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靈能複蘇:我獲得了不死之身》分享下,我的減重歷程,如何科學減脂
寫這篇東西,主要是我的分享欲發作,不寫不快。

 身材好的可以劃走,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若是能幫到人,那我不勝榮幸。

 寫在最前面:首先必須承認基因差異,有的人就是容易瘦,有的人就是容易胖,但一切並非注定,可以通過科學方法逆轉。

 為什麽有的人容易胖?

 身體代謝有影響,但更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基因帶來的口味偏好,對糖油等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刻在骨子裡。

 糖油混合物,如蛋糕、餅乾,有的人很喜歡吃,有的人就不愛吃。

 下面舉個反例,瘦的人是如何瘦的。

 我在網上閑逛時,看到一個女生分享帖子,說自己想增肥,因為實在太瘦,擔心影響健康。

 我能看出她說這話有八分以上的真誠,並不是在凡爾賽,秀身材。

 帖子裡,她每天都記錄飲食。

 但我發現一個問題,她隨便吃點東西就飽了,再也吃不下。

 比如說,有時候她在中午吃幾片麵包,喝杯咖啡,然後就不想吃其他東西了。

 沒興趣,吃不下。

 這帖子讓我看得疑惑,她的增肥餐,怎麽看著像別人的減脂餐?

 而且她自己還沒發現,總感覺自己比以前吃得多了,應該能增肥,結果卻是堅持了一段時間,成效不大。

 從這裡可以看出,飲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你覺得自己吃得少,那只是你覺得,你覺得自己吃得多,那也只是你覺得。

 不同人的觀念不同。

 大腦說了不算數,身體不會說謊。

 如果你胖,不要怪罪自己,可能是基因的錯。

 但也不要因為有可以甩鍋的對象就自暴自棄,想減還是能減下來,掌握方法後並不難。

 我小時候還是挺瘦的,然後從小學開始長胖,一直胖了十幾年。

 小時候的胖是可愛,但長大後還胖,會顯得有點油膩。

 改變是從工作後開始,工作後有了減肥的想法和決心,也上網看過一些攻略。

 但兜兜轉轉的,效果總差點意思,經常陷入瓶頸期,體重下降一點後就停滯了,無法再減。

 後來我一直學習相關知識,經過兩三年的不斷嘗試,改進,終於有了效果,相比起體重巔峰期,減了36斤。

 瘦下來後,很多人說我變帥了,還是挺開心的。

 下面分享方法。

 首先要明確一點,七分吃三分練,這是真理。

 七分吃三分練,七分吃三分練,七分吃三分練。

 吃比練重要。

 以我自己舉例,大學時我試過晚上去操場跑步鍛煉減肥。

 跑了幾圈,氣喘籲籲,累得要死,靠意志力強行堅持。

 跑完後,對自己很滿意,感覺繼續堅持下去,人生就要走上巔峰。

 都這麽辛苦了,回來的時候買杯奶茶獎勵下自己。

 結果是越跑越胖。

 一杯奶茶的熱量,估計跑十圈都消耗不掉。

 這完全是認知不到位的表現,但當時的我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知道喝奶茶不好,會抵消鍛煉效果,但我覺得跑步多多少少還是能減點吧。

 事實證明,練和吃衝突,練的影響比不上吃。

 吃這麽重要,那到底該怎麽吃?

 首先我們要重新認識三大供能物質。

 糖類(碳水)、蛋白質、脂肪。

 先說下碳水,近來,網上有點將碳水妖魔化的意思,視其為洪水猛獸。

 事實上,碳水太冤。

 大腦的供能十分依賴碳水,攝入碳水太少,人容易疲憊。

 而且,碳水也分為優質碳水和劣質碳水。

 這裡需要了解一個指標,血糖生成指數(gi),代表的是人體食用一定量的某種食物後會引起多大的血糖反應。

 gi值越大,說明食物下肚後消化得越快,食物很快分解成血糖了。

 gi值高的食物,消化分解速度快,會導致飽得快,餓得也越快,然後又想吃東西了,不知不覺間人就會攝入大量的熱量。

 血糖水平快速提高,又快速降低,還容易對人體造成衝擊,不利於健康。

 而gi值低的食物,可以慢慢分解,血糖水平穩定,這是身體比較喜歡的。

 精製麵包、白粥、米飯這些都是中高gi食物,吃下去後沒過多久又餓了。

 所以喝白粥減肥不太靠譜,餓得快怎麽堅持?靠意志力嗎?

