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542章 謀定而後動(2)
李孟羲到張角營中,巡營的黃巾士卒見李孟羲到,直接領李孟羲去黃巾中軍大帳。

在中軍帳見到了張角,張角狀態不好,正撕心裂肺的劇烈咳嗽著。

張角見李孟羲來,本想打招呼,可咳的說話都不能。

好一會兒,張角壓住了咳嗽。

張角抬手錘了錘胸膛,抬頭看向李孟羲,張角臉色蒼白無比,嘴角隱約有血跡。朝李孟羲笑了一下,張角伸手作請,請李孟羲矮幾前就坐。

李孟羲入座,他皺眉打量張角,任怎麽看,張角狀態極差,比幾天前差了許多。

問張角狀況如何,張角隻說久病難愈。

出於禮節,李孟羲勸說張角保重身體,普普通通一句話,讓張角感動無比。

李孟羲帶著軍情要事而來,未多做耽誤,李孟羲直接問道,“巨鹿城,你可熟知?”

張角捂著嘴正微微輕咳,聽李孟羲問巨鹿城,挪開手,張角笑了,“某便是巨鹿人。”

李孟羲點了點頭,而後又問,“我軍將欲奪城,苦於城池詳情不知,特來求教。

巨鹿城外,可有護城深壕?”

“有。”張角不假思索道。

“壕深幾許,寬幾許,溝底可有尖刺,若攻城,可要做跨壕長橋?”李孟羲緊接著又問。

張角思索稍許,回到,“巨鹿城壕深且寬,壕中本有木刺,可之前官軍圍攻巨鹿,壕中木刺,盡被損毀。

至於跨壕長橋,有無皆可,城外壕溝平緩,攀爬可過。”

李孟羲點了點頭,一條重要情報得到了。

目視張角,又問,“我軍乃欲夜攻,需趁夜翻城,巨鹿城可有低矮易攀爬處?可有偏僻人靜處?”

這個問題,稍複雜,張角皺眉想了一會兒,道,“若說城牆低矮偏僻人靜處,城東南角……”

李孟羲立刻又問,“東南角哪裡?是近城角,還是就在城角?”

“……就在東南城角。”

“奧。”李孟羲奧了一聲,可是隨後,李孟羲眉頭一皺,覺得有點奇怪,疑惑的看著面前張角,李孟羲不無懷疑的問,“城東南角低矮,跟僻靜人少,有何關聯?城牆低矮,官軍就不巡城了?照我說,正因牆矮,樓梯平緩,上下省力,反而巡城士卒多才是。”

面對李孟羲的質疑,張角笑笑,“某說城東南角僻靜少人,自有其緣由。”

“有何緣由?”李孟羲追問。

張角目光微妙,似笑非笑,緩緩道,“城東南角,有一大糞坑,臭氣熏天之地,誰肯逗留?

故,某料,於東南角,官軍巡城士卒罕至,甚至無一巡城之士。”

李孟羲了然,原來這樣,是糞坑。

離糞坑近,氣味難聞,官軍巡城士卒敬而遠之,也是人之常情。

隨後,李孟羲突然又想起一事,突然來了一句,“巨鹿城,城垛多寬?”

一句話,問的張角愕然。

“城垛,巨鹿城城垛,大概多寬?”李孟羲重複問了一句。

張角回過神來,一臉疑惑的看著李孟羲,“……公子為何要問城垛?”

李孟羲認真道,“夜襲之時,需用繩套套住城垛,才好順繩攀緣。”

張角詫異無比,心說,用兵還能如此?一城垛寬窄,如此小事,值得大費心思?

既然李孟羲問城垛,張角就去回想,一想方才察覺,雖曾在巨鹿抗拒董卓,但巨鹿城城垛多寬,還真沒留意過。

張角憑著印象,伸出雙手,展臂約莫比劃了一下,“……大約,這麽寬。”

李孟羲認真看了張角比劃的長度,他撓了撓頭,四下看看,想找個什麽東西,把長度記下來。

目光掃了一圈,沒見繩子。

“可有長繩,或是木棍?”李孟羲問。

張角又是愕然。

之後,李孟羲拿著一根黃巾士卒的送來的長槍,手捧著槍認真的湊張角手上比量長短時,李孟羲比量了長短,還抽出腰間之刀,在槍杆上劃了記號,一副認真模樣,讓張角動容。

“妥了。”李孟羲做好了記號,長槍隨手丟在一邊,他朝張角笑了笑。

張角回過神來,收回了伸著的雙手。

巨鹿城城外壕溝深淺已知,巨鹿城城牆低矮處已知,巨鹿城僻靜少人的城牆段,也已知。

余下,還能有什麽有價值搜集的情報,李孟羲皺起眉頭,思索起來。

爬城是沒問題了,爬上城牆之後,乾掉巡城士卒,然後下樓梯,去開城門,接應大軍入城。

然後,衝到城中官軍大營,把官軍一波包餃子。

……便是此處,城中官軍會在何處扎營,肯定不會是在城東南角,城東南角是糞坑……

李孟羲抬頭,看著張角,又一個問題,“官軍若在巨鹿,那其城中扎營之處,應是在何處?”

