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595章 民心已安
劉備從早晨一直忙完了整個上午,終於把十幾萬人拉扯好了。

巨鹿城南門以外,離城池最近的第一排,從東到西,乃十二生肖旗鼠牛虎三旗,三十營,三百隊,每隊三十五人朝上不等,共計三萬多人。

然後,往後再是兔龍蛇三旗,又三萬多。

十二旗的編制橫排三旗,豎四旗,總計十二三萬的人在南門外開闊的空地上,整齊鋪開。

身處其中的劉備看不到扎營整體狀況,城牆之上,端著碗熱騰騰的肉湯吃的很開心的李孟羲,居高臨下的可以看到,城外烏泱泱的人海,跟棋盤一樣,縱橫筆直,方棱四正,很不錯了,整個營地接近標準的一個巨大正方形。

然而,都這麽好了,一旁的關羽卻不甚滿意。

李孟羲身旁,關羽負手而立,他凝目城外營地,眉頭微皺,“還是,量量的好。”關羽自語道。

關羽是想起了和皇甫嵩對峙,聽劉備和張飛說,當時四十裡重圍,每一步都是拿繩子量出來的。

依照劉備張飛二人的描述,四十裡漫長,合圍如同鐵壁一樣嚴實合縫,齊整如牆,當真是槍如林齊,人如羽盛。

劉備和張飛描述當時陣勢滿是讚歎,關羽因當時在巨鹿城據守,未曾親眼目睹盛況,關羽深以為憾。

關羽很想親眼看看,十萬之眾,拿繩子量好陣勢然後齊整立陣,到底能齊成怎樣程度。

城外又是十幾萬人扎營,完全可以拿繩子好好量量再立營的,可事出倉促,劉備只是匆匆扎下營寨,未曾特意去測量徑長,於是足夠齊整的陣勢便不能得見,關羽深感遺憾。

劉備短時間是吃不上飯了,劉備一腳深一腳淺的踩著咯吱咯吱響的積雪四處奔走,早已是滿頭汗水。

扎營之事獨劉備一人統籌,劉備自做主張做了一個決定。

十二生肖旗全部兵力,乃不到十萬人,這十萬人的十二生肖旗編制,乃是之前抽調了軍中幾乎所有可戰人力,幾乎所有男丁,連老弱病殘都上了,加上戰兵,才勉強不到十萬。

可除去這十萬,不在十二生肖旗編制之內的,還有五萬婦人。

現在要以十二生肖旗編制架構為依托,然後整體管理輪換宿營制度,不在編制中的婦人們,成了額外部分。

劉玄德認真思索之後,索性,把五萬婦人打散,按比例並入十二生肖旗編制之中。

十二生肖旗最早的編成,是在義軍第二批大練兵之後,當時每一名新兵教官負責要訓練三十至四十名士兵,這個數目一支維持著。

劉備將五萬婦人均分至十萬男丁之中,意味著,十二生肖旗每一級架構都要多二分之一的人,意味著每隊人數從三十多人,膨脹至四十至五十人。

劉備的安排同樣意味著,義軍所有人,無論真正的披甲精銳戰兵,還是民夫,還是婦人,全軍所有人,全都歸為一體,全都劃入了十二生肖旗的編制之中。軍政民生自此完全合一了。

等人力劃分完,劉備終於開始分配宿營帳篷。

按帳篷大小和能容納下的床鋪,再分配以三倍於床鋪的人數,這些人和帳篷匹配之後,再把人分成三個批次,然後,昨夜浪費了很多布匹,連夜召集可很多戰兵趕製的小布塊派上了用場。

在劉備身旁,跟著許多提著大筐子的親兵,筐子裡全都是印著墨跡的小布塊。

親兵們按批次把布塊分別分於眾人,第一批,分上邊有圓形墨跡的布塊,第二批,分上邊有方形墨跡的,第三批,則是分三角形的。

分完,劉備對眾人道,“發爾等的布都拿好了,

莫丟了,日後就憑此入營避寒,誰的要是丟了,進不去帳篷,凍死莫願!”說完,劉備看向身後跟著的精乾百夫長們,“去!就依如此,一帳分三倍人數,人分三批,各分圖形,且交代清楚要藏好布塊,交代清楚,丟了要軍法從事。”

