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48章 所謂科學,所謂培養
活性炭跟普通木炭的區別,竟然只是放蒸籠裡蒸一下就行,當洞悉了這個真相,李孟羲感慨無比,還以為活性炭難度多大,竟如此簡單。

 回顧整個製炭過程,李孟羲自思,若是由自己想辦法,那大概絕無可能會想到拿蒸汽來處理木炭。

 李孟羲認真回想了一切,回想當想到活性炭,想到活性兩個字時,當時還想的是,用活,肯定是活物啊,細菌,他想到的以微生物之類的來處理木炭,想以生物方法來逆向反推出活性炭的原理。

 然而,如果是這個方向,那就永沒有重現活性炭的可能了。因,但凡涉及到微生物,微生物的選擇難度,微生物生存條件的培養,酸鹼度營養物質,等等需要維護的條件,以及在漢末科技下微生物完全無法直觀觀測這一點,就注定了如果選了微生物方向,那很可能窮極一生也難以做完所有的微生物測試。

 真相本藏在無盡渺茫之中,然而,李孟羲幸而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幸而大多小孩子,喜歡問東問西,他們會問太陽為何升起,會問樹葉為何掉下來,當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他們也會問為什麽蘋果會掉在了地上,而不是朝天上飛去,一定會有很多小孩子會如此問。

 對世界有樸素與無窮好奇心的小孩子們,他們天然適合探究自然中的的無窮奧秘。

 弟弟只是無數普通小孩子中的一個,很幸運,弟弟喜歡問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李孟羲從未忽視,還很鼓勵弟弟多去思考。

 太陽為何東升西落,風為何會吹,雨為何會下,花為什麽鮮豔,鳥為什麽會飛翔,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對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東西能擁有無窮疑問和好奇的孩子,能有多麽巨大的成就。

 極幸運的,李孟羲發現了幼弟思考問題的獨特思路,更為幸運的,他沒因弟弟是個小孩子,沒因為幼稚可笑就忽略了弟弟說的話,這才能發現小孩子有神奇的科學直覺。

 李孟羲只是在教導弟弟時多引導著弟弟發揮了想象力,而沒有去強求弟弟每一天要學夠多少多少個字,學不完就揍弟弟;他不過是在平常對弟弟多了一些尊重,尊重弟弟每一句雖然幼稚可笑,但都是思考和觀察得出才說出的話,結果,回報是如此豐厚。

 李孟羲在造紙術遇到難以理解的難題時,弟弟來了,好奇問在忙什麽。

 此時的李孟羲,並未因弟弟是個小孩子就沒加理會,更未因造紙術的繁瑣而心煩意亂不搭理弟弟,而是將遇到的問題隨口說給弟弟聽,“造紙的時候,得把麻往水塘裡沉,奇怪,為何如此?哥哥想不明白奧。”

 結果,弟弟在李孟羲懷裡很天真的想了一下,說,“放水裡是洗的。”

 當然不會是洗的,要是只是為了洗麻,不會丟池塘裡丟一年兩年那麽久。

 李孟羲笑著語氣輕和的否定了弟弟的答桉。

 弟弟的好奇並未因此停止,弟弟又說,是喂魚的。

 又是一個更引人發笑的回答。

 當時,李孟羲的思路是,生麻沉塘,不是喂魚——因為麻和樹皮中,營養物質不多,麻和樹皮不是魚的食物——魚不吃樹皮的——吃樹皮的應該是細菌和微生物——就比如蘑孤之類,會長在樹皮上。

 看,弟弟說生麻是喂魚的,多可笑的回答,李孟羲並未一笑了之,而是很認真的思考了弟弟所說的話,認真的推理考慮了一下,然後準備否認弟弟的回答。

 就是恰因為李孟羲思考了這一陣。

 弟弟說生麻沉塘是喂魚的,這當然不是,然而此答桉已經觸及到真相的邊緣了。

 在一個邊緣的基礎上,李孟羲由魚,自然容易聯想到其他生物,當聯想推理到微生物時,此時,靈感水到渠成的來了。

 tsxsw/html/77/77282/《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依托有限的科學知識,李孟羲想明白了生麻沉塘的原理,乃是微生物。

 這是第一次,李孟羲從弟弟隨口一句話中,得到了重要啟發。

 自這裡開始,李孟羲意識到小孩子可貴的想象力與好奇心。

 自這次開始,李孟羲便有意借助幼弟來破解難題。

 任何想不通的問題,問一下弟弟或許就能有答桉。

 造紙術中,生麻沉塘之後,要造紙的時候,煮漿得煮兩天甚至更久。

 恰是冬日,柴火緊缺,要不是冬日,李孟羲也不會糾結於柴火染料的問題,煮漿得煮兩日,那得多少柴啊。

 李孟羲在想,能否省些柴,還有,為何紙漿要煮兩天之久?

