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740章 劉備夜探營
深夜,大道上一夥騎兵沿路前進,騎兵人數不多,個個手持火把,在黑夜中如若點點聚群飛舞的流螢。騎兵不快不慢的奔馳了一段時間之後,“籲~”劉玄德勒住韁繩,遙指遠處,劉備轉頭笑著對跟過來的簡雍說道,“看,前邊便是。”簡雍聞言朝遠眺望,他看到,前方道中,宿營篝火一堆一堆排在道路兩側,明顯是有大量人馬駐扎於此。李孟羲領人在外屯田,走的遠了,夜裡也不回城了,直接就待外邊了,雖說李孟羲帶了許多戰兵,但劉備不很放心,所以連夜找來了。劉備朝前趕去,不大一會兒,還沒接近篝火處,對面便先有騎兵迎了過來。兩下快要接近時,還有三五十步的時候,對面騎兵出聲喝止了劉備等人。黑夜裡,看不清人,但從對面火把的動向明顯看到,對面出迎的十數騎兵似是在排兵布陣,本來繚亂的火把片刻間就擺成了一個整齊的三角形狀。此一幕,別說簡雍沒見過,劉備也沒見過啊,這可是李孟羲第一次獨自領兵在外。對面出迎的騎兵錐陣已經擺成,尖部正對著劉備這邊,再一對比,劉備這邊火光散亂,對面火光齊整陣勢已擺好,若兩下衝突立起,勝敗將立分。劉備和簡雍還在觀望,錐陣離隊一騎朝這邊趕來,到了跟前,騎兵拿火把往前一照,看清了是劉備,然後認真的看了劉備幾眼,確定是沒認錯。“呀!是玄德公啊!”騎兵露出了笑容,騎兵回頭喊了一聲,“是玄德公來了,不是敵情!是玄德公來了!不是敵情!”連喊兩遍之後,騎兵回頭對劉備笑了笑,調轉馬頭,給劉備在前帶路。跟著騎兵朝前過去,劉備看著對面的錐陣依然保持著一動不動,對騎兵們的警惕與嚴謹,劉備暗自點頭。不一會兒,接近營地了,劉備見到領頭的廖化,笑道,“元儉,還未歇息?”廖化馬上抱拳一禮,說到,“奉軍師之令,某全夜守營。”劉備頓時就笑了,李孟羲領的不過是屯田隊而已,不過是在外扎營而已,卻弄的跟在外打仗一樣。往廖化等一眾騎兵身後瞅了瞅,見士卒們在挪開堵路的樹樁子,更後邊,篝火的光亮下,能看到有弓弩手在散開。劉備問,“軍師何在?”廖化答,“睡下不久。”一句話透露出了很多信息,此時夜已經很深了,李孟羲方睡下不久,可見忙碌到了很晚。劉備徑自去找李孟羲,沿著路往前走,一路上,篝火堆的是整整齊齊,路左右的篝火,左邊篝火在哪,右邊必然也在哪,與之相匹配的,民夫和戰兵們的宿營帳篷也排的整整齊齊,很鮮明的李孟羲的風格。往前走了一段,前邊篝火沒有了,路兩邊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火把架子,火把架子高度很高,因而火光下照亮了大片區域,把路上都照的明晃晃的。看到火把架子的時候,簡雍很是抬頭看了兩眼,在科舉考試的時候,晚上照明的也是這種上邊帶有寬大木板的木頭架子。扎營的中心地帶,似乎是一個十字路口,當中一頂帳篷正好是處於十字路口中心矗立在那裡。劉備一見中軍帳的位置,劉備便笑了,這個扎營方法,可是跟皇甫嵩學的。野外行軍扎營之時,曠野裡地形複雜,唯獨道路當中和道路附近地勢最為平坦整潔,故,沿路扎營最為合適。可,沿路扎營則就會導致營地拖拉太長,容易前後不接,若遇襲,容易首尾難顧。