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事件後沒多久,一部名為《珍珠港》的電影在北美上映了。
故事講述的兩個兄弟愛上了一個護士,護士先愛上了參加英國空軍的雷夫,但是他在戰場上失蹤了。
在戰場上失蹤幾乎等同於宣布他已經死亡,護士為此悲痛萬分,他的兄弟也很難過,兩人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然而這時,參加英軍的那個士兵回來了,他只是失蹤並沒有死,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本人正悄悄地準備偷襲珍珠港。
和慘淡的票房比起來,它的宣傳意義更大,美國並不是主動發起阿富汗戰爭,而是和珍珠港事件一樣自衛反擊。
但是日本和阿富汗可是皆然不同的兩個國家,日本有自己製造飛機的近代工業,而阿富汗工業產品全靠進口,世界第一大國用遠超阿富汗的軍事力量“自衛”,打擊恐怖組織,可真夠“正義”的。
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每次出兵幾乎全是非正義的。越來越多的歷史資料證明,當初珍珠港事件發生時,美國當局並不是一無所知。
羅斯福是一個好總統,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配合他,大蕭條時期他想實行“新政”,聯邦最高法院的大部分法官卻不以為然,這些上年齡的大法官支持私人契約、二元聯邦主義以及不受控制的公司權力(畫重點),對新政府最主要的四個保守黨反對者是四個人,他們借用聖經中啟示錄的喻指,給他們的投票團體取名“天啟四騎士”。
為了對付這幾個老家夥,羅斯福向國會提出了一個填充法案,根據聯邦法律,總統有權任命一個70歲及70歲以上的法官,而現任大法官中有六個,包括“天啟四騎士”在內都不超過70歲,羅斯福的擴充計劃將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9名擴充到了15名,他安排的法官當然都是支持新政的。
羅斯福想要出兵,卻有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美國和歐亞非大陸隔著一個大洋,和***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何必去趟渾水呢?
與***有了血仇之後就不一樣了,所以有人傳言,珍珠港事件是一半疏忽大意一半刻意放任的情況下發生的。
只要不是死豬,被開水燙一下還是會跳起來叫喚兩聲的。
被瑪蒙迷住了魂的人在該用暴力維護正義的時候大叫著“和平”,在該維護和平的時候不斷挑起事端,為自己牟利。
阿富汗戰爭再怎麽用珍珠港事件偽裝也難掩其真實目的——如果參加英國空軍的兄弟繼續和那個睡了自己女友的“兄弟”為了女人的問題反目成仇,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說不定會鬧出流血事件,有了共同的敵人“日本佬”以後,他們就能放下私人恩怨,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了。
將自己一團糟的生活轉嫁到別人身上,這樣國內就太平了,這是一種有效、廉價並且容易的解決換屆政府內部矛盾的辦法。
高壓鍋炸彈是利用高壓鍋“天生”的加壓能力、在高壓鍋中塞滿殺傷力碎片來殺傷敵人的武器。
一個做飯的工具也能變成具有殺傷力的兵器,人的創造力有時就是那麽驚人。
美國的社會矛盾就像是一口高壓鍋,遲早有天會引爆的。
政客們處理問題的辦法不是解決它,而是轉嫁它,就像一個名為擊鼓傳花的遊戲,只是遊戲裡拋來拋去的是排球,而政客們拋來拋去的是高壓鍋炸彈。
除了羅斯福以外,
每一個總統隻任職8年,任期到了就必須退休,反正只要那個高壓鍋不在自己懷裡爆炸就能享受當總統的快樂,至於後來者怎麽辦?誰他媽在乎。 誕生於意大利半島的羅馬帝國也經歷過從共和國轉變成帝國的過程,共和時期的羅馬,有著一套類似今天美利堅合眾國那種的,高層統治者互相製衡,同時能夠盡量維護到普通老百姓的政治“民主”遊戲規則,後來羅馬共和國又是如何轉變成帝國的呢?
軍事勝利和領土擴張,比起看書,羅馬人更喜歡英雄凱旋,還有對外掠奪來的大量財富、奴隸。
美國的地標建築是帝國大廈,從Unite State變成Empire State並不是那麽難,到那時不論是“買房移民”還是“參軍拿綠卡”的移民都不是在為資本主義做貢獻了,而是在為帝國主義做貢獻。
羅馬的崩潰則源於羅馬奴隸製經濟的崩潰,羅馬要維持這個強大帝國,對外要養著大量的軍隊抵禦蠻族的入侵,對內還要養著大量無所事事的貴族階級,隨著對外征戰的停止,或者對外征戰越來越沒法得到足夠的財富,而內部奴隸製經濟也越來越低效混亂,那麽他們要維持這個強大的帝國,越來越力不從心。
那些對外征戰獲得巨額財富和聲望的戰將成為不穩定性因素,軍隊嘩變和無產市民夥同奴隸造反讓皇帝疲與鎮壓,偏巧這時候蠻族還在入侵,內憂外患之下羅馬解體了。
現在的美國,科技和金融跨國企業,以及他們的軍事實力,可以讓美國的這些大財團,從全世界攘取財富。
而正是這些大財團,成為了美國不穩定的因素。
他們有錢,可以雇傭雇傭兵,有人才,可以開發武器裝備,他們的雇員比美國政府公務員的待遇還好,為什麽還要給美國政府打工呢?
