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當緊急朝會的鍾聲被敲響,以為在在鹹陽城內的有資格上朝入殿議政的官員都要第一時間前往鹹陽宮,可以上朝但是不能議政的官員也要第一時間前往鹹陽宮,在廣場上等候。
一時之間,鹹陽宮殿前的玄武大道(這裡按照朱雀大道,秦朝崇拜水德黑色,玄武親水)上車馬有序的完宮殿前的廣場聚集而來,五馬的侯爵,四馬的公卿,三馬的大夫,二馬的公士,一馬的庶人。不管擔任的職位如何,在上朝之時乘坐的馬車只能按照爵位規定的乘坐,越爵而乘,誅。
紫鳶駕駛者四馬拉車行駛在玄武大道之上,車廂裡的司徒看著第三次大朝會,沒有第一次大朝的威嚴(第一次大朝會是迎接王賁,但是軍隊從鹹陽宮殿到鹹陽城門),也沒有第二次大朝的壯美(天下四十六郡的郡守和所有有資格官員都入朝,每一位官員根據職位的不同,衣服的顏色也是不同,聚在一起雄壯而美麗),這一次沒有軍隊,沒有郡守,就只有鹹陽城內的官員,減少了威嚴、雄壯和美麗,隻留下了鹹陽城內處理帝國政務的帝國機器。
司徒看著所有駕駛馬車的車夫都閃爍著精明的眼神,遇到爵位或者官製比自家老爺小的就橫衝直撞過去,遇到比自己老爺高的就緊急緩慢行駛,讓人在前頭。
司徒已經看到五六輛馬車在遇到自己之後車夫停下或者緩慢行駛讓自己的馬車駛過,路過看過去,車夫後者官員的眼神裡流露出來諂媚的表情。
紫鳶駕駛著馬車再次來到鹹陽宮殿前的廣場上,司徒再次看著那十二樽銅人,在清晨的陽光中耀耀生輝,反射出來的青金色的光芒顯的銅人神聖中帶著一股神秘的色彩。
司徒看著上前打招呼的李斯。
李斯說道,“我相信這一次是因你而起”。
司徒,“為何這般肯定”。
李斯轉身和司徒一樣看著廣場上的銅人,“收繳兵器已經過去了兩月有余,各郡卻還在絡繹不絕的鹹陽輸送”。
司徒看著李斯不回答自己而是轉移話題,於是回答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紛爭就會帶來爭鬥,爭鬥就會拔出武器,武器的使用就會帶來死亡。帝國依法治,斷的就是死亡的根源“紛爭”,沒有了紛爭就不會有後續的一切,所以禁兵令會一直存在”。
李斯聽著司徒的話,知道自己對於法的理解夠不上司徒,但是這麽淺顯的道理司徒不應該向自己解釋,畢竟自己想要知道的又不是這個。
司徒沒有聽到李斯的回答,就知道剛剛的答案不足以滿足李斯,於是說道,“帝國現在需要的是“法制”,帝國穩定之後需要的就是“法治”,所以在下一直都在講究“製”,而不是到“治”,所以,帝國還沒有到滿足於當下成績的時候”。
李斯聽著司徒說的“法制”和“法治”兩個詞,點了點頭就往自己來時的方向離去。
司徒看著李斯王官員扎堆的地方走去,想著自己應該要把旗下可以參與朝會的三法組建完成了,不然每一次參加朝會自己都是一個人,怪冷清的。
兩輛五馬拉車來到鹹陽宮前,車上的王翦王賁分別下車之後看了司徒一眼,就直接的往鹹陽宮殿大門走去。兩人的身份特殊,如果和其他人走的太近對人對己都不太好。
門衛郎打開了宮殿的大門,所有的官員按照直接的站位站好之後有序的進入,過了盞茶功夫,就見趙高出現在高台之下,高聲說道,
“皇上駕到~”。 秦始皇出現水池後方的高台之上,端坐龍椅看著下方行禮的朝臣。
在秦始皇出現在高台之上時,所有的官員都跪拜行禮道,“大王萬年,大秦帝國萬年”。
秦始皇看著下方的司徒,想到昨晚蓋聶的評價,對司徒越看越喜歡。一時都忘了叫群臣免禮。
秦始皇就這樣打量了司徒盞茶的功夫才抬頭看向其他官員說道,“免禮”。
跪了半盞茶的群臣連忙說道,“謝皇上”。
帶所有的官員都跪坐道自己的位置之後,秦始皇開口說到這次朝會的議題,統一文化的制度。
就見秦始皇說道,“根據秦國的律法,新年將在不久就到來,但是諸國舊地,已經出現了過年的氣象,這代表著什麽,代表著帝國新增的子民還在想著被朕滅亡的國家。前有文字,現有時節,所有得文化都與我大秦不符,(說著拿出司徒作業獻得奏折)這份奏折上詳細說明了帝國的文的化統一和文化統一的方法,趙高給諸位念一念”。
