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439章 無鋒箭
義軍步騎配合,已經大致將一部分黃巾合圍。

已經合圍的包圍圈中,不時還有人跑。

不知誰家的跟大人跑丟的小娃娃,哇哇的哭,邊哭邊不管不顧的跑。

威懾對知道恐懼的人有用,鳴鏑啾的一聲釘在腳邊,十個大人十個被嚇住, 不敢再亂跑,但對不知道害怕的小孩子來說,聽到鳴鏑的聲音,哭的雖更厲害了,跑著卻不帶停。

哪怕是凶神惡煞的騎兵特意擋到面前擋住了,馬鞭凌空抽的啪啪響,小娃娃還是跑。任憑騎兵怎麽嚇唬, 怎麽驅趕, 小孩兒繞過戰馬,小短腿倒騰個不停。

看小孩兒攔都攔不住,騎兵都無奈了。

有軍令在身,戰前早已嚴令,誰殺小孩兒,砍誰的頭,騎兵們不敢真的拿刀槍傷害小孩子,只能騎著馬攔著。

此時引發了一些不好的連鎖反應,本來被圍起來潰兵看逃不了了,都老實了,但當看到有小娃娃當著官軍的面跑了出去,官軍也不管,潰兵們頓時又蠢蠢欲動起來。

騎兵們不管小孩子歸不管小孩子,黃巾潰兵們要是想逃,就是兩說了。

看到潰兵們又騷動有想跑的模樣, 騎兵們毫不猶豫立刻數箭朝著人群射去。

鳴鏑啾啾飛射,箭落入人群, 立刻響起一陣慘叫之聲, 一輪箭雨之後, 潰兵們頓時老實了。

騎兵們用鳴鏑箭頭射人,陶的箭頭不尖也不利,射人身上隻傷不死。

不是騎兵們好心不願傷人,而是弓上搭的就是鳴鏑,換箭麻煩,索性鳴鏑直接射過去了。

又一個戰術在實戰中被實踐出來了。

另一個時空,防暴警察們會用橡膠弾裝填在武器中,以在需要的時候,用橡膠弾射人。

論讓人群安靜下來鎮定秩序的能力,橡膠彈比實彈還要強——實彈如果對空開槍,槍聲駭人,有威懾效果。但是如果人群更亂,空放槍的威懾力就不夠了,此時,情況分屬兩種,一種實彈射人,一種橡膠彈射人。

實彈射擊會造成大量死傷, 然後人群驚恐,緊張恐慌的人群,會讓秩序更加混亂。

而橡膠弾打人身上,威懾力強且不會造成人群極度的緊張和恐慌,因此能有限扼製混亂。

現在騎兵們拿鳴鏑對著人射,箭支力道大,縱然鳴鏑頭不太尖,還是能把人射傷。

鳴鏑懾敵之法,是關羽提出,由李孟羲完善,戰場之外的想法總歸會在實戰中跟實際有些出入。

戰前,李孟羲想到的是,鳴鏑對著逃兵面前射,這樣不傷人,也能起到威懾效果。

然而,不對著人射,偏一點射,鳴鏑離目標就比較遠了,不如直射目標身上威懾來的強。

跟著過來的李孟羲看到了騎兵拿鳴鏑射人,李孟羲本還覺得可惜,又死了幾個人。

然而身中鳴鏑的人,就嗷了幾聲,沒多大事,依然活蹦亂跳的。

李孟羲訝然,然後他想到是鳴鏑箭頭殺傷力不足,然後就又突然聯想到了橡膠弾了。

鳴鏑射人,比射空地上,威懾力何止強了十倍。

於戰場上學到了這一點知識,已不枉此行。

或許可以交代陶匠們,把鳴鏑形狀再更改一下,把鳴鏑箭頭做成平的圓的,這樣,鳴鏑就算對著人直射,也不會致死了,而只會劇痛,成了完美的威懾武器。

只是由此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箭要飛得遠,則基本要符合流線型,而箭頭如果變成圓的或平的,毫無疑問,就不再是流線型了,箭頭飛行過程中的阻力會變大,箭支就飛不遠了。

那麽,有一個問題,響箭有射程方面的需要嗎?

