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52章 滲透與反滲透戰術(2)
已知是,軍伍之人多是青壯,所以審查防禁應盯緊青壯,那反之,要想滲透某處關隘,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所派遣的滲透人員應刻意避開青壯,可以專門挑選老邁和少年人執行滲透任務。

 這就又涉及到,軍中兵員構成問題。行軍和作戰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因而,青壯是性價比最好的兵員,這就因此,軍隊中青壯佔比越高越好。

 軍中青壯多,而老弱和少年人數少,這就使得,在需要召集大量老邁少年人執行滲透任務時,人手會不充裕。

 這是其一。

 其二,打探消息時,有時會需要一些諸如老邁,婦人,殘疾,乃至孩童等各種各樣的人。

 把小孩子送上戰場,很不人道。

 殘疾,老邁,婦人等,就無了那麽大的顧慮。

 故,考慮到細作人員,軍中應隨時有婦人,老邁,殘疾等各色人等待命。

 再考慮到,提高“裝備”的通用性,婦人老邁殘疾人等,最好是能在軍中擔任一些職務,以免使軍隊架構變得臃腫。

 老邁婦人殘疾人等,重體力活肯定乾不了,尋常軍務也完成不了,所以,最好是乾特殊軍務。

 婦人和特殊軍務一結合,李孟羲想到,醫護,想到護士。

 老邁者和特殊軍務一結合,李孟羲想到,軍醫,想到文書官,想到技術官。

 殘疾者和特殊軍務結合,這讓李孟羲為難了,他想來想去,一個殘疾軍士,為帶著他隨軍行軍,得廢一輛馬車的運力,得派二至三個人平日負責照顧他,要想抵平這個殘疾軍士給軍隊帶來的拖累,就得使這個殘疾軍士帶來的價值大於一輛車的運力,大於三兩個普通士卒的人力。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安裝最新版。】

 也就是,只有當殘疾軍士發揮出的價值能以一抵十之時,才不會給軍隊造成累贅。

 軍中能以一抵十的職務,李孟羲能想到的,有且只有軍醫一職。

 厲害的軍醫或並不需要雙腳能走動就足以治病救人。

 兩全之法有了,可在軍中特意安排一個特殊軍醫,這個軍醫需要醫術精湛,更重要的是其必需要有重大殘疾,這樣,平日裡,軍醫可以治病救人發揮作用,到關鍵時刻,到需要一名高級細作去刺探敵軍情報時,這時,一個殘疾人是最容易打消敵軍懷疑最容易刺探情報的人。

 李孟羲深知,情報人員陣亡率必然高,把一個醫術精湛救人無數的軍醫派去當細作讓其送死,有些浪費人才了。

 這還不是最優解。

 最優解,用冷血一點的話說是,需要軍中常備一批廉價的隨時可以損失掉的殘疾軍士。

 可,兩難的地方就在這裡,行軍打仗,帶著殘疾人,對軍隊的戰力是負收益,要想讓殘疾人的負收益變成正收益,就必須讓這個殘疾人擁有以一抵十的高價值,可,高價值目標派去當細作給消耗掉,似乎得不償失。

 思來想去也李孟羲沒有萬全之策,他暗記下,軍中常備各類適合當細作的兵員是應當的,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易派這些高級細作去作無謂的消耗。

 這是,第一條針對審查防禁特點而特設的針對性的滲透之法,此第一條滲透之法,核心關鍵,在於軍中有各類高級細作的編制。

 關於滲透之法,又已知,有些目光毒辣的人,能從眼裡的殺氣辨別出誰是軍伍人士,誰是百姓。

 反之,若想提高滲透成功率,可專門挑那些剛剛從軍青澀未脫的新兵,料想,新入伍的新兵,眼裡還未養成殺氣,身上的百姓影子還未脫去,就是那些眼光毒辣的人,也辨別不出吧。

 這裡有一個問題,新兵固是青澀,可新兵往往經驗不足,辦事容易出差錯。

 這就需要,在派遣細作之時,應在新兵中精挑細選膽大心細之人,方可確保功成。

 又已知,經年軍伍老卒,難免要經年習練弓箭,手上會有明顯的被弓弦摩挲出的老繭,若敵方守兵精通於此,只需一看手掌就細作一揪而出。

 反之,若想提高滲透成功率,細作出發之前,可以事先把手上老繭給削去,這裡涉及到一門特殊的技藝——修腳,似乎精通金創術的軍醫們就掌握著一些刮繭剜瘡的技藝,正好可以給細作提供技術支持。

