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78章 回馬槍,拖刀斬(1)
撒手鐧絕技,秦瓊仗之打落不知多少隋唐好漢。

 於後世,撒手鐧一詞,更引申為比喻在關鍵時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領。

 提隋唐,提到撒手鐧,便不得不提和撒手鐧齊名的,【回馬槍】絕技。

 演義中說,羅成和秦叔保互教在自家武藝,羅成藏了自家槍法的最後一招回馬槍,秦叔寶藏了最厲害的一招撒手鐧,兩人賭誓,羅成說,如果自己沒有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教給秦瓊,自己便被萬箭穿心而死;秦瓊也發誓,自己如果沒有將全部武藝交給羅成便吐血而死。

 tsxswtsxsw

 結果,兩人皆應勢而死,羅成被萬箭穿心,秦瓊吐血而亡。

 李孟羲看向張飛,張飛手裡拿著蛇矛,李孟羲看向關羽,關羽手中,青龍偃月威風凜凜,李孟羲再看向自己手中,鐵鐧在手,李孟羲便笑了。

 戰場上三個老陰逼手段,撒手鐧,回馬槍,拖刀斬,齊全了。

 李孟羲問張飛,“三將軍,你可知有【回馬槍】?”

 張飛哈哈一笑,“知啊!俺老張就會,想學?”

 李孟羲再問關羽,“關將軍,你可有【拖刀斬】?”

 關羽撫須澹笑,“想學?某可教你。”

 關羽張飛都是實誠人,剛得了李孟羲所傳的撒手鐧絕藝,拿各自絕技饋,理所應該,就是李孟羲沒有傳下撒手鐧,以交情,關張亦樂於教導李孟羲。

 李孟羲想一看傳說中【回馬槍】【拖刀斬】兩項絕技的究竟如何,張飛和關羽二人便親自給他施展了一番。

 先是,回馬槍。

 張飛持矛騎馬在前,關羽作為配合,手裡拿著一根長杆挑著一架草人緊跟張飛之後。

 為讓李孟羲看清一些,關張二人特意放慢了動作。

 自五十步外,關張二人縱馬從遠慢慢的顛馬過來。

 在前的張飛,蛇矛貼鞍橫著,身體趴伏在馬背上,作狼狽抱鞍逃竄之狀,邊逃邊時不時回首偷偷觀瞧。

 在其後,關羽挑著草人盡追不舍。

 當近了,從李孟羲眼前錯馬而過之時,張飛手裡突然身體向側一沉,身體瞬間調整的同時,手裡本橫著蛇矛扭轉半圈變橫為豎,矛尖往後斜裡伸手一送,噗嗤一聲,蛇矛準確的戳中了尾隨其後的草人,透草而過。

 馬蹄聲踏踏而過,李孟羲目光追著馬匹移動著,方才的回馬槍,已看了分明。

 關張二人減了馬速繞了個小圈回來,張飛甩掉蛇矛上的草人,他笑問,“可曾看明白?”

 李孟羲笑著搖了搖頭,“未明白多少,還待將軍講解。”

 張飛過來到跟前跟李孟羲細講回馬槍的要義。

 張飛問,“羲兒,你可知,為何某要低身伏鞍作狼狽之狀?”

 李孟羲答,“此為輕敵之法。假做頹狀,敵見之,若其放松警惕,便可為我所趁。”

 李孟羲理解力很強,一點就透,張飛滿意的點了點頭。

 張飛將蛇矛橫在馬鞍上,回復了之前演示回馬槍時的據槍姿勢,張飛又問,“羲兒,你可知,某為何橫矛,此又是何意?”

