藙[yì],蜀中送來的佐餐佳品。”扶蘇用小杓舀了一杓,放入面條中,輕輕攪拌起來。

  藙,就是茱萸。

  扶蘇前些日發現,茱萸也分好幾種,其中蜀中送來的這種茱萸,味道雖然不如後世裡的辣椒,但對於他這個微辣黨來說,辣度正合適。

  於是,就有了眾人面前的這一點秦朝版的‘油潑辣子’……

  PS:注1,出自《中國科技史料·我國古代的油菜生產》,作者曹隆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