 到此,於完整的防滲透法之後,完整的滲透法也有了。

 完整的滲透法是,乃是刻意挑選老邁或是年少軍士,年少軍士挑選剛入伍的,眼裡沒有殺氣的,辦事機靈膽大的,老邁軍士要由軍醫削去手上老繭偽作農人,滲透之時,因盡量避免偽裝成糧隊或商隊,因為這類目標,天然容易引起別人懷疑。滲透人員應該分散滲透,分散滲透應該一夥人一起滲透。

 要問,為何都分散了單個滲透了,還要一夥人同時滲透呢,這是因為,李孟羲想到了一個有關戰爭的數學問題。

 據說二戰當中,海洋上到處飄蕩著德國的潛艇部隊,盟軍的船只在海上經常遭遇到潛艇的襲擊,損失慘重。無奈之下,軍方向數學家們尋求幫助,數學家們經過計算之後,發現如果運輸船聚集在一起統一行動,將大大降低遇襲的概率。

 就這樣,只是把船隻運輸方法統籌了一下,由單個運輸變成了結隊行動,就這一個改變,使船隻的損失降低了十倍。這只是一個概率問題。

 那麽,和這個問題類似,假設,關隘的守兵是不定時的隨意抽查過往行人,那麽此時,守兵就大概相當於巡曳在廣袤海洋上隨時可能出現的德軍潛艇,於此時,細作結隊同時滲透,被發現的可能大大降低分散滲透。

 簡單來說,假設細作結隊行動,那有極大可能,在他們滲透的那會兒,守兵正好不想查,於是一下一百號細作一次全滲透進去了。

 而要是細作分散滲透,人員從早上到晚上分散的都是,那麽,早上守兵想隨機查一人,有可能搜查到細作,過一會兒,守兵又想查一人,這時,又有一個細作在人群中,細作又可能被發現,從上午到下午,漫長的時間,每一個時間段都有細作,這就使得,不論守兵何時臨時起意想隨機抽查一人,無論何時都有可能正巧撞見細作。

 二戰之時海洋上的德國潛艇,跟古代不定時查問行人的城門守兵,乃是一個道理。

 細作同時滲透,被查問到的概率,大大小於分散行動。

 當人員構成沒異常的時候,同時滲透不僅被發現的概率低,而且便於後續行動。

 細作都聚在一夥兒同時摸過了城關,這就省去了再聚集人手的麻煩,要知,細作在敵後匯聚,這是大有難度的任務,直接省了聚集的麻煩,將進一步提高成功率。

 當百名細作一同滲透過關之後,過了關,不可在關後方圓三裡之內密謀計劃,近關三裡范圍之內,敵軍大可能有嚴密戒備,在三裡內密謀,極易暴露,最好是過了三裡地,最好過了十裡地再於偏僻處從容謀劃。

 滲透之法,全策如此。

 當李孟羲整理好了全套滲透方法拿給眾人過目,劉關張並簡雍四人過手看了一遍,四人相視一眼,全都無奈搖頭。

 這一套專門針對守備嚴密的城關而特設的滲透之法,很難防備的住,。人細作,特意派的老弱婦人,而守兵總不能專盯老弱婦人而不去盯更有威脅的青壯吧?這不就等於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嗎。

 還有,人細作百十人一塊過關,一眼不注意,全溜過去了。細作要是分散入城,一眼不注意,過去一個而已,細作結夥入城,一個不注意,是一下要滲透進去百人,太嚇人了。

 還有,人細作刻意避開城後三裡乃至十裡方圓以內,巡查的遊騎總不能重點盯著十裡之外而次要盯著三裡內吧,最要害的三裡內不去管,去盯十裡外,這又是因小失大了。

 而要是,巡查遊騎重點布防關後三裡方圓,次要巡查十裡之外,那十裡之外,遊騎人手稀少,又怎麽去察覺細作。

 這全是陽謀,全是讓守方無能為力的陽謀。

 被打到七寸上了,這就是劉關張幾人無可奈何的原因。

 眾人不服,揚言一定要找到反製李孟羲的方法,李孟羲笑著伸手,“請!”

