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943章 南皮敵蹤
,!
 自大軍從巨鹿郡出發北上,一路急行,過信都郡,抵達渤海郡以北,已是出軍第十四日。
 渤海郡南皮縣境域之中,大白天,一處村落火光衝天,由遠可見有身穿皮毛間雜甲胃模樣的騎兵在四處縱火,村落裡傳出隱約的慘叫聲和婦人呼號之聲,此處正在發生劫掠之事。
 巨鹿軍先鋒將領廖化帶著一隊斥候騎兵正在沿路探查,忽然見前邊有衝天濃煙,廖化立時心生警覺,他趕緊派斥候二人回去稟告,自己帶著剩下的人繼續往前偵查。
 前行不到一裡,聞聽得前方蹄聲雜亂人馬嘯呼聲聲,廖化取了弓箭翻身下馬,他令麾下士卒把馬牽到隱秘處躲起,他自己徒步抵近要詳做偵查。
 往前越近,人聲越近,摸到村口位置,廖化在一處草溝之中爬伏了下來,只露出一顆腦袋一雙眼睛小心翼翼的朝那處著火的村落觀察著。
 村落種的劫掠已漸尾聲,騎兵們趕著從村裡劫掠來的牛羊牲口,扛著找到的糧食袋子,幸存於難的婦人被綁在馬後牽引著,看婦人走的慢一點,啪的一聲鞭子就抽了下來,婦人慘叫哭嚎著,那夥兒騎兵哈哈大笑著更開心了。
 廖化細細數完了這夥兒騎兵的人數,悄悄退了回去。
 此時,巨鹿軍大隊,李孟羲正與劉備關羽等人探討著行軍方略。
 現在橫在巨鹿軍當頭難題是,沒有情報,不知敵之所蹤,不知敵所欲動,此來是討賊滅亂,不知敵所在,又如何討賊。
 手頭僅有的情報是幽州刺史劉虞傳來的那條消息——“漁陽張純張舉挾數萬烏桓騎兵反叛。”
 首先,這張純張舉何人,李孟羲不太清楚,但聽名字,這倆人應該是漢人。
 再一個,“反叛”,那就說明,很可能張純張舉這兩人本是朝廷官員,不是邊外胡人。
 邊外胡人往往搶一波就走,而若是朝廷官員造反則就不一樣了,漢人造反,絕不會隻圖劫掠,而必會想著壯大成事。也就是說,張純張舉二人起兵造反之漁陽郡,必定成為了這二人的後方與根基之地。
 情報有限,能推出的東西不多,可推出的東西已足夠重要。
 既然漁陽是張純張舉的根基之地,那這二人根本就不可能輕易舍了根基,再者,既然賊人兵起於漁陽,那麽毫無疑問,戰事必以漁陽為中心向外擴散。
 不知軍情敵情如何,那就直搗黃龍,直撲漁陽而去,料想,離漁陽越近,

撞見戰鬥的機會越大。
 眾人正討論著,忽然前方有斥候急急奔來,“報!前有敵情!前有敵情!”
 李孟羲劉備等人面色立刻一肅。
 正行進著的大軍立刻停在了原地,傳令遊騎立刻向後傳遞命令,漫長的車隊開始收縮,戰兵快速向前方和左右路口列陣守備。
 不久之後,先鋒官廖化也回來了。
 廖化言前方未見敵軍大隊人馬,只見了有小股騎兵在劫掠村落。
 李孟羲心有計較,只見小股騎兵在劫掠村落,不代表沒有大隊人馬,說不定其大隊人馬就在後邊不遠。
 廖化說起騎兵在焚村劫掠,李孟羲眉頭一皺,“廖化將軍,你見那夥兒騎兵是何裝束打扮?”
 廖化面有怒意道,“他等穿皮毛的多過穿甲胃的,像是胡子。”
 胡子,不是後世的土匪稱謂,胡子跟漢子對應,漢子是大漢人,胡子也就是胡人。
 一聽胡人正在劫掠百姓,劉關張皆暴怒,就要立刻提騎兵殺過去剿滅胡狗。
 李孟羲也是怒氣頓生,他好歹冷靜一點。
 剿滅胡人歸剿滅胡人,派多少兵力過去,怎樣進軍,怎樣搜捕,都得有個章程吧。
 立刻拿出地圖與眾人商議,對應地圖,大軍現在走到渤海郡以南,南皮縣境內,再往前有一座南皮城是渤海郡重城,可依眼下看來,前邊胡騎敢肆無忌憚的劫掠,那大可能,南皮城已經陷落。
 李孟羲決議拿下南皮城,此時比攻城更重要的事是,胡人正四處劫掠,得解救百姓,也正好絞殺散在外邊的小股胡騎。
 情報不足,既不知渤海郡有多少敵軍,也不知現在有多少村落遭其劫掠,更麻煩的是,渤海郡這麽大的一片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要解救百姓,行軍路線就得足夠細致覆蓋面要足夠廣,可如此一來,大路小路都要走,斥候能摸清大路就不錯了,走小路很容易迷路。
 問題在於,巨鹿軍騎兵也不足,如果騎兵足夠,管他敵軍多少,一路壓過去就是,騎兵不足,就得考慮後路,就得考慮萬一撞見敵軍大隊得趕緊原路回撤與大軍匯合。要能立刻原路回撤,就決不能迷路。
 軍中有騎兵一千五百有余,李孟羲仔細看了渤海郡地圖,他覺得,如果想用拉網式的方法層層前搜的話,至少得出騎兵五路才夠。
 李孟羲問關羽張飛等人,“關將軍,三將軍,你們一人帶三百騎兵夠不夠?”
