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20章 樹梢捕鳥,冰下捕魚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六百二十章 樹梢捕鳥,冰下捕魚

十日這天,前半天,張飛所帶的狩獵隊共獵得野鹿五隻,狐狸兩隻,刺蝟團子四個,獾子一個,松鼠兩個,從樹洞裡掏出的乾果十好幾斤,還有射到的喜鵲野雞等鳥類七八隻,掏了上百個鳥窩,得了百十多個鳥蛋。

下午時分,張飛部圍獵依舊,獵場換了數個,忽然斥候來報,說巨鹿城有人來。

張飛將圍獵事宜交給副手,前去接洽。

來的乃是遊騎商隊,人不多,車也不多,騎兵八個,馬車四輛。

遊騎商隊隊長見到張飛之後,立令麾下幾人把車上東西卸下來。

士卒們爬上車上,搬下來了很厚實的一大捆網。

遊騎隊長指揮著把網抖開拉起之後,指著網對張飛道,“此是捕鳥網,軍師特令我等送來,好捕鳥之用。”

張飛湊上前,看著線細的還沒針粗的鳥網,他瞪大了眼睛,“這樣細,能結實了?”

張飛見捕鳥網是用很細的細的繩子編的,很懷疑鳥網的堅固程度。

遊騎商隊隊長笑了,“哈哈!細才好呢,細了才能逮到鳥,粗了想逮鳥,萬萬不能!”

在遊騎商隊出發之前,李孟羲早就將捕鳥網的關鍵講了一通,就怕張飛是拿到網用不好。

之後,在遊騎商隊隊長的一番講解之下,講了數個要點。

第一是,鳥類羽毛豐厚,鳥撞到網孔裡之後,想要往後倒,毛就被戧著了,此便為,進去容易,出來難。

第二點,繩子夠細,鳥毛才能裹在網線上繞上一圈,才能把鳥毛纏住。繩子若是粗了,鳥毛纏不住,就抓不住鳥。

“這跟人的汗毛一樣,可拿繩子試試,看是不是繩子細了容易把汗毛纏住。”商隊隊長如此說到。

張飛一聽,就忍不住拿手過去試。

張飛把袖子捋起,露出手臂,手臂湊到網上,拉起一根細網繩,繩子一搓,果然,他汗毛被網繩纏住了,一掙,汗毛拽掉幾根。

這能說明什麽?這不過只能說明細繩子確實容易纏毛,並不能說明粗繩子不能纏毛。

張飛強上了,不信粗繩子會不如細的好。

張飛又拿栓網的粗麻繩繩子去試,手湊上搓來滾去的忙活,結果可想而知,粗繩是絕無可能纏住毛發的。

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張飛終於信了,奇了,跟捕魚的網還不一樣,捕魚的網粗了好,粗了結實,這捕鳥的網越細越好。

張飛下手去拉網繩,他總覺得這網太細,總覺得不結實。

上手一摸,摸到網上粘湖湖的,張飛便拿眼看遊騎隊長。

隊長解釋說,“塗了有桐油,軍師說粘湖點,更容易粘住鳥毛。”

還是鳥毛,還是為了粘住鳥毛。

張飛都服了,抓個鳥,這麽多門道。

既然此捕鳥網勞師動眾的大老遠送來,天也正早,張飛便索性把網帶走,準備捕鳥。

冬雪之時,萬物息休,連鳥也少見,張飛找了好大一圈,終於找到了個林子,林稍上有些鳥窩,間或會有鳥從林間飛起。

張飛仰頭看了半天,就這兒了。

到支網的時候,張飛才發現,這捕鳥網可不是一般大,難怪拉了四車分開拉。

網支起,四張長網接在一起,拉了長長的幾十丈一長溜,蔚為壯觀。

網好了,可是愣瞅沒鳥,張飛便令人騎著馬跑到林子另一邊把鳥往這頭哄。

一眾騎兵星散而去。

片刻後,鑽入叢林的騎兵們呼喊著攆了過來,驚的林中隻鳥撲棱棱飛走。

張飛在遠處守著,他看到鳥飛出來是飛出來了,

可絕大多數鳥都是喜鵲斑鳩,直接從網上邊高高的飛走了,一個鳥沒能網住。張飛仰頭朝天上看,(不妥啊,)張飛皺眉尋思,(鳥飛的太高,網拉的低,得……上攻城塔樓,攻城塔樓夠高。)