 李孟羲雖是自認為自己的滲透方法已經很完美了,至少大體流程上來說很完善了,剩下的不過是一些偽裝易容之類的技術小細節而已,但他同樣深知,永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他好奇,已經很完美的滲透方法,到底哪裡會有疏漏。

 為反製李孟羲一人,得劉關張三人加一個簡雍,四人一起商談半天,才得出一條反製方法。

 李孟羲之前說,細作同時滲透,暴露的可能最低。眾人雖是對此說法操持懷疑,但大家還是信了李孟羲,他們真的以為同時滲透能大大降低被守兵發現的可能。

 那麽,既然同時滲透可大大提高滲透成功率,反製之法,便可設法使細作無法同時行動就成了。

 “反製之法,乃令出城入城之人流,分列為左右兩隊。

 而後,間或只出不進,或是隻進不出,或是先左進十人,再右進十人,亦或左連進三十人,右一人不進。

 以此,打亂進出人流,縱有上百細作已混入人群,人流間或進出,次序已亂,其同進同出便不可能。

 其一波人數,散成多撥乃至十數撥之時,如羲兒你所講,細作同進同出暴露之可能最小,細作不能同進同出,已亂成十數撥,其暴露之可能,怎不大增?”劉備笑著看著李孟羲。

 李孟羲不由撓頭。

 如果細作被抽查到的概率問題跟二戰德國潛艇的那個概率問題是一個問題的話,假設當真是細作同進同出暴露的可能最小,若真是如此,當進出人流被守城方給刻意打亂,那麽,細作就無法再同時入城了,必然要被分成好多撥。

 這樣以來,暴露之可能,增大不少。

 再者,當細作已無法聚集一夥已被迫分散的七零八落之後,過了關,就得設法重聚人手,執行難度立刻倍增。

 分散過關的人手要想在關後重聚,這需要,事先約定好聚集的方式,約好是過了關然後等在原地等後續人員,還是過了關之後各自往前走走三裡地後再停下來聚集,還是說由百夫長在前路每隔一段丟一個石塊留作引路標記。

 過關了不走徘回城門處等人,此太可疑,極容易暴露。

 細作百夫長沿路留石引路,留了石頭,就多了痕跡,就多了被人察覺的可能。

 而要是,約好各自前行三裡處再相聚集,三裡處,異常人群停止不前半路聚集,這同樣容易暴露。且,道路蜿蜒曲折,岔路極多,三裡之長,人生地不熟的,很容易有人走著走著走散了。一百細作,走三裡,剩不到八十人。

 有時,恰恰就因少了這二十個人而導致人手不足進而導致任務失敗。

 李孟羲覺得棘手,劉關張一個反製措施,直接讓滲透成功率降了好幾成。

 那,再反製一下關羽他們的反滲透之法呢,李孟羲摸著下巴,皺眉沉思起來。

 因被關羽等人打散了滲透隊伍,就必須過關後重新集結,集結辦法肯定不能是過了關等著後續的人, 太反常了。且,過關後三裡方圓,太危險,只能到三裡地外。而就是三裡地外集結也仍危險,最好十裡以外,十裡以外倒是安全,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沿著路走十裡,鬼知道得走丟多少人。

 思來想去,分散滲透的人手最穩妥的重聚之法,只能是過了關之後各自前行,前行過程中,可稍微放慢腳步,等後邊人上來,然後憑借識別方法邊走邊聚攏起人手。這個聚攏人手的方法沒時間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人,所以,只要一隊聚集夠十人之後,就可以單獨去執行任務,而那些走散的,約定時期之內沒有聚集到足夠同伴的人,超過了約定時間,再想找到人,希望已渺茫,這要麽是走錯了,要麽是同伴已經被抓起來了,且,零散的人也不可能執行得了複雜任務。

 所以在此時,約定時間之內沒有聚攏夠人手的隊伍和個人,可以自行撤退。

 這是李孟羲認為的最穩妥的能快速聚集人力,又不容易暴露的聚眾之法。路上,十來個行人走到一起,不違和。而要是想在路上把幾十人聚到一起,那可就是幾十個行人了,這太異常。

 到這裡,李孟羲算是把關羽他們的反製之法,給反製了一部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