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已到位,4個區各分到七八百隻牛。李泰沒有給牛弄鼻環,馬上就要開工了,現在弄鼻環還要休息上一段時間才能工作,那就耽誤農時了。然而就在李泰在營帳裡興衝衝宣布,馬上開始種田計劃的時候,遭到了手下一眾農夫們的集體反對。
以專研農書為主業的年輕人白谷是個隻關注農事的人,在長安的時候就不喜聖賢書,而是天天蹲在田間地頭。聽聞越王求賢,而且是儒生以外的賢才,好奇之下就去看了看,結果被越王留在了府中。
白谷雖然是北方人,但對南方水稻種植也頗為了解,道:“殿下,這個時間種稻,長到灌漿的時候天氣就涼了,最後只能收到一堆稻殼。”
李泰愣了一下,難道自己又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不對啊,查過資料的,江南地區的水稻確實是一年兩季。
對於這個問題,白谷解釋道:“的確,書上寫的確實是一年兩季,但那是再生稻。收割之後不挖根,自然發芽生出的第二季,而且第二季的收獲比第一季差上許多。我們自治區的水稻種植,最早也得等明年三月。當然,墒情好的地,可以稻麥複種,可自治區都是新地,根本沒有這個條件。”
李泰一下子麻爪了,唉,還以為到了自治區就可以大展雄圖,沒想到接連犯下兩個錯誤。今年播種顯然是不可能了,那麽就要養這一萬人到明年7月,差不多要4萬緡錢。
買牛去了十萬緡,接下來又要修牛圈、人住的房屋、水利建設、道路基建,然後雞鴨魚羊,各式各樣的畜牧場,全都要錢。賣龍卵賺的五十萬緡,再加上把長安家產賣個精光的得到一筆錢,現在只剩下了四十萬。
還行,還能堅持……
李泰倒是安然,帳房卻在一旁瑟瑟發抖。親娘咧,怎越王還是那個毛病,到手的錢總是想著法兒地往外潑。買牛還算是為了耕地,不算浪費,但後面的什麽建屋、水利、道路,這些不應該各村各管嗎?誰聽說長官還需要給當地老百姓蓋房子的?
白谷接著說道:“不過,倒是可以種豆。豆子可做飼料,人也可食用,綠豆、大豆,胡麻皆可。種完這些,地也肥了,明年正好種稻。如此輪替耕作,可保高產。”
南方土地固然肥沃,但在沒有化肥的年代裡,一直保持一年兩季的種法,土地也堅持不了多久,收成只會一年比一年差。
李泰心想,果然專業的事情還需要專業的人去做,自己用後世的那點常識來指導,只會徒增笑話。不過,他還是可以為農科院做一點前瞻性指導的。
“白谷,種地的事情你只需表明該怎麽種就行,其他的讓老農們來。你的主要工作,是培育最優良的糧食品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稻。這可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你能一直堅持下去。”
白谷笑了笑,沒有回答,因為這個問題不用回答。他一生癡迷的就是種地,對功名利祿什麽的完全不在意,只要越王能一直支持搞研究,他可以一輩子呆在田邊地頭。
經過討論,大家都同意種豆,而後就是轟轟烈烈的開田了。
李泰沒有去田裡作秀表演,因為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了。自治區裡沒有農民,他們全是給‘農業公司’打工的,這個時候給他們土地自負盈虧,只怕等不到收獲就餓死了大半,還是需要養著。但也不能一直白給,要是這樣大家都習慣躺著吃飯了,誰願意下地吃苦?
於是,李泰拿出了工分法。
每個勞動力根據參與的勞動掙取工分,而憑借工分可以在公家食堂取餐,也可以在供銷社換取一些日用品。未滿十八歲或者上技術學校的可以在食堂白吃,但不能白拿。
既然拿出了工分法,就要先確定工分的價值。李泰讓人以1工分等於5文錢的價值進行計算,每個工種每個工時該有的工分。比如現在最重要的是開田,定下來的是開一畝田,半個工分。
因為用了曲轅犁和牛,一對擁有正常勞動力的夫妻合作,一天開十畝田沒有問題,換而言之,他們一天可以掙到25文錢。這個工資就誇張了,要知道新兵團的列兵,一個月也才50文錢,他們兩天就掙到了。不過這活很重,一般人堅持不了幾天。
每個小區約2500人, 扣去老人小孩,能稱為勞力的有1500人左右。他們負責開墾十萬畝田,平均每人六七十畝地,所以夫妻倆共同勞作的話,一百三十畝地能給他們家帶來350文收入。再加上之後的種豆、日常看管之類的活,不說小康,全家衣食無憂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問題在於每一戶人家的戶口問題,當初各地縣令為了強湊一千戶百姓,愣是把一萬號人擠進一千戶中,造成的情況就是一戶人家平均就有十口人。其中有的確實是親屬,有的則相互完全不認識。
李泰要求各個小組組長,重新制定戶籍。願意呆在一起的就組成家庭,不論血緣,不願意的就重新分家另過。
而這麽一來,分家的熱情就很高漲了。尤其是那些上無雙親,下無小孩的單身漢,自己獨自一戶,賺來的工分一個人用,何其逍遙自在?而有些已經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只能淚眼朦朧地看著原本的‘家’再度分崩離析。
李泰真是氣得嘴都燎泡了,最後一查,其他小區也是如此。如果不分家的話也有很多人鬧,畢竟要贍養和自己沒有關系的父母和小孩,一般人沒有那個胸襟。
“讓醫士對孤寡老人進行檢查,已經失去勞動力集中在養老院中,由醫士和護士們進行照顧。還有一定勞動力但無法乾重活的,暫時也放在養老院中,養點小雞小鴨,種點菜什麽的,算是他們自娛自樂吧。”
債多了不愁,不就是養老嘛,既然被塞進了自治區,李泰就不可能棄之不管,於是4個小區立馬開始建設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