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快穿之掌家女主隻種田》【一千一百九十六】80醜女逆襲二十三(五千+)
,最快更新快穿之掌家女主隻種田最新章節!

 第1197章【1196】八零醜女逆襲23(5000+)

 爸爸給妹妹辦了住宿,在他辦好之後,她們倆又去退了五十塊的住宿費,選擇了走讀。

 “姐,咱們有必要租房子住嗎?我覺得住學校挺好的啊,可以認識更多的人。”

 汪婷看著一臉單純的妹妹,給她講了很多發生在宿舍裡的矛盾,為她提前普及了下人性險惡的常識。

 “你現在還小,還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這個將來我慢慢教你,學校住宿環境不好,幹什麽都不方便,晚上睡覺也不是你想睡就能睡的,現在是夏天,蚊蟲多不說,還熱的要命,咱租房子也不貴,放心,都是姐自己的私房錢,沒用爸媽的錢。”

 就她在煙草局家屬院租的房子,要不是因為王嵐老師幫忙,找了這麽個便宜房子,一年一千塊錢都有可能要的起,不像她這個,一年交人家二百的房租。

 水電費的話,她和妹妹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在那邊休息,水電能用多少?

 一年一百塊錢撐死了。

 管理費雖說是按面積,但是70平方的房子,一平方才一毛錢,一個月七塊錢,一年還不到一百塊。

 所以說先前王老師算的三百塊有點低,畢竟這管理費可不管你住不住,只要你租的是長期的,就該交長期的。

 7月初,姊妹倆將家裡收拾好之後,就搬著行李入住了,提前將房租、管理費交了一年的,三百塊沒了。

 至於水電費,每個月都有查表,到時候按度數交就行了。

 她沒有對妹妹提及這房子以前發生的事兒,反正房子她徹徹底底的打掃了好幾遍,現在已經沒有丁點的味道了。

 雖說上樓的時候面對四鄰異樣的眼光,還是有些不舒服,但汪婷堅信行的端做得正,就不怕鬼敲門。

 之所以在7月份就入住,是想趁著這個暑假,她們倆再賺點零花錢。

 3月到6月這四個月,她又賺了兩千五百塊錢,加上這四個月生活費余下的360元(含從Z市回來剩下的150元),爸爸走的時候又給了她們三百塊,退住宿費一百,她現在手裡有三千二百六十塊錢。

 這學期她吃飯是要掏錢的,爸爸給,再加上空間裡儲備的糧食蔬菜,幾乎沒花什麽錢,都攢下來了。

 她買了二百塊煤球,一塊一毛,一共二十塊錢。

 又去麵粉廠取了兩袋面。

 隔三差五去周邊農村買那種品行不好的黃瓜。

 之後她就在家做涼皮,然後用五十塊錢買回家的二手三輪車推著去市場上賣涼皮。

 夏天嘛,是涼皮涼面最受歡迎的季節,一份一塊錢,每天賣四五十碗,淨利潤達到二三十塊錢。

 她不僅用料足,給的也多,一份一塊錢調的香噴噴的,芝麻、麻醬、黃瓜、面筋、辣椒油,料汁兒的味道可是歷經多世積攢下來的秘製醬料,味道好的吃了還想吃。

 整個夏天上午在家做涼皮,晌午賣,下午在家學習。

 趙家原來有壓面條機,所以除了和面費點事兒,做涼面的鹼面條倒也不費啥事兒。

 要不是懶得用爐子,她還能做熱乾面呢!

 住在趙家,除了前三晚上多少有點心悸,睡不著外,涼皮一賣起來,累了,倒頭就睡,漸漸的就忘了這屋子裡曾經發生了什麽。

 連王嵐都有些欽佩她們姊妹倆的自強自立了。

 路過都會買上一份,她如果送,她反倒還不好意思吃了。

 靠著自己的努力,兩姐妹一個夏天兩個月,硬是掙了兩千塊錢,穩穩當當,全靠味道出圈。

 她和妹妹經常去的菜市場不是叔嬸他們常去的東區大菜市場,而是西區相對小點的菜市場,距離他們所住的地方,只需要十來分鍾的路程,因為每天做的量有限,所以就沒想過去人多的地方賣更多。

