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68章 養珠產業,開啟
,!
 五月十三,自一大早,眾多軍令接連被李孟羲下達。
 第一令,令軍中所有經訓超過一月的戰兵,也就是,完成了基本隊列訓練的戰兵,過了新兵期的戰兵,在戰兵中除騎兵以外其他人中,抽四千人,這四千人卸了衣甲,不帶兵器,領上鋤頭鐵鍬鋸子等工具,帶上宿營帳篷和半月糧食,由建造隊匠人和工部官員帶領著去五十裡外的大陸澤整修營地。
 這派出的四千人力,第一步,需把有二十個巨鹿城那麽巨大面積的營地給修整出來,滿地的草該燒的燒,該拔的拔,樹該砍的砍,地面該鏟的鏟該填的填。
 等半月後,當營地基本清理好之後,到時可以開始建造房屋。
 第二令,李孟羲派大量遊騎去尋找蘆葦,令找到蘆葦之後,連根拔回來。
 第三令,令一眾軍醫研究河蚌可以種珠的地方,準備開始捉蚌種珠。
 第四令,令工匠以蚌殼為料,磨出小型圓形顆粒,準備作為種珠材料。
 第五令,命令下達給農業部官員,要農業部官員制定一份植樹計劃,準備在巨鹿境內,遍地植樹。
 命令下達到各處,除了修整營地一項容易理解,其他各項命令很是奇異。
 農業部,農業部官員就那麽寥寥幾人,他們接到命令時,一聽是讓種樹,幾人面面相覷。
 命令很簡單,只是種樹,可,種什麽樹,怎種,種哪裡,都沒說。
 幾個官員隻好圍在一起商量。
 軍醫營,田卜費勁巴拉的拉著一輛車回到營中,車上載著幾個好大的水桶。
 田卜卸桶的時候,軍醫們一齊圍過來看。
 田卜從桶中撈起一個大蚌,笑對同僚道,“給,都看看,軍師讓咱找找這河蚌的五髒六腑都在哪,說是要準備種珍珠……”
 軍醫們驟聽種珠之時,都是錯愕,以軍醫們的見識,他們沒聽過珍珠還能種出來的道理。
 珍珠暫且不去管他,軍師讓找河蚌的髒腑,這個命令更讓軍醫們哭笑不得。
 醫分人醫和獸醫,獸醫不稀奇,可未曾聽過有誰能給河蚌看病。
 不管如何,軍令下來了,讓幹啥就幹啥,一軍醫從桶裡撈了一隻蚌,費了好大勁兒把蚌卡察一掰兩半。

 一般而言,年齡越大的醫者醫術越好,軍醫營滿營軍醫都是田卜一個個挑的,挑的個個都是醫術精湛之人,這因此,軍醫營一眾軍醫平均年齡可是不小。
 就看見一群普遍中年朝上的半老老頭子們,他們一群圍在一起,對著一隻平平無奇的格擋蚌引經據典的討論著。
 河蚌這玩意,沒鼻子沒眼的,如何去分辨其髒腑。
 一胡子雪白者若有其事道,“珠生蚌中,如人懷胎兒,照此道理,種蚌當種太陰內府之中。”
 聽老者這麽說,眾人便拿針灸扒拉,想找河蚌的太陰內腑穴位所在,結果扒拉一會兒,發現河蚌這玩意兒,都找不到哪是頭哪是尾。
 仔仔細細研究半天,終於有人提議,可以把河蚌放水裡看看。
 有人去拿了一盆水,往水裡一放,河蚌會吐泡泡,這一下就找到河蚌的口器了。
 由人推之,順著河蚌口器,就能找到太陰府穴。
 同時,又有軍醫提出異議,他言,“珠之於蚌,怕並不等同胎之於人吧?
 胎為活物,珠似為死物。
 太陰內府,蘊活不蘊死,或非生珠之處。”
 這麽一說,旁有人也質疑道,“或如牛黃狗寶?蘊生於胃也?”
