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703章 巨鹿直轄縣
約十五萬人全部按鄉屬分完,所剩的最後一部分,乃是非巨鹿本地人,也就是,巨鹿周邊郡縣的人。

 屯田范圍只在巨鹿境內,外邊的沒辦法,索性只能把這剩下的額外的幾千人單獨放一個區域,讓他們自己個找去。

 所有巨鹿人力,已全部分完了,軍令下達,令所有人盡最快速度找到家屬親戚,過期不候。

 留出了半日時間去讓巨鹿人去找各自的家人,這半日時間完全足夠充足了。

 其實當鄉屬劃分好之後,當同鄉之人聚集一坨之後,人們便一刻不願多等的去以最快速度去尋找到了親人,李孟羲留出的半日時間,稍有多余。

 人們早就是找到了家人,幸存的巨鹿人們,一夥夥湊在一起,火熱的聊了半天之久。

 至午時,李孟羲看似乎差不多了,他下達的新的命令,命令是,不日屯田,按戶為單位分田,每戶最好是直系親屬三代,而不可一族共聚一戶,人多了,也按戶分,不管一戶多少人,田畝都一樣。

 話說的很清楚了,是要分田了,且按戶來分。

 田地對百姓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而官方說的很明確,大戶要是算一戶,分田仍然是一戶的田,為了田地,百姓們心眼活躍了起來。

 立刻,便見各處鄉旗之下,人聲鬧哄哄的,各處鄉人,但有家人親屬的小團體,一家一族人開始商議著怎麽才能多分點地。

 官方說是,最好是一戶直系三代。

 為了多分地,一家有老人兩個,兒女四個,孫兒三個的家庭,便自分了老兩口兩人,四對兒女分了四家,這就,分了五家出來。

 約兩刻,又有令下,說若是分好了,按戶相互散開,也好清點。

 李孟羲便看到,本來密密麻麻的人流,自動的分散成了一個個的小區域。

 見到這一幕,李孟羲隱秘的笑了。

 李某人曾經並不完全是坦蕩之人。

 早在之前,在涿州,當時攻破黃巾程遠志部之時,當時李孟羲在處置俘虜的安排上,他給劉備提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他說,可以發俘虜遣散之糧,但,隻發三五日,使其雖有糧,卻不足歸家。

 如此,義軍既給糧了,必被黃巾感激,人心已得;同時,雖是給糧了,但,三五日糧,根本不夠歸家,於是,實則俘虜們還得留下來效命。

 這就等於,一點糧沒出,還賺夠了人心。

 於當時,李孟羲對自己的計策滿意無比,他稱之為陽謀。

 然而,劉備毫不留情的斥責了李孟羲一番,劉備乃說,人心如炬,當真以為,百姓分不出個真心實意?

 當時,劉備無疑給了李孟羲當頭棒喝。

 自此以後,李某人便從未用過詭詐手段經營人心,未曾一次。

 可今日,李孟羲終於詭詐了一次。

 說是按戶分田,而其實,李孟羲的根本是打算,其實是按人頭分田,之所以說按戶頭,是為了故意讓這十幾萬人,把大宗大戶分的蕩然無存。

 於百姓而言,有親族在旁,遇事也能有個照應,也能不為所欺。

 若巨鹿仍是舊時代,若為百姓好,便應該讓百姓依家依族的生存著,可,李某人已準備給巨鹿人人配發強弩,李某人已把頭顱賭在了公道上。

 巨鹿將有公道,不遠的巨鹿,將是人人傲昂,將無有人人相欺。

 反而,到那時,鄉人聚眾,村族報團,反而是對公道的不利。

 故,為公道計,巨鹿一地,當不能再聚族而居。

 十幾萬巨鹿人,十幾萬黃巾舊人,他們全被李孟羲算計了。

 十幾萬人,但凡還有點家人親戚的,他們自己個就把自己個給拆成了小家。

 與此同時,李孟羲在拿著地圖,對著地圖,跟關羽在商量泥沙俱混的計劃。

 “巨鹿在哪?在中嗎?”李孟羲找著地圖,巨鹿果然在中,“那就,巨鹿鄉人,遷散東南西北。”

 “廣宗在東南,那就,遷西北,西北為,曲陽。”

 ……

 要泥沙俱混,操作起來很複雜,不僅是得東遷西,南遷北,還得是,東南西北相雜,若不然,巨鹿人整體遷到廣宗,結果是,巨鹿的鄉黨,整體到了廣宗,巨鹿鄉黨還是鄉黨。

 所以,為盡可能完全的打散鄉土秩序,李孟羲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寫了長長的操作計劃與步驟,最後,還結合之前收集到的各處田畝概括,再計算各鄉耕地與所能容納的人力,對整個計劃做了精細的修改。

 這一通下去,花了李孟羲足足兩個時辰。

 當李孟羲揉著發酸的脖子抬起了頭,他朝人群看去,當他看到,人群依然還是好好的保持著稀松分散的狀態時,他再一次隱秘的笑了。

 之後,喚過涿州老卒幾百人,拉到旁處,李孟羲向涿州老卒們秘授方法,告知,可這般,這般,這般,李孟羲隻告知方法,卻絲毫不說為何。

 待李孟羲帶著士卒回來,本略有懶散的十幾萬人巨鹿人,立刻都矚目過來。

 第一步,李孟羲先朝十五萬人下令,“我軍匠營何在?匠營眾人,領親屬出列!”