 現在整個家屬院的人,只要天天做菜市場買菜的,基本上都認識他們,還有在菜市場沒買著,跑到家裡面預定的,在得知姐妹倆就住在出事兒的趙家時,內心都是錯綜複雜的。

 汪婷知道大家心裡面可能犯膈應,就大大方方的打開門讓他們進來,等看到乾淨的廚房,一塵不染的家裡的時候,他們內心僅存的那點兒不舒服,也逐漸的煙消雲散了。

 再怎麽說,這房子也空置了一年多,以前誰家的老房子沒死過人呢,無非是老趙死的比較慘罷了。

 所以老鄰居們來家裡預定的話,每天就能多賺點兒,而汪婷也會便宜賣他們,或者加量給他們。

 大家吃著放心了,這生意自然而然就做起來了。

 因為夏天天熱,所以姊妹倆向來是現做現賣,沒有隔夜的機會就被買完了,不貪多,這才能保證食物乾淨。

 7、8兩個月,還碰到了不少同學,汪婷也沒有覺得丟人的,和妹妹兩個人的配合,反而越來越順暢。

 她調製,妹妹收錢,如果吃卷涼皮,也是同樣的價格,反正一張涼皮配上素菜就是一塊錢。

 做涼皮除了配菜外,麵粉揉出來的湯汁是涼皮的精華,面筋是必不可少的配料,等同於零浪費的操作。

 涼面也是和面至關重要,之後再用面條機壓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就可以,對比涼皮,涼面的銷量也很可觀。

 為了做涼皮,她們一般早上五點就起來了,早上十點肯定要到達菜市場門口,為了擺攤,還在三輪車上花一百塊錢做了個棚子和料理台。

 整個看起來乾淨又整齊,還頗有流動攤位的正規感。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碰上了不少村子裡來賣菜的人,看到在這兒擺攤的姐妹倆,都很驚訝。

 汪婷也禮貌的問好,擺攤的問題避而不談,隻笑著說她們暑假沒事兒,出來鍛煉一下。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叔叔嬸嬸那兒,第二天就找了過來,心知瞞不下去了,才有些別扭的說道。

 “我同學家賣涼皮,我們倆幫忙,掙個零花錢。”

 “那你們天天住哪兒啊?”

 “我同學家地下室,嬸兒,一個暑假我們倆能掙一百多塊錢呢!吃住都不要錢。”

 反正不能說是自己的生意,你越是難,他們才不會說什麽,如果你過的好了,那意思就變了。

 反正周圍誰也不認識誰,沒人來拆台,嬸嬸倒也沒再說什麽,隻叮囑她們注意安全。

 次日就沒再來這個菜市場,畢竟這個菜市場的人流量比起東區那個,差太多了。

 二伯二伯娘家,二姨家,都在東區,所以平時也鮮少能碰上。

 就這樣一個暑假過去,姊妹倆賺了個盆滿缽滿,拋開所有開支,存款5500元。

 為了忙活這個生意,這倆月她沒寫稿,空閑時間都用來練字和輔導妹妹一起學習了。

 這個年代大家的暑假作業很簡單,每一科一本暑假作業,寫完就行。

 不像後世小學生那麽複雜,又是做這個手工,手抄報,那個打卡、拍照片的。

 等到開了學,早上五點就要去學校,是沒時間做飯的,但是汪婷準備了牛奶和雞蛋,還哄騙妹妹是訂的牛奶,實際上是她每隔一段時間,去牛奶廠拉一大桶,放在空間慢慢喝。

 即使是早上五點,也保證吃一個雞蛋,一碗牛奶,七點放學了,再買個包子一啃,一上午都不會餓。

 晌午回到家將冰箱,實際上空間裡的剩菜拿出來煮個面條,就是營養又美味的一頓,因為放在空間就隔絕了細菌的再生,比放在冰箱裡要安全。

 這些面條的鹵子都是她下午放學做的,一次做多種,換著味道吃。

 因為下午五點放學,七點才上晚自習,這中間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豫南省多為面食,米飯也吃,但不適合她們學生族,太費時間,即使是有電飯煲,也得在半個小時以上,而且現在的電飯煲都貴,要四五百塊錢一個,就只是單純的煮飯鍵,卻要四百多塊錢,對於她倆來說,太過奢侈。

