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351章 我有擒將術
李孟羲說,漁網有三用,一個是,行軍途中,遇水捕魚,補充食物,一個是,可為大軍求生工具,以備山窮水盡之時。

此兩用。

“羲兒,你說漁網可三用,不知,這第三用如何?快快說來。”關羽想立刻聽個究竟,催促道。

讓沉穩的關羽都等不及了,李孟羲夠可以的了。

“這第三用……”李孟羲忽然抬頭打量起關羽來了,李孟羲把關羽上下打量一番,而後神色古怪的問,“關將軍,若有人持網來圍,又用石灰欲迷將軍之目,又用強弩攢射,再加之棍棒繩索一並襲來,以將軍之勇,可能禦之?”

李孟羲這麽一說,關羽頓時愕然。

不過,錯愕過後,關羽再設身處地的想,若有朝一日,被一圈人拿網往身上丟,急切之間,手腳肯定被網所滯,此時再有人拋灑石灰,若一個不甚,雙目被迷,此時凶險。

若強弩利箭再來,實不可擋。

如此陰損之法……

關羽看向李孟羲,目光微妙。

“遇此險境,難當之。”關羽誠懇的答覆道。

李孟羲大致明白了,當失去馬匹,被早有準備的敵人用漁網繩索石灰強弩等物劈頭蓋臉的使來,縱以關羽之勇,下場也會很狼狽。

關羽沉吟片刻,指出了李孟羲這個陰損的點子的不足,“羲兒,漁網輕飄,你若想用漁網擒拿敵將,士卒近則被傷,遠則網拋落地,不能起纏敵之效。

不妨用絆馬索。”關羽以自己的見識,指出了李孟羲的缺漏之處,並給李孟羲提供了更好的建議。

“……絆馬索?”突然聽到一個古代戰爭中的熟悉名詞,李孟羲眼睛瞬間睜大。

絆馬索這玩意兒李孟羲不陌生,在影視劇中經常看過。

絆馬索一般就是根長的繩子,絆馬索最少由兩個士兵一起配合才能使用。

一個士兵拉一頭,把一根長繩拉直,橫在敵將去路之上,繩子很細,馬移動又很快,急切之間不容易看到繩子,一個不注意,馬蹄被繩子絆到,敵將馬失前蹄被摔的七葷八素的,還沒爬起來就被擒了。

李孟羲問關羽,絆馬索是不是就是一根繩子而已,關羽說是。

此時,李孟羲的技術之魂又燃燒起來了。

李孟羲看過一些賽馬的視頻,在馬術比賽上,那些選手騎馬越過很高的障礙跟玩一樣。

人體的高度,以人體拉繩子最容易發力的高度,繩子拉的最緊的,應該是拔河一樣的姿勢。即繩子拉在腰的高度,即,兩個一米七的士兵,拉起絆馬索,絆馬索高度只有一米多一點兒。

這個高度,如果敵將有防備,可以輕輕一提韁繩,以馬的跳躍能力,可以直接躍過去的。

因此,李孟羲就想著弄出讓戰馬無法越過的絆馬索。

既然要讓戰馬無法越過,那麽絆馬索高度就要很高,高到就算戰馬跳起來,高高的繩索依然能把戰馬攔下來。

可受限於人的身高和人體構造,把繩索舉到頭頂,就沒辦法把繩子拉緊了。

李孟羲想到的好辦法是,把繩子系在槍上,兩個槍兵死命抓住槍往兩邊一扯,不就扯起了一個高高的絆馬索了嗎?

