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地上道國》一百五十八 庾獻的猜測
“地上道國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庾獻誠心誠意的對荀攸說道,“還望公達指點。貧道山野之人,不知道這麽多關竅,公達若不細說,恐怕就要錯過這段機緣了。”

 荀攸笑笑,“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東西。但凡家中出過三公的,知道這些不難。”

 庾獻聽了苦笑,“天下有多少高門出過三公?”

 荀攸這話真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荀攸臉上謙遜依舊,他岔開話題說道,“三公代替天子處理國政,有天命氣運的照顧。不過這到底是福是禍,還是要看你自己怎麽去做。如今董相國身上也有天命,你覺得他的未來如何?”

 庾獻對天命倒沒什麽迷信的。

 說到底,這種東西也不過一種少數人才能享用的高級資源。

 同時,高收益也帶著高風險。

 不過庾獻對這些都不在乎。

 只要能再修行功德,達成“三運加身”的狀態,那自身的實力就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當初庾獻以吳起的身份對付田和的時候,就體會過這種狀態的強大。

 他的死陣不但刷不死田和,反倒讓田和越發強大,甚至連概率極低的生機都被觸動,讓田和得以返老還童。

 荀攸正和庾獻說著,王允等人已經迎了出來。

 荀攸順口繼續說道,“司徒王允身為三公,對漢室忠心耿耿。他上也有天命,有多年為官的功德,也有自修的五德之術。他也是三運加身之人,你覺得他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嗎?”

 庾獻有些弄不明白,荀攸想表達什麽意思。

 “公達想要說什麽?”

 荀攸回過頭來,淡然說道,“天命是莫測無常的,我們根本就猜不透。董卓這樣的奸賊也罷,王允這樣的忠臣也罷,都有各自的天命。成王敗寇,又怎麽能一概而論。”

 庾獻覺得荀攸話裡有話,他來不及思索,轉而審視著急急趕來的王允。

 這王允身上有天命,庾獻還是覺得比較靠譜的。

 畢竟他身上有終結董魔王的宿命。

 只是這貨看上去實在是好弱。

 庾獻向荀攸打聽道,“這火德氣運,必然也有強弱之分吧?”

 荀攸笑道,“哪有什麽強弱之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切還要看自己。”

 庾獻心中暗道,這又和李肅說的有些不符了。

 按照李肅的看法,這王朝氣運也是一種和殺伐之力一樣的重要資源,用不同的寶器承接,得到的好處會明顯得區別。

 但是按照荀攸的說法,似乎天命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有天命的認可,就有登上舞台爭鬥的希望,最終如何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庾獻想到這裡,試探著向荀攸問道,“按照董卓的意思,太史令選了良辰吉日之後,我就要為大漢調理火德氣運。這裡面有什麽說法?我又如何承受這王朝氣運。”

 荀攸不在意的說道,“自然是以官印為憑。到時候國師捧著朝廷給你的官印,去郊祭上天,自然有火德氣運加持。”

 庾獻聽到這裡心中微動,果然還是要用到“器”的。

 只不過在荀攸口中,這“器”指的就是朝廷的官印。

 庾獻繼續試探道,“這官印難道沒有什麽區別嗎?朝廷決定的倉促,恐怕來不及製造我的官印,不知道我拿著旁人的印有沒有效果。”

 荀攸搖搖頭說道,“這我就不清楚了。”

 他對庾獻的這個腦洞也有一些好笑,“還從來沒有承接火德氣運的人,拿著別人的官印去做的。”

 接著隨口說道,“我朝之前雖沒有國師,但既然是董卓親口承諾的,想來他應該會大力支持。說不定你還能得個金印紫綬,這可比銀印青綬強多了。你不妨等等看。”

 庾獻聽荀攸說完。

 暗暗和李肅的說法印證。

 他心中漸漸有些明悟,能從這場祭天中得到多少好處,果然還是要看寶器的程度。

 庾獻心中隱隱有些猜測,莫非那王朝氣運是一種類似於神道信念的東西?

 只是自己該用什麽寶貝去承接好呢?

 庾獻這才覺得捉襟見肘,實在拿不出什麽好東西。

 那個神秘的木匣珍貴無比,能不動用還是盡量不要動用。

 至於庾獻現在能想到的寶貝,最合適的自然是李肅的功名葫蘆。

 那功名葫蘆乃是上古聖人的肺髒所化,承接這種神道信念的東西,最合適不過。

 其次就是藏在董卓相府中的人道之寶,度量衡中的“鬥”。

 那件東西蘊含了人道之中容量的規則。

 任是什麽人道製造的東西,都能納入一鬥之中。

 用來收斂這些神道信念,說不準還有奇效。

 到底該去偷哪一件好呢?

 庾獻正舉棋不定著,王允已經帶著一些年輕人來到跟前。

 這是私下的場合,王允自然要先對庾獻行禮。

 “弟子見過恩師。”

 “嗯,起來吧。”庾獻滿意的點點頭,順便掃了一眼旁邊驚訝的荀攸。

 荀攸看著王允愕然的問道,“王司徒,你這是?”

 王允起身,這才對荀攸滿面喜色的說道,“公達不知,我已經拜入到鶴鳴山門下,潛心修道。以後說不得就要拋棄這些俗物,悠遊山林去了。”

 荀攸聽了恍然,“原來如此。”

 接著向王允拱了拱手,“佩服佩服。”

 跟在王允的年輕人還有些奇怪,這荀攸怎麽會說的是佩服?

 這和佩服有什麽關系?

 王允卻心知肚明。

 知道自己碰瓷兒鶴鳴山的打算被人看穿了。

 他老臉微紅,掩飾一般的解釋道。

 “國師乃是跟隨治頭大祭酒重玄子修行長生術的道人,我雖然資質駑鈍,修行又晚,不敢說能延年益壽。但是能讓身子輕便幾分,恢復一些活力,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說完, 王允趕緊擺手,招呼眾人向裡面行去。

 荀攸則微微搖頭,對王允看輕了幾分。

 說起來道家原本和儒門乃是一派,都是脫胎於上古方士。

 直到如今,兩家修煉的套路都還有些對方的影子。

 比如說都看重對五行的修煉。

 儒家是修五德,強自身,攻伐之力也很值得一看。

 道家則是追求天人合一,煉化自然中的五行,等修煉到高明,甚至會有搬山道人那樣的怪胎。

 當年的方士之所以決裂,分為道門和儒家,兩者的分歧,不就在這長生術上嗎?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59章 庾獻的猜測)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地上道國》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