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88章 不對稱軍備對抗
義軍現在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軍中十五萬人,除去老弱和婦人,男丁足有十萬人的,這十萬男丁,雖然老邁青壯皆有,老的能到七十,小的十四五,但這十萬良莠不齊的男丁有著基本的編制,這十萬人還經過了一輪隊列和紀律訓練,戰陣之上,論齊整有序程度,當時還勝過皇甫嵩的官軍,這十萬人雖說缺少兵甲,但至少能人手一把木槍,拿著木槍作戰勉強也是夠了。

 軍中當真有十萬可作戰的人力,有十萬有編制有紀律有兵器有組織度的兵力,堪稱兵馬強橫。

 但尷尬的是,軍中兵甲奇缺,缺到當初連人手一根木槍都費了好大勁才湊夠。

 依將來計劃,義軍必要兵霸巨鹿,勢必與朝廷直接對上,因而,有一定的戰爭的可能,所以,這十萬可戰人力便是立足的依憑。

 統數軍中武備數目,若按最低的標準人手一件鐵兵器來算,鐵質兵器缺了六七萬件,鎧甲則足足缺了九萬。

 而要是按比較低的一個伍長批甲,普通士卒不披甲的最低的五比一比例,那十萬兵力也得兩萬甲胃,還缺一萬。

 無甲的兵員在作戰時最懼弓弩,一輪箭雨下來,人如麥倒,而大漢軍隊偏偏弓弩犀利,若以大漢官軍為假想對手,缺兵器問題還不算大,木槍擺起槍陣照樣犀利,照樣能殺人,可鎧甲的缺乏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思來想去,在缺甲的情況下,又要想法盡可能抵擋弓弩的殺傷力,唯有的省錢辦法,是配備盾牌。

 沒有鎧甲,那就人手一個門板大盾,同樣能提供對弓弩的防護。

 簡陋的木質大盾防護力比不上堅木為底上蒙牛皮甚至鐵皮的真正軍盾,但想來,若是舍棄輕便和一定實用性,用廉價木頭只要做的夠厚,一樣能有比肩軍盾的防護力。

 對義軍現在來說,從實戰出發,最好的配置是,人手一面厚木大盾,也就是,義軍中九成的無甲人員,人人都當刀盾兵,人人都帶著一面大盾。

 這是李孟羲所能想到最廉價的的對抗官軍弓弩的方法。

 再思及軍中現在的人力和生產能力,廉價大盾其實容易生產,隨便把厚木板綁成一塊就足以了。

 所缺的九萬副大盾,只要木料足夠,三兩月便足以全額完成。

 然而,缺的就是木料,現在連做曲轅犁的木頭都缺。

 當李孟羲發現,人手一件盾都做不到的時候,反過來想,為對抗弓弩,與其花力氣做盾牌,做鎧甲,還有一種更高明的做法,那就是,鎧甲也不做了,盾牌也不做了,要對抗弓弩,那就也大量做弓弩。

 對抗矛的可以是盾,對抗矛的也可以同樣是矛。

 大漢官軍弓弩犀利,若選擇用配備鎧甲來對抗,中規中矩,若用最廉價方法配備大盾來對抗,勉強能有用。

 而若管他鎧甲不鎧甲,直接全力做弓弩,缺八萬鎧甲的缺口,那要麽做八萬鎧甲,要麽就做八萬強弩,很明顯,弓弩價格遠低於鎧甲,但弓弩的殺傷威懾力可一點不小。

 適合義軍的對抗弓弩的三種方法,鎧甲,弓弩,大規模的劣質盾牌,從成本,鎧甲最高,弓弩其次,大量劣質盾牌最簡單便宜。而從效果上,劣質盾牌要想足夠廉價和利於生產,就得做的很粗糙很厚實很沉重,這樣的盾牌只有防禦性略微夠用,但是不結實,耐久性極差,輕便性靈活性實用性都不夠。

