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地上道國》三百五十九 信使
  王商見狀,在旁說道,“我聽說那陳調小兒是蘇固的倚仗,和趙嵩並稱一文一武,不知他有何本領。”
  沈彌想了想,答道,“陳調小兒雖然不及龐德,但也武藝不俗,他擅使飛槍,用的神出鬼沒。若不留心,等閑便要吃個大虧。”
  劉焉聽了臉上越發不悅,口中呵斥道,“匹夫無能,反倒誇大其詞,壞我士氣。”
  沈彌不料會是這般結果,慌忙拜伏在地,口稱不敢。
  劉焉喝令將兩人押回後營待罪。
  旋即,劉焉發出命令,讓眾軍重整壕塹,做好圍攻劍閣的準備。
  又讓人在高處坡上,立起蘆蓬,請鶴鳴宮的道士們前去安坐。
  眾將領命,各自查勘地形,尋找合適的扎營之處。
  各軍正慌亂的調度著,居高臨下站在一處土坡上的劉焉,忽然看到後營有三騎快馬正在接近。
  看那三騎來勢甚急,劉焉眉頭微蹙,莫非是後方出了什麽變故。
  一旁的王商也有此擔心,開口說道。
  “也不知是梓潼的信使,還是雒縣的信使。”
  劉焉“嗯”了一聲,心緒更亂。
  這幾天,他用極端無理的借口,一連殺了李權和王鹹這兩個擁護自己的本土豪強派。
  劉焉執掌益州的本土政敵自然幸災樂禍,就連擁護他的那一幫,也開始對他心生警惕。
  剛才王商努力想要保住沈彌和婁發的舉動,其實就是本土派下意識的開始抱團。
  一旦支持劉焉的本土派和反對劉焉的本土派開始聯手,那劉焉在益州的處境就岌岌可危了。
  現在益州最強的本土豪強派有兩人,一個是州從事賈龍,一個是犍為太守任岐。
  當初劉焉之所以能夠來益州擔任州牧,就是因為涼州逆賊馬相、趙祗造反,合兵萬人打破綿竹、雒縣,斬殺了益州刺史郤儉。
  這些叛軍更是在旬月之間,就攻佔了蜀、廣漢、犍為三郡。
  朝廷擔心益州的局勢不可收拾,這才任命了劉焉擔任益州牧。
  誰料劉焉還沒趕到,這支龐大的叛軍就被州從事賈龍招攬千余兵馬,用了數月時間掃蕩乾淨。
  後來劉焉入川,賈龍以兵馬吏卒相迎。
  劉焉深思熟慮之後,讓出益州刺史的治所雒縣,轉而在綿竹立下根基。這次攻打漢中,又把行營前移到了梓潼。
  這就是劉焉上任的時代背景。
  州從事賈龍,以及在剿滅馬相時崛起的犍為太守任岐,不但掌握了不小的軍事實力。而且憑借拯救益州的功勞,甚得地方豪強百姓的擁戴。
  這些益州本土人士,面對外來戶劉焉時更容易團結在一起。
  當然,劉焉作為一代梟雄也不是白給的,他敢前來益州,手中自然也是握了幾張牌面的。
  首先第一個,就是董扶。董扶主動求為蜀郡西部屬國都尉,成為了和犛牛都尉並列的青衣都尉。犛牛都尉主征外夷,青衣都尉主征漢人。有了青衣羌作為武力支撐,劉焉就有了說話的底氣。而且董扶是廣漢綿竹人,本身屬於本土豪強的一份子。
  其次就是跟隨劉焉而來的中軍帳下司馬趙韙,這個人是巴郡豪強,在地方上擁有極強的人脈。
  在董扶和趙韙的相助下,不但有任安、王商、陳實、祝龜等飽學之士為劉焉出謀劃策,更有張肅、張松、黃權、王累等年輕才俊加入益州牧府。
  如此一來,益州的本土勢力才開始分化,漸漸有了親近益州牧府的一派。
  劉焉在進入益州之後,很快又發現了另外一支遊離的勢力,那就是從三輔和南陽逃入益州的大批流民。
  這些流民數目龐大,卻又無依無靠。
  劉焉讓追隨他來的偏將軍呂常和討虜校尉孫肇,從這些流民之中募集了一支兵馬,號為東州兵。
  這些同樣作為益州外來戶的東州兵,極為團結,作戰也很勇猛。更難得的是,他們和劉焉的處境相同,都被本土勢力所排擠,因此頗為忠誠。
  劉焉這次攻打漢中,除了想要徹底割據益州,另外也有借助青衣羌和東州兵打壓本土豪強的意圖。
  這一點,不管是身在雒縣的州從事賈龍,還是出兵跟隨的犍為太守任岐,應該都是明白的。
  劉焉讓討虜校尉孫肇去接手賈龍的兵馬,其中也包含了一分試探的意思。
  王商陪著劉焉,一起看向那三匹快馬,口中說著,“想來是梓潼那邊的事情吧,雒縣應當是無礙的。”
  作為效忠益州牧府的本土人,王商是最不希望雙方鬧開的。
  劉焉不答,默默想著什麽。
  那三匹快馬接近益州兵馬的外圍,立刻有遊蕩的斥候向前,想要詢問來路。
  誰料遊騎剛剛湊近,那三匹快馬忽然加速,一下子將那些斥候騎兵甩開。
  斥候們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連忙大聲叫道。
  “賊襲!——”
  “賊襲!——”
  可惜,他們的呼喊剛剛發出,當先的一騎快馬上,忽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武人轉身,拔刀向著身後一割。
  這些斥候的呼喊,竟被割得碎不成聲,變成一陣怪叫。
  趕來劍閣之前的益州兵馬,此時正在來回調度,分派扎營,挖掘壕塹。這三騎快馬突入,只是引來一陣大罵,絲毫沒有引起他們的警覺。
  站在高坡上關注的劉焉和王商已經面上變色。
  劉焉怒聲呵斥道,“還不來人攔下這賊子!”
  王商連忙讓親兵敲響銅鑼,揮舞號旗。
  那些軍候、校尉先察覺出不對, 他們快速的掃視全場,很快發現了那衝入軍中的三騎快馬!
  離的最近的一個軍候,抱著馬頸飛身而上,就要前去阻攔。
  誰料還未等他在馬上坐穩,一把雪亮的快刀,已經劈在他頭上。
  粘稠的鮮血一揚而起,馬上的軍候“咕咚”落地。
  這下全場徹底清醒了過來。
  不知誰發了一聲喊,那些亂糟糟沒了秩序的士兵,快速拿起身邊的武器,激動的向那三人圍殺過去!
  所有人都明白,衝入大軍的三名賊子,就像是撲火的飛蛾一樣不自量力。
  這簡直就是白撿的軍功。
  那當先的少年面色不變,他從身上掏出一面大白旗,插在背後的長槍上。
  上面赫然寫著三個大字,“討不義!”
  那少年環顧戰場,對那些衝到跟前的士兵看都不看,口中大喝一聲,“漢中陳元化!為大漢討賊!”
  說完,一催身下馬,向劉焉所在的高坡衝去。
  劉焉見了不由怒喝,“好膽!”
  他率領近萬大軍而來,圍攻劍閣,誰料這陳調小兒不但不逃之夭夭,竟然還敢輕身前來挑釁。
  狂妄至此!
  周圍的兵將見狀,越發用心的上前圍堵,誓要在州牧面前立下這頭功。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