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534章 【雁行陣】
日前所計,設法逼離皇甫嵩,圍壕戰術一出,毫無疑問,成算必是十成。

說起來,這個圍壕戰術,還不是李孟羲發揮了聰明才智自己想出來的。

而是來自後世的經驗。

明末,皇太極和明軍作戰,明軍以車壘據守,因明軍火器犀利,皇太極久攻不下,於是圍著明軍車壘炮陣,圍了一圈深壕,然後生生困死了明軍。

因為知曉此戰例,又遇到皇甫嵩據寨而守,義軍又不能先攻,不能主動挑起戰端,只能寄希望於讓皇甫嵩知難而退。

結合種種,李孟羲遍想各種戰術和策略,最終便結合威懾之策和圍壕戰術,以期達成驚退皇甫嵩的目的。

篝火旁,李孟羲拿木棍把火裡的瓦扒拉了出來,烤的是黃豆,黃豆烤熟了,拿出來涼了片刻,李孟羲把黃豆分別分給小磚,劉備,關羽,張飛,一人一小點。

烤得黃豆本來就不多,一人分到的不到十顆豆子,不夠一撮,李孟羲把豆子給劉關張三日時,關羽嘴咧了一下,想笑未笑。

李孟羲是習慣,有東西吃,習慣分給眾人。

可在關張三人看來,李孟羲跟個小朋友一樣,看他分豆子,多認真的把豆子一個一個數了,跟小孩子多像。

一顆烤的發焦微湖的黃豆塞進嘴裡,李孟羲咬了一下,有點硬,他皺眉,(還是得泡過的豆子烤起來好。)李孟羲想到。

嚼著豆子,權當瓜子磕了,盯著橘黃的篝火,思索著,片刻後,李孟羲道,“如今計已成,不消兩日,皇甫嵩見我壕溝日深,坡岸日高,其必驚懼,必思突圍遁逃。

彼時,我軍只需網開一面,皇甫嵩則必棄寨棄守。

只是……”停頓了一下,李孟羲眉頭皺起,“皇甫嵩倉皇退走乃必然,可皇甫嵩若退而不走,彼退數裡,逃脫我車陣包圍,而後,依然立寨安營與我對峙,該如何?

此番,皇甫嵩輕敵,我軍方能攻皇甫嵩未料,合圍其部。

可如今,皇甫嵩已知我軍虛實,必不再輕敵疏妄,我軍再想趁官軍破綻合圍懾製其軍,難比登天。”

一番話完,劉備關張皆臉色嚴肅起來。

李孟羲將戰況推演到兩或三天之後,李孟羲指出,圍壕戰術雖必能驚走皇甫嵩,可之後呢,皇甫嵩到底會不會一走了之不敢再與涿州軍為難,還是雖走不退依然對涿州軍敵意滿滿依然想趁機剿滅涿州軍,皇甫嵩到底會如何,料不準,兩者皆有可能。

李孟羲甚至覺得,皇甫嵩大可能死咬涿州軍不放,寧可身死軍滅,也非要跟涿州軍拚個魚死網破。

換由皇甫嵩角度來看,涿州軍攜賊自重,與賊合汙一股,且敢與官軍為敵,且說什麽朝廷無兵,縱造反能怎地?為朝廷計,為天下計,如此大賊,不早日除之,任其再做大,大漢危矣。

於私,皇甫嵩顧忌自身安危與麾下數萬軍士安危,不應以身試險,但於公,拚卻一死,縱不能勝,也能拚個兩敗俱傷,大弱涿州軍軍力。而後,再有各路義軍共來討之,涿州軍雖強,亦必敗,大賊於是得除。

李孟羲深知,皇甫嵩此等忠勇老臣,必視涿州軍為眼中之釘,肉中之刺,但有一絲可趁之機,皇甫嵩必撕咬過來。

他皇甫嵩有朝廷大義在,攻涿州軍隻當討賊,哪有什麽心理負擔。

若待兩日後,皇甫嵩退之不走,又待如何?

