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537章 步騎間陣
晨曦漸起之時,黑暗消逝,天不久就亮了。

官軍與涿州軍一夜相安無事,涿州軍所立之火旗,也已持續燃燒了一夜。

清晨,靜悄悄的,涿州軍車壘之後,與官軍營寨之中,炊煙皆鳥鳥。

官軍以為又一日平常。

而官軍不能知,天未亮之時,早有一隊涿州騎兵隱秘繞到官軍後邊去了。

在天亮前領軍而動的關羽和李孟羲,到天亮時,已沿大道朝東走了三五裡。

於一處十字路口停下。

李孟羲回頭看了一眼,不見官軍營寨。

跳下馬,李孟羲抻開懷裡的一卷地圖,對照地圖看了幾眼。

“此應是石崗路,張角所注,往北半裡,有村落,往南亦有村落,可為先據佔利之地。”

話未落,不一會兒,有探路騎兵來了,說北有村,略有人煙,南也有村,村已荒蕪。

果然如張角所標注。

李孟羲問一旁關羽,道,“看這周遭,道路已漸收縮,往前,便少開闊。

關將軍以為,皇甫嵩若至此地,他若發難,應如何排兵布陣?這左近何處為地利,何處我軍應先搶佔?”

關羽目光掃過四周曠野,眉頭微皺,認真思索。

所見道路以南以北都是田地連綿,大道在中,田地左右,地勢之利無有,地勢之劣倒有。

關羽思慮成熟,道,“皇甫嵩若出逃車陣合圍,倉皇而走,彼走三五裡,至此處,大抵已全師而退。

且,再前,道路收縮,地勢狹塞,皇甫嵩若整軍欲戰,此處,你我腳下,便是最後開闊之處。”

“至於皇甫嵩欲立何陣,某不知。

只是某料,皇甫嵩若列陣在此,其騎軍必在正中。

因,若其騎兵散布兩翼,則萬一勢頹,其全軍退卻之時,左右兩向,後退為荒田高埂,遲慢騎兵速度,不利轉圜。”

聞言,李孟羲便向東看去,向東三百步以外,一溜過去,明顯地勢有拔高,大道延伸向東,而荒田在兩側。

以李孟羲如今對古戰爭的理解,古代的路再爛,也是正經的路,而荒田裡,泥土松軟,藤藤蔓蔓之類的,都會影響行進速度。

就如,人走沙灘上,必然走不快,而走公路上,能快上許多。

硬實的較為平整的大道,比田地裡行走迅速數分。

因而,若論劣勢地形,在沒有明顯劣勢地形的情況下,和道路相比,荒田就是劣勢地形。

立陣有立陣於險地之後的做法,如立陣於河岸之後,立陣於壕溝之後,立陣於淤泥亂灘之後,但似乎,沒有人會讓自己背後的後路是河流是壕溝是淤泥亂灘,此為自致絕境。

關羽所說,地勢往前明顯驟變,假設皇甫嵩逃出車陣合圍之後,連連走了數裡,此數裡漫長,足以逃出生天,是戰是走,想必皇甫嵩此時也應已有抉擇。

若皇甫嵩欲戰,則遁走數裡之後,至此地勢突然前變之處,皇甫嵩若戰,則此地,大可能為皇甫嵩整軍備戰意圖反攻之地。

腳下十字路口,並周圍大片開闊,便為第一處關鍵點。

李孟羲目光往南北東西往去,他見四下一片開闊,無甚遮掩之處,不由皺眉。

若皇甫老兒,就在此處拉好人馬,然後反衝涿州軍而去,該如何鉗製於他。

李孟羲心生一計,他令關羽上馬,就立在十字路口正中,然後,再令騎兵數人走遠,走三百步開外站定,看能不能看到。

結果是,一片開闊,雖站的遠,但依然能看到人。

再令人蹲下試試。

依然能看到人。

再令人趴下,再看。

往地上一趴,

瞅不見人了。李孟羲笑了,平地也能設伏。如果有偽裝,就更好了。

如果還不夠,拿來鐵鍬,在地上挖些淺坑,坑不需多深,只需能遮住趴下的人體,就足以讓完全隱藏住身形。

李孟羲和關羽一合計,合計說,若是皇甫嵩立陣於此,他陣勢寬幅度能有多寬,伏倒埋伏之士卒離十字路口正中多遠距離,才能讓官軍不能見。

關羽略做思索,道,“若皇甫嵩欲戰,他能持守勢?他必擺銳攻之陣。

我料,皇甫嵩立陣於此,必是長於攻突之長陣,而非長於守禦之寬陣。

至於,其陣寬能有多少……三百步,再多不能。”