 李孟羲想了又想,搖頭表示不知。

 張飛解釋,“回馬槍回身轉刺,槍需轉圜半輪,方能由前轉後,某將槍橫起,以早蓄轉槍之勢,如此,待回槍後刺之時,能快上兩分。”

 張飛這麽一解釋,李孟羲頓時明白了。

 簡單來說,回馬槍的動作複雜,一套動作下來,得一定時間,而張飛把矛橫起,就雙手握緊著槍,先預備下了一半的回槍後刺的準備動作,待時機到時,能省掉一半的動作快速後刺。

 想來,回馬槍在這一點的思路上,跟【秦瓊抽鐧式】的思路是一樣的,都是在發招之前,就盡可能減少發招所需的動作和時間。

 【秦瓊抽鐧式】是,把鐧背到背後,省掉低手取鐧再抬手蓄力的動作。

 而張飛的橫矛待勢,也是省了許多動作。

 聽了張飛講解,李孟羲以為,自己已懂了回馬槍的三分精義。

 然而,張飛之後的講解,讓李孟羲意識到,回馬槍內容遠不止於此。

 張飛講解著。

 “羲兒,回矛刺時,你覺,該刺何處?刺左是刺右,上是下?刺馬還是刺人?

 回馬刺槍之時,因鞍輕敵之姿,身形低矮,出手必低,故,矛也必低,故,刺馬比刺人易。

 然,馬受創,或止,或人立而起,霎時不倒,敵霎時仍有回擊之可能。

 故,刺人勝於刺馬。”

 “刺人又刺何處?刺他力所不及、兵刃緩至、格擋別扭之處,如腰腹,如大腿,而當胸直刺,正對上他當中槍鋒,雖能逼他要害,可他擋之也易。此中取舍,自衡量。”

 “再者,羲兒,你說回馬刺敵之時,是力為要,是速為要?”

 力就是力氣,速就是速度,也就是說,回馬槍是要蓄力攻擊力量越大越好,還是追求速度,槍隨便一抬就往後刺,力量大小無所謂越快越好。

 李孟羲想了想,“是速為要。”他答到。

 張飛搖頭,“是長為要。”

 “額?”李孟羲愕然。長是啥?

 張飛解釋,“追逃之時,非是兩馬對衝可兵刃短接之時,一追一逃,中相隔遠;再看戰馬,馬身前甚短後甚長;回身刺時,身形又低,必是斜刺,非是直身直刺,種種相累,回槍之時,槍多難夠其長。”

 “故,某曰,回馬槍,力不為要,速不為要,長為要。”

 聽到這裡,李孟羲點了點頭,有些了然,“那豈不就是,槍越長,回馬槍得成可能越高?”

 張飛點頭,“是如此,兵刃長短優劣有分。而關鍵不在此處,關鍵在,刺擊之法。”

 “槍乃雙手長兵,為撥打戳刺穩當,手,一前一後,持槍在後,近中。

 而回馬槍時,可舍其穩當,槍能伸多長,就伸多長,能刺多遠,便刺多遠。

 與其說【刺】,不如說,【送】。”

 說著,張飛便給李孟羲展示了一下何為送槍。

 張飛把蛇矛端起,然後向後用力一推,矛推出去,左手可就撒開了,右手抓著很蛇矛尾巴的一點,往前狠懟,把槍完全是遞出去了。

 李孟羲看明白了,這是直接把矛能遞多遠就遞多遠,一個【送】字,形象的描述了槍刺時幾乎要把槍甩出去的狀態。

 李孟羲有些了然, 回馬槍最重要的便是速度和出其不意,力道是次要因素,能以最快的速度能戳到敵軍,只要能戳住,哪怕沒有蓄力,以槍的重量和速度,碰著就能傷人。

 明白了這一點,李孟羲終於發現了更細節的地方,他發現張飛橫矛在馬的時候,倆手抓的在蛇矛很靠後的位置,而不是為求省力抓著中間。

 這一點,原來也是為了送槍出手。

 對此,李孟羲略有疑惑,他感覺把槍送出去都要把槍送飛了,那敵將若防備的住,用力拿兵器用力磕過來一下,兵器不就飛了。

 對此,張飛哈哈笑道,“都要用回馬槍了,都被逼至何種境地了,還管槍做甚。”

 李孟羲一想,也是,打不過敵軍,並且快要被敵軍追上來的時候絕地一博才用回馬槍,那就還求什麽保存兵器,縱是一馬回槍之後,兵器還在,可敵軍還在後邊緊追不舍,又能苟活幾個須臾?

 回馬槍畢竟是把後背的中門大漏的冒險之舉,危險度很高,能正面挑了對方,誰冒險用回馬槍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