 這個說法,立刻得到了相當一部分的軍醫的認同。
 牛黃狗寶跟珍珠比較,質地純粹,這是第一處類似,附壁而生,這是第二處類似,牛黃跟珍珠很是類似。
 良久,一外圍的軍醫湊上來了,瞅了兩眼河蚌,從河蚌本身,他看不出什麽,他遲疑道,“某倒覺得,人骨有畸增之病,珍珠之於蚌,於蚌而言,或是病蘊而生。”
 到這裡,牛逼了。
 醫者們用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藥理病理辯證邏輯,竟然硬生生的推到了接近正確的答桉。
 說珍珠自畸病而生的那個醫者,他自己可能也只是靈感一閃隨口一提,他自己可能也不確定,但這就是真相。
 珍珠對於河蚌,就是病,珍珠成型原因,乃是沙粒或其他雜物進了河蚌身體裡,河蚌分泌出保護物質把雜物包裹起來以減輕對身體的損害,天長日久,分泌物層層積累,就形成珍珠了。
 軍醫們的討論在繼續,若珍珠等若牛黃狗寶,種珠該種在胃裡,可,不說珍珠,牛黃狗寶可遇不可求,也沒聽過誰人能把之種出來。
 若珍珠等若人骨上的畸病,那蚌的骨在哪呢,似乎河蚌全身上下沒有一根骨頭。
 軍醫們拿著針灸對河蚌這裡戳一下,那裡戳一下,依據日常經驗來判斷,軍醫們很確定,河蚌真的一根骨頭都沒有。
 問題進入死胡同了,卡到這裡了。
 洛陽太醫劉進,他今日又一早來了。
 進帳一看,劉進看見軍醫們圍在一起不知緣何。
 劉進湊上去問了一嘴,軍醫們三言兩語便把詳情告知。
 聽到種珠之事時,劉進的反應跟其他軍醫一樣,也是驚訝,“珍珠還能種?怎個種法?”
 軍醫們皆說不知,隻說這是軍師交代的。
 涉及到義軍那個神奇的小軍師了,自到了巨鹿,劉進可聽了太多小軍師的神奇之處了,劉進思索,難道珍珠還真能種出來不成?
 跟軍醫們又談了一陣,聽軍醫們正爭論若真能種珠,珠該種到哪裡的問題。
 劉進想起了曾經的一些經歷,他若有所思,走上前去,要過旁人的針灸,他湊近河蚌,手按著蚌殼,拿細細的針灸在蚌殼裡靠邊緣的位置輕挑了幾下,在蚌殼邊緣,有一層薄薄的膜,一挑開,裡邊如若是個小囊。
 劉進謂眾人道,“洛陽時,某親手取過不少珠子,蚌中有珠,十有八九是在這囊裡。”
 說完了曾經經歷,劉進突然有些明悟,(莫非……種珠,是種在這裡不成?)
 以前從未留意從未深想過的事,今日細思起來,突覺匪夷所思。
 劉進不愧是洛陽太醫,太醫確實非凡俗可比,洛陽作為天下中樞也確實非他處可比。
 珍珠已是極難得之物,劉進卻親手活取過珍珠,還不止一次,還好多次,次數多到令劉進不經意記住了珍珠取珠位置的規律。
 劉進作為太醫,料想他親手過手過很多進貢給靈帝的珍稀藥材,活蚌活珠或就是各地進貢藥材的一部分。
 皇帝奢靡,可見一斑。
 得益於劉進這個大有見識的太醫,種珠最難的種珠位置的問題,被劉進一語道破。
 種珠術聽著很神奇,軍醫們為一問究竟,央田卜去請軍師前來。
 田卜不好違了眾人之意,隻好去找李孟羲。
 在城主府,田卜找到李孟羲,他說明來意。
 李孟羲放下手頭雜務,隨田卜去了。
 ——
 軍醫營,眾人簇擁,李孟羲聽著太醫劉進所講,看劉進用針灸所挑河蚌的位置,一些記憶浮現腦海。
 李孟羲隱約想起,似乎有珍珠囊這麽個玩意兒,據說珍珠就是種在這個部位的。
 本以為,要找到種珠位置,得做大量測試,沒想到問題直接會解決了。
 令匠人們磨的珠核也正好磨好了,李孟羲拿著珠核跟眾人講解,“蚌之所成,因沙礫也。
 河蚌生於河底,河底多泥沙,其蚌殼張合之間,難免有時有沙礫入肉。
 眾位是醫者,當知,木刺進入皮肉,會化膿腫脹。
 沙礫入蚌肉,蚌也是如此。
 不見,蚌殼內,銀閃明亮,與珍珠一色乎?