此問題,讓眾人沉默許久。

末了,關羽先開口,關羽沉聲道,“亦然可用懾敵之法。皇甫嵩領軍退走,我軍領兵押看其左右,使其時時勢劣,時時險危,如此,則皇甫嵩不能見勝機,

便不得不離去。”李孟羲聽關羽所說計策,眉頭緊皺。

關羽所說,說來簡單,計策核心,依然是保持對官軍強有力的威懾,拿捏官軍要害,使官軍不敢妄動。

然,官軍退,則為動勢,涿州軍要想在運動戰中時時保持對官軍的合圍,談何容易。

而且,以敵我態勢,官軍兵力依然雄厚,皇甫嵩依然戰心不減。

要成合圍之勢,還不能是普通合圍之勢,普通合圍之勢,官軍勢隻稍弱,皇甫嵩決戰之心依然甚大,若為避戰,涿州軍得以避戰之可能大減。

故,非隻一般合圍之勢,必要四面合圍時時逼官軍入絕境之合圍之勢。

可,運動作戰,要包圍官軍已是不易,隻包圍還不成,還要能死死威懾住官軍行軍隊伍要害,能一時威懾住官軍要害還不行,還得時時保持威懾,每一米,都得對官軍有足夠威懾。

若不然,稍有松緩,皇甫嵩必撲上來尋求決戰。

此中艱難,近乎不可能完成。

李孟羲皺眉思索很久,他頗感頭痛,抬頭,看向關羽,問,“關將軍,官軍動時,不似其扎營之時,其漫野遍散,人馬廣闊,我軍如何能合圍其眾?”

關羽沉吟片刻,道,“用雁行之陣,壓其左右。”

李孟羲眼睛一亮,雁行陣,李孟羲不陌生,縱是未曾認真學過,前世也多聞雁行陣之名。

只是,如今略通兵略李孟羲已深知,陣法看似簡單,實則頗有講究。

就比如錐陣破陣之時,能有刀盾兵左右撞陣,能有長椽破陣,能有地趟刀破陣,能有衝車火牛破陣,等等。

又如方陣,方陣非是隻擺一個方形陣便得了,還有前後兵力配置,隊列安排,層進前後,等等。

因知陣法深奧精微,因而,李孟羲聞雁行陣,雖知其名,不敢妄言盡懂。

李孟羲好奇問關羽,他看著關羽,眼中滿是求知,“關將軍,何為雁行陣?”

李孟羲發問,關羽便認真講解。

到一旁,眾人持火把照亮,圍在一起。

關羽持短刀在地上刻畫陣圖,左一劃,右一劃,陣圖便完。

手指陣圖,關羽講解,“何為雁行陣?雁行為何?雁隊排空之時,左一支,右一支,為【人】字也。”

“此陣若用,左右兩翼齊出,壓敵兩翼,為左右合圍之勢,亦為威懾之勢。”

李孟羲了然,雁行陣,似人似八,利於兩翼迂回襲擾敵軍側翼的陣型。

然而,李孟羲思索雁行之陣優劣,李孟羲覺得,雁行陣雖出左右,然兩隻翅膀一開,中門大漏,雖說,是懾敵,威懾官軍,使官軍不敢妄動,但己方中門大開,反倒也成了破綻。反倒讓官軍以為有機可乘,反倒不美。

李孟羲把問題說出來,直指雁行陣中門破綻。

關羽疑惑的看了一下,“……非也,雁行陣,除有兩翼相分之變,然陣成初時,先為人字,複才兩分。

且看,”關羽手指雁行陣那個【人】字上邊的一短橫,“但看此陣一半,為豎陣也,一豎正在正中。

此便是中鋒重兵所在。”

“有此中鋒在,雁行陣初時,嚴謹無缺,敵若以騎兵衝我中鋒,妄圖截我騎隊兩斷,此時,我中鋒若薄弱,則被其一衝兩斷。

然雁行陣中鋒,豎長一道,兵力厚實,敵軍若來,能相抗之。”

李孟羲恍然,敢情這雁行陣,還真就是個正正經經的雁行,一個正經的標準的【人】字,而不是【八】,八字陣型,中間薄弱且中門大開,人字陣型,中間實則為最厚實之處。

兩下差別便是,人字形的雁行,衝到一半可變陣為八字,左右兩翼分開繞遠,繞敵陣之側。

《仙木奇緣》

而若,一開始便是【八】字陣型,則敵軍萬一騎兵反衝過來,不能與之相扛。人變八,由整變散,易,八變人,由散變整,難。

總之,李孟羲認為,雁行陣,巧妙在兩翼,微妙在正中,中間一個豎長中陣,使雁行陣容錯能力抵抗能力強了不少。

問題又來,雁行陣中門,有抵抗敵軍反衝的需要,那為何,不在雁行陣當中,擺一個小小錐陣?