沿路扎營,又不使營寨拖拉太長,那麽兩相考量,最好的扎營地點便是十字路口。假設,扎營圍繞東西南北四向道路匯聚的路口展開,那麽,營寨四向展開,營地長度就縮短了四倍。而要是乃是六條道路匯聚的路口,在此扎營,營地長度就縮短集中了六倍。營地集中了數倍,防禦力自然大為增強,此一點,乃扎營地點選擇之精要。從扎營地點的,反之,則可反相推測,可推測出敵軍扎營位置。既然是,十字路口扎營最為穩妥,那麽敵軍主將扎營所在大抵必是在十字路口,由此反推,可以圍繞十字路口等處布置包圍埋伏。其他路段設伏,能中者不過二三,於十字路口設伏,中者多至七八。劉備想起當時與官軍對峙,當時在皇甫嵩前路七十裡長,隻選十字路口在處設下前後數處埋伏,結果,皇甫嵩當真是選了十字路口,當真一頭扎進埋伏中了。想著想著,劉備就笑了。簡雍疑惑的轉頭看著劉備,他不知劉備因何突然站住不走了,還在那發笑。突然,從中軍帳走出一甲士,甲士走來,朝劉備拱手一禮,說到,“玄德公,軍師請你入帳。”回過神來,劉備朝軍帳走去。簡雍都詫異了,不是說小軍師已睡下了嗎,再說,自己兩人在外邊都沒出聲,他怎知有人到了外邊,莫非是有未卜先知之能。是錘子的未卜先知之能,乃是,李孟羲早有交代,他交代了守夜士卒,但有個風吹草動,必須來報。於是乎,劉備一群人離營地還遠的時候,聽到馬蹄聲,早有士卒把李孟羲叫了起來。李孟羲本早就穿好衣服在帳中等著了,結果,等了良久,從帳中見,劉備跟傻子一樣站外邊也不往裡進,哈欠連連的李孟羲只能派人把劉備叫了進來。劉備與簡雍先後入帳,李孟羲打著哈欠伸手左右請了一下,請二人落座。落座,簡雍朝李孟羲看去,看見李孟羲大晚上把鐵甲都穿上了,矮幾上放著頂鐵盔,鐵盔邊還放著一面大盾還有一把短刀,這一副整裝待備的樣子,讓簡雍略感詫異。簡雍不知,李孟羲之所以忙碌到半夜安排好守夜任務之後才睡,之所以現在連鐵甲都穿上了,乃是,怕死。李孟羲深知自己帶的幾百兵還有幾百民夫遊蕩在外,一旦遇到大股敵人根本沒辦法對抗。李孟羲又知道,皇甫嵩隨時可能領大軍殺來巨鹿,這要是萬一夜裡正好被皇甫嵩撞見,不就掛了。正因有如此擔憂,又深知兵道危行,危險隨時有可能發生,謹慎無錯,所以正因這樣的考量,李孟羲費盡心思扎好了營寨,又認認真真的安排好守夜境界的人力,然後當聽到傳令兵匯報說有馬蹄聲接近的時候,困頓無比的李孟羲立刻就翻身起床了,立刻就把鎧甲穿上了。劉備跟簡雍可能都沒意識到,在中軍帳前,那裡拴著的一匹戰馬,還站著待守的騎士,那匹戰馬和待守騎兵乃是特意安排的,安排的目的在於,萬一當真皇甫嵩老賊半夜來襲營了,那麽當第一聲喊殺聲起,李孟羲就立刻跑出帳外,往馬背上一跳,然後被騎術精湛的騎兵帶著直接一路狂奔跑路……至於留下抵抗的,廖化啊,廖化負責留下斷路和截住敵軍。這是保命手段。打著哈欠,李孟羲看著劉備簡雍二人,他問,“兩位深夜到訪,可有急事?”劉備摸著下巴笑了一下,急事是沒有的,只是怕某個小兒人兒出事兒,特來看一眼。雖目的是這樣,但劉備不能說,劉備挑別的說,劉備說起把劉趙村村人帶回巨鹿城安排之事宜。劉備只是隨口在講,他講到有婦人不給家小孩兒吃飯,然後被執法軍士打。