 李孟羲把這個想不通的問題問弟弟,他問,為何會煮兩天呢?

 弟弟隨口就說,是煮不熟嗎?

 這……又不是飯,有何煮不熟的,弟弟肯定以為,煮東西就是煮飯來的。

 這個稚嫩天真的回答,卻就又是答桉。

 紙漿之所以要煮兩天之久,還真是煮不熟。

 煮不熟是因為,參考肉在高山上煮不熟,此中涉及氣壓,沸點,等一堆東西,再之後,李孟羲想到了高壓鍋。

 於是,造紙術又一項重要改進誕生了。

 推進到高壓鍋一步,李孟羲的探究已止步於此了,他已滿足了,然弟弟的好奇與疑惑比李孟羲更多的多。

 弟弟問,為什麽麻得煮了才造紙,為什麽不煮造不了紙。

 對啊,這為什麽?

 李孟羲便由此開始思考造紙的最核心原理是什麽。

 他想明白了,定是樹皮中有一種物質,此物質被微生物吃掉以後,纖維素才能煮散出來,才能造紙,定是這樣。

 到此,李孟羲已經明白了造紙的核心關鍵。

 若沒有弟弟,又到此為止了,他不會再往前再想一步。

 可弟弟又天真的說,他說不想讓微生物吃東西,把他攆走,不讓吃。

 天啊,多天真可愛的回答,弟弟以為,微生物是鳥雀,是能把微生物趕走的嗎?

 可是,待認真想一想,哎?對!除了利用微生物除去樹皮中的成分,還有什麽別的方法來完成這一過程?生物處理的方法,畢竟時間太長了,造紙過程長達兩年的話,很不利於大規模生產。

 思路擴展到這裡,再結合所知的知識,再聯想到後世工業造紙術的種種,造紙業是很低端的行業,既然是極端低門檻行業,也就用不到太高級的化工藥品,既然不用高級的化工藥品,那說明用的只是一些低級化學藥品而已。

 低級化學藥品,能是什麽?酸鹼鹽,油脂,酒精之類。

 於是隨後李孟羲沒經太多測試,便幸運的測試了出來,處理紙漿的關鍵成份,是鹼液。

 再之後,紙漿得以在高壓高溫鹼性環境下製成,李孟羲問弟弟,紙漿黑乎乎的怎麽辦?

 弟弟說洗一洗,說撒點面。

 水洗漂白法誕生了,染色法也誕生了。

 木炭除色法,這終於是李孟羲自己想到的好方法,木炭能脫色,這是李孟羲的常識,不用去想就已知道的,然而李孟羲卻不知道木炭怎麽變成的活性炭。

 李孟羲再次將弟弟帶入探究過程。

 當接近木炭微觀結構的木頭模型做成之後,當麻線團灌進木頭模型裡之後,當小磚想拿棍子把麻線扒拉出來而不能之時,小磚邊玩邊思考,想到了可以吹出來。

 這一下,李孟羲本以為找到了炭重複利用的方法,卻不想,意外的發現了造出了活性炭。

 這如此眾多的創造——生麻沉塘的原理,高溫高壓煮漿法,非生物處理材料法的鹼液煮漿法,紙漿水洗脫色法,紙漿染色造紙法,以及最後的活性炭,這短短時日,諸多非凡創造,竟全是來自於弟弟的純真好奇幼稚的疑問與天真回答之中。

 能有如此眾多創造,怎麽也稱得上是一個科學家了吧,哪怕是間接創造,也是科學家。

 可,要知道, 小磚才三五歲的年紀,連字都不識多少。

 培養科學家的方法,竟然如此簡單,竟然如此快速,就能得見成效。

 李孟羲不過是沒有逼著弟弟每天讀書學字,沒有讓枯燥的學習佔據了更重要的觀察與想象的時間;李孟羲不過是,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弟弟,他尊重弟弟的每一個提問,並對弟弟每一個幼稚的提問給以正向的回饋,而不是冷漠以對或是不耐煩的訓斥以至打滅了小孩子探索未知的寶貴熱情;李孟羲不過是,在能講明白一個問題但無法以最簡單的方式講明白時,他願意花一些精力一些時間去設計一些小的實驗去引導著弟弟自己去在探究中尋找答桉。而這探究過程,是玩水,是拿著竹筒灌水,是拿著一個破木頭,拿棍子想把破木頭裡的麻線團捅出來,這不過是玩耍,只是再簡單不過的遊戲而已。

 李孟羲做的,只是這一些而已。

 如果說,破解了造紙術所有核心技術原理並且成功製造出了活性炭的李孟羲,哪怕他是根據後世的知識逆向還原出來而已,但縱是逆向還原,能逆向推導出原理,那他已然足以稱為科學家了,而對這一切起了重要幫助的小磚,同樣也足以稱為科學家。可,小磚還不到五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