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911章 冷鍛甲方法論
,!
 在步戰甲甲片最佳形製確定了之後,冷鍛技術的測試基礎也有了。
 冷鍛甲技術原理不難,不過是把甲片在不加熱的狀態下經百千次捶打使其變薄變硬而已。
 然,之前之所以一直未開始大規模生產冷鍛甲片,是因為發現冷鍛過程成品率太低,十個甲片打到最後,才能得到一兩個成功的,其他的全部打壞了。這就意味著,每生產一套冷鍛甲,等於毀壞了七八套普通的甲。
 在匠人積累了豐富經驗之後,成品率會高一些,冷鍛甲的成本會顯著降低,但是,一個匠人從零開始積累經驗,到其成功摸索出冷鍛方法,再到其成功熟練了冷鍛工作,到這一步之前,假設培訓一個冷鍛甲匠人得花一年時間,那這一年時間當中,為培訓這一個人,得耗費上千上萬個甲片。
 冷鍛甲的成本太高,人員培訓成本同樣太高,這就是為何李孟羲連培訓匠人都未開始展開的緣故。
 李孟羲是在等時機成熟時,準備用測試的方法,用大量測試替代匠人們個人的經驗積累。
 冷鍛甲鍛打技藝,其本質,是方法,既然是屬於【方法】,那就跟研究造紙方法,研究火藥配比,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冷鍛鍛打技藝,籠統一看,不過是拿著錘子叮叮當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打上一遍而已,而可探究之處,就是在這裡。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叮叮當當的打,那麽,到底是先橫著打還是先豎著打,是先打一面,還是正面打一遍反面打一遍,這其中,總有一種最高效的鍛打方式。
 而這種最高效的鍛打策略,就是匠人們自己積累經驗之後,所摸索出的東西。
 匠人們要積累經驗,需要耗時長久,需要耗費大量材料,李孟羲想做的是,用測試的方法直接找到最高效的策略,直接替代匠人們摸索經驗的過程。
 規模龐大的測試計劃開始了。
 這次測試,不測實物,測試【方法】,測試策略。
 李孟羲著匠營鑄造寬一寸四長二寸九的甲片,用同一爐鐵水,一次鑄造同規格的甲片幾萬枚。
 然後,因冷鍛跟熱鍛不同,熱鍛時甲片松軟,小錘輕敲就行,而冷鍛時需要用比較大的力量,所以熱鍛冷鍛二者需要的鍛錘有所不一。
 用控制變量法做以分析,問,冷鍛過程,有多少變量?
 答桉是,鍛打力量,鍛打頻率,鍛打策略。
 於鍛打力量,

到底是把錘子抬得高高的鍛打的快,還是用小力量精準鍛打打的快。
 於鍛打頻率,到底是大力慢錘來的快,還是小力快錘錘的快。
 於鍛打策略,是橫著打打的快,還是豎著打打的快,甲片是從左到右打的快,還是從上到下打的快,是集中先打一面打的快,還是正反兩面打的快,這就是,鍛打策略。
 鑒於,力量難以量化,頻率難以監管,只有先測鍛打策略。
 李孟羲召集三百鐵匠,每人發了一樣大小的圓頭錘子,發了一樣的甲片。
 然後,對第一項策略測試,令一百五十人,橫著鍛打,鍛打方法是,從左到右鍛打。另一百五十人,從上到下鍛打豎著鍛打。
 為保證所有的人都按要求來,李孟羲特意調撥了三百甲士,每個甲士盯著一人,以確保每個人都是按要求的來。
 連兩日時間,鐵匠人拿著小錘子叮叮當當的打,兩撥人,一波從左往右打,一波人從上到下打,以完全不同的單調的鍛打方法,來比較到底哪種鍛打方法更為高效。
 兩日後,鍛打停止,兩波人把各自鍛打過的甲片交了上來。
 李孟羲拿到兩筐子甲片,他想對比兩種鍛打方法哪一種更好時,他從左邊筐裡拿起一個甲片,從右邊筐裡也拿起一個甲片,左看看,右看看,疊一起看,平放一起看,無論怎麽看,看不出任何區別。
 日了狗了,該怎麽測量鍛打效果呢。
 李孟羲首先想到的是,把兩種甲片分別放在斷頭台上,用大斧頭落下來測試兩種甲片的強度。
 可是,斷頭台的測量精度不夠。斷頭台能測量不同鋼材強度,能測量含碳量不同的甲片的強度,斷頭台連含碳量強度都能測出來,可,這個精度對於測量冷鍛數據來講根本不夠,多打幾錘少打幾錘的強度差別之細微,斷頭台根本測不出來。
 想想也該知道,兩種鍛打方法,鍛打時間一樣,甲片也完全一樣,鍛打的錘子也一樣,不過是一個橫著打,一個豎著打,這兩種方式之間的差別,估計拿激光儀器都無能為力。
 精度不夠,精度完全不夠,這就好比測試刀具的時候,手裡的測量工具只有一塊磚,超級鋒利刀具一刀把磚砍碎,不那麽鋒利的刀具,也是一刀把磚砍碎,磚的測量精度太差了,無從精確區分兩種刀具的鋒利度。
 現在的問題難到,就是有激光儀器,也無從測量。
 用舊有的強度測量法,更無從測量。
 這已不是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了,必需求諸其他方法。
 李孟羲托著下巴緊皺著眉頭陷入長久沉思,他在想,冷鍛的鍛打質量,跟什麽有關,除了防禦力,防禦力測不了。
 回想著冷鍛技術的流程,冷鍛是,以一個厚的甲片,打上千百錘,打到比原來薄三分之二的程度……
 靈感這時突來。
 (有了!)李孟羲眼睛一亮,他想到測量方法了,體積!