這個疑惑剛一升起,不用再問關羽,李孟羲便明白了為何不用錐陣。

因,雁行陣畢竟是側重迂回兩翼的陣法,若增一錐陣在中,李孟羲深知錐陣詳細,若是錐陣,則在雁行陣第二階段變陣之時,當中錐陣的騎兵向兩側分去人力之時,支援不夠迅速。

錐陣之於方陣,與長蛇縱陣,其優劣在於,錐陣兵力投放效率超過長蛇縱陣,弱於方陣;於兵力投放集中,錐陣兵力投放不如長蛇縱陣集中,但比方陣集中。

總之,錐陣皆有二陣之長,皆有二陣之短,乃是集中了兵力投放速度,兵力投放精準度,乃破陣最優陣型。

於雁行陣,雁行陣畢竟首重側翼,中間兵力勢必在變陣之後分向兩翼,如此,雁行陣中門兵力,以向兩側快速投放為第一要務,攻殺則是其次。

雁行陣中間長陣,既如長蛇陣,又如方陣,此種陣勢,重縱長,而輕橫寬,極擅長抵抗敵軍衝來騎兵之鑿穿,同時,支援向兩翼時,兵力調分迅速且流暢。

同樣的兵力,成錐陣,縱深不夠,且分錐陣分向左右兩翼之後,錐陣短寬的陣勢,續接兩翼之後,不能明顯延長兩翼長度。

於雁行陣而言,兩翼長一些更有優勢。兩翼長,就能威懾敵軍側翼更多面積,使襲擾側攻之效更強。

此為錐陣居中的情況。

而以【一】字長陣居中,一字長陣縱深遠比錐陣長,不容易被鑿穿,且作為雁行陣一部分,中間的一字長陣只要和敵軍稍抗衡,兩翼騎兵包夾過來,立刻便把敵軍合圍。

而錐陣擅攻,然其縱深不夠,不善抵禦衝擊。

放在雁行陣中,雁行陣整體明顯就是長於包圍包夾的陣勢,因而,作為連接點的中鋒,最重要的不是攻擊能力,而是抵禦攻擊的韌性,中鋒抵禦時間越長,兩翼便越能合圍。

於此,放在雁行陣中,從整體而論,錐陣不合適放在中間。

同等兵力擺豎長陣型,比錐陣更堅實。

再於變陣之時,一字長陣分向兩翼,兵力分調水到渠成,兩邊自然均分,而不像錐陣,隊列複雜,每排人數都不一樣,分向兩側之時,複雜度高,更容易混亂。

於變陣之後,雁行陣的【人】字陣型,變為【八】字,八字兩翼續接了兩分的長陣之後,長度更長,因而,繞向敵軍側翼之時,能有更多的威懾面積,從概率上,也更能抓到敵軍陣勢破綻。

敵若側翼乃一道大橫陣,假設從頭到尾,破綻十處,我軍騎兵但能攻其一處破綻,則便有一成破陣可能。

假設如此。

設,我軍騎兵,能威懾其整個橫陣,則我軍騎兵則能撞上敵軍十處破綻,總算共計破陣概率為,1-0.9的十次方,約為,1-0.34=0.66,破陣可能近七成。

若設,我軍騎兵只能威懾敵軍半個橫排,則,最多只能撞上敵軍五處破綻,總算破陣概率為,1-0.9的五次方,為1-0.59=0.41,破陣可能,不到半成。

若說,兵力集中, 用錐陣破側翼也成。

用錐陣,則不能威懾敵軍全陣,不能盡用戰機。

且,雁行陣先長其橫排,使盡可能多的威懾敵軍側翼,若見敵軍破綻,又恐兵力薄弱,也可呼聚周圍同隊,但有騎兵三五十,也能組成一強力衝陣騎隊。

騎兵衝陣,三五十人便足夠有強大的破陣能力。

若三五十人,不能衝破敵陣,敵陣依然安穩,則縱百十人,縱兩百人,大概率亦不能破陣。

三五十騎衝之不動之敵軍陣勢,需三五百騎,用錐陣,方能有足夠勝算。

雁行陣破側翼之所以長於錐陣,能威懾敵軍全陣,且能多很多次攻擊機會,多抓到很多戰機。

故而,盡管雁行陣陣勢漫長,兵力不夠,但攻側翼之時,側翼一般敵軍守禦能力也弱,雁行陣兵力雖薄弱,但攻側翼,正好恰如其用,正好,殺傷潰陣效果最強。

用錐陣攻側翼,瞬息破一角,用雁行破側翼,瞬息,破敵陣勢數處不止,又瞬息,潰敵全線。

雁行側潰敵陣之時,錐陣隻破了一角,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李孟羲大抵弄懂了雁行陣部分精義。

【雁行陣,乃長於迂回合圍之陣,其銳在兩翼,堅在中鋒。

中鋒重縱深不重攻擊,因,合陣來看,雁行兩翼合圍夾攻之能,遠勝中置錐陣之殺傷之能……

又有,於變陣之時,中鋒豎長簡明,分兵便易。

兩翼相分之時,豎陣更續長兩翼……】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