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全民三國從問答開始》一十二 改變的歷史
  這就有些沒面子了啊。

  一個混的並不怎麽樣的下屬,讓自家優秀的後背來投奔自己。

  但是混的更好的自己,只能提供一個住的地方,這怎麽能行?

  從軍倒是一個好辦法,但周圍也沒有什麽敵人讓溫良等人發揮啊。

  面子又不能丟,想了想,也就只能把溫良等人推薦去自己的二兒子董卓那裡了。

  而且這幾個人如果真的爭氣的話,自己這個當爹的也是幫上了自己的兒子,不算父憑子貴。

  “幾位的能力,我是清楚的,不過我擔心在我這你們沒有發揮的空間啊,不如我推薦你們去我二兒子董卓那裡任職吧,你們的才能也可以發揮出來。”

  ……

  董雅的話,把溫良整不會了。

  雖說這是溫良的最終目的吧,但你就這麽相信我們了,不試探一下?

  溫良都做好了帶著溫二等五人,去剿滅一個小的羌族部落當做敲門磚了。

  其實,這是溫良對當時的情況不了解了。

  在溫良看來,今年年底的時候,西羌還聲勢浩大的造了漢朝的反,那麽現在的西羌,怎麽也有不臣的苗頭了啊。

  然而,現實中的西羌,自從被漢朝橫插一腿,斷絕了和東羌以及匈奴的聯系之後,開始了大范圍的羌漢混居的生活。

  然而,等待他們的是住最差的房子,耕最貧瘠的地,乾最苦的活,交最多的稅,打最難的仗,領最少的功,妥妥一個遠嫁外地的受氣小媳婦樣子。

  不說躲著漢人走吧,但也差不多。

  再加上董卓在當地羌族人中的聲望,臨洮附近的羌人,其實是最安分的那一批,怎麽會有羌人馬匪給溫良展示實力。

  溫良的猶豫,讓董雅誤會成了對他安排的不信任,不過年輕氣盛嘛,董雅也不在意。反而是再次開口,介紹了一下他那正任職河東太守的二兒子。

  言語中,當然沒少誇董卓。

  見董雅誤會了,溫良索性也沒過多的解釋,反正結果是對的,便直接道謝。

  見溫良同意了,董雅也沒多說,揮手指派府裡的管家,去縣衙那又求了一份去河東的路引。

  董雅自己也寫了一封‘介紹信’,交給了溫良,信裡大力誇讚了溫良等人這一路上的剿匪功績,拜托董卓照顧一下。

  隨後邀請他們在董府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出發。

  因為溫良今天拜訪的名義是剛到臨洮找到董府,對於董雅安排他們休息一晚並沒有拒絕。

  第二天一早,溫良等人便拿著新的路引和介紹信,順著官道前往河東郡城。

  然而,溫良不知道的是,昨天晚上,董雅已經寫了一封信,讓人快馬給董卓送了過去。

  董雅這個人,怎麽說也是當過縣尉的,也稱得上一方豪強,見識還是有的,不然也培養不出來董卓這樣的兒子。

  董雅即想證明自己寶刀未老,又擔心給董卓添麻煩,讓董卓難做。

  所以在這份信裡,說明了這只是一個舊部的兒子,適當的照拂就行,真有那份實力就多提拔一下,但也不要壞了他那的規矩。

  已經在前往河東路上的溫良,摸了摸懷裡的路引和介紹信,多少還是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要知道,在他的計劃裡,用一個月的時間獲得董雅的信任,能趕上董卓被派去對抗黃巾軍,就已經不錯了,沒想到能如此輕易的獲得董雅的信任。

  而且,臨走前,董雅還為溫良等人將馬匹都換成了更適合長途奔襲的戰馬。

  錢到沒有送,對於那些山裡的匪徒是什麽背景,有多少錢,董雅多少還是了解一些的,也知道溫良等人大概是不缺錢的。

  隻換裝備不換馬,也不是因為溫良沒錢,實在是一般情況下,沒有過硬的關系,沒有人敢賣給溫良戰馬。

  糜嵐的那塊玉牌,要是拿出來倒是可以在糜家的店鋪裡買到戰馬。

  只不過,人情這東西講究有來有往,在沒辦法幫上糜家的情況下,貿然的把這個人情用了,那他和糜嵐的地位,就不那麽平等了。

  再說,一千裡的路程,戰馬和普通馬匹的差距其實也不是那麽明顯,溫良也就沒有換馬。

  然而,從臨洮到河東,這一段路,跑的溫良有些懷疑人生……

  換了馬之後,溫良一行人每天前進的路程達到了500裡。

  然而,即便如此,當溫良看到河東郡郡城大門的時候,距離他從臨洮出發,也過去了15天,跑了近8000裡的路。

  此時的溫良,感覺屁股都不是他自己的了。

  幸運的是,從領主論壇裡,溫良確定,黃巾起義並沒有爆發。

  這也證明了,這個世界的歷史是可以更改的,而且已經有人做到了。

  因為在歷史上,黃巾起義是在二月上旬,最晚也是在二月中旬,因為弟子告密,馬元義被抓而爆發的。

  而現在的時間,已經到了2月23日,二月下旬。

  顯然,當初告密的那個弟子,可能已經被人提前收拾掉了。

  沒有這個意外,那這個世界的黃巾起義,或許會按照張角的計劃,在三月五日爆發了。

  這也引起了溫良的重視。

  因為這件事說明,已經有領主投入了黃巾陣營的懷抱。

  哪怕並沒有成功取得黃巾陣營高層的信任,但起碼已經用實際的行動證明,目前他們是站在黃巾一方的。

  歷史上,黃巾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主要領導人都是泥腿子出身,沒受過什麽文化教育。

  一群人,有勇無謀,各自為戰,絲毫不懂得配合,最後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就連他們領頭的張角,文化程度同樣不高,能拉攏起這麽一支起義隊伍,靠的是他自己的天賦異稟,以及天時地利人和。

  試想一下,但凡知道任何一點歷史知識當做參考,也乾不出在起義的初期,就把起義的信號寫在縣衙或者郡府的大門上這種事。

  好麽,起義的信徒們得沒得到消息不確定,當地的官府肯定是已經知道了。

  然而,有了從後世社會穿越而來領主們的加入,黃巾軍真的還會像當初那樣輕易被漢朝官軍鎮壓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