說到此處,劉備笑說,每每招撫之時,都遇到這樣的事,看來天下父母,都是一樣。李孟羲聞言,眉頭一挑,他問,“男兵去拖拽婦人,這合適嗎?對了玄德公,我軍不是有練了兩千女兵嗎?那兩千女兵,現在……”說著一半,李孟羲停住了,他想到了,女兵本來是練的有一些的,最初練女兵的初衷和時機是,當時義軍面臨著黃巾與董卓的雙重壓力,兵力極不足。當時考慮到最惡劣的情況,考慮到最惡劣的情況下,哪怕所有男丁一齊上陣可能也要落敗,故而,為盡可能完全的發揮作戰潛力,不得不把婦人也考慮在內。當時練的女兵有大致兩千人,這兩千女兵基本完成了隊列訓練,紀律勉強可用。在女兵訓練完之後,考慮到婦人們在力量上男兵的巨大差距,像是弓弩手,像是刀盾士之類的對力量有要求的兵種,婦人們難以勝任。因而考量之下,婦人們要在戰場上發揮作用,能且只能當槍兵,能且只能排槍陣作戰,只有在槍陣狀態下,力量沒那麽重要,紀律才是最重要的。除了戰場,那時意識到,女兵可以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單位,比如治安部隊,比如有時去搜查百姓身上有無藏著兵器,男兵過去不好查的,女兵的作用不可替代。再者,諸如巡邏,諸如在境內維持治安等低強度的任務,女兵是完全可以勝任的,這樣,由女兵擔下了大部分的額外工作,就可以省下大量精銳男兵。有五千女兵接替治安工作,那同時,就有五千男兵空閑了出來,放在任何勢力當中,五千精壯男丁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再有,如守城之時,此時,女兵跟男兵的差距就更小了,女兵再怎麽體力薄弱,紀律和組織在那裡放著,再怎麽也遠比隨便拉民夫上城守城來的可靠。所以,本來練女兵是防備敵軍,到後來發現女兵可以替補掉大量低端任務,再到後來考慮到守城戰事,守城戰事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而若隻發揮男丁作用而忽略了婦人,那守城人力就浪費了一半,綜此種種,訓練女兵十分有必要。李孟羲看著劉備看了半天,他明知故問,“我怎麽記著,似乎是玄德公你把女兵給解散了吧?”面對李孟羲的質問,劉備尷尬一笑。女兵本來有的,結果沒了,就是被劉備弄沒的。戰事了結之後,劉備看一群女人拿著木槍哈哈吼吼的不像話,沒經李孟羲同意就把女兵解散了。解散了就解散了,問題不大。但現在劉備一提到軍法官,一說到軍法官在懲治婦人,李孟羲立刻就想起了此事。李孟羲認真告戒,女兵乃是必需,不日可選精乾婦人再練一批女兵出來。劉備尷尬的點頭稱是。帳中,簡雍聽劉備與李孟羲的討論,聽二人說編練女兵,簡雍頗感錯愕。之後,討論編練女兵的相關事項,討論著討論著,劉備突然抬頭問,“對了羲兒,你說練兵,某到想起了,我軍中之人,多已經歷操練。可如劉趙村人,鄉間百姓未經戰陣,是不是也該練練?”聞言,李孟羲沉吟起來。劉備不提,還想不到這件事,巨鹿鄉間多有百姓,這些百姓之後是要都給搬遷打散然後分到各處屯田去的。那,該不該對這些鄉間百姓進行操練,李孟羲隻想了片刻,他已有了答桉。