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時的她也不敢完全暴露,只是在書寫時增添了一分神似。
但就算只有這一絲神似,她的字也已經完全不似小孩子所寫。
眾人只見,紙張上密密麻麻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字體,錯落有致,橫豎分明,線條清晰。
雖略有生澀,但已內涵乾坤。
他們先是被她的字跡所驚。等回過神細看林浪寫的內容,才真正的面面相覷。
眾人:“......”
這孩子哪裡默寫的是《論語》!
這分明是默寫的是《漢書》啊!
......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東漢時期著名歷史學家班固編輯,前後歷時二十余年,後又由顏師古注釋。
這些他們都懂,但為什麽一個六歲的孩子會默寫漢書啊!這說的過去嗎?
眾人的視線在林浪和桌面之間徘徊。接著又都看向盧氏。
盧氏:“......”
不知道為什麽,她久違的感到一股難言的羞澀。大概是林浪的舉動,不僅閃到了她的雙眼,也成功閃瞎眾人的雙眼吧。
盧逸平及一眾盧家長輩不發一言,很難去讓形容他們此刻的感受,如果非要用言語表達他們的震驚,千言萬語都將匯成一句話。
趕緊讓這孩子塞進族學裡去!別讓他跑了!
盧逸平伸手按住林浪的肩膀,把她從矮塌上抱下,放在地上。仔細端詳著眼前的孩子,他終於問出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你為什麽默寫漢書?”
......四周靜默。
林浪:“...因為我會背了?”
盧家眾人:“......”
盧逸平使勁閉了閉眼,繼續道:“不是,是我問的不對。應該說,你為什麽會去背漢書?”
林浪也眨眨眼睛。繼續無辜道:“因為娘找來的啟蒙書我都會背了。只能看父親留下來的書。”
這次不等盧逸平回答,盧家二房搶先問道:“不是,紳兒,這漢書內容如此多。你看了就會背了?看了就會默寫了?”
林浪轉頭,一臉面無表情的頜首。
盧家二房:“......”
盧家二房彷佛心口中了一槍,表情凝固的捂著胸慢慢往後退,一屁股坐在後面的椅子上。
其余眾人的反應皆如出一轍。
傳聞中神童常有,但身邊不常有。
第一次看見貨真價實的天才,大家都有些無法直視這夢幻的現實。不是他們沒有見識,實在是這種天資的小孩兒,實乃百年難遇。
眾人的目光同時射向盧氏。
幸好孩子自己勤勉,要不然,耽誤林浪一天,都是罪孽啊!
盧逸平輕咳一聲,示意大家肅靜。
他努力穩住心神,雙手握上林浪的雙肩,再次確認道:“《論語》和《孝經》,紳兒也是只看了一遍嗎?”
林浪:“《孝經》只看了一遍,《論語》之前父親教過,但來了無錫又重新學習了一遍。”
盧逸平聽得是連連點頭,雙手由握改為牽著,一言不發悶頭就拉著林浪往外走。
眾人:“......”
盧家三房:“大哥,您這是要去哪兒啊?”
盧逸平頭也不回:“去族學!把紳兒介紹給吳先生認識。”
盧氏:“...哎?”
這麽快的嗎!
盧家的族學建在整個大院的外側,單獨設立門戶,
以方便吳先生等人出入。 林浪被盧逸平拉著,兩條小腿飛快劃動。
盧氏沒有跟著一起去見先生,她此刻被盧家的婦人們團團圍住,動彈不得,正忙著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
盧逸平已經很久沒有如此興奮過。他激動的面色有些發紅。如此天資的孩童,只要精心培養出一個。整個家族的未來就一切皆有可能。
雖然李紳並不是盧家人,但盧氏是盧家的閨女,如此親近的血緣關系,足以讓盧逸平一時間想到許多事情。
他低頭看向手裡牽著的孩子,卻見林浪小腿幾乎要走出虛影的模樣。
熱血上頭的盧逸平終於稍稍冷靜下來,回想起方才的失態,他心裡有些啼笑皆非。伸手一拍腦袋,彎腰抱起林浪,含笑道:“是舅父太著急了。紳兒還小。舅父抱著你走吧。”
林浪:“.....”
她遲早會長大的!
盧逸平一路抱著林浪來到一個小院。這裡位置較偏,但極其安靜,院內的擺設也文雅大方。
此處的學生都是吳家十五歲以下的孩童,正處於啟蒙及延申階段。吳家超過十五歲的孩子,已經被送到專門的私塾進行學習。
屋子內,吳明恩正帶著學生們一起練字。
今日他們抄的是《論語》裡的其中一則。他站在屋內來回走動,正認真看幾個孩子的練習進度。
走到中間時,吳明恩聽到有敲門聲響起,抬頭看去,竟發現時盧逸平抱著一個面無表情的小孩站在門口。
吳明恩:“......”
他伸手製止住正不斷抽氣,躁動不安的孩子們。
在那一瞬間,他完全能夠共情孩子們的想法。能見到盧逸平抱孩子,真是太陽從西邊升起了。
吳明恩讓孩子們繼續練字,隨後走過去詢問盧家家主找他有什麽事情。
盧逸平把林浪放在地上,對吳明恩推薦道:“這是李紳,是李晤和我妹妹的兒子。天賦極好,進族學綽綽有余。”
吳明恩難得從他口中聽到天賦極好這幾個字,眉頭微挑,有些驚訝他的評價之高。
他蹲下身體,與林浪平視。
看這小孩不過四五歲的樣子,如此年幼,但值得盧家家主一句誇讚,說明真有什麽過人之處。
他問林浪:“可讀過什麽書?”
林浪還沒來的及回答,就聽盧逸平在一旁迫切道:“紳兒已經學過《論語》和《孝經》,哦,對,還有《爾雅》,甚至能默寫《漢書》,別看這孩子年齡小,但極具天賦,能過目不忘!”
吳明恩聽到過目不忘時就有些想笑,但礙於盧逸平嚴肅的表情,他勉強忍了下去。
這都什麽年代了,怎麽還有人相信,過目不忘這種不符合常理的技能呢?
確實有些孩子是腦袋聰明,反應能力快。但少年天資再好,也要刻苦努力才行。
縱觀歷史,哪個成為進士的讀書人,不是通過頭懸梁,錐刺股的徹夜秉讀,才得以取得一番成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