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299章 編甲細則補錄
當清晨的太陽初升起之時,劉備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杆秤,把甲吊起來稱了一下。

“讓我看看,讓我看看。”李孟羲個子不夠,乾著急看不到,急的他直踮腳伸長了脖子。

他這個模樣,又是引得劉備關羽一笑。

劉備彎腰把稱拿低,拿到李孟羲眼前給李孟羲看,“來,羲兒,你看看這是多少斤?”

李孟羲瞅著稱杆瞅了半天,“俺不會認稱。”他老實的承認。

劉備和關羽詫異的看了李孟羲,然後哈哈大笑。

李孟羲不認識稱,好笑點就在這裡。

普通人,普通小孩兒不認識稱,倒還算正常,沒有個啥笑點。

但是,是李孟羲啊,李孟羲這家夥智計百出,心思縝密,厲害極了,可他說,不認識稱!

一下喜劇效果就出來了。

再前段時間,李孟羲說不認識時辰,關羽不也是忍不住笑了,就是這樣。

在某些生活常識方面,李孟羲知識很欠缺。

鎧甲,一個身甲,一個披膊,再一個頭盔,放一起稱得,重二十五斤。

軍中裝備的鐵扎甲才十來多斤重,這一套甲,比軍中甲胄重了快一倍。

而且,這還不是一整套呢。

只有身甲披膊和頭盔,脛甲還沒編,腕甲也沒編,甲靴沒有,護手也沒有。

其實還有兩個肩吞呢,也沒有。

再加上這些部件,甲的重量得往三十斤上去了。

更別說,這是按小磚身量編的兒童甲,如果編真正的作戰甲,按成年人的身量來編,估計一套甲全甲得六七十斤重,可真是不輕了。

天都涼了,關羽得回前軍去了。

臨行前,劉備關羽還有李孟羲三人草草商量了一下,步人甲有大用,別的不說,不需要多少,哪怕就兩三套步人重甲,錐陣衝陣的時候,給排頭的兩三個兵穿上,直接就能讓破陣概率增加兩成。

問題在於,軍中甲胄不足,多余的甲片,更是幾乎沒有。

給李孟羲湊的幾包袱甲片還是從那些破的不能再破的殘甲上拆下來的。

重甲是急需,甲片又沒有,無奈之下,劉備一咬牙,決定,從軍中調五十副形製一樣的好甲出來,全拆了,編步人甲。

之所以調五十副甲,還是五十副形製一樣的甲,還得刻意強調是五十副好甲。

其一,甲形製一樣,甲片大小就一樣,編起來方便,如果湊的甲片大小都不一樣,編起來了可麻煩死了。

再者,步人甲重甲是要發揮大用的,好鋼得用到刃上,要是用鏽跡斑斑一掰兩半的甲片去編步人甲,那別說防強弩了,刀砍一下就給砍爛了,還不如不編呢。

有足夠的甲片,還是第一步。

軍中沒有正經的編甲工匠,李孟羲是個生手,關羽劉備二人就更是生手了,還是得留意招募匠人。

現在一時沒有匠人,劉備關羽自己也可以編,編出來的也能用。

李孟羲說,步人甲一套,全甲大概一千八百甲頁。

“謔,”關羽正色,“可真不少。”

說完,關羽跨上馬背,匆匆離開了。

關羽走了,一夜未睡,瞌睡的不能行哈欠連天的李孟羲和劉備告別,背著鎧甲也回去了,得回去睡覺。

幾乎是三兩步就一個哈欠,李孟羲不住的揉著眼睛,回到了車廂旁。

睡覺之前,得把昨夜商量出來的東西給記下來了。

是白天了,也就不用點火把了。

李孟羲翻出筆墨和麻布匹,抻開就開寫。

“戰兵不足,如先鋒營隨行隨練之法,民夫營青壯也可著手操練。

操練時間在晚上,

”寫到這裡,李孟羲打了個大大的哈欠,眉頭皺起,認真思考了下,繼續寫到,“操練青壯,為得數千乃至上萬能成隊列之兵。可練兵人才應該不夠。”

“可先精練四十人,練一月,再使此四十人為教官,每人再練四十人,一月後,得隊列兵四十乘四十,為一千六百人。

再以此一千六百人為教官,再每人練四十,一月後,得可列隊列之兵為,六萬四千人。”

這候17B*章汜。“照此,最多三月,或可解決戰兵不足。

問題在於,一月時間,能否練成隊列;能走齊隊列之民夫,又是否足以擔任教官。

此皆不知,待一試,一月後,方能知練兵之可能,兩月後,方能知民夫教兵之可能。”

“刀斧手選自百夫長,道理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刑罰權柄甚重,不可所托非人,應甚之又甚。”

“冬裝,今九月末,天未冷,可冬將近,當早做準備。”

強犧讀犧。“軍中囤積布料不少,然民夫更多,不足使用。

解決方法為,一為沿途采買布料,二為,想禦寒之法。”

“步人甲核心技藝為軟扎法。

軟扎之優,優在甲體柔軟,故可大面積編綴,穿之如布麻,不礙戰鬥。

且因軟扎甲甲體柔軟,一副步人重甲,可卷成一團,極便攜帶,利於行軍。

硬扎難以折疊卷帶,只能穿於身上,不利攜帶。

此是軟扎法第二優點。

第三,軟扎甲防禦面勝於硬扎。

第四,防禦力強於硬扎。”

“步人甲編綴要點為:

第一,可先編繩結骨架,再編甲片。

第二,鎧甲部件之間,於關節部位,用重疊嵌套法解決防禦死角。

嵌套法為,頓項必長至垂肩;披膊必長過手肘,至小臂之中;若有甲具手套,必長過腕至小臂;裙甲必長過膝蓋,至小腿中;甲靴必高腰過腳腕至小腿中部。”

寫到這裡,李孟羲又是停筆,他回想方才穿著鎧甲走動跑跳的那會兒,甲穿在身上之後,甲全部重量,全靠兩根吊帶吊著,吊帶的兩根麻繩,那麽細,甲往下墜著,勒的肩膀疼。

“身甲左右肩帶,可寬上兩指,以減輕勒痛。”

剛把這句寫完,李孟羲又想起了。

不對啊。

步人甲是跟吊帶那樣掛肩膀上的嗎?

這要是吊帶細了,把肩膀勒的老疼,可是要把吊帶弄寬了,根據壓強知識可知,吊帶寬,吊帶對肩膀壓強小,壓強小,摩擦力就小,吊帶就容易滑落。

尤其是戰鬥的時候,肩膀和手更動來動去,就更容易掉了。

這就是落入了兩難境地,肩帶細,疼,肩帶寬,不疼了,容易掉。

該怎麽辦,舒適度為安全讓路?用細肩帶?

製大製梟。忽然,李孟羲腦海中記起了一些模糊畫面,好像,人家鎧甲的肩帶,是左右交叉的穿的吧!

也就是左邊的肩帶,掛右肩,右邊的肩帶,掛左肩,兩個肩帶成x形掛在前胸和後背。

這樣,肩帶有脖子擋著,就不可能從肩膀上掉下來了。

用寬肩帶,降低肩膀壓力,同時,又讓肩帶不會掉的兩全其美的方法有了。

“身甲背帶,用左右交叉發穿,左肩掛右肩,右肩帶掛左肩。”

喜歡漢末第一兵法家請大家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筆下文學更新速度最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