義軍已是兵霸巨鹿,跟朝廷直接對上了,跟朝廷大軍直接對戰是大有可能,在此假設下,在大有可能爆發大戰的前提下,那麽毫無疑問,治內能戰之兵越多越好。軍中本有人力十五萬,這十五萬人,當中十萬男丁曾都進行過訓練,義軍也因此勉強有十萬可戰之兵。這一旦有朝一日朝廷大軍殺來,旦夕之間,十萬有基本紀律基本通曉隊列的人力瞬間可聚。假設,巨鹿鄉間另有十五萬,那將鄉間之民也訓練一遍,那就等於,治內將有二十萬可戰之兵。假如鄉間有三十萬人,全訓練一番,治內可戰人力就有三十萬。三十萬可戰人力,這可不是三十萬民夫這可是三十萬經過隊列訓練有基本的紀律觀念有基本的組織度的人力,這三十萬人稍加整頓和劃分編制之後,直接就是三十萬最精銳的黃巾。如此龐然人力兵力,朝廷若來,朝廷縱來精兵五萬也休想得勝。想到此處,李孟羲抬頭笑了,他朝帳外守候的士卒喊到,“喜哥!幫忙把紙筆拿來……算了,我自己拿吧。”片刻後,李孟羲去車上取來了紙筆,想了想,把紙筆發給劉備並簡雍各一份,然後徑直回到位置上。簡雍拿著紙筆,不知幹嘛,見簡雍不明所以,劉備笑著解釋,“憲和當還不知,此是軍中慣例,軍中慣例,日尋一錯,再日日精改,此為強軍之法也!”劉備這一番解釋,簡雍沒聽出此中深意,這何為日尋軍中一錯,簡雍拿著筆,看著眼前的白紙,眼中迷茫。李孟羲拿筆記下,【操練鄉間百姓】,把此事記下了。然後,李孟羲就跟劉備討論了起了大舉練兵的詳細事宜。“如今再練兵,易也,軍中通曉隊列之精兵,已過萬之多,按一人操練四十人算,一月,足可操練四十萬之巨。”這第一點,教官很充足,不像一開始練兵那樣,隊列兵一開始第一批就那四十個捉襟見肘的不行。練兵的第一項基本條件,不是問題了。李孟羲抬頭對劉備道,“玄德公,既然是要大行操練,那鄉野之百姓,尤其盤踞地方之豪族大戶,還是早日遷到巨鹿為好。”下方,劉備點了點頭,覺得應當如此。討論著,劉備又提到,照這幾日的屯田來看,好多小股百姓沒有遷離原地,這些小股百姓還不少,劉備問,小股百姓又該如何。李孟羲沉思起來,之所以鄉間豪強大戶要全部遷走,乃是考慮到不把這些豪強大戶遷走,就沒辦法均分其田地,而那些村裡就剩了十幾個幾十個百姓的半荒廢村落,區區幾十百姓不影響分田,而又考慮到屯田就十萬人力,人力實在不足,所以那些小股百姓就先滯留原地幫著耕種。對百姓的處理方式不同,這就造成了,大戶豪強搬到了巨鹿能進行操練事宜,而小股百姓短時間內沒辦法進行操練。巨鹿的現狀是,經黃巾動亂,鄉間的小股百姓遠比幾百人的大族多的多,也就是,大部分人力,是沒有辦法立刻開始操練的,要操練,至少也得等到農忙之後了,可農忙之後,不久之後,又是下一個耕作季了。以前行軍打仗的時候,軍中都是流民和俘虜,流民和俘虜又沒別的事乾,練兵沒什麽掣肘,現在發現,百姓要進行農業生產,多了農業生產,訓練的閑暇就很少了。已知巨鹿大量額外百姓都是小股百姓,又知,盡可能訓練巨鹿境內的百姓乃是將來對抗官軍的重事,所以,小股百姓不可能不訓練。但訓練的話,農事繁重,訓練時間很奢侈,而再結合訓練本身來看,訓練不是今日訓練一天隔幾日再訓練幾天就能訓練成的,訓練要想高效要想有所效果,必須得周期性訓練,必須得進行為期最短一個月的訓練。