 不要和你的身體搞對抗。

 這裡推薦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低gi食物——意大利面。

 吃一點就飽了,而且飽腹感能持續很久。

 每100克意大利面的蛋白質含量能達到12克左右,蛋白質含量不低,既有優質碳水,又有蛋白,這是好東西。

 不過意大利面需要下鍋煮八分鍾,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不太方便,那可以考慮下全麥麵包之類的即食優質碳水。(但市面上很多全麥麵包都是虛假宣傳的全麥,有可能越吃越胖,注意看配料表進行識別)

 其實還有很多低gi碳水,比如說蘋果等水果蔬菜,這個自行研究吧,選擇自己喜歡的即可。

 接著說三大供能物質中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好東西。

 蛋白質存在食物熱效應,消化過程中就會消耗一部分熱量,因此對減肥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人體肌肉生長離不開蛋白質

 有研究證實,隻吃蛋白質,不鍛煉,也有一定的增肌效果。

 再一次證實吃的作用有多大,不練都能增肌,直接躺贏。

 不過,完全不練的話,增肌效果不會很明顯的,猛吃蛋白質也不可取,身體消化負擔會加重,過猶不及。

 最後說脂肪。

 脂肪也是人體必需的物質之一。

 在過去那個貧窮的年代,脂肪的攝入量普遍不足,油是很寶貴的東西。

 但現在的社會大發展,統計表明,國民脂肪攝入量早已大大超標。

 你吃個餅乾,仔細一看配料表,裡面含有大量脂肪。

 你吃個蛋糕,裡面含有大量脂肪。

 你吃個粽子,含有大量脂肪。

 因此,脂肪的攝入是一定要限制的,早已超標,既讓人發胖,又危害健康。

 為什麽現代社會發胖的概率增加了?

 和糖油混合物關聯很大。

 英國bbc曾拍過一個紀錄片,紀錄片裡設置了幾個對照組進行實驗。

 第一組讓實驗者進行高碳水飲食。

 第二組讓實驗者進行高脂肪肉類飲食。

 第三組讓實驗者進行既吃碳水,又吃脂肪。

 這三組都沒規定實驗者每頓要吃多少。

 實驗者想吃就吃,吃飽後就可以不吃了。

 實驗一段時間後,結果出來了,第一組和第二組的體重都有輕微下降,而第三組實驗者的體重增長明顯。

 原因是,隻吃碳水,和隻吃脂肪,這兩者在一餐裡都無法攝入太多,實驗者很快就感覺飽了,不想再吃。

 但碳水和脂肪混合的食物類型,卻讓實驗者胃口大開,攝入的熱量大幅增加。

 現代社會裡,由糖油混合物構成的食物種類很多,油條、蛋糕、餅乾、粽子、泡芙、雪糕等等。

 這些東西好吃,卻很容易讓人發胖。

 意識到這點,平時有意識地限制自身的脂肪攝入即可,碳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但脂肪的攝入量早已超標。

 以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把平時攝入的脂肪量砍半都還是高。

 總結一下:碳水不可缺少,盡量吃優質碳水,蛋白質也是好東西,足量吃,脂肪攝入必須限制。

 減重,主要就一個原則——熱量差。

 平時吃下去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要少,那就能變瘦。

 如果一直瘦不下去,不用說,吃得還是多。

 上面早已提到,你認為少,那只是你大腦認為,大腦會有錯覺,身體不會說謊。

 平時可以適當減少飯量,不用一下減太多,身體可能難適應,逐步減少即可。

 飯還是要吃的,但用瘦肉代替其中一部分米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瘦肉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其他營養也比米飯多很多。

 平時可以多喝牛奶、雞蛋,都是飽腹感較強而且營養價值高的東西。

 這裡說的多吃多喝不是讓額外吃,而是代替掉一部分原本的不健康飲食。

 比如說我現在就不吃肥肉、不吃雞皮,這些部位脂肪含量太高,飯量也減少很多。

 奶茶喝得比較少了,兩周喝一次,其他零食也少吃。

 把飲食調整過來,身體會自然變瘦很多,根本不用痛苦減肥。

 有人可能表示反對,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人生樂趣豈不是少很多?