如果是實戰箭支,

毫無疑問,射程很重要。可鳴鏑使用環境,大多就是聽其響聲而已。諸如三軍約定,以響箭為號,響箭一發,三軍齊出,諸如此類。

在此情景下,響箭只要能響,射程根本不重要了,因此,鳴鏑箭頭因為變得禿鈍而致風阻大增而造成的射程縮水,則沒什麽影響了。

鳴鏑來自草原一代雄主冒頓單於,冒頓為奪權,特製能發出聲音的響箭,然後命令手下士卒,鳴箭射向哪裡,其他人也必須把箭射向哪裡,違令者死,從而訓練出一批聽其號令的親卒。

而後,一日宴間,冒頓突然用響箭射向老單於,冒頓手下士卒毫不猶豫,立刻彎弓也射。

瞬息之間,其他人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麽,老單於已經斃命。單於之位從此易主。

從這個實際用例中可知,鳴鏑有類似信號彈的指引作用,鳴鏑可用來引導指示部隊的行動。

冒頓單於親射響箭,然後令士卒向響箭所指方向射箭,這是一個用法,但用處可能不大。

草原人紀律松散,冒頓天驕之才,能用鳴鏑聚士之法,讓沒有紀律的草原人十人百人同射一處,極大提高了草原騎兵的協同作戰能力。

但,戰場之上,人鳴馬嘶,聲音嘈雜,冒頓一人發鳴鏑,眾人還能區分,但若是,千夫長們都也用鳴鏑指引士卒,則士卒們可能就無法快速區分出,到底往哪裡射了,左右都是鳴鏑聲,都是鳴鏑指向,等於就沒有指向了。

故而,冒頓單於的戰術,在小規模的騎射之士作戰時有用,但要用作大規模作戰時協調整個軍隊的手段,斷然不行。

鳴鏑有號令作用,再結合此番戰場上所見,騎兵們把鳴鏑直接往人身上射,李孟羲於是想出了鳴鏑的一個特殊用法——用鳴鏑射人。

不同的是,冒頓單於射敵人,指引攻擊方位,而李孟羲想到的是,鳴鏑射自己人,以快速傳達命令。

戰陣之上,給一個個百人隊傳達作戰命令的,李孟羲所知是傳令騎兵。

戰場命令傳達的步驟是這樣的,主將要下令讓哪個百人隊往前突一點,則把命令傳達給身邊候命的傳令兵,傳令兵有騎兵有步兵,然後傳令騎兵或步兵就朝命令所指之百人隊奔走而去。