李孟羲不很通曉農事,他問劉備,全年當中,什麽月份可有一到兩月的閑暇時間。劉備思索片刻,“冬日,秋後,開春以前。”這就尷尬了,冬日已過,現在剛開春,而秋後,得到七八月了。按李孟羲的推測,如果朝廷真會派大兵來討,那現在雪已經化了,朝廷要來征討,最大可能今年就會來,估計很快就會來,最遲三四月就會來。也就是,到七八月秋收之後再去練兵,遲了。當李孟羲回想了之前行軍征戰半途的練兵往事,當時可真是艱難,真是勞累,每日行軍扎營之後,每天晚上練一兩個時辰,每天如此。也幸虧這樣見縫扎針的忙碌,若非如此,到後邊哪裡有十萬可戰兵力。十萬可戰兵力,可全是路上邊走邊練的。有經驗在前,李孟羲想到了一個不得已的方法,他道,“玄德公,你看這樣如何?反正是,每一處屯田處,都下放下去了屯田人力,這十萬屯丁,大多都已通曉了隊列,或可令這十萬屯丁教導當地百姓隊列之法。每日不多訓練,只需一日訓練一二時辰,一月兩月之內,足見成果。”這個方法明顯就是行軍時的練兵方法,劉備覺得尚可。可,不把人力召集到一起,任由屯丁們自己去練,新的問題隨之便就出來了,問題出在屯丁身上,屯丁們能力良莠不齊,練兵能力也良莠不齊,這是其一。其二,若是在軍中,有人監視著,所有人都得嚴肅認真的訓練,不敢偷奸耍滑,而讓屯丁們去自行訓練當地百姓,沒有監視,屯丁們很難會盡職盡力。其三,隊列練兵之法,不同於其他練兵方法,其他練兵之法,以教授搏殺技藝為重,可隊列練兵法,很拿捏折磨人,指頭動一下都得挨訓斥。問題就在這裡,要是教搏殺技藝,不管百姓想學不想學,總歸不會得罪人,可要是教授隊列,就得訓百姓跟訓孫子一樣,不這麽訓,紀律性和令行禁止就練不出來,可要是這麽訓,百姓不可能受得了,難免會得罪人。而屯田的政治目的又很重要,不能與鄉人為惡,這就難了。讓屯丁們就地當教官就地操練當地百姓,這個方法能用,但效果會很差,似乎不很行的通。李孟羲皺眉思索著,手指在矮幾上輕輕彈著,嗒,嗒,嗒。帳中安靜了。李孟羲跟劉備皆沉思著,帳中的另一個人,簡雍,老半天了,李孟羲劉備兩人談個不停,無意間就把簡雍給忽略了。簡雍本人也很想插上兩句,可簡雍發現一句話插不上,什麽行軍時練兵,什麽隊列,簡雍一句都聽不懂。簡雍跟劉備本自小相交,二人交情深厚,可現在,簡雍發現跟劉備都談不上話了,簡雍乃灑脫之人,可現在,他心中升起了深深的失落。帳中的沉默持續了很久之後,智計百出的李孟羲沒能想出解決辦法,倒被劉備想出了。劉備抬頭看向李孟羲說到,“羲兒,你覺,用教導隊如何?”帳中,簡雍聽到劉備說的教導隊,簡雍心中便歎氣,這教導隊,又是什麽啊。李孟羲一聽教導隊三個字,頓時就明白了,他點了點頭,笑了,“就用教導隊。”說著,低頭提筆寫下教導隊練兵相關。教導隊乃是,在之前行軍練兵之時,因為練的是隊列,當時發現隊列的諸多對齊對正的動作靠教官一個人是完不成的,所以,專門用於示范隊列的教導隊便隨之而生。按當時練兵的經驗,教導隊一隊最少六個人,六個人就足以完成所有隊列動作的展示。計算了下,軍中現在有戰兵一萬多人,這一萬多人,排除掉如周倉之類的還未訓練完的黃巾舊卒,剩下的,一萬多戰兵能抽調出的合格的教官,大概是能有六千人。按教導隊最低六人一組算,也就是,能分一千個教導隊。