也就是,假設皇甫嵩陣寬三百步,則以十字路口為中心,南北寬百五十步,若三百步遠,不能見人,則伏藏之士,需離十四路口少說四百五十步方能藏的滴水不漏。

再往下合計,關羽以為,皇甫嵩若圖決戰,若涿州軍緊隨不遠,則皇甫嵩大概兵分中左右三陣,互為犄角。

若涿州軍在遠,不見涿州軍陣,皇甫嵩則兵陣攏聚,其兵陣攏聚,也既兵力集中,皇甫嵩兵力集中,便正利涿州軍伏兵合圍。

皇甫嵩若兵力分散攤開一大片,包圍圈就得極大。

皇甫嵩若兵力聚攏,則圍之便利。

李孟羲若有所思,“看來,放皇甫嵩走,我軍不能緊追。

需放他一二裡,任其從容。

然後,待其兵力整懼之後,我軍立出。”

關羽笑了,“正是如此。”

隨後,和關羽又商討了許多。

若皇甫嵩是立陣十字路口正中,其陣勢寬度一百五十步,涿州軍伏兵埋伏三百五十步外。

則伏兵突然出現之時,皇甫嵩立能見伏兵。

而後,皇甫嵩必急調兵馬攔迎。

雙方隔四百五十步相向,大抵,各走一百五百步,遍至一箭之地。

也就是,伏兵立陣的地點有了。

伏兵出陣之後,向前走一百五十步便停下,立住陣角。

以目測之,不能精確距離。

好在這趟出來,把早前為夜間行動所布置的槍索,全拉過來了。

而後,以十字路口當中為.asxs.,士卒拉起繩索,東南西北,拉起長繩,量了大致一百五十步。

李孟羲過去看了一眼所量的距離和所標記的地點。

李孟羲本想是說隨便挖兩一堆土留在原地便足以做記號了,可再一想,萬一暴露了呢。

挖土,人為痕跡太重了。

既然挖土都不行,豎一根棍子在那裡,肯定就更不能行了。

撓了撓頭,李孟羲想,要是有兩棵樹好了。

還真能有兩棵樹。

李孟羲令騎兵出去找樹,找小樹,找到挖過來。

幸好是準備足,事先李孟羲知道得到處埋旗杆做標記,挖掘工具必不可少,事先帶著鋤頭鐵鍬之類。

大約兩刻之後,騎兵們找來兩刻光禿禿的小樹。

聽騎兵們說,一棵是楊樹,另一棵也是楊樹。

天然的極隱秘的絕佳偽裝物有了,楊樹尋了路邊適合種樹,且盡可能種樹不違和的地方,兩棵楊樹淺淺的種下了。

一般人會覺得,這就算完了。

而李孟羲覺得,還有破綻。

挖樹坑刨出來的土堆在路邊很顯眼,樹根處的新土也非常顯眼。

李孟羲令人隨便找來一些灰土草皮之類,土給蓋著,隱藏掉了人為痕跡。

然後,李孟羲撒掉手裡的灰土,他抬頭打量了一番光禿禿的小樹苗,轉頭看向關羽,“觀將軍,你說這樹像不像就是長在這兒的?”