 若問,鍛打質量怎樣才好,答桉是,甲片被打的越薄,越好。
 那麽,比較兩種鍛打方法的優劣,就看兩種方法鍛打出的甲片,哪種更薄了,更薄的那種,結構變得更緊實,同時,其體積,必然更小。
 激光都無法測出的數據,用體積測量法,可以積少成多,可以測量出來。
 如果說,兩種鍛打方法鍛打成的甲片,其單個甲片的厚薄區別只有那麽0.001的區別的話,那麽,單個甲片無從對比,也無從測量。但是,把幾千個甲片放到一起的話,那麽,每個甲片,都有0.001的極細微的差別,幾千幾萬個甲片的差別累積起來,就被放大的足夠大了,就可以被測量到了。
 所以,用體積測量法,可以比較出兩種鍛打方法極其細微的差別。
 李孟羲立刻著人製造容器,要求是,製造兩種細長的粗細一般大的長筒,要求能裝下幾千枚甲片。
 匠人們接了任務,加班加點的把長筒做了出來。
 長筒乃是鐵鑄,兩個碗口粗細,大小一模一樣,有柱子那麽長的鐵筒。
 李孟羲檢查了兩根鐵筒,夠用是夠用了,只是沒有刻度,也不透明,使用著太麻煩。
 李孟羲先是把鐵筒裡裝滿了水,稱量其容積,兩隻鐵筒,容積一樣。
 然後,往兩隻鐵筒中加入同樣多的水,水加完,再把甲片丟進去。
 左一隻鐵筒裡,往裡丟橫著鍛打的甲片,右一種鐵筒裡,丟豎著鍛打的甲片。
 兩個鐵筒中,各丟了兩千七百枚甲片之後,測試成功了,兩隻鐵筒中的水面明顯不一般高。
 最後對比,橫著鍛打的甲片,裝筒之後,其蔓延的水位比另一種方式的水位低了大致半碗水。
 半碗水,目測也就三百毫升。
 對比兩千七百個甲片,三百毫升,甲片均佔體積,0.1毫升,也就是說,兩種鍛打方法,甲片變薄的體積差別平均只有那麽區區的0.1毫升,甲片那麽大一塊,這區區0.1毫升的體積平攤到甲片整體,就是激光也分辨不出差別,就是激光真能測出差別,然而,就是這麽細微個差別,細微到高精密器械都測不出來的差別,往水裡一放,清晰明了的給測試出來了。
 對比很明顯,橫著鍛打,效率更高。至於原因為何,不知,反正數據如此。
 鍛打策略第一點,測試完畢。
 緊接著,已知是,單純的單面鍛打,橫著打比豎著打更高效,那假設說,混合鍛打,橫著打一遍再豎著打一遍,亦或是,先橫著打好幾遍,豎著打好幾遍,到底哪種鍛打方式更高效。
 鍛打策略第二步,測試混合鍛打。
 這回,三百匠人分成了三波,一百人,單純的橫著打;一百人,橫著打一遍,豎著打一遍再橫著打一遍再豎著打一遍;第三波人,橫著打五遍再豎著打五遍,再橫著打五遍,再豎著打五遍。
 依然是同出一個模具鑄造的規格完全一樣的甲片,依然是同樣大小的錘子,依然是由甲士一人盯著一人嚴厲看管著每個人的鍛打方法。
 兩日之後,三波人分別上交甲片。
 按同樣的方法,用同樣的鐵筒裝同樣多的水,再將三種不同鍛打方法所鍛打出的甲片分投於三個鐵筒,根據水的溢出量判斷甲片的總體積,再根據甲片總體積,判斷哪一部分甲片體積最小,從而判斷出到底哪種甲片變得更為單薄,從而判斷出最高效的鍛打方法。
 單個甲片之間的差異極其微小,但是眾多的甲片累積到一起之後,微小的差異累積到足可以測量出的程度。
 經對比,三種甲片中,水位上漲最小的鍛打方式是——先橫著打一遍,再豎著打一遍,再橫著打一遍,再豎著打一遍。
 至於,為何此種鍛打方法最為高效,李孟羲覺得,這可能是因為鍛打均勻的緣故。具體道理不知,反正,數據顯示如此。
 第二步策略也測試完了,到此,單面鍛打測試結束。
 第三步,鍛打之時,是盯著一個面鍛打,只打一個面,還是正反兩面都要打,如果是正反兩面都要打,那,是先把正面打完再打反面,還是正著打打反著打打交替著打,不知。
 第三步鍛打策略,測試開始,三百匠人,還是分為三波,第一百人,只打正面,半個時辰打一枚甲片;第二百人,先把正面打半個時辰,再把反面打半個時辰;第三波人,正面打一會兒,反面打一會兒,打夠一個時辰。