當傳令騎兵到達目的地,再於廝殺的陣列之後呼喝讓百夫長往前進攻。

有時,可能人手折損嚴重,百夫長這一級的軍官已經拎刀上陣填入陣線之中了。

傳令騎兵在陣後呼喝,百夫長可能一時沒聽到,還得由後面的士兵把命令一一個接一個的往前傳達。

而後,命令傳達這才成功,百夫長接令執行。

這樣的戰場傳遞命令的方式,從傳令兵從主帥身邊離開,到趕到位置,命令有延遲,延遲的多少,就是傳令兵趕路用的時間多少。

有時,戰況混亂,傳令騎兵甚至會被亂七八糟的人擋著,沒辦法靠近百夫長,也就沒辦法向百夫長傳令,此時,主帥就沒辦法對百人級的作戰單位做出精細的指揮。

李孟羲想到的鳴鏑用法,就在這裡。

眾所周知,箭的速度是比戰馬快的多,那麽,如果要下令某一百人隊往前進攻,則可令善射之士,以鳴鏑瞄準此百人隊百夫長腦袋,一箭射過去。

傷人?不會,鳴鏑頭特意做成了圓的,從遠處射百夫長腦袋,只會鐺的一下撞頭盔上。

至於百夫長聽不到就更不可能,鳴鏑特意瞄準了百夫長射,射中的話,鳴鏑就響在百夫長耳朵邊,沒射中的話,也落在百夫長周圍,會被同隊其他士兵聽到,然後往上回饋。

百人聚在一起,一大堆人,目標很大,不至於鳴鏑射偏。

再特意選拔神射手作為鳴鏑士,則就可能在百步的距離上,幾個呼吸就把命令對點下達。

戰陣之上,步陣進退兩令就夠用了,聞鳴鏑則進,再聞鳴鏑,則停,再聞第三聲,再進,以此類推,此二進製命令就夠了。

相比於騎馬傳令兵傳令,馬匹跑十秒的路程,箭支三秒就夠,把命令傳達時間縮短了三倍。

再者,像是有時戰場混亂,傳令兵被屍體人群亂七八糟的車馬擋著的,傳令兵可能擠不到前邊去,但鳴鏑不會受戰場環境製約,百步遠,傳令兵在馬背上居高臨下,彎弓搭箭,隔著亂七八糟的戰場,往遠處稍微一瞄,啾的一聲就把鳴鏑射至百步之外,軍令瞬息傳達。

戰場各級指揮迅速了三倍,則反應快了三倍,則應變能力則比敵方強,於我而言,以快打慢,優勢極大。

鳴鏑乃是箭速的信息傳遞方式,其精準度,可以在混亂的戰場上五秒之內隔著凌亂的戰場,準確的下達到百夫長個人,因為能快速精準的把進退命令傳達到百人隊一級,於是精確到百人隊一級的精細指揮就成為了可能。

若不用鳴鏑,則命令傳達速度慢,傳令速度,跟不上戰場上的形勢變化,精確到指揮百人隊級的指揮就沒有了意義,只能退而求其次,統帥最低隻指揮五百人隊的規模。

還是因為信息傳遞的速度,哪怕是在古代,把信息傳遞給單個士兵,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不考慮時間,不考慮性價比。

傳令兵從後陣離開,再到廝殺陣線中,再擠半天找到士兵個人,再下達命令,這是可以做到的。

但因為傳遞效率慢,向單個士兵傳令就沒有任何性價比。

在何時,對單個士兵下達命令會變得性價比高?毫無疑問,如果能實時命令戰場上每一個士兵,則大軍萬人,則能禦使如五指,其指揮能力,吊打古戰爭所有名將。

適時指揮戰場上的每一個士兵,除非每一個士兵都有一副便攜無線電才行。

信息傳遞便利度,跟指揮精細化程度,成正比。

何為便利?效率。何為效率?速度。

箭速三倍於戰馬,又能無視障礙,毫無疑問,鳴鏑對著百夫長腦袋射,可能是古戰場最快速的傳令手段。

所需,無鋒鳴鏑,再加射術過的去的傳令兵,再稍作訓練,使士兵對鳴鏑信號能有正確的反應,這就夠了。

無鋒鳴鏑使用意義還不只在此處。

有鋒鳴鏑使用的時候,該怎麽使用?

凌空對天射擊,跟穿雲箭一樣的用法。

先不說,箭對天射擊,等一會兒箭落下來危險程度如何,假設,約定好了相距百步左右兩支騎隊,左隊發鳴鏑時,右隊一起衝鋒。

那麽,環境正常還好,萬一暴雨嘩啦啦下,此時,鳴鏑對著天射,鳴鏑聲音混雜在雨聲之中,百步外的右隊能不能聽到鳴鏑聲還是兩說。

此時,鳴鏑應該對著右隊,把鳴鏑朝右隊射過去,以使鳴鏑在右隊臉上鳴響,這樣就不致信號傳達失效了。

可如此以來,鳴鏑瞄準了人射,如果鳴鏑箭頭有尖,就危險了,因此只能往偏了射,往偏了射,就離目標更遠,聲音還是會衰減,還是不利傳信。所以,在此情景下,無鋒鳴鏑,比有鋒鳴鏑,范用的多,更適合戰場複雜情況。

冒頓單於以鳴鏑射敵聚眾,由此李孟羲反用此法,不射敵,射自己人,一樣是不錯的戰術。

就是不知,這個戰術實際應用中到底如何,還需與關羽溝通一番才是。

戰場上,潰兵該被圍堵的已經被圍住,該潰逃的,已經逃的不見人影了。

張飛在堵兩個潰兵。

張飛瞪著牛眼,手中提著蛇矛,凶神惡煞的惡狠狠的不緊不慢的追著潰兵,“跑,再跑!膽敢再跑一步,俺老張捅你兩個透明窟窿!”