關羽臉上開心模樣,不說話。

李孟羲總有非常之舉。

照說,估算官軍之可能的立陣寬度,並立陣邊界,擺個石頭就行。

然,李孟羲不嫌辛苦的,弄來兩棵樹給種上了,種上倒也罷了,還細心的偽裝了一番。

極簡單的事,配合上李孟羲極度的認真,違和感就這麽來了。

算定皇甫嵩扎營寬度,再以南北兩棵小樹苗,南北延伸一百五十步處,此距離,便為伏兵出陣之後,要到達的地方。

距離劃定,騎兵們抬著槍索,以正東正西方向,把槍索插在地上,一字拉直排開。

得益於之前夜裡的重大軍事行動,要把八九萬人齊的跟繩子一樣,只有用繩子拉著來擺陣。

當時急迫之下,倉促找到了槍索標界之法,沒想到現在要規劃埋伏圈,槍索成了測量工具。

李孟羲在原地站著,他看著騎兵們忙碌著,把槍索從中間,往東一直延伸,快延伸到了以東大片荒田處,往西,又是三四百步的長度。

總計是,總長超過七百步的一道極漫長的槍索界限。

若是用兵力填滿此七百步之長,皇甫嵩圍了個一個狹長口袋陣,從這頭跑到那頭,皇甫嵩仍是在包圍圈中。

李孟羲覺得,包圍圈似乎太大了。可若想在皇甫嵩不曾察覺之下,遠遠的把皇甫嵩合圍起來,這已是最低限度的包圍范圍了。

若是隻單排合圍,既,士卒一個接一個,手拉手,倒也能把包圍圈給嚴密拉起來,嚴絲合縫。

但,曾見士兵操演攻守戰法,要能作戰,且要能抵禦敵方步卒和騎兵衝擊,陣列最少得三排槍陣,且是嚴密槍陣。

單排士兵的陣線,看似嚴嚴實實,沒有一處缺漏,但一衝既垮。

所以,埋伏的伏兵,兵力最少要夠前後三列成緊密陣型。

這樣以來,包圍圈本來就已極大,且包圍不僅十字路口一處,還得留大量兵力在前方布置,能用於埋伏十字路口的兵力,只有義軍兵力之最多三分之一。

兩難了,要嚴密合圍,則陣列單薄。

要陣列緊密,至少官軍縱是騎兵衝來,三列槍陣也能扛他一扛,要擺此堅實陣列,則有限兵力,不能將包圍圈嚴密合圍。

李孟羲與關羽商議,“可能用疏陣之法?使方陣一塊塊,各成緊密陣列,但使方陣之間,兩陣之中,相隔以遠。

如此,陣能堅實,且圍堵嚴密,雖疏不露。”

“只是,”李孟羲目視遠方槍索標記之處,他皺眉,“方陣與方陣之中,留有間隙,若間隙不長,則包圍不嚴密;可若間隙過長,則成中散也。

敵軍若從兩陣之中殺來,我軍擋不能擋。”

對於李孟羲的羲問,關羽略作沉思,很快便有解決之法,“無妨。”關羽道,手指遠方,給李孟羲講解到,“陣中間隙,可以騎隊充之。

騎兵一隊作戰衝突之闊,等若步隊十隊。

步陣兩陣之中,隔步陣數陣之寬,中雜騎兵數十,則足以守隙,足以懾敵,足以作戰。”

李孟羲恍然,點了點頭。

李孟羲有了意外之得,本以為,禦守是步兵所長,防守非是騎兵專場,騎兵應該是長於進攻或是迂回突擊才是。

可,騎兵因其強大的機動能力,和寬闊的作戰半徑,騎兵若以攻待守,同等兵力的防禦面積,騎兵可防禦的戰場,遠大於步兵。

一百步的橫長,騎兵十人各自分開,一騎威懾十步,十步距離,騎兵呼吸間就從這頭殺到那頭。

而於步兵,步兵要守住百步橫長, 散開了來守,一步隻分不到一人,脆弱不堪。

十騎大可能守住百步之橫長許久,但步兵百人,極難守百步之長。

步陣重排堅陣,排之以實,布以間隙,間隙以騎隊充之,於是,便能使有限之兵力,拉圍起既嚴密無缺又足夠堅實的巨大包圍網。

西紅柿小說

伏兵陣列已妥當。

以千人隊為一部,千人隊,成三排橫排槍陣,槍陣與槍陣之中,留以巨大間隙,間隙闊為五十步,以十騎為一隊,單騎守禦五步。

而後,便是細致的規劃過程。

於伏擊線處,詳細標明步陣列隊的方位,及步陣列陣的起始點,還有騎兵隊列的位置,一並標明。

因伏擊線離道路已經很遠,不容易暴露,留標記之時,不必再找樹木作偽裝,直接沿著標界槍索拉起的直線,沿著直線挖出一個個土坑,便是標記。

標記統一在左,相隔等距。

標記在處,便是槍陣隊列起始點,而非末尾。

李孟羲在過去看察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小問題,若每隊列陣的標記點只有一個坑的話,好像沒辦法讓隊列列齊。

因為方向的緣故,野外沒有參照目標,地上一個坑,讓說在坑處列隊,那麽隊列背南朝北也是在坑上列隊,背東朝西也是在坑上列隊。

隊列並不只有位置一個因素,還有方向。

李孟羲略做思考,有了完美的解決方法。

他令士卒挖坑的時候,沿著直線把坑與坑之間用鋤頭把土刨去一層,把坑給連起。

這樣,隊列便能有了精準尺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