李孟羲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關羽拂須呵呵笑了,邊笑邊搖頭,笑得李孟羲不明所以。

哪裡錯了嗎?李孟羲疑惑。

隨後,經驗老道的關羽就跟李孟羲講解了,把絆馬索綁在槍頭,為什麽不堪用。

其一,戰馬衝擊力強勁,不去絆馬蹄而想著把絆馬索舉高去攔馬身,以戰馬的衝起來的力道,兩個扯著槍的槍兵,在戰馬當胸撞到高舉的繩索之時,

槍兵會被撞的飛起來的,根本起不到攔截作用。就算好幾個人一起扶槍,力量其實聚不到一塊,一樣會被撞飛。

再者,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看敵將要逃,趕忙丟出根繩子,兩人一拉,絆馬索頃刻就能拉好。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咪咪閱讀, 安裝最新版。】

要是把繩索絆到槍上,還得先把槍放下,還得再把繩子系緊,太慢了,慢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根本來不及把繩索系好,敵將就已經逃了。實用性太低。

再者,絆馬索放低一點,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舉那麽高,敵將一眼看見,豈不就是提醒前方有人設伏嗎?

絆馬索最有效的高度,最容易把馬絆倒的高度,是剛好卡在戰馬馬腿脛骨,也就是如果以人來類比,是人人小腿骨中間的位置。

且,絆馬索最能發揮作用的情況,是在敵將沒有看到絆馬索的情況下。

因此,絆馬索放低,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而像李孟羲所想,把繩索高舉,一個敵將也攔不住。

原來如此,李孟羲大為受教。

話題再回到絆馬索本身,關羽提到絆馬索,是覺得李孟羲想的用漁網抓將不好用,才指點李孟羲一下。

李孟羲腦補了一下絆馬索是如何抓捕敵將的。

場景大概是這樣的——

好大一群人,士兵們每兩人一根長長的繩子,拉緊之後,直接拉著繩子向敵將撞去。

長長的被拉緊的繩子,就像一根長長的竹竿,敵將兵器長度有限,怎麽都砍不著拉著長繩兩頭的士兵,頂多只能一刀把繩子砍斷。

砍斷一根,就還有一根,敵將還未追出兩步,又一根繩子像竹竿一樣掃過來,要想不被撞倒,敵將只能再揮刀把繩索砍斷。

然後,又一根繩索來了。

能接二連三的把橫掃過來的繩索給一個不落的砍斷,這是武力值比較高的武將。

繩索攔腰撞來,或者是像絆馬索一樣,貼著地掠過想把敵將一下給絆倒。

這時,敵將跳還是不跳呢。

原地跳了一下,躲過了卑鄙的朝小腿橫撞的繩子,此時人在空中,要是又一根繩子當中撞來,無處借力,豈不一下就倒?

若是士兵們還事先訓練過擒將戰術,幾十個士兵,拉著長長的繩索,左攔右圍,繩索交替著朝敵將纏去,無人能逃脫此繩陣。

最後,縱敵將有蓋世之勇,最終會是被幾十根長長的的繩索,被士兵拉扯著繩索給捆的嚴嚴實實的。

武力值強大的將領,能砍斷一堆繩索,可如果繩索多,足以活活累死對方。

再不濟,在敵將斷掉百十根繩索的時間,甚至一群農夫拉著長繩,都能拖延一個凶悍的將領好長時間,這跟鴛鴦陣的狼銑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狼銑能把武技凶悍的倭寇給隔開,使其不能近身。

長長的繩索,也能遠遠的牽製住兵甲精良武藝絕倫的凶悍敵將。

如果想抓活的,又不想為了抓活的,讓我軍士兵束手束腳,以至多了很多死傷,就可以用繩陣之法。

再不行,用繩陣之時,可以把捕獸夾也用上。

把捕獸夾掰好,朝敵將四周扔的滿滿的都是,然後,倒是往外逃啊?踩一步,哢嚓一聲,就夾到腳丫子。

就算敵將一腳一個把夾子踢飛,不踩到夾子,可速度勢必快不了。

而要說繞開從捕獸夾中間的縫隙走,當注意力放到腳下了,敵將防備冷箭的能力能剩下多少。

如果“絆人索”加上捕獸夾還不夠,那就用繩套。把繩子綁一個圈,把繩套揮起來,然後看準之後,嗖的一下,往敵將頭上飛去,一下不行就兩下,再說繩套套不著人,套到敵人的兵器上,把敵人的兵器套著給拉扯掉也是一樣的有用。

