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14章 張飛的【10面埋伏】
當營中的張飛聽聞簡雍傳信說官軍諸寨皆廢,張飛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隨之,張飛為更多的事頭疼起來。

 中軍大帳之中,地上攤著一幅巨幅地圖把地面攤的滿滿的,連日以來,隨軍士子們已將地圖輪廓中填的七七八八了,整幅地圖看起來密密麻麻的滿是標注。

 張飛他跪坐在地圖上,手裡捏著一杆筆,他心裡默算著兵力,皺眉打量著地圖上所標準的一個一個村落分布,他考量著該如何分派人力,想及兵力,張飛眉頭不展。

 兵力實在太少,就三千人馬,本寨留守個幾百,出去偵測四方動向摸查四方詳情又耗費了不少人手,加之,留於地勢險要交通關鍵等處用於堵截攔卡的人手,這已經用去了大幾百人。

 剩下的兩千出頭,每一隊按能圍堵住一個村落的東南西北四向為基本,每個方向十人,一隊最少四十甲士方能裹挾一村。

 兩千兵力,可調分出的裹挾隊伍,不過五十隊,按一裹挾小隊挾製三五村來算,五十隊所能裹挾村落不過能裹挾百五十村,所能裹挾人力,不過三五萬而已,這個數字,與張飛所預想的差別太大。

 張飛深知,非裹挾數十萬之眾不足威懾洛陽,故,一裹挾小隊,不能隻裹挾三五村落,應裹挾三五十村落才能達成龐大人力。

 可,若如此,張飛意識到,指揮太難了。

 一隊兵力若是裹挾三五村落,安排倒是簡單,只需讓斥候先摸清各個村落的人口地勢守備等詳情,而後再由軍中智謀之士細加考量,給其制定裹挾計劃,使裹挾小隊能先裹挾弱小村落席卷成大,再借所裹挾的龐大人力,再去裹挾難啃的強村,以此大可保證裹挾的成功率。

 若隻三五村落,三五村落相距不過二三裡,目標不過三五個,隨意轉上一圈,由一百夫長帶領四十甲士,輕松可完成軍務。

 但,若村落多大三五十個之時,三五十個村落,散布大也,百夫長難熟路途,這是其一,攻打目標太多,以百夫長能力,難以權衡全局,這是其二。

 三五村落,百夫長可有條不紊乾淨利落的把任務完成,但當把數十村落全交給一個小小百夫長時,百夫長們力有未逮。

 裹挾三五村,百夫長足堪大任,但是隻裹挾區區三五村,只能裹挾起數萬之眾,不足為用;若裹挾三五十村,總可裹挾數十萬人力,此足堪大任,但是百夫長無攻略數十村之能。無解的難題就在這裡。

 手裡缺兵,更是缺人,難也!張飛愁思不解。

 苦惱不已的張飛,頭髮都不知拽斷多少根了。

 難題橫亙面前,張飛一籌莫展,他不得不拉上一眾隨軍士子商議對策。可,諸隨軍士子,打仗經驗還不如張飛豐富呢,什麽計策也沒能提供。

 這時,有士子感慨,“唉,要是軍師同在,當能有良策。”

 士子的話迎來了眾人的一致讚同。

 張飛點了點頭,他也覺得,要是軍師同在就好了,不由得,張飛皺起眉頭,他摸著下巴,開始思索起若是軍師在此,會是如何應對。

 義軍自出涿州,諸大小戰事,眾人曾一同親臨,每戰之後,眾人曾一同總結每戰得失,張飛回想著曾身歷的諸多戰事,想著想著,張飛便想到了良策。

 張飛眼睛一亮,心中思索起來。

 十面埋伏,乃當日張角所傳,由軍師講於眾人,眾人亦皆知其施用之法。

 張角用十面埋伏大陣,乃於巨鹿境內,插遍了黃天大旗,以此之法,羸弱無紀的黃巾化整為零,如群雀擊鷹一般四出襲擾官軍隊伍。

 黃巾難擋官軍鋒銳,屢屢潰散,可及黃巾潰散之後,潰逃一陣,但遇插在荒野中的黃天大旗,便自行聚集,黃巾因此屢屢散而又聚,逾戰逾堅,終以羸弱戰力把官軍董卓部精銳騎軍殺的死傷殆盡。

