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走出大山的雲》第4章出路在哪裡
  “上帝不能親自到每家,於是他創造了母親。”

  曾經讀到這句話時,雲認為母親便是自己內心的宗教和上帝,可如今母親為了讓他能夠上大學卻不要他了。

  十月懷胎,母親沒有遺棄他;咿呀學語,母親沒有遺棄他;全家吃苦苦菜喝洋芋糊糊時,母親沒有遺棄他……

  可現在……雲不願意往下想,他想哭。

  為了養家糊口,母親丟了自己的青春,苦難剝奪了原本屬於女人的柔情似水,即使這樣,母親也從來沒有遺棄過自己的孩子。

  可現在……就因為上了大學能夠改變命運……

  在母親的心中,她永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更好,而讓自己孩子過得更好的出路就是去上大學,大學畢業後能夠在城裡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繁重的體力勞動讓母親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重複她走過的路……

  母親,你怎麽如此傻呀?

  大學,可以不去上,但尚雲絕不能沒有母親!

  錢,可以沒有,但尚雲絕不能沒有母親!

  母親,尚雲知道你這樣做,也是一種愛,可這種愛,尚雲寧死不要。

  人活著,可以卑微如螞蟻,但一定要堂堂正正地活著。

  苦難只是暫時的!

  貧窮也是暫時的!

  上天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總會讓他經歷一些事,才會長大。

  苦難只是一張語文試卷,只要閱讀了,而且是認真閱讀了,便會得出心中的答案。

  貧窮只是一張數學試卷,0和9之間的事,說到底也就是十個阿拉伯數字之間的事。

  母親,其實數學也不只是十個阿拉伯數字之間的事,還有函數、圖像、線段……

  母親,做試卷,是兒子的拿手活,比起割草、犁地、打碾、拉運,做試卷就是彎腰腰去撿拾牛糞的事。

  ……

  乾旱了二十多天,老天爺終於下起了雨。

  雨,從天而降,落在了小草上,落在了樹葉上,落在了糜子的莖葉裡,落在了谷子的穗子上……

  難得有這樣的天,能夠讓尚雲暫時放下手中的農活,靜靜地去思考。

  貧窮可以剝奪尚雲去上學的資格,但剝奪不了尚雲去思考。

  活著,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腦子能夠去思考問題。

  財富和體力勞動從來都不是正比例,倒像是反比例。

  在財富的金字塔裡,那些在金字塔上面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財富的人,恰恰是體力勞動付出最少的人,而那些在金字塔下面擁有財富的人,越到最下面,付出的體力勞動越大。

  祖祖輩輩埋頭苦乾實幹了幾百年,依然在貧困中徘徊。

  尚雲不想走單純出賣苦力換生存的路,能不出賣苦力,就盡量不要去出賣苦力,因為你的苦力非常的廉價。

  當付出和回報難以成正比例增長時,必須要想著去改變。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強。

  祖輩們也許想過改變,也改變了,父親母親也許想過改變,也改變了。

  生活每天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當我們在改變時,外面也在改變,我們改變的速度跟不上外面,所以我們永遠是落後的。

  想起了荷蘭的風車,上高中時,班主任曾經講過荷蘭的風車。

  風車在許多國家都有,而在荷蘭卻成為這個國家的標志,荷蘭的風車遍布全國各地。

  300年前,荷蘭便擁有了一萬多架風車,有的風車有幾層樓高,

風翼長達十幾米,這些風車建築質量很好,有的現在還在用。  在那個年代,荷蘭人為什麽要造如此多的風車?

  答案很簡單,用風車代替人力去碾谷物、榨油、鋸木頭等等,而這些活對於同時代的國人來說,都會用人力去做。

  我們的祖輩習慣了流汗,習慣了出賣自己廉價的苦力,我們從自己的祖輩們身上繼承了這些優良的傳統。

  當我們的祖先以勤勞為榮,以流汗為榮時,荷蘭人卻用機器節約了大量的精力,他們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休閑上。

  在荷蘭的公園、海邊,到處都是懶懶散散曬太陽的人,而這些懶懶散散曬太陽的人,許多人都是農民。

  在我們生活的城裡公園和海邊懶懶散散曬太陽的,有幾個人是種地的農民?

  荷蘭人大造風車的年代發生在康熙王朝期間,幾百年過去了,今天的農民依然靠著出賣苦力維持著最低層的生活。

  ……

  班主任講的故事,曾經在尚雲心中產生過一絲絲破浪,但那個時候他只顧讀書,聽過後也就當成了耳邊風。

  現在回憶起班主任講的荷蘭風車,尚雲認識到自己生活的這個小山村貧窮的根源在於依然用流傳了幾百年的手工勞動代替著機器勞動。

  農業的出路在那裡?

  用機械勞動代替手工勞動或者人畜勞動,把大量的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也許是將來農業的出路。

  想到這裡,尚雲笑了,他笑自己想得太多了。

  當下的問題是如何走出貧困,而不是想農業的出路。

  一百來畝耕地,只有五畝平地,還是生產隊組織群眾用鐵鍬和架子車推平的,村裡連一輛三輪車都進不來,談何機械化耕種?

  這是一種空想!

  當下最急的便是如何弄來錢,而不是去空想。

  在這個地曠人稀、靠天吃飯的尚家河村,霜凍、冰雹自然災害頻繁,曾經有位農業專家考察後說, 尚家河村根本就不適應種植糧食作物。

  專家的話是對的,可尚家河村的農民不種地,去幹啥?

  政府為了尚家河村也費勁了心,每年都不忘給尚家河村家家戶戶給救濟糧和救濟款。靠救濟生活,已經成了尚家河村二十年不變的定律。

  新上任的黃支書腦瓜靈活,見過大世面,認為尚家河村的出路就是讓全村的青壯年去城裡打工。

  黃支書大會講,小會講,會上講了會後講,通過苦口婆心的講,讓人們改變觀念。

  在黃支書的號召下,家家戶戶青壯年放下手中的農具,放下驢鞭,背井離鄉,去城裡打工。

  黃支書不但嘴上講,還親自跑到外面和城裡的廠礦老板聯系,為村裡的青壯年找廠子。

  在黃支書的努力下,尚家河村掀起了打工的熱潮,只要能走動的都往城裡跑,留在村裡的除了老人便是孩子。

  大量的娃娃成了留守兒童,被人們曾經認為口糧田的耕地開始一塊塊接著一塊塊長滿了荒草。

  除了考上大學能夠改變命運,打工便是尚家河村年輕人最好的出路。

  尚雲也認為外出打工是當前自己最好的出路,前不久他找過黃支書,讓黃支書給自己在外面找個活。

  “雲,你父親腿不好,你母親心臟也不好,家裡離不開你,而且你年齡還小,打工的事暫時就不要提了,在家裡呆一年半載再來找我。”黃支書的話徹底擊破了尚雲的打工賺錢夢。

  打工去不了,呆在家裡種地卻弄不來錢,出路在哪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