張飛依照所見,他尋思如果網拉的跟樹一樣高,捕鳥效果肯定極好。

要把網拉到跟樹梢那麽高,張飛也是經歷過多次攻城戰的,也熟知攻城器械,張飛自然就想到了攻城塔樓。

張飛肯定是誤解了捕鳥網的用法,捕鳥網的用法應該是守株待兔,網支到那裡放一天兩天甚至一周不去管他,然後過幾天去收網,捕鳥網的用法是這樣的。

然而張飛還以為捕鳥網跟魚網一樣,以為網只要下去,立刻就能捕到鳥呢。

張飛對捕鳥網的效率要求太高了點,然歪打正著,正好,張飛會想到用攻城塔樓去支網,這個方法一出,網直接攔到樹梢高度,可想而知,捕鳥效率得增高數成。

張飛認真寫下第九條軍獵之法,【捕鳥,需製攻城塔樓,鳥雀大者有斑鳩,小有麻雀,斑鳩多飛於樹梢之上,麻雀多慣低飛,故,使網能及樹尖之高,可多獲鳥雀。】

簡直了,捕鳥而已,能用上攻城塔樓,能用上攻城器械,有些喪心病狂了。

反正軍獵之法,本就不是普通圍獵,本就是要盡可能提高捕獵效率,成本根本不是問題,用塔樓便用塔樓,如果投石機捕鳥有用,用投石機又有何妨?

——

同一日,在張飛拉網捕鳥之時,遠在巨鹿城外,李孟羲到了木工基地那裡去了。

木工營扎營在河邊,木工們要就近做魚鷹舟,就近下水試船。

李孟羲到時,他看到小河上,竟然結冰了。

李孟羲訝然,頓時後知後覺的想起,冬天,還能捕魚嗎?河面都凍住了,哪裡還能撒網。

一圈轉了轉,漁隊不見蹤影,打魚的人全都出去了。

李孟羲找人問過,旁人答,小河凍上了,沿河往下遊走,走到大河,大河水急,還沒上凍。

也就是說,仍然可以捕魚,只是艱苦了點。

思索良久,李孟羲倒是覺得,或許冬天比平日更好捕魚呢?

眾所周知,魚也是需要氧氣的,夏天的時候,快要下雨的時候,池塘裡缺氧,魚都露頭了。

冬日小河結冰,水裡更是缺氧,李孟羲想到了北方冬季捕魚之時,會在冰上鑿出冰洞,然後魚都湊到冰洞處呼吸,此時,拿盆子下去一撈都能撈住魚。

冬日捕魚,效率能遠勝平日,此為天時之助也!

李孟羲問同來的關羽,有無見過冬日鑿冰捕魚?

這一問,倒提醒了關羽。

“是矣!”關羽眼睛一亮,“鑿破冰面,魚將聚集破冰之處,一網下去,百魚入網,封冰之時,乃捕魚最佳時機。”

李孟羲求證明白了,鑿冰求魚這個技術,不算什麽深奧技術,東漢末年的勞動人民早知這個技術。

然而知道技術歸知道,就如關羽,關羽不也一時沒想起來此節?同理,不群策群力的話,無法將生產效率發揮到極限。

大雪連下了十幾天,河面的冰早凍的硬實了,李孟羲迫不及待想試試看,到底鑿冰捕魚效率能有多高。

李孟羲就要下河,關羽攔住了他。

關羽一是怕李孟羲一腳踩空掉冰窟窿裡撈都沒法撈,二是,鑿冰捕魚不同尋常撒網,需要特殊的捕撈方法。

關羽去找木匠們準備去了。

李孟羲對技術相關好奇的很,他追著關羽一路問,照關羽所說,要鑿冰撒捕魚的話,因鑿出的冰洞不大,所以撒網不好撒,網只能團成一團順著冰洞丟到冰洞裡,可如此以來,網就不舒展了,網不到魚了。

“羲兒,你覺此時,該當如何?”關羽笑著考教李孟羲。

李孟羲皺起眉頭思索著,魚網不展,那肯定就得讓魚網擴散開來,可網在水下,該如何讓網散開?

李孟羲想到,拿棍戳一戳,不成,又笨拙,效果又不好。

他又想到,是網的原因,可以造一種特殊的網,網下到水裡就可以自動舒展。

然而以李孟羲現在對技術的理解,還不成,這種自動舒展的網,哪怕到了後世,也不多見啊,技術不發達的漢末,網就更不可能這麽複雜了。

想來想去,李孟羲想的都焦灼了。

看李孟羲一副想不明白的樣子,關羽撫須笑笑,就要說出答桉。

“我明白了!”就在這時,李孟羲突然喜笑顏開,“找個人,抓著網繩,跑起來,轉圈一甩,不就把網甩開了?這不跟在水上撒網一樣,水上撒網,也得甩開。”

是一種叫做離心力的玩意兒,李孟羲想明白了。

關羽樂呵呵的笑了,點了點頭,“嗯,你這說法,對也不對。”

自以為已經解決了難題的李孟羲頓時愣了,“額,何為對也不對?”李孟羲不解的抬頭看著關羽。

關羽解釋道,“這其一,水下甩網,可不同舟上撒網,照你所說,找一人拽著網繩繞圈跑。這不成,網在水下又沉又重,一人決計拽不動。

故,某言,對也不對。

水下散網,確是要將魚網甩蕩開來,可徒單人勞作,不能成事。”

原來是這樣,李孟羲恍然大悟。

李孟羲緊接著又道,“那,一個人拽不動,多找幾人便不就妥了?”