 此銀色,便為珍珠質。
 沙礫入蚌,蚌分泌珠質以裹挾異物,一日不見其變,二日不見其變,經年累月,長至數年,珠質累積成多,珍珠便成也。
 此所以,但凡有珠,必出於大蚌,蚌小,珠質積累不足,珍珠則就難成。”
 “種珠之法,可用沙礫,用金銀,用陶塊,等等皆可,而金銀之屬,大多有微毒,或致蚌死,沙礫則形狀不定,珠成無定型,難得渾圓。
 可取蚌殼內殼,磨為圓狀,再種入蚌體,待三五年珠成,珠體必圓潤無暇。”
 “此用沙礫蚌殼種珠法,謂之有核珠。
 另有,無核珍珠。
 無核珍珠,乃用珍珠為材,打磨圓滑,再種入蚌中,蚌成,內外皆珠質。”
 種珠法,就這麽簡單的個事。
 把種珠之密講給軍醫們之後,李孟羲特意交代眾人萬勿外傳,此乃機要。
 軍醫們再三保證,一定會謹守秘密絕不聲張。
 種珍珠的條件似乎成熟了,太醫劉進疑似指出了正確的種珠位置,但也可能,劉進記錯了。
 為確保萬無一失,李孟羲決定還是測試下好。
 李孟羲決議,捉來三千隻河蚌,三百隻種珠在囊,三百隻種在肉裡,再三百隻,種在其他位置,反正,把各種情況都試一下。
 這就需要軍醫們弄清楚河蚌到底有多少不同的器官或是什麽。
 李孟羲沒過來之前,軍醫們以為玩笑,李孟羲過來說了種珠之法,軍醫們知道珍珠真的能種,他們這會兒很賣力的去幫忙。
 軍醫們盡取桶中之蚌,拿著各種小刀具和針灸對著河蚌各種解剖各種研究,他們研究的方法是怎樣不知道,反正最後軍醫們經過討論,給出了一十二種種珠位置。
 有一十二種不同種珠法,每組算五百蚌,共需六千隻蚌。
 若種珠法有用,最短兩年時間,養到兩年的時候,開蚌來看,種下的珠核當已有了珍珠的雛形。
 養珠周期漫長,為了一個測試結果就得等兩三年,為早日得到大量珍珠,李孟羲決定養殖與測試同步進行。
 太醫劉進有豐富的取珠經驗,所以劉進所給出的位置,大概率真能種出珍珠,除六千測試用的河蚌,李孟羲決定,剩下的所有河蚌,全都按劉進所指的位置來。
 種珠所需的準備,需珠核,還需籠網,軍中所有漁網全都是麻線編制的,養珠需數年之久,恐麻繩不耐久蝕,李孟羲去了匠營,他向匠人們詢問能在水下保存數年的材料。
 匠人們給出的材料是,松木籠。
 “千年水下松,萬年風中杉,松木沉水底,百年可不壞。”這是一名老木匠說給李孟羲的。
 軍中囤積的有不少的松木料,平日裡,松木料除了做工具以外,更多的是用作照明和引火的材料,現在松木有更多的用處了。
 跟匠人們敲定了養蚌籠的細節,鑒於蚌這玩意兒多喜歡吸附在泥沙或是石頭上,所以,蚌籠最好是層層分層做成抽屜形狀。
 令匠營收集所有松木打造蚌籠,同時,李孟羲派了大量人手拉著車子帶著桶去摸蚌了。
 半日後,在大量人手的協助下,河蚌一車一車的拉回,軍醫們一人拎走一桶蚌,熱火朝天笨手笨腳的忙著。
 軍醫們忙碌的時候,李孟羲四處轉著看。
 轉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因河蚌的蚌殼是緊閉著的,開的時候很難開,軍醫們拿刀子去硬別,卡察一聲就把蚌別成兩半給整死了。
 粗略算了一下,十隻蚌,被掰死能有七八隻,成功率極低。
 “停!”李孟羲叫停。
 “都先想想怎麽開蚌好,看,掰死多少!”
