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架構。
只要三方勢力還在,那麽即便是相對弱小的一方,也有保全自己的機會。而這個時候,排名第二的一方應該千方百計的挽救最弱小的一方,才能夠維持自己的安穩。只有最強者,才會樂意去打破這個平穩。
可惜在原本的歷史上,孫權一頓騷操作(偷襲荊州)以及由此引發的劉備的一頓騷操作(夷陵之戰)使得兩國被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雖然現在的曹操不知道什麽荊襄之戰、夷陵之戰,但是他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期盼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類似的情景。
現在孫權破壞了李奇的家庭,還來偷襲荊州,李奇是可忍孰不可忍,揮師東進貌似並沒有什麽懸念,曹操焉能不樂見其成?
李奇與孫權之間,不管誰勝誰負,負的那一方必然危如累卵,勝的那一方也會付出相當的代價,這個時候就是最強大的曹操坐收漁人之利的機會了。
不過對於李奇與孫權之戰,曹操是有一定主觀預判的,他認為李奇獲勝的機率更大一些,到時候跟李奇一起瓜分江東的可能性也更大。
所以,曹操現在需要做兩件事情:第一是回師南陽郡,將正在宛城與曹仁鏖戰的李嚴部揍回去;第二是屯兵合淝,一旦孫權敗績,便揮師南下,勢若破竹的瓜分江東這塊蛋糕。到那個時候,就是看誰的嘴快,誰就能分到更多的利益。
此時此刻的孫權披掛臨陣,與於禁對圓。
孫權內心的潛台詞就是:老子乾不過李奇,乾不過曹操,也乾不過張遼,還乾不過你於禁嗎?
於禁想的則是,老子在泰山討伐黃巾軍的時候,你孫仲謀還在玩泥巴呢。張遼的手下敗將,何足言勇?
這種想法,並不能說於禁飄。
曹操曾經評價於禁“武力既弘,計略周備”,“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陳壽也認為於禁“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於禁最號毅重。”
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評價,足見於禁的實力非同一般。
於禁一生的黑點,不過是與關羽交戰後投降,但這與於禁的個人實力並沒有太大關系。
先不說被譽為“威震華夏”的關羽有多強悍,即便司馬懿、蔣濟等人都認為於禁是“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
所以,面於孫權這樣的侯二代以及其在陸地上屢戰屢敗的客觀事實,於禁並不懼怕孫權。
按照國際慣例,既然兩軍對圓了,總要先吆喝兩句。
孫權就牛逼了,上來就是一頓人身攻擊:“於禁,汝背主苟活之人,有何面目與我對陣?”
說實話,於禁此時此刻還是感到了一絲羞愧。
但如果因此而失去鬥志,最終被孫權所敗,那就更特麽令人感到羞愧了。
於禁使祖郎出戰,孫權身邊的周泰挺槍而出,直取祖郎。
…
隻一合,於禁便看出祖郎絕非周泰的對手,忙擂鼓進兵,以五溪蠻兵為前隊。
說到五溪蠻兵,近戰能力非常強,但在之前缺乏正規的軍事素養,故被李奇所敗。後來經過李嚴、於禁兩波領導的整治,保留了他們好勇鬥狠的特性的同時,也加強了軍紀、團體協作的培養,在逐漸成為荊南一帶的主力兵種。
大部份五溪蠻兵還是跟隨沙摩柯麾下效力,桂陽一帶的五溪蠻兵佔兵力的三分之一,漢軍佔三分之二。
當然了, 孫權一直苦於江東兵的陸地作戰能力較差,
也勤加練習,戰鬥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江東兵的主要防線還是依托長江,故而水上作戰的訓練也不能落下。相較之下,人家專心練一門學科的,自然比你分心練兩門學科的更加專業。
兩軍混殺一陣之後,各自罷兵回營。
孫權道:“五溪蠻的戰鬥力遠在漢軍之上,諸位可有計謀破之?”
時任裨將軍的呂范道:“某有一計,可使荊南的戰力頃刻瓦解,取四郡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孫權大喜,問:“子衡(呂范字)計將安出?”
呂范道:“吳侯可修書一封給交州士燮,令其起兵瓜分荊南,於禁孤軍豈能長久乎?”
孫權道:“可是士燮與李奇乃是忘年之交,關系匪淺,如何肯背李奇而與我們聯合?”
呂范心中嘀咕:你還是李奇的大舅哥呢,還不是為了利益,說背就背。
不過呂范的嘴上卻是說道:“士燮與李奇交好,只是迫於李奇的軍事壓力而已。今士燮年事已高,其子士徽的能力遠不足士燮,士燮難道就不擔心他百年之後,李奇仗勢竊取他的基業?就算他不擔心,我們也可以點出這個問題,讓他擔心。同時,我們承諾,只要兩家結盟,不僅可以瓜分荊南,還可以保證士家永為交州之主。”
孫權皺著眉頭考慮了半天。
他有些舍不得將荊南這塊糕點分一嘴給士燮,可是於禁在桂陽的抵抗非常頑強,自己一時之間吃不下來。
如果士燮第三者插足,攻打零陵、武陵等地,則荊南的
親,本章未完,還有下一頁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