 原來趙家倒是有一個,不過汪婷沒想過要用,想吃米飯還得到周末用籠鍋蒸。

 雖說地鍋燜出來的米飯更好吃,鍋底還有鍋巴,但和妹妹住在一起,不方便操作,就算是操作了,也不好拿出來,因為說不出來源,所以平時以面食為主。

 好在她會多種面食,有了壓面條機那就更方便了,熱乾面,熗鍋面,擔擔面,雞蛋面,燴面,拉麵,只要妹妹想吃,都能做出來,一周不帶重樣兒的。

 到了周末,也不出攤,她會回村裡的菜地裡摘點菜,順便給爺爺送隻燒雞或者雞腿、豬肝什麽的解解饞。

 9月底爸爸才回來,他們能一起過個國慶節,還能幫父親摘玉米。

 反正一年到頭就這麽多活。

 玉米地裡撒肥料、澆水都是爺爺幫忙做的,一整個夏天雖然暴雨沒少下,但天也熱,基本上起不到作用,所以玉米地還是要隔三差五的澆水。

 除草都是人工,爺爺遛彎的順便就去薅掉了,這活不重,但是得有足夠的耐心,彎腰彎的也是煩人。

 開學第一周周末回家,她除了薅菜外,還會去玉米地掰點嫩玉米,菜市場有賣嫩玉米的,十塊錢十二穗。

 她從自家的玉米地掰了二三百穗,不是用來賣的,是用來她和妹妹自己留著吃的。

 嫩玉米不能太嫩,太嫩的不好吃,要選不嫩也不老,恰到好處的那種,所以周天上午,她耗時兩個小時在玉米地裡挑選,順帶還薅了好多的馬齒莧,這種野菜最喜歡長在玉米地了,而且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長,不需要挪地方,就能薅幾十斤,要是耐著性子,一個小時百斤以上都是輕松的。

 雖說這邊老一輩的人有說入伏之後不能食用馬齒莧的說法,具體因為什麽,沒人能說得清。

 但在她這兒卻是不可取的,因為馬齒莧本身就是一種藥材,也許春天時候它的效力最高,但卻沒有不能食用的說法。

 晌午她在家煮了兩根玉米,啃了個洋柿子,算是解決了午飯。

 吃完飯,將家裡收拾一通,才騎上自己的三輪車帶上菜回城,嬸嬸看到,就說是給二姨、二伯父送的。

 未免落人口舌,她還真的去給他們送了點菜,最後才拐道回了她和妹妹的家。

 9月11日是中秋節,可惜是個周五,為了能讓親朋好友吃上他們送的禮,她從老家回來之後,就在空間倒騰著用泥巴糊了個烤爐,這些泥巴是在河灘裝的,黏土,利用古法做了個老式的烤爐。

 之後每天下午兩個小時的時間抽空去買材料,模具,黃油、豬板油、花生油、白糖、冰糖等,歷時一個星期,才做出了上百個手工月餅。

 五仁、豆沙、鴨蛋黃、棗泥四種口味兒,甚至還有幾個超級大的月餅,一個月餅同時囊括了四種口味兒,光是看著就噴香咽口水,為了做月餅,她可是花了不少的材料費。

 月餅做好之後,利用周末給二伯二娘、二姨二姨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送去了一些,叔伯他們一家提了兩斤,她這月餅和外面買來的不一樣,全都是真材實料,沒有任何添加劑,不能放,提前交代清楚,免得因為他們的耽誤而發霉長毛。

 雖然周末的時候中秋節都過去了,但父母不在家,她和妹妹又上學,就算是晚一兩天,禮節送到了,沒人會挑他們的理。

 為了做月餅,她花了一百三十多塊錢的材料,這些月餅送完之後,還有六七十塊兒,她打算留著和妹妹慢慢吃,就當點心了。

 這年代走親戚就是自己炸的油條、鹹食,能花錢買點雞蛋,點心的,都是條件不錯,舍得花錢的。

 像那些比較摳門的,去送禮,拿的都是自己做的鹹食和麻糖,當然這不是不可以,可關鍵是,到了人家家裡,還留下來吃頓飯,吃飯的時候,生怕自己送的東西虧了,一頓飯就將自己帶的東西給造完了,走的時候還得眼睛亂瞄的看親戚家,人家桌子上的糖果瓜子啥的,那是是出渾身解數的往自己兜裡面裝,自己裝不下,裝孩子的兜裡。

