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93章 秋收來臨
時已為九月末旬,入秋了,又是一季收獲季。

 繁忙於事務的李孟羲,等到秋開始,等到百姓們已經開始收獲了,等到各部官員聯袂前來提起稅收事宜,他才想起要收糧的事。

 夏收之後,在夏收與秋種之間的這一季,俗稱間種。一季間種,時間只有三個來月,所以間種多是種一些收獲快又能固氮肥田的作物,符合這兩點的作物,只有豆科,而符合夏至秋季氣候水土的,最佳是黃豆,所以間種多是種的黃豆,或稱大豆。

 李孟羲本人是不怎麽願意再收糧的,夏收過去不久,他感覺收了糧沒多久,就又要收稅了,他有點抗拒。

 不過,再一想到,黃豆這東西,黃豆雖不是純粹的糧食,但黃豆是寶貴的蛋白質來源,還是油料來源,還是重要的飼料。而且,豆子也難加工,留在百姓手裡,百姓拿著豆子也沒辦法精加工,豆子留在百姓手裡,他們又沒有榨油的技術,也沒有磨豆腐的勞動力,還沒有牲口去喂養,只能拿去吃了,可豆子不做成豆腐的話,就是吃了,也沒辦法充分利用其中的蛋白質。

 所以,這一季所見的黃豆,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全部收回官府,官府有充足的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官府把豆子精加工處理,把豆子加工成豆油,豆腐,豆粕之後,再把之回饋給百姓。

 “諸位,大豆一畝,畝產多少?”李孟羲問道。

 這是超級簡單超級尋常的一個問題。

 然,就是看似尋常與簡單的問題,卻是最難解答的。

 農業部官員們議論了一陣,他們有說年景不一樣,產量也不一樣,有說地好地壞,產量也不一樣,還有說種的稀了稠了,草多了少了,產量都不一樣。

 “所以,以今年年景,好地壞地種的稠的種的稀的一塊算,能有多少豆子?”李孟羲忍不住問道。

 這一問,把農業部官員們問住了。

 鴉雀無聲。

 這看似是極尋常極小的問題,內裡,卻是高深的學問。這涉及到統計方法。

 李孟羲不想出去跑了,他隨手把抽樣取樣法教給農業部官員們。

 他要求,農業部官員們在巨鹿全境之內,隨意找一千塊土地,然後,每塊地,取地中心一分地那麽多的豆子。

 然後,把這所有一千塊地,總計一千分地的豆子的產量加到一塊,再除一千,這就是平均產量。

 農業部官員們學會了方法之後,立刻出城抽查去了。

 李孟羲在城裡等著。

 三日後,官員們回來了。

 他們抽查一千畝樣本之後,核算得出,今年大豆畝產,大抵七十一斤。

 一畝地產出,就這麽區區七十一斤。

 “這算是……是多還是少?”李孟羲不確定的問。

 農業部官員們一致覺得,這算減產了,平常一畝收八十斤都是尋常。

 豆子對肥力要求不高,影響豆子產量的,就只剩天時了。

 果然,氣候一年冷過一年,連大豆都減產明顯。

 在李孟羲猶豫著該收多少豆子合適的時候,一農業部官員遲疑著說到,“軍師,咱們抽樣割了人家一分豆子,該不該減稅,或是少收人家一點?”

 李孟羲愣了一下,然後他立刻反應過來了,“當然!當然得免人家的稅!”李孟羲連連點頭。

 那個出言建議的農業部官員聞言笑了,“這就好!我去割豆子的時候,給百姓們寫了憑據,收糧的時候他們就能少繳一點。”

 李孟羲對這個嚴謹又機智的官員投以讚許的目光。

 目光再轉到其他官員們,李孟羲問,“你們呢?你們可有留下憑據?”

 其他幾個農業部官員面露尷尬,顯然,他們沒想起這一茬。

 “都跟人家學學。人想的多周全。”

 “秦束,”李孟羲看向角落裡正提筆寫記的吏部司長秦束,“你記下此功。”

 秦束點頭稱是,提筆記了起來。

 因,出去抽樣取糧的官員當中,只有一人想到留下憑證,其他都疏忽了此事,這就造成了,有好多百姓少了一分地的豆子。

 樹立人心要千日之久,毀掉人心只是一時。

 李孟羲立令,待會兒散會,趕緊回去把票據發回去。

 要是記不清都到了哪些田地割了豆,在收繳的時候,要特意問清每一個繳豆的人,好把人家的豆給補回去。

 有一個官員忍不住問,“無有憑據,那要是有人充冒……”

 李孟羲看了那人一眼,“不管他充冒不充冒,哪怕所有百姓都來充冒。一畝地,不過少收一分豆子而已,咱全認了,大不了少收點。”