 張角十面埋伏之法乃是如此,乃以旗號,替代整頓聚集之指揮號令。

 於後,涿州義軍對峙皇甫嵩大軍之時,義軍一路把皇甫嵩“護送”出境,軍師之十面埋伏之勢,乃是,在皇甫嵩前路三十裡地,以繩索沿路測量了每一步距離,探查了每一處地勢,而後,於三十裡前路插遍了涿州義軍的旗幟。

 及皇甫嵩領軍進發之時,義軍數萬兵力,分一千余隊,這一千余隊兵力沒有了指揮,乃各自行動,千余支小隊以滾捅式的前後相繼的方式把皇甫嵩圍的水泄不通,使得皇甫嵩急行慢趕,仍逃脫不了包圍。

 此是,軍師所用之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之法當中有一個重要精義,乃是,以非常之法達成人力所難以完成的龐大指揮量。

 張角在巨鹿全境插滿了黃天大旗以作為潰兵聚集之所在,而李孟羲以旗幟標注了長達三十裡漫長的每一處合圍列陣之處,以使每一隊士卒只要一個勁兒往前跑,只要挑一個沒人的旗幟處站好列好陣勢,那麽就恰好,所立陣勢恰成為鐵桶合圍的一環。

 張飛之十面埋伏之勢,不必調動,不必指揮,李孟羲的合圍陣勢,也不必調動指揮,因,指揮所需的大量工作,在戰事發生之前早已經安排好了。

 張飛想到了十面埋伏,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張飛想到的破解之法是,既然斥候不足,難以處處指引,那斥候便先立下旗幟以代指路徑;既然,眾百夫長能力有限,不足攻略幾十村落,那同樣可以以旗幟標好攻略之順序,及戰,百夫長只需沿著旗幟先後順序次第攻略,就等若有了高明指揮。

 裹挾之難,難在兵力不足,難在優秀將官不足,而最根本的原因,實則是時間不足。

 若時間足夠,兵力再缺,將官再是不足,張飛親自領著士卒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去裹挾,只要時間夠久,照樣能裹挾起數十萬大軍。

 可,裹挾一事就注定了,一旦裹挾開始,就必須以雷霆之勢瞬息席卷成大,久拖不利。

 依十面埋伏之法,能把大量指揮所需考量的判斷和謀劃指揮等,全部放在戰前安排,這就使得,及戰,已不需去親自指揮了,這就等於,一平庸百夫長,按照事先決策好的高明謀劃,就等於,其本人,此時就等於成為了一個戰略水平高明的優秀統帥,這就成功的解決了百夫長們能力不足的問題。

 對策已有,張飛在地圖上隨便圈了一片村莊,細數有四十八村,佔三鄉之地。

 【推薦下,野果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從地圖此處開始,對應早先所收集好的情報,張飛跟眾人一起討論此四十八村三鄉之地境內所有村落布局及道路交通路線。

 幾乎是一條路一條路一個村落一個村落的考量,經三刻之後,張飛等人討論出了席卷此四十八村的全盤計劃。

 張飛手指西北角,對著地圖念到,“從西北角入,行一裡,遇二村,東為田氏村,西為林氏村,田氏丁口繁多且村中兼有馬匹騎兵,不取,百夫長領四十人先取林氏,林氏村有丁口三百有余,裹挾其村中人力一百,成百五十兵力。

 有此人力之後,再轉而裹挾田氏一村,再,裹挾田氏百余人力……”

 “得田氏與林氏人力,百夫長挾人力並車馬糧草往東而行,邊行,邊編整隊伍,發百姓以黑巾覆額。”