這些白人精英完全掌握了輿論,在處理國內矛盾時總統已經沒有什麽優勢,他唯一有的權力是對外戰爭。
美國本國人很惜命的,那是個講人權的國家,普通人家征兵都很困難,何況是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生來就是為了成為“領袖”的。
美國南邊與墨西哥接壤邊境線那邊一群群的偷渡客,多半都是抱著混一張綠卡的念頭來。對於非法移民來說,他們獲得綠卡的第一手段通常是找美國人假結婚,從而取得拿綠卡的資格。其實如果他們有膽子而且能吃苦的話,還有一個比假結婚更正規,而且美國官方還公開鼓勵的途徑,那就是去當兵。
墨西哥的治安比美國還混亂,至於那些被美國電影大片洗腦,認為美國人將解救世界的“特殊人才”則有想在那邊出人頭地的想法。
成為了美國人他們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個和他們從小接受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關。
***女孩要戴面巾,那代表她們對安拉的謙卑,如何著裝那是她們的自由。
美國女生小小年紀就很有風情了,大部分人把自己的第一次看得並不重要,很輕易就給了,這是地域文化的問題,“老處女”往往和怪異的行為有關,比如修道院裡脾氣不好的嬤嬤,或者是愛管閑事的房東太太。
但有的女孩比較傳統保守,她要把自己的第一次給珍貴的那個人。
橄欖球隊長往往是“舞會國王”,越是拒絕他越是追著不放。
那個保守的女孩暫且叫她安妮,她不是教徒也不是故作清高,她只是沒那麽開放而已。
這就和“舞會皇后”和她的朋友們的價值觀念不一樣了。
她們決定給她一點教訓。
萬聖節那天小孩子會去挨家挨戶敲門要糖,他們這種“大孩子”則會舉行舞會。
那是是在一個廢棄的谷倉舉行的,田納西州被稱為音樂之城,當天的主題是70年代的迪斯科,安妮按照規定要穿帶亮片的衣服,原本沒什麽事。
後來她去上廁所,等她從移動廁所裡出來之後,卻發現所有人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騎馬的印第安人,他們穿著鬥篷,臉上畫著油彩,他們怪叫著將她用繩套給圈住了,然後像戰利品一樣捆起來綁架了。
她被關在了一個山洞裡面,兩天后才被登山愛好者發現。
其實她只要好好呆在洞穴裡就沒事,那些印第安人都是雇傭的演員,但她以為自己被真的綁架了。
安妮用牙齒咬斷了繩索,慌不擇路得逃跑,登山者找到她的時候她嚴重脫水,渾身上下又是血又是泥,而且還發了高燒,等她從醫院出來後就辦理休學了。
“讓我們用辛迪稱呼那個舞會皇后吧,一開始我並不是為了辛迪去的,我是為了安妮而到那個鎮上的。安妮沒有參加畢業舞會,而那些始作俑者一點都不關心,在低調了一段時間後又開始挖空心思,想著怎麽在舞會上出風頭。辛迪的父親是個有權有勢的大人物,和州長交情不錯,安妮就算報警也不會有什麽結果,那只是一個玩笑,大學裡兄弟會的整人辦法比這還嚴重得多,更何況安妮受傷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辛迪的麻煩比安妮的更嚴重,我以為,給辛迪下詛咒的是安妮,於是對安妮用了催眠。”
“結果怎麽樣?”管家急切地問。
“不是她,雖然她很想。”約瑟夫喝了一口水,歎了口氣“辛迪沒有她自己以為得那樣受歡迎,她有很多仇人,而且在男孩子之間的名聲也不好,大家接近她是因為她的父母,而他們兩個幾乎都不在家裡,各自忙自己的,女兒出了事都不知道。安德魯·傑克遜就職前調查的貝爾女巫案也是在田納西州發生的,我不能確定這個鬧事的是不是跟貝爾女巫案有關。我讓辛迪跟我說實話,她卻總是撒謊,後來我失去了耐心,就不管她了。”
“你怎麽不對辛迪催眠?”管家問。
“她的戒心很重,催眠的首要條件是信任和專注,這些她都不具備,更何況她的狐朋狗友一直覺得我是個騙子,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再不然就是好奇驅魔是怎麽回事,貝爾女巫案中,盡管用獵槍殺死了兔頭狗身怪物的約翰死了,但是惡靈還是惡毒的說出了詛咒,七年之後,它還會來復仇,有那麽一群新異端,他們經常在夜晚去女巫貝爾住過的山洞拜魔,我問辛迪和那些人有沒有關系,她一直不肯承認,後來是她的前男友跟我說,我才知道她以前為了維持身材常去一家瑜伽館,這個店主和那些新異端有關系。”
約瑟夫說到這裡無奈地搖頭“有的時候讓人覺得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些與你合作的人,她缺乏成年人的指點,我想引她走向正途,她卻覺得無所謂,最後我放棄她了。”
“辛迪死了?”管家問。
“我不知道,反正她從我的生活中銷聲滅跡了。”
“就像你的導師,康斯坦丁,你們有多少年沒有往來了?”
“你看起來像是知道得很多。”約瑟夫冷笑著說。
“現在通訊很方便,寫封郵件給他怎麽樣?”管家說“他現在也在意大利。”
“我沒空。”
“是沒空還是不想見?”管家問。
“是他不願意見我。”約瑟夫冷淡得說“我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田納西怎麽會有印第安人?他們不是住在保留區麽?”管家問。
“他們是墨西哥來的非法移民,在辛迪父親的農場乾活。”
“新大陸真是個奇幻的土地。”
“誰說不是呢?”約瑟夫假笑著說“I love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