精乾百夫長們得令而去,每名百夫長,身後跟三個襄助的士兵,每個士兵手裡都提著大筐,筐子是三種不同圖桉的布塊。

上百名百夫長離開之後,按安排,百夫長們先是出營,走到營地之外,然後繞著營地外圍分散,最後,才開始從外朝裡的分發布塊。

將布塊分發十幾萬之眾,且要高效快速,管理方法是重中之重。

若百名百夫長沒有四面散開,沒有約定好從外向裡,那麽人員之間工作區域會重複,很影響效率。

劉備所施行的這個高效管理方法,經驗還是來自之前,來自之前的教導隊。

之前行軍之時,李孟羲發現隊列訓練單靠新兵教官一個人,很難向新兵們展示完整的隊列動作,多人隊列,必須多人配合才能施展。

於是當時,李孟羲便想出了教導隊的方法。

要組建教導隊,通曉整套隊列動作的人有限,只有最早第一批練兵時的四十人才能勝任,而新兵隊又多達一千多隊之多,四十人得向一千多個隊展示隊列,分身乏術。

當時人力緊缺,訓練遭遇不可不解決的難題,當時形勢逼迫之下,必須得讓有限的四十個教導人員,發揮最高的效率。

於是當時采取了精巧方法,扎營之後,營地收縮一塊,教導隊就從四角開始,挨著一隊一隊往裡過,此便是當時實驗出的最高效的方法。

若無教導隊,若無教導隊高效的傳遞隊列知識的方法,那麽義軍練兵進度得慢上數倍,練兵慢上數倍,成兵同樣得慢,那麽之後面對皇甫嵩時,就沒有了十萬之眾的可戰人力,就沒有之後了。

可以說,教導隊從四角往裡挨個展示隊列的方法,直接決定了義軍與官軍對峙的最終成敗。

此完全是小節決定了大局。

劉備本無傑出的管理水平,可一路行來,諸事繁忙過手,劉備能力還是提高了許多。

劉備特意令百夫長散一圈再往裡進,這個方法不過是當時教導隊方法的翻版而已,可若無此法,今日天晚之前,宿營之事完全沒可能安排完,最可怕的後果將接踵而來,因為宿營沒安排完,好多人就沒辦法進帳篷睡覺,天寒地凍的,不是少吃了頓飯那麽簡單,會死人的。

幸而,百十個精乾百夫長調配得當,從四面八方朝裡過,一人負責一塊,能發揮最高的效率,完全能在天黑之前把人安排完。

最重要的活劉備分於百夫長們了,他本人去巡營。

隨便找了一頂帳篷走進去,正巧是戰兵們抱著稿席鋪蓋往帳篷裡丟,劉備一看,帳篷裡都是雪,方才扎帳篷的時候也忘了交代把雪先鏟走了,劉備眉頭不由驟起。

稿席攤在雪上睡豈能好的?

得鏟雪。

出了帳篷,劉備立叫過親兵,令親兵帶人回城,將城裡所有鐵鍬拉出來。

“板車,板車一並拉出來。”劉備補充道。

親兵匆匆去了。

此時,已經是下午了。

雪依然還在下,天色依然昏沉。

李孟羲在城頭已經呆了半天看了半天,劉備還是沒忙完。

忽而,李孟羲看見有一大隊戰兵從營地走出,回城來了。

李孟羲疑惑的看著。

一段時間後,李孟羲又看到,回城的戰兵們拉著車,車上放著許多鐵鍬,又出城了,他們顯然是要做些什麽。

只看了一眼,再朝遠看了一眼白茫茫的扎營地,李孟羲恍然,得掃雪的,把營地裡的積雪都掃走,營地的整體溫度能高上一度,能溫暖許多。

隨之而來,李孟羲意識到一個問題,掃雪得需要掃把,可是,軍中掃把缺的不忍直視,全軍上下,一座城,十幾萬人,這麽大體量,找不到百把掃把。

想到這裡,李孟羲眉頭不由皺起。

他所想到的有兩點,第一關於技術,掃把這玩意兒,如果大量生產,技術難度不大,可,原料哪裡來?樹枝?

第二點,想到掃雪需要掃把,想到清理積雪之時,只有鐵鍬會很笨拙,掃把必不可少。再想到總有扎營雪中之時,清理積雪為要務,且平日營地打掃衛生也需要掃把。

原來,軍隊的輔助工具除挖掘用的鐵鍬鋤頭,除砍柴開路的斧頭鋸子以外,除割草收麥的剪刀以外,掃把這玩意兒,竟然也會是必須品。

依早前設計,軍中工具應該盡量通用,以降低後勤壓力,既,可以做兵工鏟,一把兵工鏟,可以當斧頭,當鐵鍬,當鋸子,當鋤頭,還能當兵器,帶一把兵工鏟,等於帶了斧頭鐵鍬鋸子鋤頭和兵器,等於能少帶七把工具,通用工具對後勤運力的節省很是可觀。

依照通用工具的思路,那麽,掃把這玩意兒,除了掃地,還能兼備什麽功能以節省運力?