 “記住,寧可賠幾十萬斤豆子,絕不可多拿一人。”李孟羲鄭重告戒。

 諸官員聞聽告戒,心神一震。他們被李孟羲的氣度折服了。

 眾官員不約而同的朝李孟羲拱手一禮致以敬意。

 有人,寧可負盡天下人,也絕不教天下人相負。

 而李孟羲,寧可損失幾十萬斤豆子,也不願多拿一人多取一毫。

 大豆畝產已經算出來了,均量在七十斤左右。

 按想法,李孟羲是想把所有黃豆都收繳上來。

 可此中存在一個問題,要收繳所有,畝產不一,沒辦法規定確切的數目,這就使得,百姓們必然會私藏下一些豆子隱瞞不報。

 好算李孟羲聰明,他想出了一個絕妙主意,為把百姓手裡所有的豆子都收上來,盡可能發揮豆子的價值,他決定,稅收和經濟手段同行。

 一方面,先以收繳糧食的方式把百姓們手裡大部分豆子都收上去,然後,再把豆子加工成豆腐,再拿豆腐換百姓們手裡的豆。

 為盡可能多的把豆子收上來,所以,此時不該講經濟利潤,可以以超低利潤,超低價格,乃至用賠本的方式把豆腐賣給百姓。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把百姓手裡的豆子收上來。

 問題到了,先收繳百姓手中大部分豆子,那這個大部分,應對七十斤的畝均產量,該收多少最為合適。

 “四十斤。”官員們給了數量。

 李孟羲不確定的問,“那,若是最貧瘠最乾旱的土地,要是畝產不夠四十斤,百姓豈不是還得倒掏糧食?”

 農業部官員忍不住解釋道,“不會!豆子不用上肥,就是再荒的地,就是種的再稀,一畝地無論如何不會低於四十斤。”

 李孟羲還有遲疑,“那……假設說,地旱了,豆子都旱死了?”

 官員忍不了了,“身為農夫,明知地旱還要去撒豆,要是有如此蠢人,何必再讓他種地。”

 “好吧……”李孟羲無奈讚同。

 雖,官員們一再保證,不管哪一畝田都能收上四十多斤的豆,不會有不夠數的。

 但,李孟羲總怕有個萬一。

 萬一真的旱呢,萬一被野豬拱了呢。

 所以,李孟羲給農業部官員們每人千畝地的免稅名額,由他們自己判斷,要是真有誰的地的確是畝收不夠,就免下稅額。

 千畝地的免稅額,這可是巨大權利。

 放完權李孟羲就後悔了。

 他突然意識到,假設說,有一人,他明明畝產豐收,他卻說自己地裡遭了災,然後騙官府免他的稅。

 少那麽一個人兩個人的稅影響不大,可要是別人見此,有樣學樣,越來越多的人違報隱瞞,勢將不可再控。

 思慮不嚴,放權過於草率,李孟羲給自己添了麻煩。

 等會議結束,官員們各自離開,李孟羲一臉苦惱的拄著下把苦思對策。

 這次的教訓是,“輕諾必寡信”,每下達一條政令都必須深思熟慮才行,若是下了命令再收回去,這就是出爾反爾,影響威信。

 思慮良久,好算李孟羲聰明,他想到了一條巧妙的補救之法。

 總得來講,官府留一些免稅名額以幫助那些因各種不可抗拒力導致交不齊稅的人,這是一條頂好的政策。

 這條政策唯一的隱患是,可能造成百姓們跟風隱瞞產量跟風效彷。

 一條頂好的政策,要是因為些許的隱患就廢除,這就是因噎廢食了。

 李孟羲想到的補救之法是——保險。

 每次收稅,可讓百姓選擇是否買保險,保險額度不大,一畝地,一斤糧食就行,多交這一斤糧食,就算是投保了。平時沒災沒害也就算了,要是一旦遇到個什麽災害,投過保的地就可以得一次免稅機會,而要是沒投過保的地,則就不予免稅。

 保險的核心要義是什麽?

 保險的核心要義是,詐騙。

 李孟羲之所以把保險理解成詐騙,這是因為,保險得以維持的內在邏輯就是詐騙。

 保險是這樣詐騙的,它是一個可稱之為陽謀的價格陷阱,保險把兩個價值差別巨大的東西聯系到了一起,一個是,極其低廉的保金,一個是,免掉一年賦稅的巨大誘惑。

 這就好比,付出了一文錢,可以擔保住十萬錢的巨大風險,對比如此的明顯,稅金又是如此的低,這就使得,好多人出於穩妥考慮,會願意多付那麽一點可有可無的保金。

 而就是這一點可有可無的保金,就是因為所有人都這麽想,巨大的數量下,每人的一點點保金積累起來,總量堪稱恐怖。

 絕收其實是概率很小的事件,這就使得,一百人中不一定有一個人遇到絕收,而真遇到了,其他沒遇到絕收的九十九人所交的保險加起來,已足以抵消免掉一人賦稅的負擔。

 這就是為什麽李孟羲認為保險的核心邏輯是詐騙,保險詐騙的不是個人,於個人而言,保險承擔走了風險,這算不得詐騙,保險不詐騙個人,詐騙的是整個群體。

 百姓買保險,官府發保險憑據,這都不難操作,都簡單的很。

 難在,評估審核。

 百姓買了保險,可他明明沒受災,他非說受災了,非說得免他稅,這該怎辦?