這一千人分派下去,可以給一千個村提供訓練支持。一千個村落,李孟羲下意識的覺得很多,但他再稍一想,巨鹿乃有一百三十多個鄉的,一個鄉總不能連十個村都沒有吧,就算是一個鄉有十個村,一百三十余鄉,那也有一千三百多個村莊了。也就是,哪怕可以派下去一千個教導隊,人依然不夠。迫於無奈,解決辦法只能是讓一個教導隊負責一塊,負責附近五六七八個村落,以此,屯丁們負責教導百姓們基本的訓練。如此以來,教導的戰兵們一能巡查監視各處,督促屯丁們盡職訓練,二來,教導隊可以協助屯丁們訓練,並提供必要的隊列動作示范。至此,問題解決了。李孟羲把所有討論到的細節記下,正準備往下換其他話題,邊上,響起一個聲音。“某以為,此中有不料之處。”李孟羲和劉備聞聲看去。簡雍見二人目光朝自己看來,他故作深沉,頓了一下,神情平靜,緩緩說到,“二位欲操練百姓,某以為,此,師出無名也。”聞言,李孟羲皺眉看著簡雍,“怎講?我軍已領巨鹿政務,我軍所發之令,便是政令,怎是師出無名?”簡雍搖了搖頭,緩緩道,“與政令無關。練兵之事,某雖不懂,可某也知曉,操練起來,勞累拘束。恰如今春日方開,正農忙之時,百姓既要勞累農事,還要勞累操練,百姓豈能樂意?”見李孟羲若有所思模樣,簡雍繼續道,“某說師出無名,便在於此。小軍師可妨想想,該以何名目令百姓甘願不辭辛勞,甘願受訓。”李孟羲全然聽明白了,他讚歎的點了點頭,抬手朝簡雍拱手一禮,讚歎道,“憲和大才也!”李孟羲一句大才,讓簡雍心中失落頓消的同時,心中多了些暢快,同時老臉一紅。就隨意提了一句,可當不得大才之稱啊。不管如何,本因為插不上話而心情失落的簡雍,終於能出言建議一二了,尤其是李孟羲跟劉備兩人的好一番誇讚,讓簡雍心情大好。正所謂,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李孟羲跟劉備兩人太熟悉練兵事務了,因而就局限在了練兵事務的本身。而簡雍因為不太懂練兵,所以更能著眼到其他地方,因而就注意到了劉備李孟羲兩人不曾注意到的地方。針對簡雍提到的問題,李孟羲沉思起來,問題關鍵是,練兵是體力活,讓人乾體力活,別人不會心甘情願,那,該如何讓人心甘情願呢。李孟羲想到,可以以利誘之,以利誘之的話,可以拿糧食作為獎賞激勵,但這個激勵方法,不好,軍中糧食也不多啊。不能用糧食利誘,同樣,其他實物更是沒有。李孟羲便思索起來,除了實物利誘還能有什麽其他激勵之法。最終,李孟羲忽而想到,隊列訓練本身,就是了不得的好處啊。能知道紀律,知道同進同退,知道令行禁止,這就有了沙場作戰的本錢,沙場作戰的本錢都有了,那麽,萬一哪天遭遇亂兵土匪,就有了保命的本錢。李孟羲將想法告知於劉備和簡雍,他道,“不妨曉之於情,動之於理。令教導隊對百姓講【如今世道不寧,不定哪天兵亂又來了,能學點本事,有本事傍身,他日萬一遇事兒,也能護住家小。】”“如此,道理講明,百姓豈能不踴躍?”簡雍說得師出有名,曉之於情動之於理的對策一出,便就師出有名了。隨後,繼續討論,李孟羲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清楚隊列訓練雖然很高效很有用,但是這個隊列訓練枯燥無比,能識貨的人不多。