 依然是,同樣規格完全一樣的甲片,依然是同樣的錘子,依然是三百甲士一個盯著一個嚴格確保鍛打流程按要求的來。
 兩日後,結束,三波人各上交各自鍛打的甲片。
 依照同樣的統計方法,三個鐵筒中倒入同樣份量的水,然後,甲片投入其中。
 如前邊流程一樣,再細微的差異,累積起足夠多的數量後,微小的差異得以明顯的顯現出來。
 這回,最高效的方法是,甲片正面鍛打半個時辰,反過來背面再鍛打半個時辰效率最高。
 猜測正確,正面兩面都鍛打,甲片縮減的厚度比只打單面縮減的更多。按冷鍛甲的技術流程,冷鍛甲最終是要把甲片鍛打至原來三分之一薄,厚度消減的越快,說明鍛打效率越高。
 鍛打策略還剩最後一步,第四步,已知是,甲片是長方形,那麽,甲片是橫放著打打的快,還是豎著放打的快,亦或是,斜著打打的快。
 測試之前,李孟羲也猜不到到底是哪種最好。
 依然是那三百匠人,分作三批,第一百人,把甲片橫著按到身前,然後鐵錘叮叮叮橫著打,另一百人,把甲片豎著放到身前,然後鐵錘叮叮叮豎著打,第三種,斜著打。
 兩日後,匠人們將鍛打的甲片交了上來,取相同數量的甲片投入水筒中,這次,差異非常明顯。
 前邊所有測量,不同鍛打方法,水的容積差距只有小半碗,可這次,能差出一碗多水。
 排除掉誤差的可能,那就隻可能,有一種鍛打方法效率非常突出。
 李孟羲對比數據,發現,把甲片橫在身前,一手按著甲片,一手拿著錘子叮叮叮叮橫著鍛打,效率遠高於豎著打或斜著打,可,這又是為何,為何效率如此突出,李孟羲大感不解。
 他到營地裡去,令鐵匠按橫打方法演示一遍。
 匠人站在鐵墩子前,鐵墩子高到腰際,匠人左手拿著小鉗子夾著甲片一頭把甲片緊緊按住,右手拿著小錘子湊到甲片上,叮叮叮的頻率極快的落錘。
 李孟羲仔細觀察著,他看著鐵匠額頭上滑下的豆大的汗水,目光再落到鐵匠肩膀,再落到鐵匠手臂,手肘,最後,到手腕,到鐵匠手裡不停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來回快速捶打著的錘子。
 漸漸的,恍忽之間,李孟羲突然發現,匠人在鍛打時手移動的方式,跟寫字好像啊。
 寫字也是,一行從左到右,再從右邊回來,再從左往右……
 想到了寫字,李孟羲就突然明悟過來了,他想到自己曾做過測試,在紙張上寫字時,橫著寫是以手肘為軸左右轉動,其寫字速度,兩倍於豎著寫,因為豎著寫手肘得不停的往下移,寫一個字就得移一下,而橫著寫手肘不必再動,寫好幾行才需要挪一下肘部。
 再認真觀察匠人鍛打的動作, 李孟羲發現,因冷鍛甲片時不同於尋常打鐵,尋常打鐵,錘子得揚的高高的,所以是以肩膀為軸的豎向運動,而冷鍛,動作很小,更多的屬於手腕的左右運動,手腕運動,以手肘為軸,這個運動模式,跟寫字類似,所以,當甲片橫著放的時候,“寫字”速度快。
 於寫字,橫著寫字效率兩倍於豎著書寫,於冷鍛,也是如此。
 李孟羲明悟於此,他明白了冷鍛甲片最佳的放置方式是什麽,最佳的放置方式是——橫放身前,手腕來回橫著打。
 ——
 匠人們費一年半載或才能摸索出的方法,李孟羲花半月時間,將整套冷鍛技巧測試完畢,將冷鍛的技藝破解了。
 於冷鍛之時,冷鍛最佳策略是,首先,於甲片本身,甲片先打寬,後打長,也就是,先寬著打,再長著打,然後,用交替方法,橫著打一遍,豎著打一遍,然後,正反兩面都要打,正面打完,再打反面,最後一步,甲片需橫放身前,用寫字的方法去打。
 李孟羲估計,用這套最佳鍛打策略,冷鍛效率能提高一倍,甚至還不止於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