前邊跑著一對娘倆,明顯是不正常的娘倆。

娘是瘋的,只會古怪的嘻嘻哈哈傻笑,兒子是個八九歲的娃娃,娃娃用繩拉著娘,繩拴在瘋娘的一個手腕上,娃娃拉著娘,邊哭邊跑。

“你不攆俺!你攆俺爪哩!滾,不攆俺!”小娃娃虎裡虎氣,他很生氣的,跑幾步,就地上撿坷垃砸張飛,張飛攆著他娘倆,小娃娃生氣了。

從神態上看,這小娃娃傻愣傻愣的,說話也不很清,就是傻的,俗稱憨子。

也是,他娘是瘋的,他能有多聰明。

張飛長的凶悍,又刻意板著臉,手中滴血的蛇矛不知對著憨娃娃比劃了多少次,然而沒用。

張飛又一次縱馬攔住娘倆,他依然板著臉,“不跑了,再跑,真當俺老張不敢捅你?”

憨小孩兒手裡的坷垃也扔完了,又被攆住了,灰頭土臉的憨小孩吸溜了鼻涕,抿著嘴巴,生氣的握緊拳頭,然後低下頭,嘴裡發出吼聲,嗷嗷的向張飛一頭撞過來。

他以為他是牛呢,他以為他可以把張飛連人帶馬頂翻呢。

張飛趕緊驅馬暫離,馬要是驚了,一蹄子過去可不是好玩的。

堂堂萬人敵,萬馬叢中也沒束手過,現在被一個憨娃娃弄得束手無策。

張飛不耐煩了,蛇矛隨手扎在地上,跳下馬,邁開步子向憨娃娃抓去。

這過程中,張飛抓憨娃娃,被憨娃娃的瘋娘撲上來,又是抓又是撓,還下嘴咬,又不能一拳下去把人打死,張飛被弄得狼狽不堪。

——

收尾階段了,民夫們和戰兵回合,把包圍圈中圍住的潰兵,一個接一個綁縛起來。

劉備轉了一圈,“哎?三弟呢?”劉備遍尋張飛不見。

正這時。

“大哥!”

張飛聲音響起,語氣中帶著三分火氣。

劉備和李孟羲同時轉頭看,看到,張飛騎著馬,手裡拉著根長繩,繩子後邊綁著一大一小兩個俘虜,大的那個,發狠的用牙咬綁在手腕上的繩子, 小的那個娃娃,走著走著就地方撿坷垃往張飛背後砸。

就李孟羲看這一會兒,就看張飛被砸了好幾次,有一個坷垃正砸到張飛頭盔上,咚的一下,硬坷垃被鐵盔彈飛了,從張飛腦袋上彈飛了。

李孟羲都樂了,張飛平日多凶狠,現在被人拿坷垃砸頭一點反應沒有,宛若無奈了的樣子,就有多滑稽。

不止李孟羲忍笑,劉備更是不厚道的笑了。

劉備迎上去,“三弟啊,有勞你抓俘回來。”

說罷,回頭叫人,“來啊,替三將軍接過俘虜。”

由民夫接過俘虜,張飛跟大倒苦水,“大哥你瞅瞅,你瞅瞅她給我撓的,”張飛捋起袖子,氣呼呼的把手臂上的抓痕指給劉備看,“下回俺不乾抓俘虜的事了!”

劉備寬慰,“看她癡瘋模樣,她定是不知三弟勇武,若知,定不會對三弟牙爪相向。

聖人雲,【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弟啊,你值得因此慍怒一癡瘋之人?”

一番話,說的極有水平,李孟羲不由抬頭看了劉備一眼。

張飛則是撓頭,無話可對。

張飛也是好心,看他娘倆,大的瘋,小的憨,若是放任他們逃掉,她們能逃哪去,幾乎難活。張飛隻得離隊老遠把人擒回來。

令人意外,張飛對待士卒對待下人苛責非常,對待弱小卻難能可貴的有一些憐憫之心。

不管如何,因為張飛的好心,那娘倆到了義軍之中,不至餓死了。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