除此以外,繩套和絆馬索一起配合,絆馬索攔馬腿,其余人把繩圈往馬上騎士身上扔,說不定套著就把人扯下來了。

套索這玩意兒同樣極其簡單好用。

關羽隻提了一個絆馬索,鬼知道李孟羲擴展出了如此多的用法,李孟羲越說越興奮。

李孟羲問,若日後要下令活捉敵將,切不可讓我軍士兵倒拿槍反拿刀用命去貼身跟敵將肉搏以圖生擒。

我軍士卒,任何一人都不比敵將命賤,斷不可用我將士去換什麽生擒敵將,哪怕其是敵軍統帥也不行。

我軍人命至重。

李孟羲此言,關羽劉備皆十分認可。兩人都心裡暗記,日後征戰,切不可下什麽生擒敵將的軍令,此令無疑是謀害我軍士卒。

真要生擒敵將,也應是在保全我方士兵生命的情況下,用特定的戰術——比如強弩朝敵將腿射,不致死又能廢掉敵將的戰鬥能力;比如扔套圈往敵將頭上扔,栓住敵將脖子就是一個猛拽,把敵將拖個跟頭,在地上拖個半死,以無傷亡的前提生擒。

能舉一而反三者,無過李孟羲。

李孟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擒將戰術,此戰術有對全軍士卒進行針對性訓練的必要。

擒將戰術,關鍵在於繩子。

李孟羲腦補了一下近來所見過的麻繩皮繩等各種繩子,李孟羲認為,太細的繩子自然不行,太細的繩子不僅不結實,繩子如果太輕沒點重量,套圈往敵軍頭上扔,不容易扔準,太飄。

因此,李孟羲認為,繩子以拇指粗細為佳。

隨之而來一個問題,不說絆馬索了,只是一個用來套敵將的繩圈,就至少得是四五米長的一根繩子吧,可要讓士兵隨身帶這麽長的一根繩子,稍有不便。

帶長繩子有所不便,而短的繩子,則稍有必要。

拿步人甲來說,步人甲就需要繩子來束甲,以後披甲率高了, 士兵們可用短繩當做腰帶,系在腰間以固定鎧甲。

到時,繩子每人都有一條,在需要的時候,需要活捉敵將的時候,隨意兩三個士兵把束鎧甲的腰帶一解,一綁,足夠長的套圈片刻就有,然後,一堆套圈眨眼就系成,然後,往敵將狗頭上丟去。

除了抓將,戰場上處理降兵的時候,也需要繩子把降兵雙手從背後纏起來。

如果士兵們像帶兵器一樣,隨身帶著一兩段繩索,那麽,每一個士兵,隨時都可以把三兩個敵軍士兵給綁的毫無反抗能力。

很便利。

關羽說,漁網不長於捕將,李孟羲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漁網抓人真的能用。

前世,武警們有一種很好用的抓捕工具,是跟榴彈槍一樣,把做成炮彈的網朝敵軍射去,二十米內,網炮彈打出去之後就變成了一張網,直接可讓犯罪分子失去行動能力。

“關將軍說漁網太輕,不堪用。那用石頭墜住漁網四角,如此,豈不能拋網很遠?”李孟羲說道。

關羽稍作沉思,覺得李孟羲此法可行。

“我也有一法,”李孟羲說了半天了,一旁的劉備按耐不住,插話道,“漁網或可如檑石一般,用於守城之用。”劉備看來是想了很久想出了這個方法,劉備說完,瞅瞅李孟羲,又看看關羽,等他兩人對此戰術做出評論。

漁網當石頭用,並不如石頭一般好用。

但至少,開發出了漁網的一個用途,在石頭不夠用的時候,漁網可以作為補充之物。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有擒將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