張角隱約知曉李孟羲是在幹嘛的了。

張角略作思考後答到,“巨鹿城正中,府衙處,有大校場,空曠開闊,全城隻此處最空曠,官軍若扎營,隻此處為最佳。”

李孟羲點了點頭,他也覺得,官軍扎營肯定是在空曠處。

有大片空曠,且正處城池正中的府衙,是最佳屯兵處。

李孟羲再問,“城中校場在何方?”

“校場在正中。”

“我軍自東南角攀城,大軍自東門入還是南門入?”

張角答,“巨鹿城南北長,而東西窄,東出迅疾,自東門入。”

李孟羲又問,“自東門入,至校場,路怎麽走?直走?”

張角點頭,“直走,可直至府衙,校場便在府衙之中。”

李孟羲繼續追問,“府衙有門幾重,正門偏門各幾?各在何方?院落又是幾處,分布如何?

夜間作戰,若敵情不明,難將官軍一網打盡。”

李孟羲問的問題太複雜。

張角皺眉思索良久,覺得一言半語說不清楚,便令人取來布匹和筆墨,在布匹之上略畫了簡圖,以圖來標明詳細。

張角畫完,李孟羲一看明了。

圖畫的是,最外一個大的方框,方框是南北長,東西窄,一個長方形。

四向有開口,標注為城門,東西南北四門。

自東門,正西走,走很遠,到正中,乃是府衙。

府衙臨道,門朝南,前有大門一重,後是院落兩重,門有二,然後再後,左為校場,右為大片房屋。

若從外合圍,看圖知,需圍堵正門,後門,偏門等共計七門。

地圖畫的詳細,一目了然。

李孟羲又問了幾個問題,把不甚明了處問完,然後把地圖收起,準備帶回。

接著往下,李孟羲仍有疑問。

李孟羲皺眉看著張角,“閣下傳我十面埋伏之陣,白日一日,我領人丈量路途,廢一日之功,量地立旗,不過二十裡。

兩日,也不過四十裡。

官軍若脫圍,一日便行四十裡不止。

此十面埋伏之法,確能佔盡先機,但只能有一日先機。

余下路途,不及丈量,該當如何?”

李孟羲很是懷疑十面埋伏的實用性。

張角則是迷茫了。

“丈量路途?為何丈量?”張角疑惑問。

李孟羲便向張角解釋了,是如何拉著繩子把官軍將行前路給一步步量出來的。

聽完,張角極震驚,心中波瀾起伏。

想昨夜,商討十面埋伏之法,說的是,詳查地勢地利,盡佔地利,於列陣合圍之地點,立旗為記。

再有,可估算陣列長度,使合圍嚴密。

說的是稍作估算,然張角沒想到,李孟羲會是帶著人拉著繩子,一步步的量。

每一步皆有詳細籌劃,成陣必是未有一卒有錯,未有一步有疏,必是嚴絲合縫,嚴密無漏令人心驚。

嚴絲合縫,鐵桶合圍,步步算計,這三個詞,在別處是形容詞,形容包圍圈嚴密,形容算計周全。

在別處是形容詞,但在李孟羲這裡,分明是描述詞。

步步算計,是真的每一步都拿繩子量了,每一步都詳加考量了,合圍真的如鐵桶一般,莫說一個破綻,連一個超過一步的銜接縫隙都不可能有。

《極靈混沌決》

張角都不知該說什麽好了,李孟羲布陣方法之精妙細致,已超出了張角的想象。

至於李孟羲說,嚴密合圍只能持續一日,最多一日半,一日半後,後續布置就跟不上了。

對於李孟羲遭遇的難題,張角不好說是李孟羲布陣方法有問題,拿繩子一步一步量肯定會慢,粗疏的去測量,能翻倍,能一日布置四十裡埋伏。

張角知道李孟羲的問題所在,但張角不覺李孟羲做法有錯,甚至於,張角覺得,李孟羲的布陣之法,步步算計,方是真正的十面埋伏,真正的毫無破綻。

針對李孟羲所遇之難,難題在,預先布置的包圍圈的速度,跟不上官軍行軍的速度,只能有一日合圍,一日之後,合圍必松散。

張角認真思索著。

李孟羲也在思索著。

安安靜靜,一片沉默。

許久之後,張角有了計較。

目視李孟羲,張角問,“若只能一日合圍,一日之後,公子又欲待如何?”