李孟羲意識到,真全盤訓練隊列動作的話,那麽【學點本事傍身,也好護住家小】的說辭就沒了說服力,因為尋常百姓,隻以為舞刀弄槍是本事,而根本不會覺得往那站著不動站半天是本事。所以,單純的隊列訓練賣場不好。再繼續改進,李孟羲覺得,可以捎帶上些許舞刀弄槍的玩意兒,隨便耍耍刀子湖弄百姓一番。可麻煩就麻煩在“舞刀弄槍”這裡,軍中戰兵,前身可全是黃巾流民,這些個黃巾流民,有幾個會武藝?讓戰兵們舞刀弄槍,可以想象,全是胡戳亂砍,說不定還顯得笨拙,說不定一個站不住還摔跟頭了。笨拙至如此模樣,百姓看的都笑了,哪裡還有說服力。在此刻,李孟羲意識到,針對百姓們的認知水平,可能得需要專門設計一些看起來非常好看看起來非常牛逼的套路,也就是傳說中的【花拳繡腿】,以此來取信於人。想想看,若是戰兵們拿個輕的根面條一樣的軟槍,耍的那是槍影飛舞眼花繚亂的,那麽誠然,花槍沒吊用,但是以百姓們的見識,百姓們會覺得牛逼極了,會認為此是絕頂槍法,會相信跟著練會學到真本事。時代的局限決定了,百姓們見識不夠,時代的局限同樣決定了,更具觀賞性的花拳繡腿更具說服力和吸引力。再想想,若是哪天招兵,派幾個花槍兵給百姓們耍一陣花槍,就比如跆拳道學館招生前會讓學生出來踢木板一樣,這是一樣的目的。百姓們不懂實戰兵技,但百姓們看到槍影飛舞的花槍,會驚以為槍神現世了,見如此牛逼,百姓會趕緊把自己孩子送到軍中去學本事。花槍術追求視覺感官上的極致,這玩意兒,比關二爺耍大刀還具有說服力。而要問,李孟羲懂不懂花拳繡腿,笑了,前世看過多少武俠片,各種花拳繡腿各種漂亮招式見過老多了。雖然來說,什麽槍招劍招之類的,都不會,但見過就夠了,時間還長,找點身手輕靈的家夥慢慢練,要不多久就能練出一些百姓們眼中的【絕世高手】。李孟羲在紙上認真的寫下,【花槍術等表演武術,及相關武術器械】武術套路所用的器械得是特製的,像柔軟的白蠟杆,明晃晃的但是非常輕的大刀片子,還有紙殼錘子,空心斧頭什麽的。可太好玩了。武術套路無疑很有用,但現在也沒有辦法短時間弄出花槍術,所以,方法好用歸好用,但用不了,只能另想辦法。最後,有感於軍中士卒之搏殺技術會很難看很笨拙,說服力不夠,索性棄了搏殺術,用弓箭強弩等代替。戰兵帶著弓箭強弩去給百姓們試手,教導百姓們怎麽去使用,這也是能被百姓們認可的“本事”。討論到最後,練兵的“師出有名”,細則如此。戰兵們到村中,先對百姓們曉之於情動之於理,給百姓們講,世道不穩,不定啥時候就遇到事兒了,身上多學點本事,也好能護住家小。講完,拿弓弩給百姓試手,還可以拿馬給百姓試騎,以使百姓相信真能學到本事。此為輔助。然後,以弓弩兵器和戰馬為輔助,以隊列訓練為實。這麽一套下去,百姓當就會踴躍參與了。再往下討論,又增補了許多細節,比如可以扎一些草人,比如可以開辟出專門的訓練場,比如加上聚集號令,鑼鼓旗織等,以使操練更顯莊重。細節還有,因是要用軍械湖弄百姓,所以,可將軍械散到各隊使用。再根據軍械一條完善,劉備提到弓弩之類的容易損壞,所以,可以給戰兵們交代清楚,交代好百姓們哪怕是把弓弩弄壞了,壞就壞了,絕不準聲斥一句。