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哈利波特之晨光》第26章 水中的太陽(3)
  當我們觀測日全食的時候,需要戴上專門的觀測鏡,即便月亮的陰影遮住了大量的可見光,沒有減光設備直接觀測的話很容易造成視網膜損傷,甚至是失明。

  有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那就是用兩張膠卷的底片放在眼睛的前面,或著戴上墨色的太陽眼鏡也行,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在水裡加入墨汁,通過觀測水的倒影來觀看日全食,畢竟日全食的整個過程長達3個多小時,一直仰著脖子多累啊。

  其實就算太陽中心表面完全被遮蔽,天色變暗,蝙蝠和其他夜行動物睡眼惺忪出來活動時,太陽還會剩下一個金色的光環,表達自己的存在。

  以前的人類對日全食非常恐懼,認為是某種災禍的先兆,但隨著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加深,日全食已經變成了一種罕見的天文現象,按照天文學家的估算,1999年的8月11日將會有一次壯麗的日全食,它將從大西洋上開始,橫掠過英國和英吉利海峽,從諾曼底登陸法國,然後經過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諸國,再經過黑海進入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最後消失在印度洋上。

  天文學家們對這次日全食很感興趣,盡管日全食可以精準預測了,卻還是會有難以預測的特殊現象發生,事實上正是因為日全食,才證明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引力曲線。這有點像蹦床上的人,她站在蹦床上形成了一個曲面,光子就會像一個球,在曲面上滾來滾去,而非牛頓經典力學裡所認為的,恆星的引力吸引了光子。

   20世紀初人類沒有飛上太空前,要觀測恆星和太陽,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關於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從17世紀就開始了,在牛頓出現之前,光的波動說佔據主導。但隨著牛頓力學取得的巨大成功,接下來的整個18世紀,光的微粒說牢牢佔據著統治地位,一直到1801年,英國科學界出現了一個名叫托馬斯·楊的年輕人,他利用雙縫干涉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即便他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學說,也遭到了圍攻,因為他對微粒說和“權威”形成了嚴重挑戰。

   1818年法國科學院為了鼓勵人們用微粒理論解釋衍射現象,開展了一場征文活動,在應征者中有一個叫菲涅爾的年輕人以嚴密的數學推理,圓滿地解釋了光的偏振,這差點驚掉評委們的下巴。

  一個評委按照菲涅爾的理論進行了圓盤衍射實驗,按照菲涅爾的理論,屏幕中央的圓盤應該有一個亮點,但實際得到的是黑色的,因此實驗證明菲涅爾的理論是錯誤的。

  這時一個年輕人對這位評委的實驗進行了檢驗,發現了一個細微的錯誤,在調整後影子的中心竟然真的出現了一個亮點,此事一下子轟動了整個法國科學界。

  一直到20世紀,光的波動說和粒子說才因為愛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才得以徹底解決。

  波莫納所設計的光路和熱實驗存在很大的問題,太陽光是不相乾光,裡面含有很多頻率不一樣的光,除非她用凸透鏡將光集中在一點,這樣再通過鏡子反射,就可以知道鏡面會不會發熱了。

  人類已經可以製造出激光,並且將它應用於多種領域,包括切割,光可以將金屬融化。

  鏡子的背面是一種金屬塗層,也就是說在達到一定閾值後,激光是可以打穿玻璃的,然而在達到這個閾值前,即便是激光也會被反射,可以通過反射鏡的角度進行調整光路。

  一片薄薄的鏡片上可能有10幾,

甚至更多塗層,但這並不是通過厚度來“抵禦”光的熱力和穿透力的。  總之在幫助波莫納調整了鬧著玩一樣的實驗後不久,西弗勒斯送給了辛尼斯塔一個有特殊塗層的天文望遠鏡鏡片,又送給了米勒娃一組不同顏色的指甲油,米勒娃用這個指甲油給所有的女老師都做了美甲,除了波莫納,她又不像西比爾特裡勞尼,只需要鼓搗她的水晶球就行了。

  波莫納想對土壤成分和肥料進行實驗,但很顯然斯拉格霍恩才不會對她臭哄哄的實驗提供支持和幫助。

  如果西弗勒斯挑戰成功了,那麽斯萊特林學院會有重大調整,又加上學生們放完了暑假歸校、新的黑魔法防禦課老師,明年開學可以預想到很忙碌。

  要是西弗勒斯不成功,那就不只是他個人前途的問題了。斯拉格霍恩和阿不思鄧布利多在學校裡的資歷差不多,盡管斯拉格霍恩不像鄧布利多有那麽多頭銜,但他有那麽多“收藏品”,再想找機會動他就沒那麽容易了。