趙高連忙上前接過那一份奏折,接過手後感覺到手中之物的輕微,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紙張,但是每一次都有一種震撼的感覺,薄薄的一張紙,卻又著比以往數百卷竹簡記載的還要多,真是一張偉大的紙啊。趙高打開奏折,看向奏折中的文字,驚訝的差點沒有控制住體內的真氣,趙高偷偷打量了一下司徒,這是不會武的人寫出來的,不會武能寫出帶有劍術的字(趙高負責教導胡亥,所以秦法和書法文化造詣不低,但是司徒修改過的秦法和一些司徒的法,趙高還是不能理解的),打量完就開始了宣讀奏折上的內容,從帝國根據民俗設立節日到所有人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不遵守節日結尾,後面那一小句被秦始皇給用朱砂劃掉了。
群臣聽完反應不一,李斯看著司徒,在想到按照所說的去做,不出十年帝國內部的所有人都會只知道秦國的民俗文化,不知道其余六國的民俗文化。不出三十年,帝國就年只有秦民而沒有六國的子民。王綰聽後看向司徒的眼神更加深邃了,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王翦王賁父子聽完之後看了司徒一眼,轉頭互相看了看,眼裡都露出了不可與之為敵的意思。其余官員有的露出崇拜,有的還沒有想明白在問已經想明白的人,有的看向竹簡這個團隊的領頭者,有的乾脆直接放棄思考而顯得雙目無神。
趙高宣讀完畢後把奏折呈上給秦始皇,秦始皇接過後再次看向手中的奏折,欣賞的司徒的書法,讓殿內的群臣消化一下。
過了盞茶的功夫,秦始皇看向群臣問到,諸位愛卿商討一下應立什麽節日。
有人說道,根據厲法所設的二十四節氣的節日之外,應當還有我大秦帝國的新年應該設立在內,一年設二十五個節日。有的說把二十四節氣中的四大立節和帝國的新年設為大型的節日,其余為小型。有的說帝國的新年衛大笑節日,二十四節氣為小節。總之各有各的說法與想法,卻都是圍繞著大秦帝國來說,沒有其余國家的民俗在內。
幾位朝中的大佬都沒有答話,如果只是說一說二十四節氣和新年,還用召集所有人嗎?再說了,只有帝國節日,還這麽統一其余各國的子民。
秦始皇聽著那些沒有重量的官員手的話和建議,沒有說話,而是看著李斯、王綰、馮去疾等人。
朝廷的幾位大佬看到秦始皇的目光向著自己掃來, 就知道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不然就玩大了。於是就見李斯出列說道,“稟皇上,臣人為出了帝國的民俗文化之外還應當考慮到原先諸侯國的民俗文化,只有帝國認同他們,他們就會對帝國感恩戴德”。
其余的王綰、馮去疾、蕭理恆等人都附議到,臣等附議。
秦始皇看著李斯等人,就知道已經達到目的了,接下來就是商討什麽節日了。
於是秦始皇說道,“準,那麽說說應該設立什麽樣的節日和應有的民俗”。
之後就是商討節日了,廢了一個時辰確定了下來,取消了以往的節日,重現設計了節日,總共如下:根據厲法二十四節氣要用來指導播種和看氣候變化,所以所有的節氣當天都應當做節氣應當做的事。其中秦國的新年改為正月第一天,周朝的清明節和節氣清明合並為同一天,周朝的寒食節不變,為清明前一天,根據楚國的屈原設計的五月五號端午節,根據韓國設計七月七日七夕節,根據齊國民俗設計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根據燕國設計九月九人重陽節,根據傳說設計臘月三十除夕。還有特殊和節日,根據統一戰爭結束設計的帝國誕辰,根據發動統一戰爭的日期成立的乾戈節,根據新法成立的日子設立的國法節,根據新的國政體系設立國政節,最後就是根據皇上登基設立的同慶節。
這些節日配合相應的民俗和風情成為了大秦帝國統治帝國子民的一大民俗文化武器,帝國子民行為上的統一造成了帝國沒有因為戰爭再次分裂成諸多小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