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56章 劉玄德聲聞天下
張角伏誅,朝廷除一心腹大患,普天同慶。

 靈帝有命,將張角屍首,懸之東門,以告百姓。

 事了,靈帝記起,張角死前所叫囂,盧植董卓皇甫嵩等,皆豬狗之輩,非是黃巾對手,隻恨劉玄德。

 這劉玄德,何人也?

 靈帝心中大疑,召皇甫嵩進宮欲問究竟。

 皇甫嵩見靈帝,靈帝問,“這張角乃何人擒獲?是愛卿所擒,或是,另有他人?”

 皇甫嵩耿直答到,“乃是涿州劉玄德所擒,轉交某手,某方能押張角入洛陽以見陛下。”

 靈帝又驚又奇,“奧?竟有此事?那劉玄德,何許人也?”

 皇甫嵩冷冷答到,“那劉玄德,為涿州討賊義軍,其人有大謀,多有招撫黃巾敗軍因而兵強馬壯,更兼其治軍有方,其兵馬強盛,尤勝於官軍。

 故,其能擒獲張角,盡吞張角余部,進成一方強閥。”

 皇甫嵩的回答可謂陰險,又說劉玄德有大謀,又說劉玄德兵馬強盛,又說劉玄德盡吞張角余部已成一方強閥,目的很明顯,是故意挑明這劉玄德必成朝廷心腹大患,不可不防。

 然而,說的如此明顯了,靈帝卻未聽出話中深意,靈帝聽皇甫嵩講擒獲張角的果然另有其人,靈帝驚訝,“我大漢竟有如此義士!朕之幸也!愛卿,這劉玄德而今何在?”

 皇甫嵩答,“自巨鹿分兵,劉玄德未曾同行。”

 靈帝此時心裡思索起來,按常理,抓了張角,這是何等滔天功勳,尋常人定會快馬加鞭親赴洛陽以求功賞,可這劉玄德,抓了張角竟把張角扭送給皇甫嵩,還不來洛陽。

 這劉玄德分明就是高風亮節,乃隻為討賊不圖所報之忠貞之臣。

 靈帝腦補了一番後,感慨不已,“我大漢有如此忠義之士,若不重用,豈不寒了天下人之心!”

 //93281/《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皇甫嵩一聽,眉頭微皺,心道不妙。

 皇甫嵩趕緊進言道,“陛下,臣,另有稟奏!”

 “講!”

 皇甫嵩小心整理了下思路,而後小心翼翼的道,“那劉玄德,仗兵勢強,屢屢相逼,與某幾度刀兵相向。

 巨鹿時,某與劉玄德數番對峙,劉玄德屢屢言罪朝廷,非議陛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此番其並吞黃巾余部,其勢已大矣,已不能為朝廷所製。

 敢請陛下,發四方之兵,擒拿此人,以穩社稷!

 縱不能,亦當召其入洛,解其兵馬,以除心腹之患!”

 氣氛沉寂了,針落可聞。

 龍椅之上,靈帝目光微凝,神情漠然,看不出喜怒。

 良久之後,靈帝冷冷問,“愛卿是與劉玄德有仇否?”

 皇甫嵩連忙答,“無仇。”

 “既無仇,何罪其人?那劉玄德肯將張角交付你手,卿卻欲致其死,此是何故?”

 面對靈帝詰問,皇甫嵩額頭上冷汗流了下了,“臣非有害人之意,實乃那劉玄德將為大患,不可不防……”

 這時,侍立靈帝左右的張讓出言諷刺,“朝廷耗費多少錢財糧草,派遣數萬兵馬交付皇甫將軍之手,可張角竟是為無名之輩所擒,這到底,是皇甫嵩將軍無統兵之能,還是要說,我朝廷數萬大軍,比不過一地鄉勇否?”

 張讓陰陽怪氣的諷刺,讓皇甫嵩立刻怒從中生,皇甫嵩抬起頭,怒視張讓。

 張讓為天子近信,權柄無兩,又怎懼皇甫嵩一外臣。

 張讓毫不畏懼的與皇甫嵩對視著,他冷笑一聲,“怎麽?就因劉玄德不耗朝廷粒糧就擒了張角,就因劉玄德功勝於將軍,將軍便要除了此人不成?”

 張讓搬弄是非,居心叵測,皇甫嵩只能忍怒,低下頭,默默不語。

 靈帝見狀,也不好責難皇甫嵩,便令皇甫嵩暫回。

 皇甫嵩走,張讓又讒言一番,靈帝便就信了,定是討黃巾之時皇甫嵩與劉玄德有衝突,因而皇甫嵩想借機發難。

 以靈帝和張讓的狹塞之心去揣摩皇甫嵩的行為,邏輯很對。

 想想也是,花了朝廷錢糧,又領數萬重兵,結果討黃巾戰事,戰果竟還不不過鄉勇,這一比,不就把皇甫嵩比的極其無能了?