  一切都證明現在不是好時機,雖然她個人對斯拉格霍恩沒有太多的意見,但瑪麗當初被穆爾伯恩那夥人傷成那樣,費爾奇請了他兩次他才來,而且到了醫療翼還叫錯了瑪麗的名字。

  穆爾伯恩擅長奪魂咒,他本來是打算讓裂開“大嘴”的瑪麗,跳進蟾蜍池塘裡和她的“同類”一起呱呱叫,幸好有學生向米勒娃報告,這才及時阻止了。

  那時的西弗勒斯是“食物鏈”底層,如果他一直都是一個人倒無所謂。

  有一些天賦是很罕見的,它有時會帶來很高的溢值。萊姆斯盧平並不是自己申請去學校的,而是阿不思鄧布利多自己找上門,做出了種種許諾後,他才同意到霍格沃茨讀書。萊姆斯當時並沒有出現任何非同常人之處。而且被芬裡爾咬過的小巫師不只是他一個,他只是很湊巧和斯內普同歲。

  加入食死徒之後西弗勒斯也遭到了神秘人的器重,他年紀輕輕就成了“全會員”,有資格坐在桌上,即便是很靠後的位置,也已經比芬裡爾連桌子都不能上的待遇要高很多了。

  瑪麗的遭遇讓人同情,17世紀30年代,荷蘭曾爆發過鬱金香狂熱,圍繞著各種鬱金香球莖,出現了荒誕的價格。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境內也出現了鬱金香狂潮,鬱金香來自中亞,它的名稱(tulip)來自波斯詞匯“頭巾(turban)”。最早從奧斯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莖並沒有引起了大眾搶購,它隻屬於手頭寬裕的植物愛好者,在萊頓大學進行鬱金香本土化栽培時,發生了一種突變,有了“永遠的奧古斯都”這個新品種。

  大約在1634年,鬱金香被投機者看中,他們對於栽培鬱金香或者是賞花都沒有興趣,只是為了哄抬價格取得利潤。又偏巧鬱金香時是一種難以大量繁殖的植物,缺貨除了便於哄抬價格,也帶動了土耳其鬱金香出口,盡管當時土耳其人的鬱金香只是單色的。

  這種花隻長在蘇丹的皇宮裡,隨著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被收納入了伊斯坦布爾的宮殿,只是當時的蘇丹穆拉特四世是個堅韌不拔且冷酷無情的人,他樂意率領軍隊出征,卻不願意待在宮殿裡,甚至削減了宮廷的巨額花銷。

  穆拉特四世年紀輕輕就因為肝硬化死了,他死後哥哥易卜拉欣繼承了蘇丹之位,他不僅懶惰,而且沉迷於后宮的溫柔鄉中,同樣對花園裡的鬱金香沒有什麽興趣。

  從這一時期一直到1718年都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因為每次蘇丹變動都意味著新的人事變動,並影響整個帝國。直到艾哈邁德三世繼位後,奧斯曼土耳其才享受了長時間的和平,這段時間被稱為“鬱金香時代”。

  這時法國路易十四所開創的生活方式已經傳遍歐洲,並被奧斯曼帝國派往法國的大使引入了宮廷, 艾哈邁德三世在卡加辛那劃了一塊地,在那裡建立了薩達巴德宮,宮中有精心設計的花園,花園中有精心種植的鬱金香。這裡經常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甚至在鑲嵌了寶石的烏龜殼上安置著能照亮花朵的蠟燭,只是鬱金香狂熱早已經過去了。

  不過這時英國卻爆發了南海泡沫,連牛頓也在這場泡沫裡損失慘重,他甚至發出感歎“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動軌跡,卻難料人會如此瘋狂”。

  陷入狂熱之中的人很難冷靜,相比起來他們更容易陷入另一種狂熱。

  群體之中個人的理智和智慧無足輕重,即便是焚燒皇宮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但是孤立的個人卻容易冷靜下來。就像洪水裡的人和站在岸上的人,偶爾會有水裡的人爬上岸,偶爾有岸上的人受不了水裡的誘惑而跳下去。

  少數人如盧修斯馬爾福上了岸,貝拉特裡克斯卻還在水裡,她被關在阿茲卡班還在為黑魔王表示忠心。

  也幸好莉莉沒有被瑪麗的言論左右,直到詹姆願意為她改變後才和他約會,她成了被愛的一方,不用像后宮裡的妃子那樣,為了迎合“蘇丹”的趣味改變自己。

  被愛的一方始終是佔優勢的,愛情是一種很適合女性的武器,聰明女孩都知道。阿不思卻禁止波莫納使用它,就像托比亞禁止愛琳用魔杖,他難道就不擔心她遇到凡爾蒙那樣的愛情高手,被他騙嗎?

  什麽東西都是越用越熟悉,反正她現在找不到實踐對象,先熟悉一下“理論”也行,至少想看什麽書她是自由的,就算是“禁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