 三種方法中,批量裝備盾牌是效果最差的方法了。

 而其余兩法,裝備鎧甲遠比裝備弓弩貴的多,而從對抗敵軍弓弩的效果來看,兩者差不多,甚至弓弩比鎧甲更能抵消敵人的遠程優勢。

 這一經對比就不難發現了,弓弩效果極好,成本又不至於太高,簡直天然適合義軍的現狀。

 實戰當中,有甲弓弩隊對無甲弓弩隊遠相射擊,兩者的攻擊力是相當的,固然,無甲一方傷亡率會更高一些,但一般弓弩手部隊都是輕甲單位甚至是無甲單位,在遠程對射時,官軍的輕甲無甲弓手的傷亡率只是比義軍少一些而已。

 而義軍有大量弓弩在,足以以數倍數量優勢抵消官軍的優勢。

 這還是其一,義軍可以以弓弩反製掉敵軍的遠程優勢,其二,弓弩是冷兵器戰場殺傷極高效的存在。

 當弓弩數量佔據極大優勢之時,殺傷能力也極其恐怖,問,敵軍步兵披甲率遠比我軍多的多,那該如何以最低廉的成本抵消雙方優勢。

 第一個方法,對稱軍備,敵軍披甲多,那我軍也多裝備鎧甲,使雙方持平。

 第二個方法,不對稱軍備,既然敵軍步兵披甲率高,那我軍反其道行之,我軍大力發展騎兵或大力裝備強弩,騎兵拿著錘子衝過去,什麽有甲跟無甲沒得區別。而強弩,同樣能對有甲單位造成一定的有效殺傷。

 敵有三萬甲士,對應的組建三千騎兵或許才能抵消掉敵軍甲士的優勢,但敵有三萬甲士,我組建三萬強弩,三萬強弩的成本一定是比三萬鎧甲低的多的,並且,特殊的地形特殊的戰況,三萬強弩可以有絕對的優勢。

 以比敵人低的多的成本抵消掉敵人的優勢,這就是不對稱軍備。

 所以,針對義軍兵甲奇缺,尤其是鎧甲缺口嚴重的這一問題,解決方法要麽花力氣組建騎兵,以騎兵反製敵軍遠程部隊,以不對稱的打法抵消敵軍的優勢;要麽以攻對攻,以弓弩對弓弩,這兩種方法都足以高效,且遠比配備甲胃有用的多。

 養騎兵的成本在於飼養戰馬,而弓弩的話,成本或在人工,或在材料。

 而人工成本其實是時間成本,時間成本和技術相關,可以改進。

 也就是,如果弓弩的大部分成本是在人工上,那麽,就有可能通過技術改進使弓弩極其廉價化。

 而弓弩關乎義軍軍備,義軍需用大量弓弩不對城的抵消甲胃不足的境況,因需裝備大量弓弩,所以弓弩的成本就至關重要。

 fantuankanshu飯團看書

 軍中諸多匠人中,有弓弩匠人。

 李孟羲找到那個會做弓弩的老匠人時,李孟羲問起弓弩製作工藝和工時工價的問題,眼神不是很好的老匠人眯著眼睛絮絮叨叨的說了起來。

 “這做弓啊,需乾、角、筋、膠、絲、漆,此合稱“六材”。

 乾者,乃是木也,諸木當中,以拓木為上,次有樺木柞木等。

 角者,牛羊隻角,片以成薄,貼於弓腹以內。

 筋為牛筋羊筋諸類,捶打成絲,貼弓臂以外。

 膠為粘合諸材之用,膠有皮膠魚膠等。

 絲為緊固之用,木角施膠相合之後,再纏以細絲,使之牢固。

 漆塗之乃防霜露濕氣。”