 不讓忙了,軍醫們就隻好想方法,不久,方法就出來了。
 有人說,可以拿個窄點的木板卡著,省得用力過猛。
 有人說,可以拿火烤一下,火一烤一熱蚌就開了。
 還有人說,煮鍋花椒水,把蚌往水裡泡一下,保準麻的它自己開開。
 都是人才。
 李孟羲當場把這些方法記下,隨手寫了幾張軍票發下去,以獎勵想出方法的人。
 這時,匠營的人來了,一匠人端著碗,碗裡是小半碗磨好的蚌殼,李孟羲順勢問匠人,問他該如何開蚌又不損壞蚌殼。
 匠人撓了撓頭,“做倆板,夾中間,不就妥了?”
 匠人說的是,以木板做限位,以避免蚌殼開合過大損害殼體。
 不消說,這又是一個好用方法,李孟羲又把一張軍票賞下去了。
 數法同用,木匠們打造了夾板,有人升起火,有人找來窄的刀子,有人煮了花椒水。
 經測試,火燒法不好用,一不小心就把蚌燒湖了。
 花椒水好用,把蚌往花椒水裡一丟,蚌立刻就開了,只是,李孟羲擔心以蚌脆弱的生命力,恐泡了花椒水把蚌泡死,所以,這個方法最好驗證一下,看泡了花椒水的蚌能活多長時間,如果問題不大,那可以繼續用了。
 確定是安全的方法,是拿小刀別進蚌殼裡,一別把蚌輕輕別開,再拿木棍卡著,從容種珠。開蚌解決了,種蚌又是麻煩,種蚌得先拿小刀在蚌肉上劃一個小口,然後把珠核塞進去。
 軍醫營沒有足夠小巧的刀具,也沒有合用的夾具,這時,鑷子派上了用場。
 召匠人依樣打造了斜嘴竹鑷子,有了鑷子,種珠方便了許多。
 至當日傍晚,匠人們已種出六百多隻蚌,蚌裝上新打造好的松木籠,籠由馬車載著,運到河邊沿岸投下。
 養珠還有另外的事要解決,首先是珠核的製作問題,匠人們草草磨出的珠核並不圓潤,且珠核小的跟米粒一樣,製作麻煩,一個人忙半天做不出幾個珠,太浪費人力了,故而,需要找到大批量生產圓珠的技術。
 不久前,測試紙張強度時,當時用自由落體的泥丸砸到紙張上來試紙張韌性,考慮到,不規則的形狀會帶來誤差,可能尖角剛好落下來,紙破了,換一次,尖角沒在下,紙就不會破。於當時,需要用到足夠圓潤的泥丸,製作泥丸的時候才發現,把泥丸做圓並不容易。
 誰也沒想到,當時製作圓丸的技術會在今日再次用到。
 李孟羲去翻看記錄,一陣翻騰,他查到了。
 製作泥丸的方法,一個是,搓好的泥丸放草木灰上,草木灰柔軟,泥丸不易變形。
 另一個方法是,模具,把泥丸用模具扣出來,等泥幹了再把模具撤掉,可得到非常圓潤的成品。
 鑒於,珠核不是泥,珠核的材料堅硬不易加工,李孟羲便想,或可以燒製一些小泥丸,以替代蚌殼。
 自然成珠的過程,是沙礫,陶土跟沙礫似乎沒太大區別。
 連夜,李孟羲向陶匠們下達了燒製泥丸的命令。
 陶匠們接到命令的時候,聽到命令是讓燒製綠豆那麽大的小泥丸,他們肯定會很奇怪。
 製造東西,過大的難造,太小的也難要,房子那麽大的泥丸難造,綠豆大的同樣難造。
 李孟羲要的泥丸數量是十幾萬個,這麽巨大的數量靠人搓得搓到猴年馬月。
 軍務壓到身上,匠人們不得不生其他辦法。
 在壓力之下,人的潛力也被激發出來了。
 為盡快完工,陶匠們生了法子,他們用一個木板做模具,在木板刻出半圓的一道道小棱,再找來另一個木板,也刻半圓小棱,然後,半乾的泥搓成細條放在兩板之間,棱對著棱,槽對著槽,上下頻繁滑動,就用這樣的方法,小圓球嘩啦嘩啦的製成。
 因泥丸柔軟,受碰撞容易變形,上回製泥丸的經驗用到了這裡,陶匠們用筐裝了蓬松的草木灰接著,泥丸落下來的時候,直接砸到了草木灰中看不見了。