李孟羲想了半天,沒有。

掃把什麽功能也不能兼容,掃把除了掃地,別的什麽都乾不了,也就在守城火攻的時候,掃把多少算個扎好的柴捆,能立刻點燃起來往城下丟,除此以外,別的功能不可能有。

再有,若在扎營之時,掃把哪怕一人配一把都無所謂,但在行軍之時,總不可能騰百十輛車拉掃把吧?

那麽,掃把這種特殊的輔助工具,配備多少合適?

李孟羲深思熟慮之後認為,配備十幾二十把,有的用,能有十幾把掃把在需要布設疑兵之時把掃把栓馬尾巴上掃煙塵,就夠了。

掃把不同鐵鍬鋤頭之類,鋤頭鐵鍬沒帶就是沒帶,根本不可能立刻原地製造的。

而掃把,野外隨便找些樹枝,立刻就能做一堆,縱是行軍之時一個不帶,扎營之後,遣人去收集樹枝,頃刻間能製造大量掃把,然後掃雪的工具有了,平日清潔營地衛生的工具也有了。

綜而述之,掃把這玩意兒,帶不帶無所謂。

城外,劉玄德依然忙碌著四處巡視。

戰兵們拉著許多鐵鍬回來了,將鐵鍬分於民夫眾人之後,整個營地,無數人熱火朝天的拎著鐵鍬鏟雪。

衝突便在此事爆發了。

流民之中,一人把雪鏟起來往東邊撂,一人把雪往西邊撂,相互干擾,兩個人因此鬧了矛盾,然後互相拿著鐵鍬瘋狂的把雪往對方那裡鏟,不一會兒,就打起來了。

當附近巡邏的戰兵趕到時,兩個打架鬥毆的人抱在一起滾在地上撕打的渾身是雪,邊上,民夫們都在勸架。

戰兵來,喝止了歐鬥的兩人,兩個打架的家夥立刻停手。

不一會兒,劉玄德匆匆過來,看了現場,劉備臉色不好,下令鬥毆的兩人一人五鞭子。

一點沒管到,可就又出事了。

劉備後知後覺的發現,扎營扎的太緊湊了,中間留的路太少,且,讓鏟雪的時候,忘了交代把雪鏟到路邊統一運走,一個沒交代,就有人打起來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劉備立刻叫過傳令兵, 令通達全軍,雪統一鏟到路邊,不能亂作堆砌。

不過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從中倒能顯出很多問題,其一,劉備扎營之時,考慮很不嚴謹,留的路太少,這是劉備個人問題。

其二,民夫鬥毆,嚴格來講,算是軍紀不嚴,但民夫本就只是稍有訓練,算不上真正的軍隊,問題不大。

其三,戰兵至,歐鬥立止,紀律可圈可點,

其四,民夫歐鬥之時,附近的其他民夫都趕過來勸架,這一點最是關鍵。

想,如果是本來的黃巾流民之中,黃巾流民之中,有人打架,旁人冷眼旁觀,麻木不仁,誰肯出頭惹麻煩?

如今,有人歐鬥,立刻出來一大群熱心的人出來勸和解鬥,這番情景,跟在村裡左鄰右舍差不多了,甚至比在村裡更和諧。

尋常村裡,兩家鬥毆,升鬥小民人微言輕有時甚至不敢勸架。

而現在處身義軍營中,民夫們絲毫無有顧忌,絲毫沒有冷眼旁觀,很關切的勸兩個打架的人以和為貴,傷著怎辦,值不得,等等之類。

話裡話外,真是為當事人好。

村裡左鄰右舍最好的鄰裡關系,也不過如此。

而要知,義軍編制尚新,民夫們普遍都沒熟人,四周都是不熟的面孔,一群民夫們為生人能出聲勸和,這說明,義軍十五萬之眾,彼此與彼此之間,全都有如左鄰右舍一般。

全軍十五萬,任憑任何一地有人鬥毆,左近民夫眾人必然出來好心勸架,絕無冷眼旁觀之可能。

以此細微觀之,如今義軍雖依然束於軍旅,未曾化而為民,然,民心已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