 “足以!”
 “夠了!”
 “那好,”李孟羲指圖道,“我意將全軍騎兵,分諸五路並進,每一路三百騎沿大路進發,遇路逢村之時,逢村必探,絕不漏下一村絕不置任意一村於不顧,也絕不放過一個胡人。”
 “我軍路途不熟,恐有迷路之擾,帶上引路紙旗,走到哪兒就把旗插到哪,萬一遇到敵軍大隊或口糧不濟之時,趕緊沿旗路回趕。”
 方略敲定,關羽,張飛,赤支兒,廖化,前黃巾小渠帥王路與盧植侄子盧仲合一路,共五路騎兵帶七日之糧,帶足箭失,此五路騎兵,每人都帶上厚厚一遝紙旗作為引路之用,人馬調配完畢之後,千五百騎在各路將領帶領之下,沿不同大路向四面八方奔馳而去。
 騎兵過後,大路煙塵滾滾,李孟羲與劉備目送騎兵大隊離開,他想了想,覺得大概不必太擔憂,隨軍之一千五百騎兵,個個都是精銳,個個都有好馬好甲。尤其是,赤支兒那隊騎兵,三分之一都是西涼騎兵精銳,遇到大股敵人,不說戰而勝之,全身而退絕對沒問題。
 還有,軍中有冷鍛甲,還有冷鍛馬鎧,馬鎧雖然就只有一套半,一套在張飛馬上,半套在關羽那裡,這二人身披冷鍛步人重甲,馬上也批冷鍛馬甲,誰人傷的了他二人。
 回目看停在路中的行軍隊伍,李孟羲皺眉,“咱還是繼續行軍吧,往南皮城。”
 大軍停在路中不安全,還是找個根據地駐扎下來的好。又考慮到,大軍為騎兵後盾,要是五路騎兵但凡哪一隊受挫敗退回來,大軍要負責接應。騎兵在往前拉網搜敵,大隊人馬也得往前才能及時接應,這就使得,大軍既得找駐扎的地方,又得往前,考慮到南皮城可能已經被攻破了,早晚得攻城,索性直接往南皮城直去。
 行軍隊伍收縮了,單列車隊變成了左右雙車,這是為了在萬一遭遇敵軍來襲之時,敵軍不管從哪個方向來,士卒退到車輛中間,腹背皆能有偏廂車遮擋。
 可此中有問題,道路還行,大道寬敞兩排車擠到一起行進能擠的下,可車就不對勁兒了。
 軍中的糧草車輛是偏廂車,也就是只有一邊有車板,一邊沒有,偏廂車的好處是,一是節省材料製作簡單,二是在實戰當中,士卒容易從一側上車。
 偏廂車既然只有一邊有板,那到底偏左廂還是偏右廂就值得討論了。
 很早之前的討論是,由守城,守城之時發現人流上下方向沒有統一規定,容易引起混亂,李孟羲又習慣靠右走,所以也就規定,凡守城或者行軍,統一靠右走。
 行軍既然是靠右走,那麽極限狀態下,極限情況,如穿山過谷之時,道路只能容下一輛車前行,這時,前方突然有敵軍殺來,於此時,最好的做法是立刻把排頭的那一面車橫起來。
 於此時,靠右行駛,車輛只能往左轉,往左橫,這時,車板在右邊,剛好能使車板在前遮擋。
 當初,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決定把偏廂車車板設在右邊。
 可此時看來,於大路行軍之時,車板全在右邊,同向行軍,就要麽只能遮右,要麽就只能遮左。
 李孟羲坐在馬背上,低頭看著右遮左不遮的偏廂車,眉頭緊皺。
 (難到弄錯了嗎,難到偏廂車應該有兩個車板嗎?可,若是如此,攀爬登車該多難?兩廂都有車板的車,跟廂車有何區別,裝載量太少了……)
 正當李孟羲想著,前邊劉備回頭看來,劉備指著行進的車隊,說到,“羲兒,你看這車,某覺著,要是車兩邊都有車板就好了……”
 李孟羲咧嘴笑了,英雄所見略同,劉備何時有這麽敏銳的觀察力了。
 偏廂車肯定不能左右都設車板,這樣既影響運力,又不利實戰,還增加製造難度。可有時,真的需要左右都能遮擋的時候。