 做弓的流程大抵就這幾步,簡單來說,弓以木做胎,用牛角貼弓胎以內,以富有韌性的牛筋等物砸成絲狀貼在弓胎以外,再用膠粘合,到這一步,弓臂其實就已經做成了。

 然後用細繩把弓臂纏起來,這一步單純是為了讓材料緊實不開裂做的加固手段,最後塗漆則也是為了防護,塗了漆能防潮防腐蝕,極大提高了弓的壽命。

 依老匠人所說,做弓需要木材,需要牛羊動物的筋,需要角,需要膠和漆。

 李孟羲尋思了下這各類材料,木頭極重要,但木頭一根樹幾百斤的重量,夠做百十張弓了,木頭因天然量大,不算稀缺。

 而魚膠和各類粘合用膠,也比較廉價易得。

 而漆,用的不多,刷漆跟刷桐油一樣,一罐桐油能刷千百張弓,而不刷問題也不太大。

 比較了一番,只剩筋角兩物稀缺,角的話,一頭牛就一對角,而筋類,豬羊等動物的腳筋也行,來源稍微寬泛。

 依老匠人所說,牛四蹄之筋,可做弓箭三把有余,而豬羊腳筋偏短,一豬可做弓一把,一羊做弓勉強。

 筋角二物最製約弓箭製作,弓箭的短板就在這裡,而像其的木頭也好,膠也好,漆也好,都屬於大宗產物。

 由此,李孟羲意識到,蓄養的牛羊動物的多少,其實代表著一定的戰爭潛力。

 最短缺筋角二物,再一比較,其實角比筋缺,筋料一是多,一頭牛的筋能做三張弓有余,而筋來源也多,不管牛筋羊筋騾馬筋都能用,甚至人筋都能用,但角的來源,只有牛。

 到這裡,李孟羲明白了為何古代牛那麽重要了,殺牛都得死罪,牛是性價比極高的牲口,牛可以耕地,牛皮可以做鎧甲,牛角又是最短缺的做弓弩的材料,諸多牲畜中,唯獨牛生產軍事價值最高。

 依李孟羲對巨鹿現在和未來一兩年之類的情況的了解,一兩年之內,牛角很難大量湊集。

 他問老匠人,若弓不用牛角,能不能做。

 老匠人迷蒙著老眼昏花的眼,眯著眼睛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小心翼翼的說,“其實來說,做弓不用牛角筋料也是能做。”

 李孟羲忙問,“那純木弓力道如何?”

 老匠人道,“力道強的很。”

 李孟羲頓時疑惑了,他詫異的看著老匠人問,“既然拓木弓力道夠強,為何非還要用角筋等物?”

 老匠人看著李孟羲笑笑,說,“公子是沒用過木弓,不知拓木秉性。這拓木新做成弓,力道十足,比不加角筋的弓力道還強,可純拓木放不了幾箭,弓就軟塌塌的沒勁兒了。”

 李孟羲恍然,原來如此,他明白了為何不用純木頭做弓了,拿拓木來說,拓木彈性大,但是耐久不夠,射不兩箭就疲勞了,軟的跟個面條一樣。

 所以,就得用筋角加強強度。

 武器得考慮耐用性,隻用拓木或其他木料做弓,省了筋角,的確是能短時間內做出大批弓弩,可是,弓弩做好,不等用呢,放不了多久力道就沒了,兵器是戰備的,好不容易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做好的弓箭,不等用就壞了,到打仗,還是沒兵器用,那就做了無用功。

 所以無論何時,無論再怎麽節省成本,該有的質量還是得有。

 李孟羲再問做弓的工時多長,老匠人答說,做弓得先伐了木頭,花一年時間陰乾,然後才能做弓,弓做好之後,把膠漆晾乾,還得一年。

 之後,彎弓定型還得時間。

 一把弓,光算時間,工時沒有個兩三年不成。

 聞此,李孟羲眉頭緊皺,做弓周期如此之長,也就,哪怕現在材料足夠充足,現在開始做弓,那第一批弓做成,最早得到兩年後才能得到成品。

 可依義軍現狀,朝廷大軍如果來興師問罪,今年開春後就會來了,而如果不來,兩年之後大可能就更不會來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且,材料還沒有。

 當李孟羲再問起做一把弓的價錢,老匠人說到,“弓價強弓弱弓不同,拓弓樺弓也不同……”

 李孟羲打斷老匠人的話,他問,“較強的弓,作價幾何?”