 “西北再行,南北縱向散布六村。”張飛手指在地圖南北朝向畫了一個彎曲的圓弧,圓弧把六個相隔甚遠的村落全攏闊在內。

 “兵分兩路,”張飛手指在地圖上兩個相鄰的黑點上點了點,兩個黑點,分布於大道兩側,一村名為【滿谷】,一村名為,【河灣】,“百夫長以四百人力,分諸兩部,同取此二村。”

 從裹挾的成功率來講,四百人力全力攻打一村,成功率極高,把人力兩分,成功率低多了。張飛與眾人之所以要分了兵力同時攻打兩村,乃是考慮到,此二村隔路相望,離得太近了,一旦打其中一村,另一村必然打草驚蛇,故,為權宜計,同時攻打方是上策。

 取滿谷、河灣兩村之後,依慣例,抓村中豪強大戶,捉其族人,盡取其錢財糧草。

 把大戶豪強之族人捉來,令從他處所裹挾之百姓挺刀殺之,百姓殺的不是本村人,殺的是外人,大抵能下的了手。

 只要百姓殺了人,就絕了後路,就無了僥幸,就堅定了造反之心。

 而後,所取大戶豪強之錢糧,一部分,散於其本村之人,一部分,車馬拉走充作軍糧,另一部分,賞於被裹挾的百姓。

 如此,恩威並施,又斷絕了百姓後路,隨著裹挾進行,行動越久,百姓殺的豪強大戶越多,罪責越深,同時,被賞的錢財糧食就越多,其造反之心,其順從之心,於是就隨之越來越盛。

 整個裹挾大計最重要的收攏人心的舉措,便是如此,核心是——殺豪強大戶,劫富濟貧。

 豪強大戶被殺,豪強大戶本村人八成卻都成了得利者利益,被裹挾的百姓也得了利益,利益受損的,只有豪強大戶本身及些許族親,這些豪強大戶及其族親,不過鄉間一二成人口而已。

 當,鄉間八成人口都因利益跟義軍成了統一戰線,剩下的兩成利益相衝之人,翻不起大風浪。

 義軍裹挾一村,殺了村中豪強大戶,並取其糧散於本村百姓,那麽,當義軍走,豪強殘余勢力想鼓動本村之人去尋仇報復,這其一,義軍勢大,百姓難有相抗之心,其二,豪強想鼓動村人,需大撒錢財糧草以利引誘,可其糧草錢財已被義軍拿走,其已無鼓動之本錢;其三,當大戶的錢糧很大一部分被散給同村窮苦百姓之時,那至此時,百姓恐大戶再把糧拿走,防備還來不及,又怎麽會給大戶賣命,至此,大戶跟同村百姓已是事實上的敵對了。

 當,大戶豪強人丁被殺的七七八八,糧食錢財被搶的乾乾淨淨,其便完全失去了威懾同村的人力和錢糧基礎,至此時,對於一個虛弱到極點的豪強,同村百姓痛打落水狗還來不及呢。

 張飛對著地圖一點一點的跟眾人講解著行軍路線及攻略順序,眾人圍著地圖圍坐了一圈,認認真真的聽著。

 良久之後,自西北攻入的義軍隊伍,自西北向東南一路打過去,最終在東南角,分散四路的兵力於東南角匯聚到了一起。

 裹挾了四十八村的人力全部匯聚到一起之時,總兵力,為,人力五千以上,從四十八村豪強大戶手裡搜刮的錢財糧草,為一百至兩百車之多,牛騾牲口無算,此兩百多車糧食,可支應數千人力一月乃至更久。

 一路裹挾,一路整編,四十八村裹挾完畢,軍中當已是,乃是揭竿為旗,十人一隊,以一持長竿之人為十夫長,乃是斬木為兵,十人一隊當中,有九人或以農具為兵,或以長木用刀劍削尖了為兵,已具有搏殺本錢。