李孟羲沉吟片刻,答,“只能是,勉力為之。

雖前路已無預先布置,但若領軍士數千前驅,步步為先,依然能成合圍之勢。”

李孟羲想的是,嚴密合圍陣勢不能成,那就退而求最次,只要能合圍,哪怕是松散合圍,哪怕是破綻百出倉促而成的合圍,依然還是合圍。

合圍再松散,也是合圍,依然有強大的威懾效果。

張角思量了一下李孟羲的應對之法,平靜看向李孟羲,道,“此,不妥。”

見李孟羲看了過來,張角繼續道,“以公子布陣之法,前四十裡,合圍渾然無缺,陣勢肅整迫人。

可四十裡後,預先布置全無,陣勢突然散亂,縱還能合圍,前後大異,此為,露弱也。

官軍行四十裡,迫於涿州軍肅整陣勢,不敢妄動;而後突然見涿州軍陣勢凌亂,公子怎知官軍不會因此而起反攻之心?”

“合圍之勢,先散亂,後亦散亂,能懾製官軍。

先亂,後整,尤能懾製官軍。

先整,後整,亦能。

可若先整後亂,官軍見涿州軍勢頹,其戰心起激,不可製也。”

聞張角之言,李孟羲不由緊皺眉頭。

張角繼續提點道,“不妨,以退為進。

用藏弱之法。

既後四十裡,合圍不能嚴整,官軍見散亂,必士氣起激。

那便索性,盡撤去合圍。

如此,官軍見我,不見嚴整合圍,其士氣稍增,但官軍亦不見我散亂,其士氣揚之有限。”

李孟羲疑惑,抬頭看向張角,欲言又止。

撤去合圍,豈不就少了對官軍之鉗製?

張角似乎知道李孟羲在想什麽,直視著李孟羲,張角又道,“至於撤圍之後,無可挾製官軍,此無妨。

十面埋伏之陣,陣有合圍,亦有埋伏。

公子前四十裡步陣,步步堪量,精妙細微,此為合圍。

四十裡後,合圍不能,可用埋伏。

何為埋伏?

藏深匿險耳。

可於地勢險阻、高拔、有利處,埋伏重兵,官軍若妄動,則可出之以成威懾。”

李孟羲若有所思,暗自點了點頭。

矮幾對面,張角察言觀色,見李孟羲面有了然之狀,張角繼續教導,“我知公子不欲與官軍衝突,故,埋伏當以威懾為要,以為戰為次。

威懾之法,關鍵在於攻心。”

“……四十裡之時,涿州軍突然撤下重圍,官軍會如何?官軍必急走之,急於擺脫涿州軍。

待其行軍數裡之後,軍心稍安,於此時,官軍有反攻之可能。

故,可先於前路埋伏,以為此時威懾。”

“某問公子,前路路途漫長,地勢紛雜,涿州軍大部在後,能前伏之兵,必然不多,於此時,公子該如何方能知曉,官軍至何地之時,會起心反攻,又於何地埋伏伏兵, 能懾製官軍?”

張角問的問題是,以有限兵力,如何既能埋伏,又恰好埋伏到官軍欲整軍待戰的那個地點。

兵力有限,而可能地點太多。

方法有二,一是,盡分散兵力,讓每一個可能之地點,都留有伏兵。如此,無論官軍在哪,都能有伏兵出來威懾。可如此以來,單股伏兵太少,很容易威懾不成,反露己弱。

方法第二,不分散兵力,算準官軍列陣反攻地點,兵力全埋伏彼處。這第二個方法,也難,難在“算準”。

李孟羲苦思良久,不能知該如何威懾。

見李孟羲如此,張角又提點道,“威懾攻心,為其中之要。

不必算定官軍何處意欲反攻,關鍵不在官軍,在我,我欲在何處威懾,則官軍必在彼處為懾。”

李孟羲略有茫然,又隱約抓到了什麽。

“選一地,重兵埋伏之。地在四十裡後,官軍脫圍之後。

無論官軍有無反攻之心,待官軍至埋伏處,立時,四下合圍之軍,旌旗招展,喊殺而出,使官軍盡見我埋伏之勢。

於此時,官軍方脫合圍,走數裡不見涿州軍一卒,其必以為逃脫生天。就於此時,伏兵殺出,驚懼之,則使官軍知,縱出重圍,前路依然埋伏重重。

有此一番,縱前路再無埋伏,官軍以為有伏,不敢妄動。

若再每隔數裡埋伏一陣,時時出而驚之,則攻心之效,尤佳。

此便為,攻心之法。”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