弓弩壞就壞了,斥責一句,百姓們怕事兒了,被訓斥一句就不敢再練了。一兩具弓弩事兒小,而一地百姓操練事大。隻操練一事,從一開始的討論,越討論越多,簡雍從一開始插不上話,到後邊越來越能參與進去,到最後,一切討論完畢之後,簡雍感到了滿滿的成就感。這是簡雍第一次熟悉了李孟羲等人集思廣益的討論習慣,熟悉了之後,日後簡雍當不會再有插不上話的感覺,當也能參與到討論中來。話說,義軍幾個首腦的探討方式,跟天下其他任何一處都是大不相同的。他處,不管是討論個什麽事,少有集思廣益,乃皆是上邊坐著主公,下邊一群人各想各的,然後誰想出了個什麽計策,說出來,主公想一下,覺得行了就采納,覺得不行了就棄了。而往往這時,主公采取建議之後,旁人根本就不會說,“此中有不妥”,因為同室為官,得人情世故,拆別人台很不地道。這就造成了,好計策會有,好計策會出於智謀之士,但所有好計策,難以盡善盡美。又有,如果是主公棄了一個好計策之後,麾下之謀士,少有能問一句,“為什麽”,上下尊卑在那裡,質問主公大無禮。於是,往往這時,謀士曉之於情動之於理,各種苦言相勸,卻往往,中間沒有任何辯證過程。正所謂,理越辯越明,計策也一樣,針鋒相對的辯論,只會讓計策中的破綻暴露出來,只會讓計策在辯論中逐步完善起來。可惜普天之下,自聖人孔丘開始,師長與尊上者坐在那裡說個不停,下位的人只能是聽著,不敢也不能又質疑。也是天幸,天幸起兵之初,李孟羲與劉備關羽張飛這一群人全是笨蛋,打仗打仗一知半解,糧草糧草一知半解,招俘虜也沒招過,收攏人心也不會,啥都不會。正因如此,自起兵以來,自討黃巾以來, 能力不足的李孟羲劉備關羽張飛幾人,他們不得不事無巨細都聚到一起討論,這從而,集思廣益你一句我一句你駁斥我一下我駁斥你一下的討論習慣就逐漸形成了。就此一處,能集思廣益,能相互駁斥把道理辯個通透,不管是誰被駁斥了都不會在意,就此一處,義軍已勝過旁人多矣。李孟羲把練兵相關整理成了兩份,兩張大紙記得滿滿當當,待劉備與簡雍看過,李孟羲叫過外邊待守騎兵,騎兵進帳,李孟羲將紙疊好交給騎兵,認真交代到,“勞煩回巨鹿一趟,將此交給關將軍,切記,一定今晚交到關將軍手裡。”騎兵接過紙張,領命去了。待騎兵離開,劉備笑道,“羲兒,你明日再勞碌雲長不遲,大半夜的,叫他起來做甚。”李孟羲嘿嘿一笑,並不作答。李孟羲是做事趕趁慣了,他之所以連夜就要給關羽傳信,乃是考慮到若是明日再發傳令兵,明日關羽不定在哪呢,傳令兵找到關羽,關羽再張羅人手準備派發四處,忙了半天,天都晚了,一天耽誤了。而今夜連夜傳信,能早一日開啟練兵。鬼知道官軍會什麽時候殺來,能早一日把兵練好,就早一日多了抵抗的本錢。隊列練兵之法,三十天就能成兵,每練一天效果可就拔高一截,不分秒必爭,便不能搶佔先機。——後半夜,騎兵帶著軍令奔赴巨鹿城,將信件交給關羽,關羽披著衣服把信件看了一遍之後,看完了信中所說。關羽深感練兵之事事關重大。關羽覺也不睡了,直接朝軍營去了,關羽連夜趕起全軍人馬,連夜開始籌備。看,關羽比李孟羲還要趕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