 故而,皇甫嵩為免被認為無能,就得摸黑劉玄德,好以此為己身開脫。

 還有張角,皇甫嵩說是被劉玄德轉交官軍的,怕不是強奪的吧?皇甫嵩貴為中郎將,朝鄉勇搶個俘虜還不是易事?要不是賊子張角殿上怒罵揭示了真相,怕現在還被皇甫嵩蒙在鼓裡。

 再有,若按皇甫的說法,是涿州義軍大肆招撫叛降,因而兵強馬壯,還說劉玄德有統兵之能,方才趕在朝廷兵馬之前,把黃巾殲滅,甚至還把張角抓了。

 按皇甫嵩的說法,稍作推敲,很不合理。

 一地鄉勇,兵馬能比朝廷大軍還強盛?不合理。

 一切邏輯都對,劉玄德兵馬比討賊官軍還強盛,這一點極不合常理。然而,劉玄德軍中有李孟羲這個更不合理的存在,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正常邏輯,劉玄德區區一鄉勇絕無可能兵鋒強盛壓過皇甫嵩,但把穿越者李孟羲放到其中,邏輯通了。再不合理,有穿越者不合理?

 可憐老將皇甫嵩忠心為國,一點沒有私心,一點沒有添油加醋的將涿州義軍的種種跋扈之行上報朝廷,結果太過危言聳聽,太過不合常理,不合邏輯,反被靈帝懷疑了。

 ——

 此日,為臘月三十日,張角押赴至洛陽,為張角死之日,亦為張角屍首兩分被懸屍東門之日。

 張角乃信人也,當時張角被董卓圍城,黃巾旦夕將滅之時,李孟羲入城勸降張角,與張角約定,以張角頭顱換得劉玄德晉身之機,以此,來換得黃巾眾人活命,張角應允,願以頭顱換黃巾眾人活命。

 可後來,形勢變化,不想涿州義軍前後得罪了董卓與皇甫嵩,形勢有變,便不需以張角頭顱換什麽功勳。

 李孟羲本不欲再殺張角,可在張角角度來看,張角深知,黃巾已盡投劉玄德麾下,自己再強意留下,怕不能為劉玄德所容,到最後,怕是還避不了一死。

 既然早晚要死,再者,張角感李孟羲心救萬民之宏願,張角情願赴死以為李孟羲一臂之助。

 張角兌現了當時諾言,以他張角的頭顱,為涿州軍換得滔天功勳。

 當張角在大殿之中,當著文武百官與大漢天子的面怒罵劉玄德時,張角的算計便已得逞。

 劉玄德之名聲聞於朝,上至天子下至百官皆知,黃巾非敗於董卓皇甫嵩等人之手,乃敗於無名之輩劉玄德,百官更皆知,張角乃是被劉玄德擒獲。

 大漢忠臣義士多矣,但,獨劉玄德不一樣,劉玄德乃是被反賊張角親自認定的大漢忠臣。

 反賊認定的大漢忠臣,來自反賊的肯定,那便是,真正的忠臣,最不容置疑的忠臣。

 張角的算計很簡單很低級,若當朝者乃是如漢武一般英明神武的帝皇,但一聽劉玄德之名聽見劉玄德諾大的功勞,那不管劉玄德到底是別有二心之人,還是大漢肱骨之臣忠貞之士,那麽立刻,武帝會立刻要麽密除劉玄德,要麽解劉玄德兵馬再安排個閑職,廢了此人。

 因何如此?因何要廢了人才?帝王心術如此。

 皇帝最怕的不是反賊, 怕的恰恰是聖人。你劉玄德不花朝廷一分錢便能自起兵馬,便能兵鋒勝過官軍,還能搶在官軍之前把張角捉了,這還得了?如此了得,不管是忠是奸,豈能不防?豈能容你?

 若是當朝者乃是武帝,劉備必被忌憚,必遭鉗製。

 幸而,如今靈帝,乃昏庸之人,不察劉玄德所帶來的威脅。

 而朝中諸臣,雖有明智者,卻又因十常侍等奸佞閉塞了聖聽,於是,張角臨死之前的算計得逞,張角終得以助百千裡外的李孟羲一臂之力,完成了當日兩人的口頭約定。

 同是此日,靈帝大賞有功將士,尤厚賞皇甫嵩。

 擒獲張角,毫無疑問,乃是討黃巾首功。

 這黃巾首功之人,卻不在洛陽。

 靈帝有命,遣使往尋劉玄德。

 討黃巾首功的劉玄德,劉玄德一朝天下聞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