 劉備與李孟羲兩人邊騎馬趕路邊商議者,兩人商議的第一種辦法,做配件。也就是說,偏廂車一邊的車板做死,另一邊做成活動的,平日無事之時,活動車板卸下來綁在車底帶著走,到需要左右禦敵之時,再把車板裝上。
 這是第一法,李孟羲想了想,如果要車板能方便的綁在車底,那車板就不能太寬,得跟車身一樣的寬度,只有這樣的寬度才能方便攜帶。
 還有,長長一截硬木木板,重量不輕,帶這麽一截木板,佔據了幾十斤負重,糧草從來都是大問題,把所有運載力全部運糧食都不一定夠,浪費幾十斤運力去拉一塊不怎麽派的上用場的木頭,稍微有些奢侈。
 因此,李孟羲覺得給偏廂車加這麽一個配件不是太好。
 第二法,不加配件,仍舊原樣,偏廂車車板都在右側,如此一來,右側可以登車作戰,左側卻不能。
 可以加梯械,每一輛偏廂車,加一個短梯,危急時刻直接搬出梯子登高作戰。
 梯子倒是輕的多,不那麽浪費運力,可此中卻有了新的問題,梯子輕歸輕,可他實用性不高,木板可以遮擋箭雨,梯子卻絕對不行。
 梯子性價比比木板還差,所以,梯子更是不好。
 偏廂車車板太高,士卒站在地上無法越過車板射擊,李孟羲想到兩種方法,一種,士卒從車輛之間的縫隙射擊,第二種,臨時作戰用盾梯。
 在平日的戰術訓練中,三重盾陣能直接搭到牆頭上去,小小一個偏廂車又何道哉。
 當李孟羲想到這裡的時候,突然驚悟到一種極其克制偏廂車陣的戰術來。
 偏廂車的優勢在於,其等同於一個簡陋工事,其有高度優勢,也有遮擋優勢,這使得偏廂車陣在與敵方遠程對射時佔據優勢,也在與敵方近戰搏殺中能佔據居高臨下的優勢。
 但是,若敵方步兵以盾陣盾橋來攻,敵軍結著龜甲盾陣緩緩壓來,我車陣之弓弩將無法建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敵軍壓上來。
 等近了,敵軍再架起盾橋,偏廂車才多高一點兒,盾橋輕易可架,盾橋架起之後,偏廂車的那點高度就是一個小坡而已,敵軍士卒順著盾橋衝將上來直接跳車而過殺了進來,偏廂車陣頃刻為破。
 李孟羲直到這時才意識到為何偏廂車是戚家軍所用,戚家軍有火槍啊,火槍面前,什麽盾陣都不行,而弓弩時代,弓弩對嚴密盾陣極其無力。
 李孟羲後知後覺的意識到,車陣戰術不能呆守,得留有出口,要破解敵方盾陣,得在車陣裡布一些騎兵,等敵方盾陣結成,騎兵衝出去撞碎盾陣,使盾陣對車陣不能構成威脅。
 戰術不經意間就完善了,李孟羲掏出紙筆記下——車陣戰術之騎兵衝擊破敵方盾陣戰術。
 及, 野戰倉促禦敵依車守禦兩法,第一法,士卒從車輛間隙發箭射敵,第二法,盾兵組盾陣,弓弩手踩盾牌越過車板射擊。
 大軍減慢了行軍速度,隊伍收攏的極其嚴密,行軍采用動靜相間的方法,戰兵們以兩百人為一隊調動了十幾隊,這十幾隊戰兵在前方後方左方右方所有敵軍可能出沒的路口列陣守備,把整個行進緩慢的淄重車隊跟龜殼一樣包裹其中。
 等車陣走過去後,列陣於路口的戰兵隊伍立刻再向前奔跑一截,在前方新的一個路口再早早列好陣勢。
 這就是動靜結合的行軍方式,俗稱滾筒防禦,當初合圍皇甫嵩用的此法,現在用的是一樣的方法。
 在大軍經過之處,沿路留下了一面面小小的紙旗隨意用土坷垃壓在地上。
 紙旗上印著小小的【漢】字,字頭朝北,意思是向北去了。
 這是為了跟外出作戰的騎兵隊伍指引方向而特意留下的引路旗。
 此番騎兵們出去作戰,人地皆不熟,迷路是大可能發生之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