 張飛手指點在了四十八村兵力最終匯聚之地,“此處,”張飛目視眾人,手在地圖上連點了兩下,“老槐坡,數千人力抵達此處,停半日,詳加整備,編列部屬,再嚴肅以軍紀。

 而後,”

 張飛話音一轉,目光一移,移向東南更遠的地方,他身體前傾,胳膊伸長,手指順著地圖從【老槐坡】所在,從地圖上劃了一臂多長的距離,至橫跨了數縣極遠的一處縣城。

 “此四十八村所裹挾人力,與周遭其他各隊所裹挾人力,合力進發【尹川】縣城。”

 張飛思索了一下,“若一應順利,攻打尹川兵力,大抵,能有三萬。”

 按如此計劃,攻城的三萬人力可不只流民那麽簡單,乃是有著基本編制,有著充足糧草,有著一定的造反之心的三萬強悍人力。

 此三萬人力,比黃巾流民強的多。而且,除有人力,諸部還有戰略上的協同。

 張飛深知匆匆裹挾起來的百姓無鏖戰之能,更無攻城之力,倉促攻城,等於以卵擊石,自毀之舉。

 故,按規劃,當數部人馬圍逼【尹川】縣城之後,各部要卡守四向交通要道,隻可嚴防死守,不可進攻。

 而交通要道之處,如這【尹川縣】,在尹川縣一裡外的幾個路口之處,早已被假扮成的義軍士卒建好了工事所卡守。

 早先之功,張飛著人勘察洛陽腹地的所有交通要道並地勢險要之處,而後,派大量士卒假扮成民夫,或以修路為名,把路口挖的深壕橫亙,或連日累夜的伐木屯木,在路口處屯集下的大量木頭,到戰時,只需把木頭往路口一擺,立刻就是一道橫亙難越的工事。

 除挖下的壕溝,挖起備用築壘的浮土,囤積起來用於構建工事的樹木以外,還有用於火攻的巨量柴草,溝難挖,樹難伐,但是,柴很好拾集。

 類似的地勢險要交通要道等處,除了構建工事囤積守備物資以外,這些地方,往往還囤積有兵器。

 所謂兵刃乃是,士卒們伐木之時,順便就把長木砍尖了拿火烤了當做兵器預備在荒草土溝之中藏了起來。

 於【尹川】縣,一裡外的東路口,路口後的小樹林處,那裡就有一隊假扮成民夫的義軍士卒在那裡忙碌,樹林中,藏著的木槍有兩百多支。

 東西雖然不多,但總歸是戰備物資,總歸是補益。

 以【尹川】縣為例,當各處裹挾的人力合圍尹川縣城之後,三萬兵力依托早備好的那些當路卡守的工事死守不攻,然後,與此同時,各部據守的同時,開始操練百姓,以嚴其軍紀。

 以義軍的操練之法, 只需一日,便能讓百姓知聚散,二日,可使百姓明號令,三日,可使百姓知靜站如林不動如山,及四日,便能使百姓壓陣齊前。

 長久對峙,義軍裹挾的三萬人力,紀律一天一個台階,戰力一天一增一大截,加之,糧草足可繼月,長持無礙,只需對峙下去,小小一尹川縣城,城破不在話下。

 而依斥候早先探查,尹川縣城中兵力,才不到三百,加上青壯人力,也才不到一千。

 再加上潛伏在城中的內應,小小一尹川縣城,甚至都不需對峙,直接可破城而入。

 十面埋伏大陣之一角,張飛已謀劃完畢。

 依此謀劃,一隊人力,百夫長一人加甲士四十,可裹挾三鄉四十八村數千百姓,四隊人力加卡堵交通要道的之人力,總計不到兩百人,可裹挾三萬人力攻略下一縣之地。

 按張飛手中兵力,按裹挾速度,張飛手中可用於裹挾的兩千甲士,數日之間,可裹挾至少三十萬人,攻陷十縣地域,兵鋒,瞬息可指洛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