 老匠人眯著眼睛遲疑了下,“強弓作價,單算物料,兩三貫。”

 說著,老匠人頓了一下,眯著眼睛看了李孟羲一眼,然後小心翼翼說到,“老兒我以前在官府作坊,官家給老兒我的工錢是一月十五貫。

 若物料充沛,我一個人一天能做五六張弓。

 算上工價,好的強弓,一把三五貫。”

 李孟羲默算了一下,對比普通十煉環首,一把十煉環首,價格六七百文,而一把好點的強弓,三五貫,價格五七倍於環首刀。

 而李孟羲之所以要最好的力道最強的弓,這是因為,考慮到義軍缺少甲胃,弓弩實為反製敵軍重要的反製手段,所以弓弩越犀利越好,而絕不能退而求次弄一批力道軟的弓。

 本來就缺少甲胃,結果還弓箭力軟,射不到人家,那還能反製個錘子。

 所以,既然要依靠弓弩來進行不對稱軍備,所以弓弩不僅不能退而求其次,反而弓弩越強越好,射程越遠越好,最好是,缺少甲胃的義軍士卒手中的弓弩射程能超過官軍一截,然後可以在對方射程外打擊對方,這樣就是標準的不對稱優勢了。

 義軍雖然沒有甲胃,但是,卻在敵軍弓弩射程以外就把敵軍射崩潰了,這樣,缺少甲胃的缺點就等於沒有了。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弓箭的製作工期實在是太長了,長的幾乎依賴不上,李孟羲再問強弩相關,在強弩這裡,李孟羲看到了一點希望,老匠人所說,強弩因弓臂堅厚,弓臂可以做的很厚很大,因而力道可以十足,許多強弩弩臂隻用的木頭,比如大黃弩,部分大黃弩就隻用了木做弓臂,而未用筋角等物。

 關於弩的造價,因弩結構複雜,還要用銅鐵等料,作價更貴,比弓貴個一兩貫,而越力道強的弩,造價也越貴。

 末了,老匠人一句經驗之談所說,“雖多是弩貴,然頂好的弓遠貴過強弩。”

 也就是說,頂級強弓造價比弩貴的多。

 對弓弩兩器的區別,李孟羲已經了然。

 其一,不管是弓,是弩,都比尋常刀槍貴的多。

 其二,弓也好,弩也好,製作時長很長,這其中,等木頭陰乾耗費了最長時間。

 其三,弓弩此二者相比,弩因弩臂極其厚實,弩臂力道因而極其充足,因此有時可以省了筋角等工序,這就使弩更容易量產,工時也比弓少了一半。

 其四就是,弩造價雖說較貴了點,但若論量產,弩遠比弓容易量產。

 再考慮到弓弩這兩件兵器的使用和訓練成本不同,訓練一個合格弓手得一年,而訓練一個弩手只需倆月,這就更說明,弩實乃是適合暴兵的武器。

 而放在實戰中,弩因弩箭短小,普遍小尾羽或者無尾羽,因而遠程射擊時,力道衰減極快,遠距離殺傷不比弓箭。

 但同時,弩力道強橫,在中近距離破甲犀利,破甲能力強過弓箭。

 弓弩這兩種武器,各有作用。

 從老匠人這裡一番了解之後,李孟羲已經弄清楚了,要想大規模裝備遠程武器來反製敵人的話,那對義軍來說,製作強弩是唯一的好選擇,弓箭不是,弓箭批量生產難度略大了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