 靠這樣的頗具創造力的方法,一夜之間,陶匠營所有匠人通宵忙碌,當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他們成功把一窯泥丸燒好給抬了過來。
 李孟羲順手抓起一把還熱乎乎的泥丸,他粗看一眼泥丸的質量,發現泥丸又小又硬又圓,他驚訝,不知這麽好的泥丸是怎麽做成的。
 反正,李某人曾做過泥丸,他知道小小的泥丸想做圓有多麽不易。
 帶隊的陶匠把製作方法說了一遍,李孟羲一聽,頓時知道這是個巧妙技術,立拿出紙筆把之記下。
 對忙了一夜又創造了高明製丸方法的匠人,李孟羲賞下一大把軍票,總計賞了三百多斤糧食給陶匠營眾人。
 經此,陶匠們的辛苦忙碌得到了豐厚回報,到下回再有軍務,匠人們會更踴躍更願意發揮聰明才智。
 泥丸體積那麽小,一窯的產量,足夠用十年都用不完。
 李孟羲招呼人抬著一筐泥丸一大早去軍醫營。
 清晨的軍醫營,軍醫們起的早,人已經齊了。
 李孟羲指著一大筐泥丸對軍醫們道,日後就用泥丸種珠。
 軍醫們湊上來從筐裡抓起泥丸來看,泥丸不稀奇,可綠豆大小的泥丸,又那麽多,很令人驚奇。
 得益於匠人們的創造,高效率製丸成為了可能。
 找來軍醫營主官田卜,把製丸模具的製造方法和使用方法告知於他,田卜聽的連連點頭。
 自從有了淬藥之法,淬藥之法提取了各種藥物的精粹粉末,和淬藥法同時誕生的,還有製丸藥的技術。
 平日裡,軍醫們拿手搓藥丸,搓的大的小的不一而足,藥丸大小不定,藥效也就不一,這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現有了製丸模具,做藥丸方便了。
 在把所有泥丸交給軍醫們之前,李孟羲以無比挑剔的眼光檢查了下,他發現雖然泥丸大體都是很圓的形狀,但其中仍難免有一些有輕微變形的瑕疵品。
 泥丸廉價且不值錢,但是不久的將來每一顆珍珠都老值錢了,一顆完美的珍珠跟一顆不圓的珍珠差別可大了去了。
 李孟羲提議,把所有泥丸挑挑揀揀,挑出最好的出來用來種珠。
 李孟羲生活經驗的不足再一次暴露出來了,他本來的想法是純手工一個個去挑,軍醫們卻各有方法。
 有軍醫拿來粗糙的木板,稍微把木板斜起,撒泥丸上去,能立刻滾下去的便是好的,停住不動的,就是扁的。
 李孟羲跟好奇寶寶一樣湊過去看。
 年長的白胡子軍醫停了動作,朝李孟羲呵呵笑了,他解釋說,平常選黃豆種用的就是這個法子。
 “奧!”李孟羲又受教了。他提筆記下。
 軍醫們篩選良品的方法還不止於此。
 軍醫田卜,這廝拿個大鬥,裝了半鬥泥丸,然後使勁的去晃。
 李孟羲見了,不明所以,他走到近前,踮腳去看。
 田卜停下了, 歪過鬥讓李孟羲看個清楚。
 李孟羲問為何裝鬥搖晃,田卜答說,照這樣晃蕩一陣,圓的都沉下邊去了。
 李孟羲想,為何圓的回沉下邊去,這有道理嗎。
 似乎真有道理。就類似輪子,圓的輪子是滾動摩擦,摩擦力小,而非圓的輪子,轉起來不順暢,摩擦力大。
 這就使得,一鬥泥丸充分搖晃起來,搖晃的足夠的時候,圓的更容易滑到下邊,而不圓的容易卡在上層。
 又一篩選法得到,用泥丸,或者說,陶丸。只因泥丸容易加工。
 珠核的問題徹底解決了,等數年後,將有一大批圓潤完美的頂級珍珠出現。
 珍珠本已極貴,頂級珍珠一顆換兩袋糧食,不過分吧,十萬顆珍珠,換二十萬袋糧食,只要銷售做的好,不使珍珠在一個地方大規模泛濫,以十萬珠換億萬錢財,不難辦到。
 自,紙張,書籍,兵器,烈酒,精粹藥品之後,珍珠是第六項已確定可搏得暴利的產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