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512章 後勤負重之均衡法
義軍匠營全力開工,把所有手頭上找來的棍棒之類的東西,全給削成木槍。

因為義軍匠營人數未來得及擴編,還是不到三百木匠,還不如張角部木匠多,為使盡可能快的完成軍備製作,李孟羲令人把大半木棍全帶去給黃巾了,讓黃巾幫著做。

木槍木甲的生產,非片刻之功,李孟羲和劉備又去張羅草甲的事。

草甲也就是麥秸衣,用於禦寒。

麥秸是柴火的一部分,也是牲口飼料的一部分,黃牛吃的就是麥秸和部分糠麩,處處需要用到麥秸,麥秸雖易得,軍中麥秸雖多,卻並無多少充裕。

麥秸都在淄重車隊,拉木柴的車,一半硬木頭,一半麥秸,一來是平衡負重,不讓車那麽沉,一來是充分利用空間。

一整車麥秸,車裝的滿滿當當,但是太輕,浪費運力。

如果是一整車木頭,車也是滿滿當當,但是太沉了,牲口累的不行。

半車木頭,半車麥秸,竟然載重適中,完美的達到了空間利用和負重的平衡。

當李孟羲看到柴火車是下層木頭上層麥秸的構造時,他稍想了一下明白了為什麽這麽做,頓時就為想出這個平衡負重的方法折服了。

問劉備,是何人想出了這個方法,劉備都被問愣了,“這……還用想?”

劉備不解。

實則是李孟羲生活經驗極不足,人家漢末的人,拉車裝柴乾活什麽的,經驗極其豐富,都不用想,都知道半車木頭半車麥秸不輕不重正好。

李孟羲曾想的是,盡可能讓後勤統一化,拉木頭的車就拉木頭,拉麥秸的就拉麥秸,這樣方便管理,找柴也好找。

然而實際情況是,木頭和麥秸混拉,並不會讓後勤管理複雜多少,反而會極大提高運力,全車麥秸,浪費一半負重,全車硬木頭,太重,浪費牲口體力,還會使木頭車變慢,拖累大軍行軍速度。

不完備的理所當然的理論,和實際的差距,就這麽大。

於不起眼的柴車上,李孟羲隻一眼,便領悟到了一條重要的知識。

“【後勤車輛管理之平衡運力法】

車輛為後勤體系之重中之重,一輛板車,負載空間有限,牲口拖曳能力亦有限,軍中各項物資,兵甲糧草等,輕重不一,有體大而質輕者,有體小而質重者,不一而足。

故,若滿車載輕,則一車運力,過半為費。若滿車載重,則大耗牲口之力,更拖慢行軍速度。

故有平衡負重之統籌法,軍資有輕有重,袍服秸草為輕,兵器木柴為重,故,可使袍服與兵器雜載,木柴與秸草雜載。

隻此一法,不加車馬,不增牛騾,不累人力,隻用統籌法平衡之,足以提升五成運力。”

這是李孟羲數天以來,所得之最重要的知識。如果說戰爭打的就是後勤,那麽後勤相關,則便是戰爭最具份量的關鍵內容。

隻用統籌,不用改進任何技術,便能增加軍中五成後勤運力,五成後勤運力,足成影響勝負之重要籌碼。

五成可能有多,但至少有兩成運力的提升,就算隻兩成,也依然稱得上是製勝關鍵。

後勤負重之平衡法,還不僅只是車馬,還包括普通士卒的負重,也能通過統籌降低負重壓力。

一什之中,若有人背帳篷,則其人鋪蓋被褥則可由他人代勞,若一人背煮飯陶甕和木柴口糧,則其鋪蓋亦由他人代勞。

李孟羲突然想起,軍中早就已經有所謂的負重平衡法。

關羽部,一什十人,十人帶鋪蓋八床,為何隻帶八床?因為一什之中,有人要背帳篷,帳篷很沉,

背著就沒辦法再背鋪蓋了,一什中還有人要背陶甕柴火等物,背陶甕柴火,一樣無法再背鋪蓋。所以,十人背床鋪八床,休息之時,八張床對一起,擠十人,足以睡的下。

這是關羽部的平衡負重之法,乃是關羽親定。

如今想來,平衡負重之法並不深奧,至少不管是後勤隊,還是關羽,都用到了此法。

但無明文規則,則不能使平衡負重之法運用至極限,也就不能將後勤能力提高至極限。

軍中麥秸不少,牲口要吃的那一點不能動,引火的那部分則可以節省。

編草甲,一件所需麥秸多少,李孟羲不知道,全軍人手一件草甲,得麥秸多少,李孟羲也不知道,草甲編制難度一看就比草鞋麻煩的多,發下麥秸,軍中眾人會不會編草甲,李孟羲同樣不知道。

小書亭app

“估計……得三四斤麥秸?”劉備遲疑著答了第一個問題。

……

“麥秸怕是不夠。”劉備皺眉,“若再加軍中囤積布料,再四處收集,應當勉強。”麥秸不夠全軍人手一件禦寒草甲。

用麥秸禦寒已經夠寒酸的了,然而,連麥秸都不夠用。

……

至於草甲好不好編,堪稱是織席販履能手的劉備,抓著一把麥秸,隨意挽了幾下,編出了一條麥秸辮子。

“有些難。”劉備道。

末了,劉備跟李孟羲商議,“羲兒,咱還照收草鞋舊法,先通令全軍,說收草甲千副,收完既停。而後,再發於眾人麥秸,民夫眾人能自覺編甲。”

李孟羲點了點頭,然後補充到,“草鞋易編而草甲難,可使五斤糧換草甲一副。”

而後,劉備令士卒收攏麥秸,士卒們拉著麥秸車去民夫營,劉備聚集民夫營眾人,先拿草甲展示,而後再說一件草甲可換糧五斤,只收草甲一千件,收完不收。

因草甲不同草鞋,草鞋尋常之物,民夫眾人大抵六七成人都會編,而草甲不很尋常,縱令編草甲,很多人不定知草甲為何物。

又因草甲稀少,不夠分下去給眾人做參考,李孟羲出了一個主意,他令軍士取來長竿數根立於民夫營各處,然後,每根竹竿上,系一長繩,繩上系一副草甲,於是,民夫眾人就都能近前看草甲如何編了。

草甲系於高杆,於是有限的幾副草甲,就人人容易找到,而不會傳了一會兒,都不知傳哪裡去了。

草甲有繩索系著,同樣也不會丟了。

小小一細微之處,足見李某人智慧。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