 此時,李孟的信譽,和義軍的信譽之強,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若是信譽不夠,喊人家人家不知是要殺頭還是要乾苦力呢,猶猶豫豫,甚至藏著不出。

 可相處已日久,匠營哪裡有苦活乾,沒有,匠營環境寬松,還無人欺辱,還獎賞豐厚。

 而今匠營眾人,誰手裡沒有個一兩張軍票?

 雖說,軍中物資貴乏的緣故,每次獎賞,只有票據,實物隻一二斤糧食,但依義軍信譽,匠人們絲毫不疑來日有兌換之時。

 匠人們從十幾萬人的隊列裡脫離,有親人的,帶著各自的親人,沒親人的,便獨身一人來到匠營屬旗下匯聚。

 匠營數部,有鐵匠營,屠營,木匠營,陶匠營,建造營,等等,這些匠人們,全都回來了。

 而據李孟羲觀察,那些拖帶家口的匠人,帶的人也不多,最多的也才四個,不過是帶了老邁爹娘,一個內人,一個娃娃而已。

 超過六口的,一個都沒有。

 這說明,匠人們也有小心思,都把家分的小小的,都想多分點田地。

 李孟羲笑了笑,又很快把笑容收斂了。

 見匠營全出來了,核算人數也對,之後,李孟羲再下達命令,“婦孺營,出列!”

 婦孺營乃是,軍中所有老弱婦孺所聚集的所在,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小孩子,那些沒有殘疾和老邁之人,還有孕婦,等等所有的沒有勞作能力的人。

 對於這些沒有勞作能力的人,把田分給他們,既是浪費了珍貴的田地資源,而且,他都沒有辦法種地,再把田給他,不是等著讓他餓死嗎。

 所以,對於這些老弱婦孺,既不能讓他們浪費土地資源,也不能讓他們真就餓死了不管。

 李孟羲有另外的安排。

 就比如鐵匠營那裡,就比如燒柴冶鐵的時候,燒柴的是鐵匠們自己在燒,而其實吧,燒柴而已,用不著一個鐵匠,甚至用不著一個身強力壯的人,哪怕一個雙腳殘疾的老翁,他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燒柴工作的。

 反正是,無論是強壯的還是殘疾的,反正冶鐵的時候,必得耗一個人力。

 李孟羲構思的對沒能力種地的老弱婦孺的安排,就在這裡,更明確一點說,對老弱婦孺的安排是除了種地之外的,其他行業。

 比如,不需要體力和繁重勞動能力的手工業,比如,給煉鐵爐燒柴,比如,造紙,比如,給木工打下手,比如養雞鴨牛騾,喂養戰馬。

 李孟羲有大起手工製造的諸多計劃,因而,能安排的下大量勞動力低下的底層人。

 稀稀拉拉的,婦孺營的人也全出來了。

 婦孺營連傻子都有,還不止一個傻子,傻子嗷嗚嗷嗚的蹦跳著過來了,想到處亂跑,傻子的老娘怕傻子鬧事,生氣又心疼的很給了傻子幾巴掌,傻子委屈的不行,吵吵著。

 李孟羲目睹著傻子從身邊走過。這些人,就不要分田了。

 婦孺營之後,李孟羲又下令,!“君子營,軍醫營舊人,出列!”

 君子營,乃是十幾萬流民中所收集到的所有讀書人,有幾百個,軍醫則是不多。

 待這兩營都帶著家屬出列之後,想了想,還剩最後一部不需屯田的人,乃是戰兵,一萬一千精銳戰兵,和他們的親卷家屬加起來,又該有多少。

 等戰兵萬把人帶著大量親屬走到後面,半天,人齊了,李孟羲朝前邊一看,他突然發現,本來烏泱泱的,空了許多。

 李孟羲嘴裡滴咕著,(你媽媽,種地都沒人了……)

 李孟羲這時意識到,之前估計的,屯田人力有十三萬,現在想來,這個數量有點樂觀了,當時忘了計算匠人們的家屬親眾,尤其是戰兵們的家屬親眾。

 戰兵們的家屬親眾, 也是不能參與屯田的,至少,不便離開太遠去屯田。

 戰兵倒還好,軍營嗎,本就是重地,一年半載不見家人,這也應該。

 可匠人們呢,人家就是打個鐵,結果老母妻兒遠在百裡外,這如何能安心。

 可,問題就在這裡,關鍵的部門,比如戰兵和匠人們,他們的家屬,好多都是可以種地的人力,而要是把他們全都安排成造紙等手工業去,則手工業卻安排不下那麽多人。

 "

 所以,有能力種地的,最好還是種地,但,應該是就近,軍屬,匠屬之類,種地歸種地,應該是安排在巨鹿附近種地。

 這樣,巨鹿本縣便成了特殊一縣,巨鹿一地的耕地,就不再是屯田了,而是,直轄。

 巨鹿就成了軍隊,匠人,政治人員,及這些人員親屬的所在之地,作為最重要人員和最重要人員親屬的聚集地,巨鹿就成了中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