 其實也不是,你吃蛋糕,我吃雞蛋,難道我的雞蛋就低人一等?

 習慣以後,我反而覺得雞蛋更好吃,而且身體很舒服。

 蛋糕只是吃的時候舒服,吃完後身體逐漸感覺不適。

 而且我也不是完全不吃零食,有時候還是會吃點的。

 說完怎麽吃,接下來說怎麽練。

 練也佔三分成效。

 想要有好身材,練這個過程更是不可缺少。

 胖的人往往沒有運動習慣,稍微運動下就氣喘籲籲,心跳如雷,痛苦不堪,難以堅持。

 以前的我就是這樣。

 其實,練,沒必要一步到位,逐漸適應即可。

 比如說跑步,跑不了一千米,那就跑四百米。

 四百米都跑不了,那我就走幾圈。

 走起來也能促進身體健康,比完全不動好多了。

 跑步是最簡單的,但運動內容中只有跑步,很容易枯燥。

 長期跑步也有傷膝蓋的風險。

 還有一點,單一的運動方式,身體很容易適應。

 身體適應後,會自動調節到省力模式,這時候想靠運動減肥就困難了。

 我覺得,運動方式可以多樣化。

 下載一個運動軟件,裡面的運動方式五花八門,而且可以跟練,十幾分鍾就完成一項運動內容,達成目標,減少運動的枯燥。

 跑步、跳繩、啞鈴手臂塑性、腹肌撕裂者、全身拉伸。

 太多了。

 可以選擇今天練有氧。(跳繩或跑步)

 明天練無氧。(力量訓練,如啞鈴、腹肌撕裂者、俯臥撐)

 交替進行。

 啞鈴和腹肌撕裂者之類的也可以隔天交替,因為一個是練手臂,一個是練腹肌,盡量不要每天重複練一個部位,不利於身體恢復,訓練效果較差。

 運動軟件上還有很多項目,上面只是舉例,自行選擇你喜歡的吧。

 每天不同的運動項目,會讓你更有樂趣,更容易堅持。

 如果一開始沒有運動基礎,覺得太難,可以適當減少訓練量。

 適應後再逐步增加。

 記住一個原則,不要和自己的身體搞對抗,如果感覺痛苦,沒必要用意志力強行堅持。

 覺得累了,那就休息。

 身體的適應性很強,今天堅持不了,可能過個一兩周就適應了。

 一兩周還不行,那就先低強度訓練,一個月後再看成果,逐漸增加運動量。

 還有,注意看軟件裡的動作講解,動作要做到標準,寧願做得少,也要標準,否則反而傷身體。

 以前我想減肥,總是指望靠意志力強行堅持,但意志力是有限資源,一直消耗,就會逐漸匱乏。

 那時候我的運動方式也只有跑步一種,樂趣不大,以前沒有運動基礎,更是讓我跑得很累很痛苦,堅持幾天后就放棄。

 現在,更換運動方式後,我開始享受運動。

 身體適應後,運動過程不再痛苦,不需要靠意志力來強行堅持。

 運動對我來說變成了一種放松方式,可以從中感受到樂趣。

 寫到這裡, 基本已寫完了。

 最後再再再總結:

 吃的方面,多吃優質碳水,蛋白質。

 不吃肥肉,限制脂肪攝入。

 減重不是立竿見影的,一般一個月減個兩三斤就差不多了,減太快對身體也不好,如果發現減不下去,說明吃得還是多,自己想辦法調整下。

 運動方面,循序漸進,慢慢適應,每天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

 減重只是一個過程,其實不需要太過關注體重秤上的數字。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吃得更健康,適量運動。

 生活方式健康了,身體自然而然就會健康,逐漸瘦下來。

 人生只有一次,享受你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更精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