 艾瑪,竟然還有這種極品。

 這是二娘跟她說的,來的人是爺爺兄弟家的堂兄弟,之前去二伯家看望爺爺的時候辦的事兒。

 今年中秋爺爺正好在二伯家,很多親戚到了爺爺那兒發現人不在家之後,都跑到二伯家蹭吃蹭喝。

 還有收到的月餅是長了毛的,可把二伯娘惡心壞了。

 92年了,大多數人都能吃飽肚子了,可大家都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生活裡精打細算沒毛病,就怕那種摳門到家的,雖然送了東西,卻丟了面子和裡子,送的東西摳摳索索,還不如不送。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

 對自己大方,對別人大方,那叫大方。

 對自己大方,對別人節儉,那叫小氣。

 對自己節儉,對別人大方,那叫慷慨。

 對自己節儉,對別人節儉,那叫節儉。

 綜合來說,節儉不是摳門,專門摳別人,那才叫真的摳門。

 也許有些情況下,送禮只是一個態度問題,人家可能不是看中你送的東西,起碼你態度端正了,讓人家感受到了誠意,日後走動也算有了基礎不是?

 怕的就是那種想讓你辦事,還不舍得花錢,甚至還想讓求人去替你墊錢的,這算啥?

 一個八月十五走動親戚,父母不在家的情況下,她還記得去將家裡她所知道的親戚走一遍,這就是態度問題。

 不管她送的是一斤月餅,還是兩斤月餅,起碼她送了,總比那些嘴裡面說著。

 ‘哎呀,本來說去看你的,可是因為那幾天家裡來人了,一直沒來得及去,’

 這些敷衍應付的話來的強,親戚親戚,你不走動,那還是親戚嗎?

 去親戚家的時候,汪婷總是帶著妹妹,爸媽沒空教,她就親自教,一些人情世故,從現在認知也不遲。

 “記住,你再厭煩一個親戚,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這是親戚,不是仇人,你和她相處的時間不是永久的,是可規避的,不喜歡咱們可以避著點,但絕對不能用臉色表現出來自己的不耐煩,那無疑將人得罪透了。”

 “就算你將來不需要他幫你辦事兒,那也不能把人給得罪,因為他張著嘴,會到處說你有多不好,這種流言蜚語,有主見的人聽了可能會半信半疑,沒主見的人聽了,可能就信了,對你的人格無疑是不利的。”

 “那些說斷親就斷親,一點不來往的,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斷親斷關系,家族關系是盤根錯節的,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麽?你如果把人得罪了,就代表你的父母沒有把你教好,說不定背後還會造謠父母的不是,這是一環套一環的,不是你想怎麽樣就怎麽樣的,任性的親戚關系,真到了事兒上,找事兒幫忙去?”

 “咱們農村講究的是氛圍,你看紅白喜事前來幫忙的,是不是家族的人?是不是村子裡的鄉裡鄉親?但凡有一點你想不到,可能就把人給得罪了,所以平時待人一定要禮貌,多笑,哪怕是虛偽的笑呢,也總比橫挑眉毛豎挑眼的強,是不是?”

 “能用錢打發的都不是事,不要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因小失大的事兒,只能說你格局太小,眼界太窄!”

 ……

 講起道理一套一套的,可有些時候,真的應驗到自己的身上,能這麽果斷的處置,就真的彰顯格局了。

 別看我寫那麽多,我做不到,尤其被讀者罵,噴的時候,我更做不到不還嘴。

 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憑啥我要遭受這樣的謾罵?

 說到底,還是修煉不到家, 還是格局小!

 所以我挺佩服那些面對各種侮辱還能平常心對待的作者。

 每一個行業都應該受到尊重,我們每一天每一秒都在修煉自己的人生。

 成長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的,往年的不成熟,過幾年之後看看,會覺得幼稚。

 心裡不爽的時候,可以看看綜藝,可以出門逛逛,不要憋在心裡,更不要在網絡上發泄自己的不滿,誇獎的話可以脫口而出,侮辱人的話,還請三思而後行!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