然而關羽還是笑著,道,“此法,對也不對。”

李孟羲又懵了,為何又對也不對了?

不待李孟羲問,關羽便解釋道,“著數人同拉一網,可冰面能有多結實?人跑來轉去,不一會兒就把冰面踩碎。

且,冰面光滑,人轉著跑著,跑慢了,網蕩不起來,跑快了,易滑倒。

再有,數人拉網,數人難以合力。”

“故,不必數人,可設一木軸,軸有數臂,數人圍軸轉之,靜站不動,隻手動,便可轉軸如飛。”

李孟羲腦海中想了一下關羽說的這個木軸,他想明白關羽說的什麽了。

——

幸好木工營地就在河邊,有大量木匠隨手可召。

沒用多久,木匠們就把冰下捕魚的裝置做好了。

捕魚裝置很簡單,不過是一個木棍,木棍頂上,一圈嵌著幾個長的木把,跟方向盤一樣,隻此而已。

帶上了木架和網,關羽帶著人到河邊去了。

到了河邊,關羽不讓李孟羲下河,讓李孟羲在邊上站著,關羽自己下河去了。

關羽扛著工具,小心翼翼的踩著冰往河中間走,到了最中間,關羽招呼幾個士卒往邊上走。

工具放在腳邊,關羽提起一柄榔頭,俯身趴到冰上,開始鑿冰。

片刻之後,關羽成功在冰面上鑿了一個大窟窿出來。

冰窟窿裡,水嘩啦啦流著,關羽站在邊上,低頭看水,靜等魚來。

岸邊,李孟羲無聊的蹲著,他手支著下巴,無聊的看著關羽他們忙,關羽不讓下河,就只能待在岸邊看。

李孟羲沒有親自下去忙碌,可他已經發現了可以加以改進的技術細節。

方才見關羽拿個榔頭砸冰,榔頭沒刃的,是鈍器,鈍器砸冰,必然把冰面砸的破碎不堪,必然砸出一三尺洞,支離破碎出十尺裂紋出來,這不妥。

李孟羲覺得,最好得有專門的破冰鑿,破冰能更安全一點。

若想更為專業,還有方法,熱水,烙鐵,更安全。

用破冰鑿依然會讓冰面產生裂縫,熱水不同,熱水直接把冰化出了一個洞,一點裂縫不會有,整個冰面結構依然完好無缺。

烙鐵也是,烙鐵切冰,如同過泥,想切個什麽形狀的冰洞,就能切個怎樣的冰洞。

冰下捕魚第一項改進有了,要麽用熱水和烙鐵,要麽用破冰鑿,再考慮到外出捕魚的條件,燒熱水不容易,烙鐵也不好準備,最好的,還是用破冰鑿。

李孟羲再一想到現下軍中只有木工生產能力,還沒開始任何鐵器生產,破冰鑿一時半會沒辦法制作,這讓李孟羲不由眉頭皺起,他在想,是不是得打鐵了?不必大規模生產兵器,也不必去找鐵礦,先找點壞掉的刀劍給融掉,然後少量打一些破冰鑿,還可以少量做一些灌鋼刀,甲片,扎甲,鐵鍋之類的,生產有門檻,需要有足夠原料, 需要大量人手,但若是技術鑽研,少量的一些鐵少量的人手直接就可以開始了。

再結合兵器來想,李孟羲想到推演攻城守城戰術時,火攻之時,城上往下丟火之時,此時,攻城一方需要把城頭丟的柴火捆給扒拉到一邊。

用手拉肯定不行,燒手,用刀劍也不行,刀劍太短,諾大的一個柴捆,刀劍挑不起來。

用槍也不好用,長槍爬攻城梯時太拖累,長槍也不利城頭搏殺。

最好用的乃是短戈這個兵器,在對抗城頭火攻之時,戈這個兵器等同於工具中的鐮刀,把柴捆鉤起就能鉤一邊。

從此處,兵器除了戰鬥,兵器的工具性作用也是很重要一方面。

兵器也可以作為工具。既然缺少破冰工具,李孟羲便想,軍中有何種兵器可以用來破冰?

合適破冰的兵器,肯定得是鑿擊兵器,戈,步字戟之類。

可普通的戈,普通的步字戟手戟之類,肯定不行,戈刃太薄太短了,鑿擊能力不夠。

李孟羲便想起了一種重型戈刃,所謂【雄戟】是也,這玩意兒是巨型戈,戈刃又厚又寬還長,跟個鐮刀似的,鑿擊能力一定很強。

這時,關羽從冰面上走了過來,“羲兒,鑿冰不易,我看,得調點雄戟給漁隊,也好鑿冰之用。”

李孟羲抬起了頭,看向關羽,他不由笑了。

就說得是雄戟,諸般兵刃中,沒有比這個更適合鑿冰了。

+ 加入書簽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