 所以得審核。

 李孟羲想到的審核方法是,平日裡,在收獲季到來之前,在莊稼還在地裡還沒收起來的時候,保險部門的人到四處做以調查,以摸清每一畝土地的狀況,摸清每一畝土地的預期產量。

 到這一步,地裡能見多少糧,到底是受災了還是沒有受災,其實已確定了九成九。

 然後,等糧收了之後,若是有百姓說自己受災了想免稅,保險部門的官員就可以依據事先的調查記錄作以判斷,這幾乎就可以杜絕了騙保事件的發生。

 (保險,該歸哪一部管呢?)李孟羲想著。

 管錢管糧的,該歸入【財政部】去。

 李孟羲遂去找到了財政部官員們,與他們商討起農業保險事宜。

 保險保費的數額要遵循這樣一個規則,數額越小越好,最好小到可有可無,最好小到讓百姓們隨手就買不帶猶豫的,最好每年都買。

 反正,保險是概率與規模的遊戲,規模遠比單個數額重要。

 最終,李孟羲與財政部官員們商議出的這個小的不能再小,小到可有可無的保費是——半斤。

 就半斤。

 不管是豆,是麥,是黍子,種的啥,保費就是半斤啥。

 為保險事宜,財政部,繳收司下,增設了一個新的【保險屬】。

 保險業要開展,得到下一季收獲去了。

 巨鹿有雖小精悍五髒俱全的官職系統,李孟羲提出了保險觀念,官員們負責構建起詳細的架構,並開始初步擬訂實施計劃,這過程中,發生了好玩的事。

 在談到收保險,收半斤糧的這一步,有個官員,他徹底領悟到了李孟羲所說的,越少越好,小到可有可無,小到百姓能不假思索隨手就買是最好。

 由這一點,那個官員想到了一個神奇的方法,既然想讓百姓隻覺其少,不覺其多,那就想法讓半斤糧食看起來越少越好。

 半斤豆,盛在碗裡看起來是一個量,撒開再看,是一個量,裝超大的盆子裡,是一個量,裝小碗裡,看起來是一個量,裝長竹筒裡是一個量,裝細竹筒裡也是一個量。半斤豆一次稱是一個量,分十回稱又是一個量。

 這他喵的,是視覺欺騙啊!

 李孟羲都樂了,他覺得這官員以前可能是個奸商。

 隨口問了一句,官員自言,以前家裡是賣餅的。

 對上了,在賣餅行業,同樣都是那一塊面,把面揉開了,把麵團一團,看起來大小是不一樣的。

 人才。

 大感有趣的李孟羲拿了豆子來跟官員們探討,他們一群人把豆子裝在大大小小不同容器裡,都是同樣多的豆子,結果裝到大盆子裡,顯得非常少,裝小碗裡,卻顯得非常多。

 聚成一坨顯得多,平鋪開來也顯得多,倒是,半斤豆分作十回稱,每回都拿那麽一小點豆,怎麽看都顯得太少。 www.uukanshu.net

 所以,整套的視覺欺騙法就有了——稱豆的時候,拿一個超大的稱,配一個超大的盤子,再配一個超大的器皿,稱的時候,一回就稱那麽一小把,連續稱量多次,稱完之後豆就裝回黑袋子裡,使百姓不能見其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這就好比,十塊錢的煙花有人舍不得放,一毛錢一個的煙花卻舍得一個勁的放,結果實際最後算下來,放一毛錢的煙花浪費了更多的錢。

 簡直陰險。

 照這樣的視覺欺騙之法,估計百姓們繳保險稅額的時候,看著一小把一小把的豆子,他們甚至會覺得太少,有些過意不去,會大方的多抓幾把。

 保額同樣是半斤糧食,不同的收法,百姓們感覺到的多少是不一樣的,當百姓們覺著收的極少的時候,那參保的意願就會極高。

 就這麽個視覺欺騙這一個方法,直接可將來年參保人數增加三成之多。

 李孟羲慧眼識良策,他當場給獻策官員記了一功,並賞下豐厚賞賜。

 官員喜滋滋的領賞去了,這意外之得也給了李孟羲以重大啟發。

 視覺欺騙之法,用於作戰,能發揮在何處呢?

 不知道,想不起來。

 一時想不起來,李孟羲便隻暫寫了大綱留在筆記之中待日後慢慢充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